夯实基础抓住重点-《大学语文》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46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46

11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第三章、记叙文13、《狱中杂记》〖作家作品知识〗作者: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语言知识〗〔1〕窦:孔穴〔2〕作而言曰:作,站起来〔3〕余叩所以:我询问详细情况。

叩,问。

〔4〕遘:遇,遭遇。

〔5〕牖其前:牖,名词用如动词,开个窗户。

〔6〕相薄:相混杂,相侵袭。

〔7〕鲜不疫矣:鲜,很少。

〔8〕成法:老规矩。

〔9〕踵顶:脚碰头。

〔10〕积贼:犯案多次的贼。

〔11〕杰旺:旺盛。

〔12〕或随有瘳:或,或者;有瘳,病愈。

〔13〕迩年:近年。

〔14〕俾:使。

〔15〕情罪:案情,罪状。

〔16〕罹:遭受〔17〕于是乎书:书,动词,记下。

〔18〕俟:等待。

〔19〕大辟:死刑。

〔20〕质其首:用头颅做抵押。

〔21〕罄衣装:把衣服变卖干净。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46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46 2 2〔22〕痼疾:一辈子治不好或久治不愈的疾病。

〔23〕病间月:病了一个多月。

〔24〕兼旬:二十天〔25〕即夕:当天晚上〔26〕潜易:偷偷改换〔27〕不羁晷刻:一时一刻也不停留。

〔28〕生若:使你活。

若,你。

〔29〕案末:同案中案情最轻的人。

〔30〕生理:活下去的道理。

〔31〕因以巧法:利用法制条文作弊。

〔32〕枉民:害民,叫人民蒙受冤枉。

〔33〕奇羡:赢余,文中指勒索所得到的钱财。

〔34〕故例:老章程。

〖文体知识〗记叙文,记事散文〖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见课程答疑)(2)认知本文组织众多材料所围绕的中心。

(见课程答疑)(3)理解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见课程答疑)(4)选出文中典型事例,简要说明作者用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拨人物性格的特点。

(见课程答疑)3 3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46。

《大学语文》复习指导.doc

《大学语文》复习指导.doc

《大学语文》复习指导本课程为省电大省开课考试科目,学生应掌握教材规定的必读课文内容,了解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名家名篇和现当代文学中的个别文章的内容应重点掌握。

一、考试要点:1.应了解屮国传统文化屮的常识性知识,如“四书”“五经”;掌握所学的名家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常识性知识;如李白的“诗仙”之称;苏轼号“东坡居士”等。

2.熟悉所学课文内容,并能背诵名篇名句以及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及其含义。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多行不义必自毙”;“形影相吊”等。

3.熟悉并能解释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能解释古汉语句中的字词,能区别一词多义的现象以及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常用文言虚词如:而,之,焉,于,则,也等。

4.熟悉古代散文和古代诗词的内容,能掌握古今差别较人的词的读音和词义,并能用通顺贴切的语言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5.掌握所学文章的艺术特色,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6.理解所学课文所附的复习思考题,掌握复习思考题的正确解答。

7.重点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Z于国也》、《陈情表》、《答李翊书》、《郑伯克段于鄢》、《故都的秋》、《始得西山宴游记》《张中丞传后叙》、《故都的秋》、《背影》、《氓》、《行路难》、《登高》、《水调歌头》、《一句话》、《天净沙*秋思》等。

二、试卷题型及所占分值:试卷共分五大题型:填空(12%);解释句中的字词(10%);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20%);简答(18%);作文(40%)。

三、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1、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又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_____ 体的历史著作。

2、南宋的朱熹将《____ 》一书与《论语》和《礼记》中的《人学》、《中3、庸》合在一起,称为《______ 》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他们为“____________ ”。

4、《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 编年体历史著作。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浅析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浅析

摘要: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重立课程标准,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价值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通过举例,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说明。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是众多院校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鉴赏文学作品,积累文化常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该课程具有丰富独特的育人资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现阶段该课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针对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期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一、课程思政大背景“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一种课程观。

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提升学校育人工作实效。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有对其原则、路径等方面的整体探讨;国内一些高校的探索实践,其中上海经验尤为典型;教师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总之,我们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及具体操作规范。

当下,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考,主要以本专业、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考评机制和授课教师这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控。

研究多从大局出发,内容较为笼统。

在推进过程中,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具体实施办法及举例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时长为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18周,总计为36个学时。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74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74

11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第五章、作文指导议论文的写作要写好议论文,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细心认真地审题议论文的题目,既可能包含文章的论题和中心论点,也可能只表明文章的论题而不包含文章的中心论点。

所以,在写作前,必须认真仔细地对题目进行分析思考,以便较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含意、重点所在及具体要求。

只有透彻弄清题目,才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大学语文》试卷中议论文的写作,命题方式基本上是两种类型:一是“命题作文”,二是“给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又有两种形式,一是有提示性和限制性文字的命题作文,一是只有限制性文字而没有提示性文字的命题作文。

至于给材料作文,命题一般也是两种形式,一是供材料并命题作文,一是只供材料,而题目由考生自拟。

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实质都差不多,在审题时都应注意:1.准确理解题目文字的词意。

命题作文的题目,其文字的词意,大多都是清楚明了的,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带地方色彩的方言文字。

如1992年下半年的作文试题《不要搞花架子》,这个题目北方人容易理解,所谓“花架子”就是他们常说的“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而对南方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明白。

如果这条作文试题前面没有“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强调实干,反对形式主义”这些提示性文字,很多人无法明白“花架子”在这里的真正词意。

遇到这一类型的题目,千万不要想当然(有的考生就把“花架子”理解成摆花盆用的“木架”或“铁架”),要细心阅读一下提示性文字,做到真正明白作文题的真正内涵。

2.注意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明确议论的对象、范围和重点。

分析题目的语言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74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74 2 2结构是指要分析题目中词与词间的关系,如《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多行不义必自毖》、《我的价值观》这三道题,第一道题是属于并列关系,第二道题是属条件因果关系,第三道题是属偏正结构。

是并列关系的,那么两者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夯实基础 抓住重点 ---《大学语文》学习指

夯实基础 抓住重点 ---《大学语文》学习指

夯实基础抓住重点---------《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韩旺辰《大学语文》从2007年4月换新教材,到今年10月份已经考过6次。

从六次试卷情况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主要从四方面来考察学生。

1,考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15分左右。

2,考提示(包括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35分左右。

3,考语文知识: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20分左右。

4,考作文。

占30分。

当然,这四方面内容划分,不是绝对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定交叉的联系。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依据这几年新版《大学语文》试卷情况,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

1,考课文的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上面所讲授的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

并且提高一个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分析经典文章,精品文章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所选择的都是精品文章,这门课考核内容之一就是看看考生对于这些课文是否真正认真阅读,真正学习了。

考核考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属于浅层次的考核。

例题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B.梨花一枝春带雨C.雪肤花貌参差是D.芙蓉如面柳如眉例题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为别人而活着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C.崇尚简朴生活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例题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B.胡适《容忍与自由》C.朱光潜《咬文嚼字》D.钱钟书《吃饭》例题4,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孙老者肖像描写的有()A.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C.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D.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E.嘴上几根细黄胡。

以上几道题都是典型地考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和技巧,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介绍大学语文的重点掌握。

一、课程内容大学语文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与理解、写作与表达、修辞与鉴赏等方面内容。

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

我们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注重理解、积累词汇、复习语法知识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

1. 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意思的工具,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和运用。

掌握词汇的拼写、词性、词义等知识,学习语法的基本原则和句式结构,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基础。

2. 阅读与理解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和理解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各种文体、各类题材的文章,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文中的内容,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尤其需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把握文章的核心和要点。

3. 写作与表达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注意段落结构和逻辑思维的合理性。

同时,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作文的文采和表现力。

4. 修辞与鉴赏修辞与鉴赏是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学习各类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通过修辞的运用和鉴赏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方法掌握大学语文的重点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供参考: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可以提高语文水平。

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培养语感和修辞能力。

同时,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08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08

1
1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第一章、议论文
7、《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周培源,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文体知识〗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认知文章的中心论点: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作者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

(见课程答疑)
(3)认知文中所采用的名人名言和典型实例两种论据,简要说明这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见课程答疑)
大学语文_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夯实基础抓住重点---------《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韩旺辰《大学语文》从2007年4月换新教材,到今年10月份已经考过6次。

从六次试卷情况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主要从四方面来考察学生。

1,考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15分左右。

2,考提示(包括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35分左右。

3,考语文知识: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20分左右。

4,考作文。

占30分。

当然,这四方面内容划分,不是绝对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定交叉的联系。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依据这几年新版《大学语文》试卷情况,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

1,考课文的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上面所讲授的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

并且提高一个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分析经典文章,精品文章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所选择的都是精品文章,这门课考核内容之一就是看看考生对于这些课文是否真正认真阅读,真正学习了。

考核考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属于浅层次的考核。

例题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B.梨花一枝春带雨C.雪肤花貌参差是D.芙蓉如面柳如眉例题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为别人而活着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C.崇尚简朴生活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例题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B.胡适《容忍与自由》C.朱光潜《咬文嚼字》D.钱钟书《吃饭》例题4,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孙老者肖像描写的有()A.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C.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D.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E.嘴上几根细黄胡。

以上几道题都是典型地考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

如果把课文读熟,读透了,那么,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没有任何难度。

没有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十分生疏,则不可能回答出来这几道题。

(2)属于较深层次的考核。

这一层次,就是考察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这个层次的考核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这类考察既有单项选择题,又有分析题。

例题1,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例题2,《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A.鬑鬑颇有须B.下担捋髭须C.青丝为笼系D.青丝系马尾E.盈盈公府步例题3,.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这几道题就不仅仅考察考生是否简单地阅读了课文,并且更深一步考察考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题1,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这涉及到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认识。

阅读课文后,我们就知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是为了赵国的强大。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这个问题考察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写出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这主要是考察语文知识的掌握。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方法。

例题2,这个题也是既考察对课文的阅读,又考察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先选出那几句是描写女子丈夫的,那几句是描写女子的?然后要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分析,才能回答出来。

例题3,是典型地考察考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四个选项全部是香雪的行动。

但是其中哪一项属于“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就必须对课文的内容深刻理解掌握了。

试卷中还有10分词语解释题,也需要考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古文要能够读懂,明白古文的意思,古文与现代文中重点词句要会翻译。

一般来说,古文翻译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需要下功夫攻克。

2,考提示(包括考试大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考---教分离的一种考试制度。

考生,命题教师之间通过考试大纲来联系。

也就是说,考生根据考试大纲来学习,命题教师依照考试大纲来命题,考试大纲把考生与命题教师联系起来。

《大学语文》在两个方面体现教学的要求,一个是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一个就是每篇课文后面的“提示”。

每篇课文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在考试大纲,提示中都有明确的交代。

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掌握考试大纲及提示上面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这方面内容更是考核的重点。

例题1,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例题2,下列作品,体现“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是()A.《苦恼》B.《麦琪的礼物》C.《婴宁》D.《哦,香雪》例题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隐含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例题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情景交融方式属于()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例题5,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以上例题在课文后面的提示中,在考试大纲中都有明确的交代,只要在理解课文的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提示”,掌握考试大纲中需要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回答试没有任何难度的。

这类涉及到考试大纲,“提示”方面的考题,在每份考卷中都有占到较大的比例。

3,考核语文知识。

《大学语文》考试的难点就在语文知识的考核,这部分的内容每份试卷都占有较多的分值。

而从考生考试情况来看,这部分试题考生丢分很多,掌握情况不好。

因此,考生需要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理解。

《大学语文》考核的主要语文知识只要有论点:在文中已经表明:《论毅力》《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需要自己总结:《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吃饭》。

总论点与分论点:《容忍与自由》,《秋水》《五代史伶官传序》,等等。

名人名言理论论据定理,公理俗语,谚语论据议论文具体事实事实论据概括事实数字例证法归纳法立论概括法论证演绎法:普遍性真理,名人名言对比法比较法类比法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如《垓下之围》,《冯谖客孟尝君》;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片断放到前面来写。

如《马伶传》。

叙述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

如《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情,、。

如《张中丞传后序》。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等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描写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

如《张中丞传后序》,对南霁云的描写。

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

如《都江堰》《前赤壁赋》等等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

如《香市》。

边记叙边议论(夹叙夹议):《都江堰》叙述结束后再议论(叙后议论):《纪念傅雷》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饮酒》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湘夫人》《长恨歌》《雨巷》诗歌的抒情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长恨歌》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间接抒情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再别康桥》借象征抒情:《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修辞手法设问反诘层递借代呼告表现手法:倒叙:《哭小弟》《马伶传》《金鲤鱼的百裥裙》;以小见大:《香市》《苦恼》;托物言志:《秋夜》;对比:《苦恼》《都江堰》《种树郭驼橐传》《西湖七月半》《香市》;铺垫:《纪念傅雷》。

侧面烘托:《哭小弟》《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序》反衬:《香市》《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序》《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序》类比:《种树郭驼橐传》《我与地坛》《蚂蚁大战》欲扬先抑:《冯谖客孟尝君》《都江堰》象征;《秋夜》《我与地坛》《蚂蚁大战》《爱尔克的灯光》《都江堰》拟人:《秋夜》《都江堰》《蚂蚁大战》我们总结了《大学语文》主要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在于会运用。

而这部分内容在掌握,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下大气力去钻研,掌握。

4,作文。

作文问题十分复杂,以后我们专文再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