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教材:《现代汉语》综述:本篇文章将对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题进行解答,并重点归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每个题目的解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章:词语积累与运用本章主要涉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如何准确地理解词义、活学活用等。

1. 下列词语的释义选项错误的一项是:答案:A.激浊扬清:形容有志有尚的人能够去伪存真,旗帜鲜明。

2. 阅读下面的对联,选出划线部分意义相近的词语:等雨停风丢下饭碗,看风使舵上班歇。

答案:B.丢下饭碗&看风使舵重点归纳:1. 词语积累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2. 在遇到词语题时,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含义,以确保选出正确答案。

3. 多进行语境推测和类比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第二章: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本章主要涉及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修辞效果的辨析,掌握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的艺术性。

1. 下列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公道世间竟罕逢,人情世态皆经融。

"答案:C.夸张手法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答案:D.升华手法重点归纳:1. 修辞手法是语文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表现力。

2. 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及其效果,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3.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要留意作家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目的和效果。

第三章:阅读理解与分析本章主要涉及对课文和篇章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1. 下面哪段文字的主题和中心意思与文段不一致?答案:D.从灵魂深处,我们一直在寻找认同。

2. 下面哪项不是判断一段文字是否流畅连贯的标准?答案:A.是否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重点归纳:1. 阅读理解与分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2. 在阅读理解中,要注重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清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

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3、作文(40分)*复习关键字: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爱玲,朦胧诗派新月派,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

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

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

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

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

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答:1.《志摩的诗》2.《翡冷翠的一夜》3.《猛虎》4.《云游》共这四集5、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答:《原野》《雷雨》《日出》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

她是线索。

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

“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整xyfsky 理1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①中心论点:掌握规律 顺其自然 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从哪些方面写 a 、三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 b 、良庖、族庖与我 ③用了事实论据(3)、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

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4)、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5)、课后习题:①、“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答:“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

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答:养生之道:顺任自然。

论据:事实论证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

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6)、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 养生主:主:关键手之所触: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乃中经首之会之:的。

会:音节。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奏:进刀。

莫:没有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规律。

进: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依乎天理:即“顺应自然”。

依:顺从 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郤:同“隙”,空隙。

道:同“导”,循着。

窾:空,指牛骨节空处。

因:顺着。

固然: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大学语文》答案

《大学语文》答案

《大学语文》答案大学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A10. C二、填空题1. 优秀2. 个性3. 文化4. 解决5. 具有6. 传承7. 造诣8. 开拓9. 规范10. 文学三、简答题1. 解释下述词语的意思:物我两忘物我两忘是指在艺术创作或者沉浸在艺术欣赏之中时,人与物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自我感知消失,忘却自我存在的状态。

这种忘我境界可以使人深入艺术世界,体验到纯粹的美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2. 试述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扩大人们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开拓视野,培养情感,增长见识。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传递价值观念。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递智慧和思想,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此外,文学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共鸣和快乐,缓解压力,提升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 举例说明诗歌和散文的区别诗歌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

例如,一首诗歌往往具有韵律和节奏,通过押韵和音律的运用,传递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散文则更加接近于日常的语言表达,它更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传达信息的清晰性,常以散文体式展开叙述、叙事或论述。

此外,诗歌的结构通常较为紧凑,使用较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而散文的结构相对较为松散,讲究故事的连贯和逻辑的阐述。

因此,诗歌和散文在表达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论述题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大学语文考试答案(重点篇)

大学语文考试答案(重点篇)

大学语文考试答案(重点篇)先秦文学自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88 1、《周易》包括( C )、“传”两部分。

A.卦B.序C. 经D.辞2、八卦中,( A )代表天。

A.乾B.坤C.艮D.离88 3、六十四卦每个卦有( C )个爻A.一B.三C.六D.九4、关于《周易》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周易》成书于西周初年B.《周易》用于占卜。

C.《周易》是四书五经之一D.《周易》中的"传"有十种,称为“十翼”。

88 5、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共工触山保存在( B )中。

A.《山海经》B. 《淮南子》C.《诗经》D.《庄子》6、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阶段,是运用想象和( B )对自身及自然界做出的解释。

A. 推测B.推理C.推断D.推求7、“刑天舞干戚”中“戚”是指( C )。

A.矛B.盾C.斧D.锤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A )诗歌总集。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古典主义D.英雄主义9、在《诗经》中艺术性和思想性最高的是( A )A.风B.雅C.颂D.歌88 10、“之子于归”中“归”是指( D )。

A.归还B. 合并C. 回家D.出嫁11、《诗经》成书之说中,与孔子有关的是( C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12、“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 B )。

A.说明B.叙述C.抒情D.议论88 1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B )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齐B.鲁C.燕D.赵88 14、“文质彬彬”出自( D)一书。

A.《楚辞》B. 《庄子》C.《淮南子》D. 《论语》15、“四书五经”中不包括( D)。

A.大学B.尚书C.礼记D.乐经16、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孔子认为人在一生中都要不断学习B.孔子排斥利、欲,甘愿过贫穷的生活C.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D.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17、下列哪种说法体现的不是道家的思想倾向。

大学语文完整教案范文及答案

大学语文完整教案范文及答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的背景,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散文中意象的运用和象征意义。

2.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散文的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的背景。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荷塘月色》会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二、阅读与讨论1. 学生自读《荷塘月色》,要求注意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c. 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如何体现其艺术特色?三、课堂展示1.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

四、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自拟题目,创作一篇散文。

2. 教师点评,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深入理解散文中意象的运用和象征意义。

二、阅读与讨论1. 学生再次阅读《荷塘月色》,重点关注意象的运用和象征意义。

2. 分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 文章中哪些意象使用了象征手法?这些象征手法有何作用?b. 文章中的意象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课堂展示1.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象征意义。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荷塘月色》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及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及答案

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

“四始”是指《诗经》中《风》、《大雅》、《小雅》、《颂》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2.《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论语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2.老子,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无为而治”,倡导道法自然,绝圣弃智,小国寡民,被后世奉为道教教主。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巨著。

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保民而王,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养气”论。

《孟子》共七章,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在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观点。

4.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作总集,易称之为《南华经》。

5.司马迁,西汉注明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一、考试题型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3、作文(40分)*复习关键字: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曹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张爱玲,朦胧诗派新月派,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二、考试重点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

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

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

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

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

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答:1.《志摩的诗》 2.《翡冷翠的一夜》 3.《猛虎》 4.《云游》共这四集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答:《原野》《雷雨》《日出》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

她是线索。

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

“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

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

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

7、《雷雨》蘩漪形象分析。

答: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

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8、张爱玲的代表作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哪三部小说?答:《十八春》《倾城之恋》《金锁记》9、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独创性。

答: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作家,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她用华美的语言,苍凉的笔调,表现出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独特而深远的“苍凉”风格,才成就了张爱玲作品永恒的美。

10、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答:北岛、舒婷、顾城、杨炼北岛的《宣告》顾城的《一代人》杨炼的《诺日朗》)舒婷的《神女峰》11、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朦胧诗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因为朦胧诗人们注重的是诗的观念省略和主题暗示,这样就致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

朦胧诗人们对艺术与生活、现实与真实的关系,对诗的主题与表现的关系,在作品中往往没有明确的显示。

读者对它们的理解,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这是朦胧诗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12、王朔的主要创作。

(小说类、剧本类)答:《动物凶猛》《等待》《橡皮人》《我是你爸爸》《私人订制》13、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王朔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之比较。

答:“王朔现象”的生成得益于两方面:一是语言的调侃风格和新北京方言的娴熟运用;二是成功的商业写作,小说情节暗合了读者的心理。

金鑫《“王朔现象”的思考》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王朔小说受青年人的欢迎,主要归因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阶层青年人的情绪以及表达这种情绪所用的特殊的语言方式。

”14、《动物凶猛》中“青春期的骚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

“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

”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处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灵。

15、余华小说创作前后期的特征及代表作品。

答:余华是我国当代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

前期的他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由于生活环境的压抑,他前期文章的风格都是阴冷、暴力和血腥的。

进入后期创作的余华,随着国内形势的大变化,逐步摆脱了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将对人性恶性面的展演转变为对人民大众苦难生活的关注,因此他也越来越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共鸣。

代表作:《兄弟》《活着》《战栗》16、试描述小说《活着》中福贵的多舛命运以及这种坚韧生命力的含义。

答:福贵活着但却孤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父亲被他气死,母亲去世,孩子有庆被抽干血而亡,春生上吊自杀,女儿得败血症死去,妻子得软骨病死去,二喜因为工伤丧命,外孙苦根活活撑死。

可以说跟福贵有关系的人都不在了,福贵的精神支柱已经是没有的了。

这个世界就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了。

通过福贵这一人物形象向我们传达了对孤独的体会,对苦难的承受,对生死的超越和对温情的救赎。

最终结成一句话,善待生命,活着就好。

17、莫言的代表作包括哪些?答:《红高粱》《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18、小说《红高粱》内容概述。

答:《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但这不是主要的。

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

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陈旧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19、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答:非理性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20、你认为荒诞派话剧《等待戈多》中“戈多”象征着什么?答:《等待戈多》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

《等待戈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了贝克特不愿将痛苦的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于无望之中给人留下一道希望之光的存在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

21、海明威的代表作品。

答:《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22、结合作品《老人与海》分析作家是如何塑造了这样一种硬汉形象。

答: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自身的象征,他的饱经沧桑的经历,正是人类漫长发展历程的艺术浓缩。

这样的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中以大海为对象,以大海为目的,在大海中生存,力图战胜大海,驾驭大海,却屡受大海随意地捉弄。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如今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人类虽阅历丰富,却仍然会被随时出现的新的暴力形式所捉弄。

23、荷马史诗包括哪两部作品?答:《伊利昂纪》《奥德修纪》25、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答:从叙事题材看,两部史诗都是题材重大,主题崇高的英雄史诗.,在叙述技巧方面,善于设置矛盾,利用突转,悬念等手法.,语言简洁有力,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语言非常丰富,融合了多种语言成份。

26、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兴”这一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答:“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

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舍去景物,不过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还有什么意味呢?27、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诗经》中《风》部分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哪种?答:比兴28、试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并以此为例阐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

29、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个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结合《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述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叔本华钟摆论”的理解。

答: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人生之所以注定要痛苦,首先是因为人无法逃避死亡。

人生最大的恐惧就来自对死亡的忧虑。

3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哪些?答: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31、为什么说《哈姆雷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答:当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整个故事渗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

可以说,《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

32、《阿Q正传》、《活着》、《芙蓉镇》等中文学名著体现了何种中国式的“生死观”,《哈姆雷特》又体现了何种西方式的“生死观”,比较两种“生死观”的不同点。

答:通过反复渲染的苦难和死亡来表现中国底层老百姓特有的人性的善良和光辉,他们对苦难的承受和忍耐. 零度感情的叙述策略和对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描绘为读者打开了一片奇妙的心灵视域。

西方人不太关注历史不朽,最关心的是灵魂,灵魂不朽。

西方人不太关注历史不朽,最关心的是灵魂,灵魂不朽。

33、试析哈姆雷特形象及意义。

答: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崇高社会理想和人文精神的青年。

他出生于王室,却投身当时新文化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

可以说,为自己或别人的灾难而沉思忧郁,目睹邪恶如芒在背,有思想而无行动,越精于思想越疏于行动,这些精神气质凝聚在一起构成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的核心形象。

34、白居易《长恨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评价、理解的?答: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才是诗人想要慨叹的,是“长恨”之所在,是这首诗歌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