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捶丸运动的历史发展
古人玩的“高尔夫”捶丸起源唐代

古人玩的“高尔夫”捶丸起源唐代作者:杨尚智来源:《人民周刊》2016年第18期不少中外体育史家认为,高尔夫运动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宋朝,并在元代由蒙古人或商人带到欧洲。
其原因就是早在宋代,中国就出现了与高尔夫运动高度相似的竞技项目——捶丸。
最早出现在1000多年前,“老祖宗”可能是成都人,连女子都好这一口时隔116年之后,高尔夫球重回奥运舞台,中国高尔夫球选手首次出现在奥运会上。
里约时间8月20日,中国80后女孩冯珊珊苦战四轮,以274杆、低于标准杆10杆的成绩收获一枚铜牌,实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高尔夫项目奖牌榜上零的突破。
冯珊珊的优异成绩,让大家把目光聚焦于高尔夫球这项运动上。
“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栏处任钩留。
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
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
”——唐·女诗人鱼玄机《打球作》在西方体育史记载中,一般认为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尔后经英格兰传至全世界。
但不少中外体育史家认为,这项运动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宋朝,并在元代由蒙古人或商人带到欧洲。
其原因就是早在宋代,中国就出现了与高尔夫运动高度相似的竞技项目——捶丸。
据成书于元代的《丸经》记载,宋徽宋、金章宗皆爱捶丸。
2002年,山东泰安市泰山岱庙雨花道院翻修马道时,发现了六块宋代的“土衬石”,上有十四幅宋代婴戏石刻,其中一幅画面上一童子分腿而立,右手执球,左手执一月形球杖上举,反映了宋代捶丸的场景。
另河北巨鹿也出土了宋代童子捶丸陶枕。
这些都证明,早在宋代,中国就产生了类似今高尔夫运动的捶丸。
元宁志斋著《丸经》书影。
说起捶丸的来历,还得从唐代马球的演变说起。
马球自唐初传入中原以来,成为上流社会十分流行的竞技活动。
但由于马匹昂贵、场地受限等原因,中晚唐出现了一种“步打球”,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不再骑在马上击球,但保留了马球的规则与用具,在地面上徒步以杖击球入门而计胜负。
宋代在步打球的基础上,变球门为球窝,使之更加不受地形限制,由此而发展出了类似现今高尔夫球的捶丸。
中国捶丸:古代的高尔夫

佛教文化中的慈悲和善良品质,也影响了捶丸运动中的竞技态度和行为 规范。例如,在比赛中尊重对手、不恶意犯规等行为,体现了佛教文化 中的慈悲和善良品质。
04
中国捶丸的传承与保 护
捶丸的传承方式
家庭传承
历史沿革
捶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 朝,但真正的发展和兴盛 是在宋元时期。
名称由来
捶丸,也称为“捶球”, 得名于比赛时需用棒子击 打球。
捶丸的发展背景
社会背景
宋元时期,捶丸作为一种 体育活动,逐渐在民间普 及,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 喜爱的娱乐活动。
文化背景
捶丸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 智慧和技艺,是中国传统 体育文化的代表之一。
文化交流活动
在国内外举办捶丸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捶丸的独 特魅力,推动捶丸运动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捶丸运动的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
随着捶丸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它有望成为一项正式的竞技体 育项目,纳入各种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中。
旅游产业助力
捶丸运动与旅游业的结合将继续深化,为地方经济和旅游产业的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民间传统保护
通过推广捶丸运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间 文化遗产。
06
中国捶丸在国际上的 影响与地位
捶丸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捶丸在亚洲地区的传播
捶丸作为中国古老的球类运动,在历史上曾经传播到亚洲的许多地区,如日本 、韩国等。这些国家在受到捶丸的影响后,也发展出了类似的球类运动。
捶丸在欧洲的传播与高尔夫运动
02
中国捶丸的规则与玩 法
捶丸的规则
球场
捶丸的球场由多个球窝组成,通 常为草地或短草地。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极其相似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极其相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尔夫是成功人士的专属运动,是一项奢侈的贵族运动,平民很少能够参与。
这种认识多来源于电影、电视剧。
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在起源之初却是平民用来娱乐的。
同样,也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古代有一种运动叫“捶丸”,和高尔夫运动极其相似。
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的元代《捶丸图画壁》,反映的就是当时捶丸运动的情形,是最形象、最完整的证据。
国际奥委会主席前萨马兰奇曾经在看到后大吃一惊说:“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球了!”A它是一项具有文化内涵的运动关于高尔夫球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它起源于苏格兰。
古时,苏格兰牧羊人经常用驱羊棍击石子,比赛谁击得远而且准,这就是早期的高尔夫球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流传,高尔夫进入了贵族阶层,成为一种贵族运动,它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项非常讲究礼仪的运动,主要表现在服装和一些规则上。
”省体育职业学院高尔夫项目的负责人曹珺介绍说。
最初,人们对于打高尔夫球时的着装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穿得很正式,裤子的长短是有要求的,上衣不可以是没有领子的衣服。
慢慢地,也可以穿运动装了,不过还是要求款式端庄大方,舒适而适宜运动。
高尔夫的规则有很多。
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包括18个洞,每个洞都有规定的杆数,称为标准杆。
每个洞的标准杆数由该洞场地大小而定。
比赛时,每组不超过4个人,打完18个洞的时间为4小时15分钟。
运动员在开球区依次用球杆击出各自的球,然后走到球的落点处,继续击球,直到把球击入洞内。
谁用最少的次数把球击入所有球洞,就获得胜利。
一套高尔夫球杆限定不得超过14支。
整套的组成则视个人的喜好而定。
通常一套球杆包括铁杆、木杆及推杆。
但这并不表示每次打球都必须携带这些球杆。
随着球场的建设、球场类型的增加,这些规则也在不断改变。
但最基本的规则不外乎有这么几个。
“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守时,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输了。
其次是诚信,因为高尔夫球比赛是全场无裁判的,主要取决于球员自身是否诚实、是否能自觉遵守规则。
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探析

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探析
莫伟龙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5(000)022
【摘要】捶丸,中国古代一种兼有娱乐、休闲和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击打球运动,其源于唐朝时期的马球运动,并且通过宋、金、元、明等全盛时期的不断改进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竞赛规则和道德准则,而受到从中央到地方都热衷与普及的一种古代体育运动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析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经历全盛时期后,于清朝逐渐走向衰落直到消失的原因,从而了解到该古代体育运动的兴衰与当时社会发展变化的密切关系.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莫伟龙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5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盛衰演变
2.中国古代捶丸运动探源及历史文化价值考究
3.从《丸经》记载看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基本特征
4.中国古代捶丸运动探源及历史文化价值考究
5.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社会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代的高尔夫球”捶丸“

宋代的高尔夫球”捶丸““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栏处任钩留。
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
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
”———唐·女诗人鱼玄机《打球作》在西方体育史记载中,一般认为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尔后经英格兰传至全世界。
但不少中外体育史家认为,这项运动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宋朝,并在元代由蒙古人或商人带到欧洲。
其原因就是早在宋代,中国就出现了与高尔夫运动高度相似的竞技项目——捶丸。
据成书于元代的《丸经》记载,宋徽宋、金章宗皆爱捶丸。
2002年,山东泰安市泰山岱庙雨花道院翻修马道时,发现了六块宋代的“土衬石”,上有十四幅宋代婴戏石刻,其中一幅画面上一童子分腿而立,右手执球,左手执一月形球杖上举,反映了宋代捶丸的场景。
另河北巨鹿也出土了宋代童子捶丸陶枕。
这些都证明,早在宋代,中国就产生了类似今高尔夫运动的捶丸。
唐代虽然极为盛行打马球,但这项在现在看来都很“贵族”的运动,在当时也受到诸多限制,例如打马球需要良马、球杆、球门,还要有硕大的球场和两队人数相当的小伙伴。
而在唐朝,马可是非常精贵的军事装备,民间只有贵族才会养马。
尽管有诸多不便,也难以阻挡老百姓的“玩心”,马球演变成了步打球,而后又变成更为经济的捶丸。
也有学者认为,捶丸最早可能起源于晚唐时候的成都。
其理由是,在成都市中区唐代地层中出土了很多陶球、瓷球、木球、石球,这些球大小不一,有些还带凹点,明显有击打的痕迹,专家认为这些都应是捶丸用的球丸。
另据南宋文献《挥麈后录》记载,后蜀皇帝孟昶入蜀时,就看到成都人执杆捶丸。
南宋文献《挥麈后录》书:“孟知祥(后蜀之主)初镇成都,见蜀人击球,一棒便入湖子者,谓之猛入。
”文中“湖子”一词的意思是球穴,文献记载了孟知祥入蜀的时候,看到成都人玩儿捶丸的场景。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记载:“昶,知祥第三子也。
”“昶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
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探析

捶丸作为步打球的进化形式,在宋代开始广泛流行,并逐渐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动方式和规则。
捶丸运动的兴盛背景
统治阶级的推广
捶丸在宋代开始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成为当时贵族子弟的必修课程。
社会风气的推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捶丸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喜爱的休 闲活动。
捶丸运动在古Leabharlann 的流行程度培养道德品质捶丸运动不仅注重技艺,还强调 道德修养,这有助于培养古代青 少年的道德品质。
捶丸运动对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丰富文化娱乐活动
捶丸运动以其独特的竞技形式和娱乐性质,丰富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
促进旅游观光
作为古代著名运动项目的捶丸,在旅游观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文献记载
在元代的文献中,已经有了大量关于捶丸的记载,表明这项运动在当时已经非常 流行。
图像资料
在一些古代绘画和壁画中,也可以看到人们进行捶丸活动的场景,进一步证明了 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
02
捶丸运动的发展与演变
捶丸运动的发展历程
1 2
起源
捶丸运动起源于唐宋时期,最初是一种军事训 练手段,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运动。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捶丸运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捶丸运动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要点一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要点二
促进全民健身
捶丸运动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 行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从现代角度来看,捶丸运动可以作为 一种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们身心健 康和社交互动。
捶丸运动衰落的内部原因
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研究方法的思考

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
研究方法的思考
崔乐泉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年(卷),期】2017(024)001
【摘要】从近年发现的考古文物资料出发,结合既往学者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探讨,对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与演变进行考古学分析。
研究认为,由步打球、棒击球发展而来的捶丸活动,迟至宋代已在社会得到广泛开展;延至明朝中期,捶丸从宫廷至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普及和传承;明朝末年开始,在自身特点和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具有竞技性特点的捶丸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
但由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和规则分析,中国古代捶丸与诞生在西方的高尔夫球,应当有着某种密切关系。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崔乐泉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43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
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9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盛衰演变 [J], 刘振坤
2.中国古代球类活动演进与捶丸起源研究--兼具考古学资料分析 [J], 崔乐泉
3.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发展演变 [J], 刘秉果
4.从《丸经》记载看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基本特征 [J], 崔乐泉
5.从《丸经》的版本看中国古代捶丸的演变 [J], 王家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捶丸:古代的高尔夫

READING月读古今中外 | 老照片 | 书画苑名人坊 | 流行风 | 创新学堂中国捶丸:古代的高尔夫 综合报道/本刊主笔 白露清风拂面,绿草茵茵,三两朋友来到广阔的球场,打一场酣畅淋漓的高尔夫球赛……回溯至元代,《丸经》中记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饫饱之余,心无所碍,取择良友三三五五,于园林清胜之处,依法捶击。
”捶丸,作为最早的“高尔夫”,已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上千年。
All Times 古今中外Reading 月读现今被誉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运动,与中国古代的“捶丸”球戏极为相似。
捶丸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捶”是指击打,“丸”是指小球。
唐宋:捶丸既已兴盛现今被誉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运动,与中国古代的“捶丸”球戏极为相似。
捶丸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捶”是指击打,“丸”是指小球。
捶丸兴盛于“宋、金、元”三代。
据史料记载,捶丸的出现与盛行,与唐代的球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唐代盛行的蹴鞠、马球等运动因为比较激烈,不适合女子参与,就出现了一种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叫做“步打球”。
玩时分队,用杖击球,以球入对方球门为胜。
玩这个游戏的主要是一些后宫佳丽。
宋太宗时期,“步打球”已经发展成一种有一定影响力的球类运动。
据《宋史·礼志》记载,每年三月,宋太宗都要亲自主持仪式,组织朝廷和艺人们参加步打游戏。
之后,宋金时期,“步打球”开始被称为“捶丸”。
《捶丸集序》中记载“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
当时,捶丸盛行于皇室官绅之中,甚至连儿童也非常喜爱捶丸活动。
如北宋官吏膝甫,幼时“爱击角球”,他舅父范仲淹“每戒之不听”。
这里所说的角球,就是用角骨制成的球,不易击碎。
在陈万里《陶枕》中著录有一儿童捶丸图陶枕,图中小孩持一小杖在击丸,形象生动,是当时捶丸活动盛行的有力佐证。
宋金时期,“步打球”开始被称为“捶丸”往事越千年,体育运动也可穿越古今。
那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捶丸,正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些曾经生动的往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代 捶 丸 活 动 的历 史 渊 源
宋代捶丸运动有着深刻 的历史渊源 , 近 运动分化而来 的。在唐代流行于马球运 动, 娱乐活动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 这也是宋代得
几年 , 在 山东岱庙城墙 修复工作 中 , 在 其遗 但 由于宫女 的胆小体弱 的原因 , 而发明 出了 以开展并广为流行 的重要原 因。另外 , 人们
着差异。因此 , 有关捶丸运动起源于战国时 而变成 了一种单球门的技巧性射 门。因此 , 宋代有首古诗 中提 到“ 城间小 儿喜捶丸 , 一 期并不能成立 。一般认为 , 捶丸运动起源于 马 球 比赛 方 法 的改 变 带 动 了 步 打 球 运 动 的 棒拱 击落青毡 。 纵令相隔云山路 , 曲折轻巧 ,宋代 儿童都非常热爱这项运 动 , 唐代 的步打球 ,而捶丸与步打球 之间的渊 发展 , 而 当步打球将地上的球 门转变为挖地 入窝 圆” 源 ,还 需要探讨当时唐代流行 的马球运动 。 穴的球窝 ,并以先打 进球窝为胜的方式时 , 也充 分说明 了宋代捶丸运动之盛行 。 同时 ,
址 中就 发现了宋代捶丸运动 的石刻 画。宋 步打球运 动 , 打球人不 需要 骑马 , 以跑 步挥 对健康身体的追求是其天性 , 如上古时期 的 代捶 丸运动的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起源 杖击球。 由于唐代激烈 的马球运动会 对人 角抵 , 秦汉 时期的狩猎 , 唐宋时代 的马球 、 相 于战国的捶丸 , 《 丸经》 的序言 中就记载 “ 捶 体带来一 定的损伤 , 因此 , 自唐代 以来 就有 扑等。 但是 , 自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后 , 其所 丸 乃战国之遗策也 ” ; 二是起源 于唐代 步打 人劝 阻马球运动 的开展 。 到了宋代 , 谏止马 倡导 的“ 坐不垂堂” 养生思想 , 使得 人们 , 尤 球, 唐代 王建 的《 宫词》 中提到 “ 寒食宫人步 球运 动的人越来越多 ,这不但 由于其运动 其 是 上层 人 士 开 始注 意 平 缓 的健 身 运 动 。 可 打球” , 在 比赛 时分 为两 队 , 并 以棍杖 击球 , 的激 烈性 , 捶丸运动具有运动舒缓 , 且 能 达 到 锻炼 不 适合于娱乐活动外 , 而且还有 见 ,
下至民间布衣都非常热爱这项运动 。同时 ,
捶 丸运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 人数及场地都 没有一定 的限制 ,这也进一 步出现 了质地 、 规格及档次不同的多种捶丸运动形式 。 宋代 的文人儒士对捶 丸运 动的盛行与发展作 出 了重要 的贡献 , 由于在当时失去了先秦以来 的社会地位 , 他们将 自身才华应用到现实生 活 中的休 闲活动的描述方面。 宋市的繁荣密切相关 的, 《 丸经集叙 》 中就记 载有宋徽宗 、金章宗非常热爱捶丸运动 , 并 盛装饰囊 、 碾玉缀顶 , 沿袭 了古人的规制 , 并 进一步促进其 向精细方面发展。
案 溯 源
捶 丸是 中国古代一项 以球 杖击球 的体
宋代 的捶 丸运 动在 其长期的发展进程 中, 逐步形成 了对其场地 、 器具及规则等方
面 的 规 范化 条 文 。 如捶 丸 场 地最 显著 的 特征
育运动 , 它发源于唐代的步打球 。到了宋朝
捶 丸运动逐渐 由原来 的对 抗性 比赛演变成 为一种非对抗性 的娱乐项 目,并取消 了球 门, 改用了球穴 , 捶丸因此而得名。 “ 捶” 也就 是击打 的意思 , “ 丸” 是球 , 在造词上非常形 象与生动。在宋代 , 捶丸运动是一种集游戏 与体育运动于一体的活动 ,上至皇室贵族 ,
楚庄王时期 的勇士 熊宜僚有 着高超的捶丸 还是 两队进行 比赛 ,但场地 上只有一个球
捶丸运 动在宋代 已经不再是女子 的专
技能 , 能捶九丸于手 。但是 , 从庄子所描述 门 , 有了更加广泛的普及 。 在《 宋人 画册》 而不是对 抗激烈 的争 抢 、 射门, 逐 步演 项 了 , 的活动情况及 内容来看 ,战 国时期 的捶 丸 化成个人技术 的表 演 ,这在一定程度上 降 中就 有一 幅 关 于儿 童进 行捶 丸 运 动 的图
运动与人们所认识 的该 项运动有着很大 的 低了运动 的激烈性 与对抗性 。宋代 以后 的 画 , 图中两名小孩手 中各 自拿着一个小杖 , 不同, 同时与著作 《 丸经》 描 述 的内容也有 马球运动完全改变了南以前的双球 门规则 , 做出击丸 的动作 , 其刻画非常形象与生动 。
就是要 设立球穴 , 且在地形上有高低不平 的 变化 , 在 挥棒 的规定上 , 有 多种类 型 , 如擦 棒、 朴棒 、 单手等多种形式。 在丸的制作材料 上, 一般是 由赘木制成 , 也即树身上结成胶 状部分 ,这种材料纤维紧密且 十分牢 固, 击 打多次也不会毁坏。在 l 4世纪 中期的朝鲜
以 球 进 对 方 球 门为 胜 方 。 战 国 时 期 的 捶 丸 许 多对 比赛规则 的非议 。 因此 , 该项运动正好满足儒 家 在南 宋时期 , 马球 健身 的效 果 ,
运动也有详细 的描 述。在庄子的书 中提到 的运动规则就有 了很大 的变 化 ,球场虽然 养 生 思 想 及上 层 社会 的需 要 。
于极 , 以 畅 四肢 ” [ 3 ] 7 7 。 宋 代 的捶 丸 与 以前 的步
打运动有着根本 的区别 , 一方面是将原来 的 另一方 面由原来 捶丸作 为中国古代 的一种球类游戏 , 已 攻击人球转变为击球人洞 , 捶 经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 , 并成为 中国古代 双方队员 的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的方式 。 丰富多彩球戏文化之一 , 其是由唐代 的击鞠 丸这项运 动所具有 的修 心健体功能是其他
一
出版 的《 朴通事颜解》 对唐代 的捶丸运 动有
着详细的描述 , 其可渭是当今高尔夫运动的
雏形 , 并具有其显著的特征 。在球的制作材
料方面 , 一般采用 的是木质或玛瑙制成 。在 比赛进程中 ,在起伏 的地势上画一个球基 , 并根据一定的距离挖 出一定数量的球窝 , 并 存窝旁边树立起彩旗 , 在其击球过程 中要根 据地 势来思考 出制胜 的方式 , 要求 “ 不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