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课件2-优质公开课-长春版3下精品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精品课件

民间艺术与文化
展示古代乡村的民间艺术 和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 、民间舞蹈、剪纸等,传 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古代文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1 2 3
田园诗赏析
选取古代著名文人如陶渊明、孟浩然等的田园诗 作,进行赏析和解读,感受诗中的田园意境和美 学价值。
山水画中的乡村景致
展示古代山水画中所描绘的乡村景致,如茅屋草 舍、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等,领略画中的自然美 与人文气息。
《清平乐村居》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 之一,体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 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 判。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上阕描写乡村自然风光,下阕叙 述乡村生活情趣。整体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
写作特点
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 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 活图景。
的爱国情感。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豪放、意境深 远,善于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矛盾 尖锐,辛弃疾的词作充满了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该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 史意义,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 风貌和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描绘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CHAPTER 03
知识拓展:古代乡村生活掠影
农业生产与劳动场景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耕种与收获描述古代农民耕种、播种 、除草、施肥等农业生产 活动,以及丰收时节的喜 悦场景。
水利与灌溉
介绍古代乡村水利设施的 建设与维护,如陂塘、水 渠等,以及农民利用水资 源进行农田灌溉的情景。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件ppt

05
《清平乐·村居》的影响 与评价
《清平乐·村居》的影响
文学影响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代表 作之一,对南宋词坛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历史影响
该词作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的生活 状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 背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艺术影响
该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 世的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03
《清平乐·村居》的词句 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描绘田园风光
01
输标02入题
词的上片通过“茅檐”、“小溪”、“青草”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给人以清新、 自然之感。
03
上片中“翁媪”相依相偎,老有所依;“大儿”、“ 中儿”各司其职,承担家庭责任;小儿活泼可爱,无
忧无虑。整个家庭显得和睦、融洽。
部分教学内容略显陈旧,未能及时更新; 课件的交互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展望
更新教学内容
未来课件将及时更新陈旧内容,引入更多 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保持教学内
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拓展课程资源
计划开发更多与《清平乐·村居》相关的课 程资源,如扩展阅读、习题集等,以满足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交互设计
将进一步完善课件的交互功能,增加更多 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促进跨学科融合
将尝试将《清平乐·村居》与文学、历史、 艺术等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以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清平乐·村居》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的巅峰之作,展 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2张PPT)

2021/10/10
9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无赖:顽皮。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 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躲在一 旁,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 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 际)、产品归类、组织结构之类的文字, 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赏析: “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短短两句把农
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 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
2021/10/10
7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路由器
原则上产品 都要用右边 的符号,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MD
MPLS
Thank You!
2021/10/10
1
清平乐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2 清平乐·村居【第2课时】 长春版 (共33张PPT)

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这首词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 幅怎样的图画? 2.二思:词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场景? 3.三品:词中的小儿有什么特点? 4.四探:这家农户生活比较清苦,为什么老夫妇却感到快乐和 满足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溪上”“青草”,形象地描绘出江
南的潺潺小溪、翠绿的小草和低矮的农家茅屋,这 是江南农村的特色,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村 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也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 的背景。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里”写出了人们生活很安详;“媚好”写出
了精神愉悦。这两句运用了倒装句式,描写了一对老 年夫妇在悠闲地聊天的情景,体现了老年人生活的闲 适与安心。
国学诵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 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 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莲蓬的谜语】 水上生个铃,摇摇没有声。仔细看一看,满脸 大眼睛。
译文:茅草屋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 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农田,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 翠的山色。
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首二句赞美杨家庭 院的清幽,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
“成畦”交代花圃的整齐,暗示出花木的丰美。后两句诗人用拟
诗文翻译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 还尚未形成树荫。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 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写作手法探讨与借鉴目•主题思想阐释与现实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01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少年时参与抗金斗争,后南归宋朝。
早期经历官场生涯文学成就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安抚使,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排挤。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
030201辛弃疾生平事迹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此时他已被弹劾落职,闲居乡野。
时间背景描绘的是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地点背景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和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背景《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农村生活社会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农村生活相对平静。
经济状况南宋农村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民生活较为贫困。
文化氛围南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文本解读与赏析02全文朗读及录音全文朗读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
录音材料附上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模仿。
重点词句解析与翻译重点词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深入解析,如“茅檐”、“溪上”、“青青草”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感受词的韵味。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美感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意境描绘通过描述课文所展现的清新、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体验结合词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0303展现翁媪的生活状态通过描写他们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展现他们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01描绘翁媪的外貌特征白发苍苍,面容和蔼,穿着朴素,展现出老年人的慈祥与和蔼。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形象
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 事物或情感具象化,使读 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拟人生动
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事 物以人的特征和情感,使 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夸张渲染
通过夸张手法对事物的特 征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强 化表达效果,引起读者共 鸣。
音韵平仄和押韵规律
音韵和谐
遵循音韵平仄的规律,使诗句读 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对自然与人情的赞美 展示乡村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好,引导学生感受 自然与人情的纯真与善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
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和谐融洽,表达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 往与追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审美体验:自然美、人情美、和谐美
句子结构分析及翻译
句子结构分析
对文中的句子进行结构划分和成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造和含义。
翻译
提供准确、流畅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同时增加语言运用的多样性。
03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
描绘乡村生活场景
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
生动活泼的乡村人物
通过PPT课件展示乡村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丰收的田野等自然景色, 营造出清新宁静的乡村氛围。
引导学生思考“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如何运用这一思想指导我们 的生活方式、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时,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危机、可持续 发展等,进行讨论和思考。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辛弃疾其他田园诗词欣赏
《鹧鸪天·代人赋》
这首词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悠闲,通过“陌上柔桑破 嫩芽”等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019-2020年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2张PPT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如(沁园春)《带湖新居 将成》、(水调歌头)《盟鸥》 、(清平乐)《村居》、 (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源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锄豆:把豆地里的杂草用 锄头除掉。
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
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 见 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
区农村时的作品。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一
想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多音字学习
(bō) 剥削 剥夺 剥离 剥
(bāo)剥花生 剥皮
yán
茅檐低小,
清 平 乐 村 辛 弃 居 疾 ·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地,中
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描
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 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合成一幅 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课 堂 导 入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
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
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 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 乐”、“完溪沙”……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
的词——《清平乐〃村居》。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关于劳动的名言集锦(劳动俗语)
☆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 ☆男勤耕,女勤织,足衣又足食。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未来属于那些早起床的人。 ☆阳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腊月喝北风。 ☆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作 业 布 置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扩
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
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 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解
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
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
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
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村居”是这首
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
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
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
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
莲子。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ǎo
mèi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bāo péng
wú lài
村中(老夫妇): 醉里吴音相媚好
静
大儿:锄豆草
下片
(动作)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白发翁 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写成150字的短文。
拓 展 作 业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景,
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想一想, 然后写一写。
谢谢 观赏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 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
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作者根
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断他们交谈,
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
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
全 词 翻 译
青草溪边有一座低小的茅屋。不知谁家满头白
发的老公公、老婆婆,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 一边用吴地的地方话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中编 织鸡笼,最招人喜爱的小儿子顽皮、可爱,躺卧在 溪头剥莲蓬吃。
总
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清新 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 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 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中年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 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诗词以 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集 《稼轩词》共620余首,数量多,质量优,乃
词中之龙。
写 作 背 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 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停职,退 居江西上饶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 山民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他 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去 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