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2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教学目标:1。
体悟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追求,使学生初识文学的魅力。
2.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体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4。
积累下列词汇:滑稽戏谑分寸恶作剧出奇制胜六神无主煞费苦心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刮目相待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大动肝火诽谤;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
教学难点:1。
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体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请同学们简述作者做的三件事?学生集体回忆作者做了哪三件事。
二、学生谈个人感受:教师引导: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要求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发表看法,体现学生的个性。
)自由交谈、体现个性,回答老师的提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语文版

4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目标】1.了解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品味少年马克·吐温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感受人物的美好品格。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画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美国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十分爱好钓鱼,他把钓鱼视为最有意义的休息。
一天,他正在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怎么,你在钓鱼?”“是啊!”马克·吐温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15条鱼啊!”“是吗?”陌生人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
”马克·吐温忙反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陌生人惊讶之际,马克·吐温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作家马克·吐温。
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事业。
”那么马克·吐温的幽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看看他是不是从小就具备了这种幽默呢?自学互研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
(1)注音:伶俐..(línɡ lì)差.事(chāi) 编辑.(jí)撰.文(zhuàn) 煞.费苦心(shà) 滑稽.(jī)猝.不及防(cù) 言简意赅.(ɡāi) 戏谑.(xuè)乳臭.未干(xiù) 趾.高气扬(zhǐ) 诽.谤(fěi)(2)词义:煞费苦心:用尽心思。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了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
3. 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难点:1. 分析文学作品的要素,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
2. 运用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文学特点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
2. 学生作品的范例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文学的知识,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文学作品?你对文学有什么了解?2. 出示课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篇作品。
二、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2. 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方式展现这一主题?- 文章的结构和情节如何安排?有哪些重要的情节?- 文章中主要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3. 分小组或全班讨论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经历,帮助他们回忆和描述这次经历的情感和感受。
2. 分享一些学生的写作范例,讨论范例中的文学特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3. 讲解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生动描写、对话等,帮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增加表达效果。
四、文学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的文学尝试经历,进行文学创作。
2. 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结构和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3.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前面讲解的写作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可以是口头朗读或书写展示。
【K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目的:了解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前后文联系的方法;体会学习作者对详略的处理;体味学习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积累下列词汇:滑稽戏谑分寸恶作剧出奇制胜六神无主煞费苦心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刮目相待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大动肝火诽谤;教学设想:一、两课时二、本课教学以积累词汇为重点,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为重难点;三、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疏导、提点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去自己发现,自己品味;部分问题,不求统一答案,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积累课文语汇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生性幽默,有一次应邀去一个地方演讲。
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先去理了一下发,热心的理发师问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 “是的。
” 他回答说,“我是头一次到这里来。
”理发师又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马克·吐温。
”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幸运,可以和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同名。
你很幸运,今天马克·吐温今天要我们这儿来演讲,我想你会去的,是吗?”“噢,我也是这样想。
”“你搞到票了吗?”“还没有。
”“票全卖光了,你只有站着了。
”“真讨厌。
”马克·吐温说,“这家伙好像不大礼貌。
”理发师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礼貌了?”马克·吐温叹着气说:“每次他讲话的时候,我都不得不站着!”马克·吐温就是这样幽默的一个人,他写的文章也幽默动人,很受人们喜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二、正授自读a、读准字音:伶俐(líng’lì)差事(chāi)编辑(jí)撰文(zhuàn)滑稽(jī)戏谑(xuè)煞费苦心(shà)猝不及防(cù)言简意赅(gāi)乳臭未干(rǔ)趾高气扬(zhǐ)诽谤(fěi)b、理解词语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无主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刮目相看戏谑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诽谤(解释见课文注释)c、尝试用最简短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2、教师范读,学生概括:a、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干什么?编了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篇习作。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背景本文教学适用于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对于学生初步认识文学,能够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2.明确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
3.能够运用基本文学创作要素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内容1.文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理解和运用文学创作要素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描述其阅读体验。
教师在学生举例后可以提出,“你们了解文学是什么吗?”2.讲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0分钟)教师可以全班讨论文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广泛性,并引导学生畅想文学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3.理解和运用文学创作要素(4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并在课堂上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创作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表达方式。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创作,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
4.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并对文学创作的要素、方法、技巧进行总结,以便于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水平。
2.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创作能力来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能。
六、教学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科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合作创作、课外阅读等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通过本次文学创作课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广泛性和文学创作的要素、方法、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语文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重点】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难点】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故事导入:以课后附文《马克·吐温出版第一本书的故事》引出作者,认识作者。
教师启发学生:马克·吐温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力量何以让一位出版商成为19世纪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2.作者简介: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其他作品,如他写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全世界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欢迎。
他还创作了反映美国社会的著名小说,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鲁迅曾经称他为“幽默作家”。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
(这一部分也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课上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以四人为一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字词过关○1生字词(正音):伶俐(líng’lì)差事(chāi)乳臭未干(rǔ)言简意赅(gāi)滑稽(jī)戏谑(xuè)煞费苦心(shà)猝不及防(cù)撰文(zhuàn)编辑(jí)诽谤(fěi)趾高气扬(zhǐ)○2词语解释: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无主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戏谑刮目相看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诽谤琐闻苛责教师检查学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后,组织学生就文章中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进行全班讨论,全班群策群力帮助解答,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去。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是什么,文学的种类以及文学的作用;2.学习基本的文学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3.通过本课范文的指导,初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圆满完成作文,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的整合使用;2.让学生动手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教学内容与重点:通过本课范文的指导,初步了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常见的文学形式有诗歌、散文、小说等。
通过学习文学形式的不同,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实质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带领学生进入课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认知:让学生了解文学的种类,并介绍文学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文学对我们的生活、情感、心态以及对文化、历史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3.阅读:通过各种经典作品的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以范文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4.写作:让学生动手写作,进行自我实践,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写作练习和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学的种类、表达方式和作用,并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如果学生能够进一步加强练习,并多读经典作品,必将会成为优秀的文学家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文学的种类、表达方式和作用,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1.《忆读书》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忆读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积累分析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教师范读、领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领。
2.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3.研读文本,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4.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5.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
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消遣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2请学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三)诵读活动1男女生各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理清本文记叙的事例,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中表现出的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
会生活,提高学生文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现在的第一次的离开家到外面来读书,第一次在外面生活等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文学尝试》。
1.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
马克·吐温,英文写作“Mark Twain”,原意是“两噚”,领航员术语,即水深两噚,航船可以顺利通过。
这是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时,常听测量水深的人喊这个词,后来便用它做了自己的笔名。
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
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是,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也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政论,杂文,游记等,全集共25卷。
主要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
2.向学生讲述马克·吐温少年时的几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圈画出你喜欢的词或者句子,体会这写词和句子的含义,并对照注释弄懂词义。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字词的落实
要求:准确朗读下列词语并弄懂词义
伶俐涉水煞费苦心粗糙滑稽猝不及防撰文言简意赅
戏谑琐闻乳臭未干趾高气扬苛责诽谤涉水过河
四分析课文
1.分析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提问: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一共做了几件事?
要求:能在文中圈画与事件有关的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事件内容。
明确:课文记叙了三件事:
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提问:作者做这三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发言将本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5)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一层(1-3):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详写)
第二层(4):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略写)
第三件(5):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详写)
第二部分: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后的巨大反响
小结:从刚才的分析来看出,本文叙述线索清楚,涉及的人物,时间,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晰具体。
在详略的安排少年宫也很得当,这些都是我们阅读与写作的时应该注意的。
2、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爱他的哪一点。
学生活动要求: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3.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在我们介绍作者和他的作品风格时,提到他是一位“幽默大师”,而他的作品有着独特语言风格你认为
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上什么?谁来从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
如: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的文字,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语句及第1自然段的一些情节。
小结:这些描写表现了马克·吐温作品幽默,讽刺的风格特征,他的语言生动,风趣,诙谐,辛辣,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
这些都是来源于他对文学、生活的敏锐深刻的感悟,来源于他热爱生活的,热爱文学的天性,来源于他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生活中风土人情的浓厚兴趣。
正是这样,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生动鲜活,情节引人入胜。
作者作品中的这些鲜明的特征,对我们认识生活,感悟人生,走近文学有许多帮助和得到很多启示。
4.小结本文中心内容及主要特色。
本文通过撰文希金斯投河的报道,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及尝试产生的巨大反响,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人物个性鲜明,叙事详略得当,体现出了作品的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