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茅盾对《小说月报》的改革
智慧树知到《艺术中国》2020章节测试答案

答案:X
第六章测试
1、清末民初,中国话剧的萌芽是
A、西方侨民演剧
B、外国留学生演剧
C、舞蹈
D、上海的学生演剧
答案:D
2、1918年,《新青年》杂志专门为一位欧洲戏剧家出了专号,这位戏剧家是
A、萧伯纳
B、莎士比亚
C、契诃夫
D、易卜生
答案:D
3、20年代的爱美戏剧是
A、由爱美的戏剧人创作的戏剧
答案:D
3、中国文化艺术本身也承担着历史的责任,它要:
A、理念流行
B、思想领先
C、全球交流
D、提出新文化要求
答案:ACD
4、陈道明说:”艺术的表达,一定要把自己放进去。’就是说:
A、艺术不完全是模仿出来的
B、艺术是通过你的理解,然后你变他,他变你
C、其中最核心的是形象的塑造和塑造的形象
D、其中最核心的是思想的表达和表达的思想
智慧树知到《艺术中国》2020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下面不属于关于美的学科的是( )。
A、戏剧
B、绘画
C、音乐
D、数学
答案:D
2、爱因斯坦说:”死亡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这说明爱因斯坦并不看重他所从事的物理学工作。
答案:X
3、艺术家最高的追求就是将大善与大美结合起来。
答案:
4、欧洲文艺复兴改变世界的三位形象艺术家是( )。
B、业余的人从事的戏剧活动
C、非营利的戏剧
D、由学生演出的戏剧
答案:ACD
4、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话剧史上名家辈出、杰作频现的黄金时代。
答案:
5、世界上存在着斯坦尼、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三种戏剧观是焦菊隐提出的。
茅盾与《文学》月刊

茅盾与《文学》月刊
马金玲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12)002
【摘要】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观,他将编辑策略中的"名人效应"与"陌生效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团结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家,成就了一批文坛新秀,使<文学>月刊成为3O年代文学史上的"明星"杂志.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马金玲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茅盾文学奖,新世纪的文学坐标?--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述评 [J], 毛克强
2.论文本细读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眉批本文库》 [J], 蔺春华
3.茅盾在《文学》月刊中的文学批评 [J], 徐文娟
4.“革命文学”论争与茅盾的革命文学话语再造——以1928年前后茅盾的政治和
文学思想为中心 [J], 覃昌琦
5.外国文学和茅盾早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兼评茅盾早期文学思想中的自然主义因素 [J], 王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茅盾批评观念的扬弃——从《小说月报》到《文学》

昆 明 学 院 学 报
2 1 , 3 5 :0 0 1 3 ( ) 14—19 0
CN 5 3—1 1 /G4 I S 1 7 21 S N 6 4—5 3 69
J u n lo n n i e s y o r a fKu mi g Un v r i t
【 学研 究 】 文
个 样 子 吗 ? 顺 着 这 个 思 路 我 们 还 可 以引 申开 来 , …” 如
关键 词 : 茅盾 ; 批评 观念 ; 现实主义文学观 ;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中 图 分 类 号 : 0 .9 I 6 0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6 9 2 1 ) 5— 14— 6 17 5 3 (0 1 0 0 o 0
The Auf b n o a n ii im de o y he e f M o Du s Crtcs I ol g
— —
f0 r _ m Sho tSt r o hy t tr t r r o y M nt l o Li a u e e
TI AN ng Fe
( col f irtr,H bi om l nvrt,H b i hj zun 5 0 4 hn ) Sho t a e ee r a U i sy ee S iaha g 0 2 ,C ia oL e u N ei i 0
《小说月报》的改革与茅盾的现实主义创作

茅盾文学批评

一、关于茅盾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1896年7月4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生于浙江桐乡一个秀才之家。
幼年受父母启蒙,1905年入小学,1909年至湖州入浙江省第三中学,1911年秋转入嘉兴中学堂。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积极投身革命。
后转入杭州安定中学。
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毕业,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译著和编辑工作。
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中国新文学运动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文坛上的复古派、唯美派、颓废派;主持编辑《小说月报》后选载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文学作品。
他于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茅盾曾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推动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他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和商务印书馆职工的罢工斗争,曾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和中央宣传部秘书,北伐战争时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茅盾隐居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出《幻灭》、《动摇》、《追求》三部连续的中篇小说。
1928年7月东渡日本,著有长篇小说《虹》、短篇小说《创造》等以及文学论著《中国神话研究ABC》、《西洋文学通论》等。
1930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著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任执行书记,与鲁迅合编《前哨》、《文学》、《译文》等刊物,推动革命文学运动。
1936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茅盾先在汉口主编《文艺阵地》,继去香港《立报》主编副刊《言林》,并著长篇小说《你往那里跑》。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时,他被选为理事。
“问题小说”如何形成潮流?——论《小说月报》对“问题小说”的推动作用

104“问题小说”如何形成潮流?*——论《小说月报》对“问题小说”的推动作用李直飞 何晓雯(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问题小说”作为现代文学最早形成的创作潮流,其发展与《新潮》《小说月报》等期刊的推动密不可分。
“问题小说”始于《新潮》,推动其形成潮流的却是《小说月报》。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主动提倡和推动“问题小说”,有意识地提升创作数量和质量,而且有意凸显重点作家、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扩大了“问题小说”影响的公共空间,为“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建构了有力的现代传媒保障,成为期刊推动文学潮流形成的典范。
关键词:《小说月报》;“问题小说”;潮流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342(2022)04-104-11收稿日期:2022-04-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体制视野下的《小说月报》研究(1910—1931)”(项目编号:17CZW054)。
作者简介:李直飞(1983—),男,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何晓雯(1998—),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5-56页。
② 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文艺论丛·当谈及现代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时,“问题小说”几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学界当前关注“问题小说”,主要围绕着“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原因展开。
钱理群等人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就认为“问题小说”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现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①,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则认为“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②,这些论述主要从创作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茅盾: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第一节茅盾生平及小说创作一、茅盾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茅盾"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
茅盾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维新派"的医生。
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读过《三字经》,也上过新学,家庭开明,可以自由地读《三国》、《水浒》和《聊斋》等闲书。
中学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因反对学监的学潮曾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
191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预科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经朋友介绍进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并在《学生杂志》、《学灯》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作家之一。
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1921年,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
这年1月,他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接手主编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
3月,他又与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民众戏剧社",5月,又参加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创办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
浅论茅盾革新《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

文艺传媒摘要茅盾正式接手主编《小说月报》后,对其进行全面的革新,在编辑方面主要采取的方式有提倡新文学、创新杂志形式、建立符合杂志新取向的作者群和编辑中注重读者意见。
通过茅盾的改革,《小说月报》最终成为我国最早的新文学阵地之一,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当时众多的读者,促进了《小说月报》的销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茅盾小说月报编辑思想Mao Dun's Reform on the Editorial Thought of"Fiction Monthly"//Jiang XiaoyuAbstract After Mao Dun officially took over"Fiction Monthly", he mad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n it.In edition,the main methods he adopted are promoting new literature,innovating the magazine form,establishing an author group in line with the new orientation of the magazine,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ugges-tions of the readers.Through Mao Dun's reform,"Fiction Month-ly"eventually became one of the earliest new literary positions in China,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un-dertakings.He also attracted many readers at that time and pro-moted the sales of"Fiction Monthly",having got good economic benefitsKey words Mao Dun;Fiction Monthly;editorial thought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发表《幻灭》一文后始用茅盾为其笔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论茅盾对 《 小说月报》的改革
一
、
报》进行 的是新文 学革命的开拓性工作 ,特 别是治理 了盲 目 乱的 混 文坛局面 , 便新文 学进入 了有 序的建设时期 。 改革后 的 《 小说月报 》 不但顺应 了时代潮 流,而且还走在 了时代 的前面 。它 以其塑造 新文 学观念和 向旧文 学观进行挑战 的特色 ,成 为 了新文学革命 的先锋 。 所 以,叶子铭先 生说:“ 一九二一年 由茅盾主持进行 的 《 说月报 》 小 的全面革新 ,在早期新文 学运 动史上,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 ” 茅盾在 主编 《 小说月报》 的两年 时间里 ,不但独 自 担 J刊物 承 , 的所有编 务, 还亲 自 写和翻译 了许多文章 、 品;不但 了正刊, 撰 作 还 出了许多期增刊和专号 。我们可 以想象得 出茅盾主编这 份月报该 有 多么忙碌 。如果没有敬业 的精神 ,恐怕足难 以胜任这么 繁忙 的工 作 的。 茅盾在 《 小说 月报 》 , 上 还特 辟有 “ 杂载 ” “ 、 海外文坛消息 ” 、 “ 信” 读者文坛 ” 最后 一页 ”栏 目,充分 发挥杂志的中介作 通 、“ 、“ 用 ,使读者、作者、编者三 方及时沟通,互相促进 。 仅如此,茅 盾还 常借助报纸或进行有关 《 小说月报》的论评介 绍或进 行何关文 学的争鸣,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茅盾就是这样集文学的专家和编 辑的内行于一身. 以自己作 为主编 的文学 活动 , 形成杂志编辑的运作 系统,以刊物为中介,联结作者系统和读者系统,使三个系统都服 务于创造新文学 的总 目 。 由于茅盾能够调 动多种于段进行信息的 标 及时构通和传播 , 此 ,国 内文坛的论争在 《 小说月报》里有发时 的反映 , 外文坛 动态 ,这里也有专载 。新理论 、新方法、新译著 、 海 新作者 ,均在这里得 以发表和扶植 。甚至对 《 小说月报》编辑方面 的批评、建 议,也 可以在这里发表 。就这样 , 小说月报》建立起 r 《 r 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使其在中国新文学方面做出丫卓越负献, 树立 了权威,成为 了新文学建 设的重 要尉地 。
2 1 年 01
《 田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 和
J1 0 1 3 u. 1 第 0卷 第 一 期 2 个性特色的刊物有着极其重要 的影响。
总第 6 9期
作者、编辑 、读者足办好刊物的三驾马车 ,缺一 不可。 一个文 “ 化市场之形成 ,不能光有作家而无 出版家 ,进 一步,又不能说与读 者无关。 读者 既足文章 写作主 体的受体,又足编辑服务的对象 , ” 作 温蕾 者 的文章和编辑 的Ⅲ版物 ,其文化价值只有通过读者 的阅读接受过 程米 实现。离开丫读者,其社 会文化 效益 也就无 从实现 失去了读者,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商 4 60 ) 70 0 《 小说月报》 的改革也就会成为镜中之花 。鉴于 以上情 况,茅盾确 思想 ,并付诸 实践。 【 曼 jj 捅 世纪 2 代初,茅 二 0年 盾成功 改革了 《 月 ,使 为 立了 以读者为 中心 的改革指 导 小说 报》 之成 《 小说月报 》的改革先从编辑观念下于 。以读 者为中心的编辑 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 上 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笔者主要探讨了 使他改以作者为主的编辑思维模式为以编辑为主的思维方式, 其改革 《 小说月报》的三方面特点: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强烈的读者意 理念, 也即编辑选什么题,作者就写什么稿的新型编辑方法。值得注意的 识; 想象 ‘ “ 现代性 的编辑立场。探讨这些,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足, 以编辑为主 的思维 方式 足建立在 以读者为中心这一基础之上的。 L 天 匿词 J 茅盾;改革:《 小说月报》 为读者足编辑的服务对象,编辑对刊物栏 目 或论题的确定,形式 上世纪 2 年代初 , O 青年茅盾凭借 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 成功地改 革了 《 小说 月报 》 使之成为 中国期刊 史上 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与内容的改变 ,必须顺 应新文学发展潮流 ,以满足读 者对刊物的要 , 期刊和新文学 的主 阵地 ,对推动我国文学期 刊由近 代 向现代转变做 求为前提。闪此,由原先的以作者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以读者为中 出了重要贡献 。无疑 ,这 也是茅盾编辑 f版人生 中光辉的一页 。但 心的编辑思维方式,足茅盾自觉地将读哲意识纳人编辑主体意识的 l I 在具体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改革中积极、消极的因素足并存的,探 项创举。 这项改革 的 并特 点是 以读者为 中心 ,创造 【令人耳 目一新的 【 l 讨这些 ,会让我们 更深 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接 下来笔者探讨一下茅 新形式、新内容。在 《 小说月报》第 儿 卷第 l 2期刊置的启事中, 盾在改革 《 小说月报》中 的三方 面特 点。 我们 看到 “ 小说 月报 自第 卜 二卷第一 起 。刷 新内容。减少定价 。 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 每期并附精 印两洋 名家画多幅 。特请对于绘 i艺术 极有研 究之人拣 由 i 当时国内文坛总的状况是:理论上仍处于朦胧状态:创作上有 H 了点实绩,但处于 自发的状态:翻译 一直处于盲日无序的状态: 选材料详加 说明。 以为详细介绍西洋荚 术之 初步。 L版期提前为每 月十号。定价减 为二角。页数仍 旧。材料加 多。以副爱读本刊请君 评论和欣赏还足空白。但不管怎样,文学革命也已经从一股社会革 。 新运动中突 出出来 而形 成了独立的一支 。就 是在 这种形势下 ,茅盾 惠顾之雅意 ”这虽 然足茅盾为招揽读者而推出的具有商业经营性的 自觉地担负起了开拓文学革命新局面的历史使命。他以一个文学的 招数 ,但也 町看 他对培养和争取新读 者群 的重视程度。接着他在 < 改革宣 言》中提 的办刊 宗旨和所 设置的论评 、 创作 、 专家和编辑 的内行 ,以 《 小说月报》为阵地 ,把创造新文学的 目 标 《小说 月报> 译从等主要专栏 ,以及特载 、杂载如 “ 海外文 坛消息” 书评 ”等 、“ 规划成一个可供建 构的行动方案。评论 、翻译 、创作、欣赏 叫个方 j 面构成新文学工程 母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以编辑系统进行调控 ,促 以输送文学 知识 .文学信息为主 的辅助 栏 日,都是在以读者为 中心 的编辑理念指 导 形成 的。 小说月报 》以崭新的 内容和形式面 向读 下 《 进各个子系统为母系统形成合理的运行。茅盾的 《小说月报)改革 ( 者,从斯对 新读 者群产生 丁较强 的刺激 力和 吸引力。强烈的读者意 宣言》从 《 一年来 的感想 与明年的计划》 以及所 有编辑活动 ,都体 小说月报 》的重要原阏。 现 出了茅盾 的这种 对新 文学建构的运筹帷幄 。茅 盾主编的 《 说月 识足茅盾成功改革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