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 第6章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化工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介绍化工过程的四个基本类型:单元操作、单元过程、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1.3 化工工艺流程图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一个简单的化工工艺流程图1.4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强调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讨论环保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2.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流体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2.2 流体力学方程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解释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2.3 流体的流动讨论流体的层流和湍流流动分析流速、流量和流阻等概念2.4 泵与风机的原理及应用介绍泵和风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讨论泵和风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选择第三章:热力学基础3.1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热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如系统、状态、过程和能量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2 热力学方程介绍热力学方程,如状态方程、焓方程和熵方程分析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3.3 相平衡讨论相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图解释单组分系统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条件3.4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类型和方式,如导热、对流和辐射分析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第四章:化学平衡与反应工程4.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化学平衡常数和勒夏特列原理4.2 化学平衡的计算介绍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学平衡计算中的限制条件和优化问题4.3 反应动力学介绍反应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方程解释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4 反应器设计介绍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问题第五章:分离工程5.1 分离方法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和蒸馏5.2 过滤原理与设备介绍过滤原理和过滤介质的选择分析过滤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3 离心分离原理与设备解释离心力产生的原理和离心分离的适用范围讨论离心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4 蒸馏原理与设备介绍蒸馏原理和蒸馏塔的设计分析蒸馏操作的条件和蒸馏效率的优化第六章:膜分离技术6.1 膜分离原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膜的筛选作用和选择性分离机制6.2 膜材料的类型及选择讨论膜材料的种类,如聚合物膜、陶瓷膜和生物膜分析膜材料的选择依据和应用领域6.3 膜分离过程及设备介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析膜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6.4 膜污染与清洗讨论膜污染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介绍膜清洗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吸附工程7.1 吸附原理介绍吸附的概念和吸附等温线解释吸附剂的选择和吸附过程的类型7.2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分析吸附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影响因素讨论吸附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特点7.3 吸附塔的设计与操作介绍吸附塔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吸附塔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7.4 吸附应用实例探讨吸附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离子交换与电解8.1 离子交换原理介绍离子交换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和离子交换过程的类型8.2 离子交换设备及操作介绍离子交换设备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分析离子交换效率和优化问题8.3 电解原理与设备解释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类型讨论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8.4 电解应用实例探讨电解技术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热泵与制冷工程9.1 热泵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泵的概念和分类,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解释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9.2 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条件分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和优化问题9.3 制冷原理与设备解释制冷的概念和制冷循环的类型讨论制冷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9.4 制冷应用实例探讨制冷技术在空调、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10.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理解释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基本组成部分10.2 常用过程控制策略讨论常用的过程控制策略,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分析这些策略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10.3 过程优化方法介绍过程优化的基本方法和算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小肠曲线法解释这些方法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10.4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探讨实际化工过程中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其效果和经济效益第十一章: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11.1 过程强化的意义强调过程强化在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讨论过程强化的目标和方法11.2 反应工程强化技术介绍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微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动床反应器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方面的应用11.3 分离工程强化技术讨论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的应用11.4 能量工程强化技术介绍能量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热泵、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工过程中的节能与减排12.1 节能的意义与途径强调节能对于化工生产的重要性讨论节能的途径和方法,如过程优化、设备改进和能源管理12.2 减排的意义与途径强调减排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减排的途径和方法,如废物利用、污染物控制和清洁生产12.3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4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讨论国家和地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分析遵守这些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第十三章: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13.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介绍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风险13.2 安全技术与措施介绍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泄压装置、防火防爆设施和紧急停车系统分析这些技术和措施在防止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方面的作用13.3 职业健康与防护强调职业健康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讨论化工过程中职业病的类型和防护方法13.4 应急预案与救援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分析化工事故应急救援的方法和措施第十四章:化工企业的管理与组织14.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组织结构设计分析这些原理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和效果14.2 企业战略与规划强调企业战略和规划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企业战略的类型和制定方法14.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在提高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14.4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培训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员工培训的方法和内容第十五章: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展望15.1 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全球化工行业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讨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5.2 化工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强调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的方法和策略15.3 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介绍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分析低碳经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5.4 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推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3. 常见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的原理和应用4. 泵与风机、膜分离技术、吸附工程、离子交换与电解、热泵与制冷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设计5.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 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节能与减排的措施和技术7. 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管理与组织、行业的现状与展望难点:1. 流体力学方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2.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理解3. 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反应工程的优化4. 分离工程中膜污染和清洗的技术5. 吸附工程中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分析6. 离子交换与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7. 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和优化算法8. 化工过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9. 化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优化10. 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这些重点和难点涵盖了教案《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充分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

分离工程题库

分离工程题库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4、分离剂可以是(能量)或(物质),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a s ij=1)。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作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级效率)中。

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等)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固有分离因子)。

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透过率)、(迁移率)和(迁移速率)。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绿色化的工程)实现。

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选择题:1、分离过程是一个(A)a.熵减少的过程;b.熵增加的过程;c.熵不变化的过程;d.自发过程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C)a.分离因子大于1;b.分离因子小于1;c.分离因子等于1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A)实现分离。

a.组成不等;b.速率不等;c.温度不等4、当分离因子(C)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aij =1b.a sij=1c.aij<1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C )a.结晶;b.吸收;c.加热;d.浸取。

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D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

分离工程(分离过程的节能)

分离工程(分离过程的节能)

§1 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一、分离过程的最小功
定义:当分离过程完全可逆时,分离消耗的功

它取决于欲分离混合物的组成、压力、温度以及分离
所得产品的组成、压力、温度。
二、热力学效率
-W净为净功消耗:离开 系统的热量送入一个可
Wmin B分离
W净 W净
逆热机所做功与输入系 统热量送入可逆热机所 做功之差
•6、特殊组分先分
二、节省精馏过程能耗的一些措施
• 1、有效能的充分回收及利用 • 采用加强设备的保温以及回收利用物流的部分显热或
潜热等措施
• 2、减少过程的净耗功 • 采用改变分离过程操作条件的方法来减少过程的净耗
功,如严格控制设计富裕度,选定最佳回流比促使设 备投资费与操作费降为最少
§ 2分离过程的节能技术
3、减少质量传递中的浓度梯度( △Y) )
•组织精馏顺序的考虑因素和最佳方案
考虑因素 做法
最佳方案
节省热量 对液体进料轻组分逐塔汽化
1
节省冷量 对汽体进料重组分逐塔冷凝
5
传热效果 不凝气尽量先分出(不凝气在冷凝器冷凝溶 液处出现滞留层,使冷凝传热系数大为下降, 恶化传热效果)
1,2
操作影响 并联操作可减少各塔的相互干扰
3
设备材料 深冷材料尽量少
的A,以后按挥发度递减的顺序依次次采出 •3) 四元溶B、液C:、三D个,塔称,之五为种顺方序案流程,这种方案在

工当厂挥中发是度常:见A的>B。>C>D
•A
•A,B,C,D
•B
•B,C,D
•C,D
•(Ⅰ)
•A,B,C,D
•A
•B
•B,C

《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整理)(1)

《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整理)(1)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绪论2、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3、简述生化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第二章预处理与固-液分离法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3、发酵液中去除杂蛋白的原因是什么?方法主要有那些?7、何谓密度梯度离心?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第三章细胞破碎法1、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在细胞壁在组成上有何区别?2、细胞破碎主要有那几种方法?3、机械法细胞破碎方法非机械破碎方法相比有何特点?4、何谓化学破碎法?其原理是什么?包括那几种?5、何谓酶法破碎法?有何特点?常用那几种酶类?第四章萃取分离法1、何谓溶媒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2、在溶媒萃取过程中pH值是如何影响弱电解质的提取?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5、某澄清的发酵液中含260mg/l放线菌D, 现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萃取。

已知平衡常数K=57.0,料液流量450升/时,有机相流量20升/时。

为达到此抗生素收率为98%的要求,需要多少级的萃取过程?(计算题)8、何谓双水相萃取?双水相体系可分为那几类?目前常用的体系有那两种?9、为什么说双水相萃取适用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分离?第五章沉淀分离法1)何谓盐析沉淀?其沉淀机理是什么?有何特点?2) 生产中常用的盐析剂有哪些?其选择依据是什么?3) 何谓分步盐析沉淀?4)何谓等电点沉淀?其机理是什么?pH是如何影响pI的?第六章吸附分离法1、吸附作用机理是什么?2、吸附法有几种?各自有何特点?5、已知80g的活性炭最多能吸附0.78 mol腺苷三磷酸(ATP),这种吸附过程符合兰缪尔等温线。

其中b=2.0×10E3mol/L,请问在1.2L的料液浓度为多少时才能使活性炭吸附能力达90%? (计算题)★第七章离子交换法1、何谓离子交换法(剂)?一般可分为那几种?2、离子交换剂的结构、组成?按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那几大类?3、pH值是如何影响离子交换分离的?5、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过程中,离子交换剂是如何选择的?6、各类离子交换树脂的洗涤、再生条件是什么?7、软水、去离子水的制备工艺路线?★第八章膜分离技术2)膜在结构上可分为那几种?膜材料主要用什么?3)简述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在膜材料、结构、性能、分离机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5)何谓浓差极化现象?它是如何影响膜分离的?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6)膜的清洗及保存方法有那几种?7)膜分离设备按膜组件形式可分为几种?相比较的优缺点?第九章层析技术1)何谓色层分离法?可分为那几大类?4)何谓亲和色层分离法?亲和力的本质是什么?亲和色层中常用的亲和关系有那几种?5)何谓疏水作用层析?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6)凝胶层析的原理是什么?何谓排阻极限?第十章电泳技术2、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什么?影响其操作的因素主要有那些?3、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原理是什么?有何应用?第十一章结晶法2、何谓过饱和度?饱和度形成有那几种方法?4、结晶法与沉淀法相比较有何区别?综合题1、已知某一氨基酸G是一酸性氨基酸,水溶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pI=6.2,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生化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Engineering第6章膜分离

《生化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Engineering第6章膜分离

例1:用泵循环使悬浮液流径膜滤器,产生切向流。
浓缩液部分循环
悬浮液 膜

浓缩液
透过液
例2:在膜表面加以搅拌造成悬液流动,产生切向流。 悬浮液
透过液
切向流过滤的缺点:
(1)切向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有可能使蛋白质产物失活, 因而过滤速度受限制;
(2)能耗比一般过滤高,大部分用来使流体快速流动; (3)固相液体含量较高,实际上仍为流体,仅起浓缩作用,
几种膜分离范围
膜过程 分离机理
分离对象
粒子过滤 体积大小
固体粒子
微滤
体积大小
0.05~10μm的固体粒子
超滤
体积大小
1000~1000,000Da的大分子
纳滤
溶解扩散 离子、分子量<100的有机物
反渗透 溶解扩散 离子、分子量<100的有机物
渗透蒸发 溶解扩散 离子、分子量<100的有机物
孔径/nm
可截留0.1~1nm的溶质,可分离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广泛 应用于制造超纯水、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等,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 应用有:对生物碱、激素、疫苗、抗菌素、氨基酸等物质进行分离 浓缩;液酶、啤酒等的不加热浓缩;某些食品的脱盐。
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1.渗透:水分子从稀盐一侧向浓盐一侧渗透。

2.平衡点与渗透压:水分子的渗透达动态平衡。
6.2.3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 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常见膜分离过程: ①微滤(Microfiltration,MF) ②超滤(Ultrafiltration,UF) ③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④透析(Dialysis,DS) ⑤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 ⑥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V)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册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册

第1章绪论1-1 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1-2 与化工分离过程相比,制药分离过程有哪些特点?1-3 试说明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种制药过程各自常用的分离技术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1-4 根据过程的原理,分离过程共分为几大类?1-5 分离过程所基于的被分离物质的分子特性差异、以及热力学和传递特性包括哪些?1-6 针对分离任务,决定选用哪一种分离技术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 试按照过程放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列出常用的8种分离技术。

1-8 结晶、膜分离和吸附三种分离技术中,最容易放大的是哪一种?最不容易放大的又是哪一种?1-9 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三种分离技术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又是哪一种?1-10 试说明选择分离方法的步骤。

第2章精馏技术2-1 精馏技术在制药过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2-2 为什么制药过程中主要采用间歇精馏方式?2-3 与连续精馏相比,间歇精馏有哪些优点?2-4 试分析简单蒸馏和精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各自的适用场合。

2-5 什么是间歇精馏的一次收率和总收率?这两个值在什么情况下相等?2-6 试比较间歇共沸精馏和间歇萃取精馏的优缺点。

2-7 试比较萃取精馏和加盐精馏的优缺点。

2-8 试说明间歇变压精馏的操作方法。

2-9 为什么塔顶存液量的增大会使间歇精馏的操作时间变长?2-10 试说明间歇精馏操作过程中塔顶温度和塔釜温度的变化规律。

2-11 水蒸汽蒸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2-12 已知某理想气体的分子直径为9×10-9米,试求操作压力为1帕,操作温度为100℃时,该物质在平衡条件下的分子平均自由程?2-13 求水在100℃进行分子蒸馏时,理想情况下的蒸发速率。

2-14 由理论塔板数为20的间歇精馏塔分离二组元混合物,轻组分A含量%(摩尔百分数),重组分B含量%。

采用恒回流比操作,回流比为。

组分A和组分B的相对挥发度为。

(1)若初始投料浓度为75%,试计算当馏出总量为初始总投料量的90%时的产品平均浓度;(2)若处始总投料量为100摩尔,塔釜蒸发速率为100摩尔/小时,试计算完成上述操作所需的时间。

天津大学 化工分离工程 完整教案

天津大学 化工分离工程 完整教案

天津大学化工分离工程教案(一)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物质分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分离操作原理、设备及工艺流程,为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1)掌握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分离、速率分离等;(2)熟悉常见的分离操作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萃取、蒸馏等;(3)了解分离过程的设备及其操作条件优化;(4)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化工分离过程。

二、教学内容2.1 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1)平衡分离原理:包括溶解度、分配系数、平衡常数等;(2)速率分离原理:包括膜分离、分子筛分离等。

2.2 常见分离操作方法(1)过滤:包括悬浮液、乳液的过滤原理及设备;(2)离心:包括沉降离心、澄清离心、过滤离心等;(3)吸附:包括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吸附床设计等;(4)萃取:包括溶剂选择、萃取效率、萃取塔设计等;(5)蒸馏:包括蒸馏原理、蒸馏塔、塔板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解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化工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离过程。

3.2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分离设备,掌握分离操作技巧。

3.3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化工分离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4.2 期末考试:包括闭卷笔试和课程设计,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化工分离工程》(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5.2 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5.3 实验设备:分离操作实验室及相关设备。

天津大学化工分离工程教案(二)六、第一章绪论6.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化工分离工程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离工程-第6章-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分离工程-第6章-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 操作弹性:


37
• 3)塔的操作方式 • 间歇精馏:填料塔(减少中间馏分的采出) • 多股加料和侧线采出:板式塔(简便) • (2)填料的选择 • 1)材质选择 • 陶瓷、金属、塑料 • 考虑:价格、硬度、腐蚀性 • 2)种类 • 考虑:效率、压力、表面积、操作弹性
38
• §6-2 分离过程的最小分离功
板式塔
筛板塔 泡罩塔
筛板 泡罩 方形
浮阀
条形
填料类型
圆形
填料塔
填料支撑
液体分 布装置
液体再 分布装置
浮舌
9
一、级效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⑴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
理论板(级)
汽液两相完全混合,板上 浓度均一,等于离开该板 溢流液的浓度
实际板(级)
板上液相浓度径向分布,液 体入口处浓度高,进入的汽 相各点浓度不相同
41
(1)定义
Wmin H T0S nk H k n j H j T ( nk Sk n j S j )
• §6.4 分离过程系统合成
• 1)理解离顺序数定义及计算公式 • 2)掌握分离过程系统合成三种方法 • 3)掌握有序试探法中的四大规则
4
• 能源是发展工业的必要物质条件,据报导化学工业是耗能较 多的一个部门,我国化工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 12.7%,折合标准煤为7848吨。若以每万元产值能耗平均值 计,为全国万元产值能耗平均值的2.3倍。
• 特点:预测放大塔径后的板效率

计算繁复
36
三、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
• (1)板式塔和填料塔的选择
• 考虑的问题:
• 1)系统物性
• 填料塔:腐蚀性、易发泡、热敏性、真空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DE )
0.5
Pe 0 完全混合
Pe 完全不混合
25
Pe 4 E OG 1 / 2 [(1 ) 1] 2 Pe
③液体部分混合
图6-5 求EMV/EOG值的图解线
26
3)雾沫夹带
两个相在传质交换后的分离,对塔设备就是 气速较高时造成的雾沫夹带 影响:使重组分含量高的液体进入上层塔 板,轻组分浓度下降 湿板效率
第6章 分离过程及设备 的效率与节能
1
第六章 主要内容
§6.1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6.2 分离过程的最小分离功
§6.3 分离过程的节能
§6.4 分离过程系统合成 本章小结
2
本章要求
• §6.1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 1)理解、识记气液传质设备级效率的各种定义 • 2)掌握影响级效率的因素和塔板上流动液相的 三种混和类型 • 3)掌握级效率计算方法中的机理模型方法
二、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Exergy)
三、净功和热力学效率
39
• §6-2 分离过程的最小分离功 分离过程为什么要节能?
什么是分离过程的最小功?
分离过程的特征?
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可知,各种物质的混合 过程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若将一个 均相混合物,在恒温、恒压下分离成各个 不同组成的产物时,必须借助于某种消耗 功或能量装置。
等板高度越小,说明填料层的传质效率高,则完 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的总高度可降低。 HETP与填料的类型和尺寸、物性、操作条件、 设备尺寸等因素有关
15
⑶影响级效率的因素
1)点效率与传质间的关系
16
双膜理论
17
⑶影响级效率的因素
1)点效率与传质间的关系
1 N OG 1 1 NG N L A
泡罩塔 板式塔
浮阀 填料类型 填料塔 填料支撑
液体分 布装置 液体再 分布装置
条形 圆形 浮舌
塔型
9
一、级效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⑴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
理论板(级) 汽液两相完全混合,板上 浓度均一,等于离开该板 溢流液的浓度 离开板的汽液相浓度达到 * y y 平衡: i i K i xi * V ( y 传质量: i yi ) 均匀流动,各点停留时间 相同 无雾沫夹带、漏液和液相 夹带汽相现象等 实际板(级) 板上液相浓度径向分布,液 体入口处浓度高,进入的汽 相各点浓度不相同 达到平衡要无限长时间 影响因素:平衡关系、塔板 结构,流动情况、物性 不均匀流动,各点停留时间 有明显差异 雾沫夹带、漏液和液相夹带 汽相现象等
10
⑵级效率的定义
1)全塔效率
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级数与实际级数 的比值,对板式塔又称为总板效率。
ET
N理
N实
全塔效率:将影响传质过程的动力学因素全部归结 到总板效率内。 板式塔内各层塔板的传质效率并不相同,总板效 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的平均传质效果。 全塔效率很容易测定和使用,但若将全塔效率与 板上基本的传质、传热过程相关联,则相当困难
x 1

L :全塔平均温度下进料的粘度
:相对挥发度
32
2)Van Winkle关系式
0.14 0.25 0.08 Emv 0.07Dg S c Re
表面张力准数:
Dg L LU v
液体Schmidi准数:
Sc L L D LK
Re hwU v v
Reynolds准数:
4
• 能源是发展工业的必要物质条件,据报导化学工 业是耗能较多的一个部门,我国化工能耗约占全 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2.7%,折合标准煤为7848吨。 若以每万元产值能耗平均值计,为全国万元产值 能耗平均值的2.3倍。 • 化学工业中分离系统能耗更大,特别是精馏单元 操作,且余热量也大。据英、美等国统计,精馏 单元操作能耗约占全国能耗量的3%。 • 发展化学工业,开创化学工业的新局面,节能问 题极为重要。确定具体混合物分离的最小能耗, 了解影响能耗的因素,寻求接近此极限能耗的实 际分离过程是很有意义的。
7
◇ 填料塔:
一种塔内浓度为连续变化的微分接触型设备
☆ 用相当于一个传质单元的高度,或一个理论 级的填料高度来表示填料塔的传质效率,称 之为传质单元高度或理论板当量高度
☆ 讨论传质分离的级效率,就是讨论影响板式 塔的板效率和填料塔的传质单元高度或理论 板当量高度的各个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8
筛板塔
筛板 泡罩 方形
8
S C ( G / G DG )
1/ 2
N L (4.12710 DL )
(0.213F 0.15)t L
ZCl tL Lv / l f
ZC Lv 0.0419 0.19hW 2.454( ) 0.0135F lf
19
2)液体混合情况对板效率的影响
点效率只反映塔板上局部位置的传质效果,为 了通过它来分析板效率的影响因素,还需找出板 效率与点效率的关系。 如图6-2,对工业规模的筛板塔板上停留时间分 布和流动形式的测定表明:沿塔板中心的液体流 速比靠壁处为快,而靠近塔壁处有反向流动和出 现环流漩涡的趋势,并随流程的增长(塔径增大) 变得更显著。液相在板上沿流动方向的混合程度 影响板效率,按液相混合情况,可将流动分为三 种类型。
EmV Ea eE mV 1 (1 e)
Ea<EmV
e:单位液体流率的雾沫夹带量,对不同 的塔型,可用经验式估算e
27
3)雾沫夹带
Kv uF
G L G
28
3)雾沫夹带
由 K v 求得 u F 泛点百分率
u / uF
29
4)物性的影响
①液相粘度:粘度高,两相接触差,同 时液相扩散系数变小,故效率低 ②相对挥发度:大则相当于汽相溶解度 低,Ki小,液相阻力大,效率低 ③表面张力梯度 a.正系统 轻 重 d dx1 0 泡沫状态下操作 b.负系统 轻 重 d dx c.中性系统
轻 重
1
0
喷射状态下操作
0
30
d
dx1
二、 级效率的计算方法
1、经验法 1)奥康奈尔(O’Connell)关系曲线
31
1)奥康奈尔(O’Connell)关系曲线
ET 0.49(L )
0.245
ET 0.164ln x 0.468
x 1
ET 0.0687ln x 0.443 x Li xi
35
2、机理模型
美国化工学会(AIChE)
1) 用(6-10,11)式计算出板上的气相传质单 元数NG和液相传质单元数NL。 2) 用(6-9)式求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OG 3)用(6-8)式求出点效率EOG 4)计算板上液相返混程度Pe 5)查图6-5或(6-16)计算得EMV/EOG,并得单板 效率 EMV 6)从图6-6,7求雾沫夹带量并按式(6-19)求 Ea
11
2)默费里(Murphree)板效率(单板效率)
指组分i的气相或液相经过一层塔板前后的实际组成 变化与经过该层塔板前后的理论组成变化的比值。
E
i , MV
y y y y
i,j * i,j
i , j 1
i , j 1
也可液相浓度计算 Ei ,mL 但
Ei ,mL Ei ,mV
y*i,j
且不同组分计算结果 不同(二元除外)
EHale Waihona Puke i , MLx x x x
i,j * i,j
图6-1 板序号规定
i , j 1
i , j 1
12
3) Murphree点效率
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是错流接触的,实际上在 液体的流动方向上,各点液体的浓度可能是变 化的。液体沿塔板流动的途径比板上的液层高 度大很多,故在液流方向上比在气流方向上更 难达到完全混合。若假定液体在垂直方向上是 完全混合的,则
L FA
33
3)等板高度 HETP
34
3)HETP
①乱堆填料 HETP=0.45-0.6米 ②鲍尔环,25mm,HETP=0.3m; 38mm,HETP=0.45m; 50mm,HETP=0.6m。 ③规整填料 金属丝网波纹填料:CY型, HETP=0.125-0.166m; BX型,HETP=0.2-0.25m。 麦勒派克填料,HETP=0.25-0.33m
5
§6-1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一、级效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 级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
6
§6-1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 为确定传质设备的高度,可通过多级平衡过 程的计算,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 论级数 ◇ 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归于传质分离的级效率 ☆ 板式塔:一种塔内浓度为不连续变化的逐板 接触型设备,每一塔板就是一个传质交换级, 并构成多级平衡过程的一个单元 ☆ 传质交换的两流体在一块塔板上接触后并不 可能达到理论上的平衡状态,为表示板式塔 传质效率的大小,常用板效率
• 3)塔的操作方式 • 间歇精馏:填料塔(减少中间馏分的采 出) • 多股加料和侧线采出:板式塔(简便) • (2)填料的选择 • 1)材质选择 • 陶瓷、金属、塑料 • 考虑:价格、硬度、腐蚀性 • 2)种类 • 考虑:效率、压力、表面积、操作弹性
38
• §6-2 分离过程的最小分离功 一、分离的最小功
• 特点:预测放大塔径后的板效率 • 计算繁复
36
三、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
• • • • • • • • • • • • (1)板式塔和填料塔的选择 考虑的问题: 1)系统物性 填料塔:腐蚀性、易发泡、热敏性、真空操作 高粘度 板式塔:易聚合或固体 2)塔设备投资 板式 填料 塔直径 >0.6m 不受限制 设备费用 小塔: 大 小 大塔: 小 大 操作弹性: 大 小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