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繁荣

合集下载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国文化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升级。

本文主要探析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其中,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城市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孟津、焦作、商丘、漯河等地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黄河文明、商周文明、汉唐文化、宋代文化等,其中,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岳阳楼等文化景点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此外,河南省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豫灯、豫菜、豫绣等。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和开发,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文化旅游开发。

河南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优势,打造了众多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河南古都之旅、河南武林之旅等。

通过引进、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企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益成熟,特别是在设计、广告、影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河南省共有55家文化创意企业列入国家文化创意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河南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互联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和挖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同时,通过建立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拓展了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未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必将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探索与建议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探索与建议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探索与建议文化遗产无疑是我们文明和历史的重要见证,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有多重。

首先,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给文化遗产带来了重大的压力。

快速的城市发展导致大规模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通常会破坏或改变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之一。

盗掘、文物非法交易和恶意破坏等行为,严重危害了文化遗产的保护。

最后,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和洪水等,同样会给文化遗产带来巨大的损害。

要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保护。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保护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实现有机衔接。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和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当公众真正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保护工作时,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文化遗产都具有跨国性和跨地域性的特点,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保护。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包括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制定保护标准和保护准则,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最后,我们需要将科技创新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例如,利用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来进行文化遗产的勘探和保护工作。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面对现状与挑战,我们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河南省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

河南省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

河南省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第一节:概述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

本文将从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的定义、河南省非遗文化资源的现状、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的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节: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代表性、唯一性和普遍意义的传统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手工艺技。

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科学传承与有效保护的一种工作。

这项工作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记录、对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

第三节:河南省非遗文化资源的现状河南省的非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手工艺技等多个领域。

具体来说,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包括“豫剧”、“河南优秀曲艺”、“信阳大鼓”、“许昌皮影戏”等。

社会实践包括“钟山风景区舞狮”、“鲁山悦神庙庙会”、“嵩县和尚坟村的祛病驱鬼仪式”等。

风俗习惯包括“许昌双十节剃头习俗”、“南阳黄河龙舟婚俗”、“郑州北斗庙庙会”等。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包括“豫北玉雕制作技艺”、“新乡剪纸技艺”、“鲁山火龙制作技艺”等。

手工艺技包括“开封宣纸制造技艺”、“信阳竹编技艺”、“唐河银雕技艺”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的非遗文化资源面临着被遗忘、失传的危险。

因此,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节: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的成果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非遗资源调查和摸底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非遗文化资源的现状,省政府组织了非遗资源的调查和摸底工作,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整理。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辩论辩题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辩论辩题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辩论辩题正方辩手: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精神支柱,它代表着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是城市的文化基因。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最后,文化遗产保护也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因为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而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繁荣,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名人名句: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去喜爱和享受这份文化传承。

经典案例: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其历史悠久的建筑、艺术品和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了城市的一大特色,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反方辩手: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首先,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造,而过度保护文化遗产可能会限制城市的发展空间。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最后,城市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而过度保护文化遗产可能会使城市陷入僵化和停滞,影响城市的创新和活力。

名人名句: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而不是过度沉溺于过去的文化遗产。

经典案例:中国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但其长期的保护和维护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代,河南的历史文化可谓是层出不穷,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明在这里得以孕育并发展壮大,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郑州遗址群郑州遗址群是河南省研究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重要区域,集中了距今6000年至3000年的古新石器文化、龙山文化与三线文化时期的遗存。

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最为著名,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晚期、河南省文化最高峰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有重要的历史学和社会学意义。

二、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鸡冠山上,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龙门石窟是古代佛教艺术的杰作,始建于北魏,历经1000多年的修缮与扩建,至唐代达到高峰。

石窟内雕有佛像、菩萨像、神仙像及历史人物等,雕刻技术精湛,艺术价值极高。

三、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南省的临汝县赵城镇,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古桥之一,自唐朝盛世至今已有1400来年历史。

赵州桥全长近500米,由50多个石拱组成,拱形精致,大小不一,其中的最大石拱跨度达37.04米,是古代桥梁建筑中的震撼之作。

四、马跑泉马跑泉位于河南省滑县西南部山区,是我国七大泉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泉群之一。

马跑泉共有七十二处喷涌口,涌出的泉水每年约有150亿立方米,泉温恒定在12摄氏度左右,水质清澈,长期持续喷涌,飞溅如马蹄飞跑,因而得名马跑泉。

五、小浪底小浪底是黄河三峡中的一段险滩,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黄河前后流过这里,留下了许多有关黄河文化、地理、气象、历史和河岸堆积物的宝贵信息。

小浪底以其险峻奇特,历经千年的地质变化与巨流冲刷,形成了一个壮美的江山风光,被誉为黄河的天然净土。

六、韩愈故居韩愈故居地位于河南南阳市西部的邓州市韩愈镇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故居和纪念馆。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研究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研究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研究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传统医药、手工艺技艺等各种非物质的文化传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一、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集中的省份之一。

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豫剧、河南道教音乐、河南民间音乐、花鼓灯戏、太极拳、洛阳民俗、焦作民俗、许昌花灯、木雕、红木家具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华民族戏曲的活化石"。

豫剧具有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服饰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道教音乐是中国民间文化中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源自河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民间音乐是河南省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广泛流传于河南省各地。

花鼓灯戏是河南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是河南省的地方特色文化表现。

河南省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太极拳、洛阳民俗、焦作民俗、许昌花灯、木雕、红木家具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是河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河南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库,对豫剧、河南道教音乐、河南民间音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整理,为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研究文化遗产是人类了解自身发展的重要线索和物证,是我们今天可以触摸的记忆、可以交流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巨大财富。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起源地,郑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遗产是郑州城市记忆的延续,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利用好这些遗产是郑州市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做好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工作,真正发挥独有的资源优势,使其在郑州都市区乃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得以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从郑州市文化遗产概况、特点、保护利用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传承创新的措施和方法等方面加以研究。

一郑州市文化遗产资源概述(一)优势突出的文化遗产资源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处“天地之中”。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之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郑州地区成为华夏文明发祥的核心地区,成为国家文明诞生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释、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郑州地区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郑州各类文物古迹达1031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无论是文物古迹的总量,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不仅在河南远远排在第一,而且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与西安比肩。

在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9个项目中,郑州占了5个;全国“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中,郑州占了6处,为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的全国六大片区之一。

中国最早的新石器遗址在此,中国最早的城池在此,中国最早的都城在此,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在此。

因此,郑州被确立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

(二)特点突出的文化遗产资源郑州地处中原腹地,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条件,使得人类发展和文明进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都集中在今郑州区域内,因此郑州市文物资源所呈现的自身特点,也恰恰能够反映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发展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一、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宝贵的财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维护历史上的传统价值观,更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文化遗产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遗产往往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

游客们在欣赏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会购买当地的特产、住宿和用餐等服务,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激发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灵感和资本。

通过利用文化遗产的元素,可以创造出各种具有创意和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可以将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时尚感的产品。

这些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提升城市竞争力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保护和展示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

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投资者、居民和游客。

同时,这种独特的魅力也有助于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将文化遗产保护列为重要政策,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挑战1.平衡利益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时为了经济的利益,一些文化遗产可能会被破坏或改变。

这就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推动经济发展之间进行平衡,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技术和资金问题为了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同时也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

因此,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需要共同努力,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四、保护与发展的途径1.制定保护政策和法律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律,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这些政策和法律应该涵盖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管理和传承等方面,同时应当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繁荣
作者:王诤王婷张文丽
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5期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主体性战略研究”(课题号:摘要: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指出了河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河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繁荣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促进河南城市遗产文化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繁荣
城市文化遗产是指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存在于城市人类聚居环境内的,由人们创造的,展现城市发展历史文脉,反映城市市民生产生活状态、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各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以及城市整体历史文化风貌的综合体。

若从文化内涵上界定,城市文化遗产所反映的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城市民众生产生活状态(包涵城市民众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及整个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1 城市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遗产是人类所做出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城市文化遗产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在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是整个城市文化发展文脉中的源头及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血缘传承关系。

(2)有利于缓解城市文化遗产危机。

随着城市现代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着一定的危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快速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文化精神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以致大量优秀城市历史建筑被拆除,大量城市街道、民宅被摧毁,使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到巨大损失。

这种破坏行为的后果,不仅使许多文化传统被抛弃,文化脉络被隔断,更重要的是引起民族自信心的动摇,容易使人们失去对于自身民族的依赖与认同。

鉴于这种日益严峻的文化危机,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优秀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安阳、开封、洛阳、许昌等城市更是多朝古都,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因此,我们应该借助河南的地位优势和文化根基,积极对河南省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典型问题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比如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等都是国家级战略区域建设规划等,处理好城市建设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我们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要剖析这种问题,并能认识到这种问题的危害,为更好地保护我省城市文化遗产服务。

典型存在的问题有:
(1)城市发展规划轻视甚至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法律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制度的执行力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手段,一些地方存在失职渎职、懒政怠政的作风,部分管理者盲目地追求建设速度、GDP与现代化,忽视文物的价值,导致城市文化遗产受到破坏。

(2)城市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误区,兴建各种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

一些地方在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时候,往往将各种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的建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超过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存本身。

从表面上看,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对城市面貌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对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3)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旅游开发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素质参差不齐的游客往往会对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而且,过量游客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样也会对城市文化遗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4)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多重伪造。

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基于这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出现通过文化遗产资源造假来谋取实际经济利益的行为,比如伪民俗、仿制仿建古文物、古建筑、古遗迹等,甚至有“毁真造假”的行为。

但伪造资源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格格不入,绝大部分最终只能成为文化垃圾和建筑垃圾,这将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产生破坏性的恶劣影响。

客观地来说,城市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上述问题也不能全面涵盖目前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遇到的一切障碍,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文化遗产是提升一座城市文化内涵、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保障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保护和科学发展城市文化遗产的具体途径。

3 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繁荣的参考措施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与繁荣的灵魂,如何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并繁荣城市历史文化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演进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致使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手段与模式也产生了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下面列出了6条保护和繁荣城市文化遗产的参考性措施,具体如下:
(1)制定法律和技术规范,落实文化保护责任制,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重要基础保障。

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主管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

监管部门要强化协作、明确分工职责。

(2)正确处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谋求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利用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双赢。

只有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和谐发展,才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

(3)强化宣传,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并在保持城市风貌的前提下,改善文化遗产内居民的生活设施。

(4)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侧重不同,文化事业具有公共性,趋向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具有商业性,趋向经济效益。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互相依存、互补发展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产品都适合被商业化开发而纳入到文化产业的体系中去,要加强文化遗产资源公共管理与行政干预,并引入社区参与管理机制完善市场开发带来的种种弊端。

传承性保护是指让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对象继续活动与发展,寻求新的生机与市场,使其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延续,也称为“动态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可以使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延续与传承。

4 结束语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繁荣问题是所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如何认识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如何保护和繁荣城市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本文对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可采取的参考性措施做了简要阐述,有利于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提升河南省城市文化内涵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