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版高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II》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II》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II》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II课程编码:27A11409 学分: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04 其中讲课:56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推荐教材: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张丽萍主编,简明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Garrett and Grisham: Biochemistry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张楚富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黄熙泰等主编,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杨荣武主编,生物化学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刚等教育出版社,2007.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类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代谢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生物化学中有关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同生物化学有关的科学活动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教学任务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及分解代谢。

实验课程是《生物化学Ⅱ》理论课的课程内实验课,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操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和学会生物化学技术应用,为今后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实验技能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血糖含量的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脂肪酸的β-氧化;饱食、饥饿、肾上腺素、胰岛素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糖酵解中间产物的测定量的影响;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细胞色素C的提取制备与含量测定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技术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在机体代谢的过程和特点,了解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药物研究以及人类疾病产生的的生物化学基础。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301100350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4 学分:4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

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难点章节是教材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脂类代谢及调控机制
01
脂类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过程,以及脂类在体内的运输
和分布。
02
脂肪酸氧化
详细阐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 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 酸氧化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03
脂肪合成
介绍脂肪合成的途径、关键酶 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在能量
储存和释放中的意义。
04
胆固醇代谢
阐述胆固醇的合成、转运、转 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胆固醇在 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
检查中的转氨酶测定。
代谢物检测
通过检测体液中代谢产物的异常变 化来推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血 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免疫学诊断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检测体内特异性 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等,如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应用
药物设计与合成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糖代谢及调控机制
糖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以及糖在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糖酵解
详细阐述糖酵解的过程、关键酶和 调控机制,以及糖酵解在能量供应
中的作用。
糖异生
介绍糖异生的途径、关键酶和调控 机制,以及糖异生在维持血糖平衡 中的意义。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Advanced Biochemistry适用专业:生物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与工程技术学分数:3学分总学时数:54学时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生物学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生物化学是前沿理论研究的基础和高科技应用研究的基础,它从化学层面,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高级生物化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应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成就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模拟并产生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运用网络资源、撰写文献综述、翻译最新研究进展等方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以反映当代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及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外文献“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看到其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大量的最新信息,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生物学科的次级学科为支撑。

结合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其中又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基础。

五、其他课程作业:翻译外文文献。

资料查阅: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1篇文献综述。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美] B.B.布坎南,W.格鲁依森姆,R.L 琼斯等主编.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42、参考书:李关荣,高级生物化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洪渊,生物化学原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王艳萍,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黄熙泰,现代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杨荣武,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陈彻,生物化学(英文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赵宝昌,生物化学(英文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汪世龙,蛋白质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李冠一,核酸化学,科学出版社,2007。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高级生化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言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还为生物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因此,高级生化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实验技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石,它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重点介绍DNA、RNA和蛋白质等核心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代谢途径与调控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转化的重要过程。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详细介绍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途径的反应途径、产物和调控机制。

此外,还将探讨代谢途径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谢调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四、酶学与酶工程酶学是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酶的分类、酶的催化机理以及酶的应用等内容。

此外,还将介绍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酶在生物工艺、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五、膜生物化学膜生物化学是研究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在信号传导、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涉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膜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酶学实验技术、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等内容。

此外,还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实验室安全和伦理意识。

七、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生化教学大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脂质代谢
4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核苷酸代谢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代谢整合
4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考核方式
()
本课程的考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包括三个方面:
(1)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期中考试成绩,占20%
(3)课堂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占30%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柠檬酸循环
2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氧化磷酸化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光合作用—光反应
4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戊糖磷酸途径
2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糖原代谢
2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脂肪酸代谢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蛋白质代谢
4
面授
习题
完成
书面作业
氨基酸代谢
*课程简介()
《》a《》。,,,,,,。,,,,,,,aa。,,,。,,。
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目标( )
1.掌握生物代谢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其机理(A5。2。1, A5。4.2,A5.3.2)。
2.了解生物代谢过程中所涉及的调控过程及其机理,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A5。2.1,A5。4.2,A5。3.2)。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推荐学习参考资料、参考书目、网址:
1、曾宪钊编著,网络科学第三卷:生物网络,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2、汪晓峰、杨志敏主编,高级生物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相关内容研究进展。
7.2基因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7.3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进展(机动:代谢网络研究进展)
主要教材:
1、李关荣、王学贵主编,高级生物化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学习基本要求和学习重点:
1、学习基本要求:明确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实验原理。
2、学习重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研究技术。
第1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8学时)
1.1蛋白质结构概述
1.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3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
1.4蛋白质的变性
第2章:蛋白质的功能(8学时)
2.1与配体可逆结合的蛋白质—氧合蛋白
2.2蛋白质与配体间的互补作用:免疫系统和免疫球蛋白
2.3由化学能调节的蛋白质互作——肌球蛋白和分子马达
第3章:蛋白质研究技术(8学时)
2、重点通过进一步学习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研究技术、基因结构与研究技术等内容,使学生从更高层次认识与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现象与事实。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课程内容及进度(按教学章节编写):
高级生物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
李大东、张宾
授课对象
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
课程性质
学位基础课
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生物化学是在生物学和化学交叉领域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物系统中的化学成分、反应和过程。

生物化学知识是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参数。

3. 了解常见的生物能量转化及代谢途径。

4. 掌握分离、纯化和检测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技术。

5. 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核酸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多糖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脂类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 生物化学反应和酶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酶的动力学参数和催化机制3. 生物能量转化和代谢途径- ATP的合成和能量耗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脂类和糖类代谢途径4.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技术- 蛋白质的电泳和柱色谱分离技术- 核酸的电泳和纯化技术- 多糖的色谱检测和纯化技术- 脂类的层析和柱色谱分离技术5. 科学研究思维与实验操作- 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介绍-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课堂讲授:通过授课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实验操作:开展相关的生物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讨论课上遇到的问题、理解生物化学原理及实验结果的解读。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为主,具体分配比例如下: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六、参考教材1. 《生物化学》(作者:李娟),高等教育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生物化工课程类别:学位课;参考学时:40学时;学分:2.5)
系(部)名称(盖章):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修订人签名:李军生
审核领导小组成员签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工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从生物技术层面,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理解利用生物材料或生物技术开发化学化工产品或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
第一章糖生物学和糖衍生物
1.教学内容
(1) 糖生物学
(2) 糖蛋白
(3) 糖脂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了解糖类除了作为生物能源物质,还具有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寡糖、多糖、糖脂、糖蛋白等个结构与功能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3.重点、难点
突破糖类物质只作为生物能源物质的传统认识,重点了解寡糖、多糖、糖脂、糖蛋白等糖类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核酸
1.教学内容
(1) 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2) DNA的结构
(3) RNA的结构与功能
(4) 核酸的性质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了解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对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以及核酸的理化性质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蛋白质
1.教学内容
(1) 蛋白质结构
(2) 蛋白质的功能
(3) 蛋白质的性质与制备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对蛋白质的性质与制备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蛋白质的性质与制备。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酶
1.教学内容
(1) 酶学新概念
(2) 酶活力测定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3)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4) 非水相酶催化机制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了解酶活力的测定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特别是对非水相酶催化机制及应用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酶活力的测定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抗体
1.教学内容
(1) 免疫系统介绍
(2) 抗体结构
(3)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4) 抗体制备
(5) 抗体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了解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对抗体的实际应用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抗体的实际应用。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核酸的研究技术
1.教学内容
(1) 核酸的分子杂交
(2) 核酸的测序技术
(3) PCR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了解核酸的分子杂交、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核酸的分子杂交、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及基因表达
1.教学内容
(1)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 基因表达研究动态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对基因的表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基因及基因表达研究动态。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1.教学内容
(1) 细胞代谢网络调控及信号转导系统
(2)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基因表达调控
(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2.教学基本要求
应该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原理。

4.教学方法(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三、建议学时分配
四、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开卷;成绩评定标准:以参与课堂讲授和讨论计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黄熙泰,于自然、李翠凤。

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 Hames B D, Hooper N M and Houghton J D. 生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 1999.
[2]吴东儒. 糖类的生物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3]生命化学有关现刊。

[4] B.D.Hans,王镜岩译. 生物化学(中译本), 2000, 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4
年。

[5]吴赛玉编著,生物化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