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数学建模A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2011重金属污染源地数学建模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20001032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腾骥2. 袁雪强3. 泉朴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文强日期:2011 年9 月9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基于MCMC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某城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的问题,从各分区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及传播途径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研究,同时采用贝叶斯推理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MCMC),利用MATLAB进行编程,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各重金属污染源的地理位置坐标,最后对城市地质环境演变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首先,根据所给数据信息,利用MATLAB及EXCEL作图,得到了该地区的地势图及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布图。
对于问题1,通过统计各重金属的重污染点在各区域的分布和计算不同区域各中金属污染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了各重金属的大致空间分布,并采用改进的梅罗指数法,得出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011数学建模A题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对于问题一,首先采用克里格插值法根据附件中给的采样点的浓度数据对城区内每种重金属浓度值进行插值,进而绘制每种重金属的浓度的空间分布图,对此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借助于Surfer软件进行绘图,然后我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各功能区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但是这两种方法无法从自然异常中分离出人为异常,为了弥补其不足,采用地累积指数法[1]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做进一步评价,继而得到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评价结果如表9所示。
对于问题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一般步骤,首先对附件中给出的重金属浓度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得到各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求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向量值,再得到因子的成分矩阵,确定出主成分的个数,计算出各因子的成分得分矩阵,最后通过算综合主成分中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得到污染性较大的因子,最后分析该污染主要原因。
结果如表14和评价结果。
问题三我们用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来进行描述,对流扩散方程是描述粘性流体运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我们将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简化,即变为二阶椭圆形偏微分方程,利用有限插值数值法估计出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并与实际检测值相比较,偏差较小的即为污染源的位置及源强,即将问题转化为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结果如表所示。
对于问题四在分析问题三模型的优缺点基础上,为更好的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将问题三的模型中二维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扩展到三维,这样就可以全面考虑影响模型准确性的各相关参数,通过收集不同的地理,天气条件下地质元素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而根据这些信息,建立优化模型,即三维方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分析。
关键字: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偏微分模型一问题重述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2011数学建模A题论文研究报告

2011数学建模A题论文研究报告1.问题的探究本题是研究某一地区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从问题本质来看问题可以大致看做是对待解决问题的初步认识与描述;其次就是对该问题逐步深入进行探究,比如原因等;然后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紧接上题,对该模型的探究,譬如可以是模型的修正与推广。
本人认为这样的提问方式一个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符合常规,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思考。
就本题来讲第一题是要求给出不同重金属在该地的空间分布,并建立能表征污染程度的指标,读者看到这样的第一题就会有亲切感,因为问题所需的数据已经给出,只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这样就不会让读者感到无从下手;第二题是要求分析污染的原因,引导读者向更深的方向对问题进行探究;第三题就步入正题了,建立重金属污染的传播方式的数学模型,确定金属的污染源;最后是对模型优缺点探究和更加广发的应用。
1.1问题一的探究问题一是得到重要金属的空间分布图并建立重金属的污染指标,我们首先讨论解决该问题的结果是得到该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金属含量高低,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不可避免的就是要运用给出的已知数据,由于无法得知数据的给出情况,这里不再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浓度的数据不难得出,本人认为关键之处就是怎样把庞大的数据清晰、简明的标注在相应的地理位置上,便于读者阅读。
本人的想法是建立一个三维的空间分布图,X、Y轴分布表示经度、纬度,Z轴表示该地理位置的重金属浓度,这样在图上就可以标明给出数据,然后通过拟合的方法便可得到一个浓度平面,达到清晰明了的读出金属的浓度的效果。
本方法虽然不失为一个良策,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无法用科学方法得当此图。
在论文中本题的解决采用等值线的方法来描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
利用三角线性插值的方法可以得到浓度的等值图。
浓度的等值图可以科学清晰的反映金属浓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且等值线的疏密可以体现数据变化的速率,越密说明变化越快,最密点越有可能是污染源;并且可以找出污染严重的区域,结合已知的城市功能分区和地形可以定性分析出该地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可以为后题的解答提供有效的依据,和答题方向。
2011数学建模A题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山西大同大学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郭婷婷2. 王小风3. 张锦媛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冯井艳日期: 2010 年 09 月 12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因此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分析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通过对8种重金属元素的采样点位置以及浓度的分析,运用Matlab软件做出图形,可以看出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为:主干道路区和工业区污染较重,生活区和公园绿地区次之,山区污染较轻。
接着,运用Muller地积指数法计算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Muller地积指数等级,得出该城区不同区域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主干道路和工业区的Hg污染指标都达到了4级,属于强污染区,Cu,Zn污染达到2级中等污染以上,生活区属于中度污染,而山区污染较小。
进一步讨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用Spss软件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6个公因子,从中可以看出,Cd和Pb 来源上关系比较密切,城市中的Pb主要来源于工厂的废水,市内交通尾气的排放和轮胎的磨损,大气中污染物Cd的干湿沉降是Cd 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而As和Ni 表层土壤基本未污染,只有个别点富积程度较高,污染达到中度污染,该富积中心的位置也在工业区,主要来源于工厂的废水排放;Cr的污染属于面积型的,工厂废水,汽车废气,生活用水均会造成污染;Hg是该城区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之一,尤其在工业区和主要干道区,主要来源是能源的消耗,废气排放,使得大气中含有Hg污染物的干湿沉降使土壤污染;而Zn,Cu主要来源于主干道区橡胶以及汽车轮胎的磨损。
2011年数学建模A题优秀论文

2011年数学建模A题优秀论文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问题一我们首先用EXCEL 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用MATLAB 等软件对所给的数值进行空间作图,然后分别做出了八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利用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评价的方法,建立模型:ij j j P C S =22,,max ()2N j ave j P P P =+区域生活区 工业区 山区 交通区 公园绿地区 污染程度重污染重污染轻度污染重污染中度污染析,并作出了不同重金属浓度与海拔的分布图;然后结合第一问给出的空间分布图和区域散点图,参照主要重金属含量土壤单项污染的指数,分析得出各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工业区、交通区和生活区。
对于问题三我们建立模型,建立目标函数;=jmk H P C e-⨯⨯综应用MATLAB 软件对数据处理,作出可能为污染源的三个位置;然后用MATLAB 进行三次拟合后,得到污染源的位置。
对于问题四,我们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还应收集不同时间内的样点对应的浓度以及各污染源重金属的产生率。
根据高斯浓度模型建立高斯修正模型,得到浓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式ut e C C -⋅=0。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污染指数 相关性分析 污染源 高斯浓度一.问题重述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A题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关键词:Krging 插值、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浓度场
1
一、 问题重述与分析
1.1 问题重述 土地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由 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对土壤系统的改造在范围、规模和强度上均日益增大和 加强,城市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密集的工业、交通 运输的影响,使城市土壤受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受到 广泛关注。 因此,分析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和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在城市不同功能区污染程度的 差异性和相关性,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进而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可以为改造和提高城市环境质 量,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城市土壤生态系统,保障人类健康提供重要依据。 1.2 问题分析 土壤是一个开放体系,尤其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更为广泛,目前关于污染
C jQ (i) :重金属 j 在第 i 年由于吸收引起的重金属浓度减少量
F (Pi ) :第 i 年规划排放量相对于当前排放量的变化量为 P 时金属浓度的增加值 G(Qi ) :第 i 年规划吸收量相对于当前吸收量的变化量为 Qi 时金属浓度的减少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针对题目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 在模型Ⅰ中,我们运用 Matlab 对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并引入了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 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模型Ⅱ在模型Ⅰ的基础上将该城区划分为 5 个污染区,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求解主要 污染原因。 模型Ⅲ中我们类比电场的特征,提出浓度场的概念分析重金属的传播扩散特征。 最后,模型Ⅳ在分析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动态的重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模型。 4.1 模型Ⅰ的建立与求解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城区内各个采样点上重金属污染物浓度,但为 了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我们需要更为详细的浓度数据。因此我们考虑引入插值 方法,获取空间浓度分布情况。 Kriging 内插是最常用的地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在估计土壤污染物浓度的计算中
2011数学建模A题神经网络优秀论文,带代码

图 1 该城区的地形分布图
首先,我们根据样本点的位置和海拔绘制出该城区的地貌,见图 1。我们运 用 matlab 软件,根据各个网格区域中的重金属含量,用三角形线性插值的方法 得到各种重金属含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等值线图。
1 图 2-1
2
1 图 2-2
2
图 2-1 给出了 As 在该区域的空间分布:图中可以观察到 As 有两个明显的高 值中心,我们标记为区域 1 和 2。这两个区域都处于工业区分布范围内,并以该 两个区域作为中心向外延伸, 浓度逐渐减少,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山区的很多区域
Ni
(3211,5686) (24001,12366)
Pb
(1991,3329) (4508,5412)
Zn
(1699,2867) (3725,5487) (9583,4512) (13653,9655)
综合分析所得污染源所在位置,发现不同金属的污染源有同源现象,依据 同源性汇聚污染源,绘制了八种重金属的污染源汇总图。 问题四: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学习能力、泛化能 力和充分利用了海拔高度的信息;缺点是训练要求样本点容量较大。可以通过搜 集前几年该城区八种重金属浓度的采样数据和近几年工厂分布多少位置的变化、 交通路段车流量的变化、 人口及生活区分布变化与植被分布多少位置的变化等数 据,进一步拓展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该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符号
意义
k i j
x ij
xi
表示不同功能区 表示金属的种类 表示不同的样本 表示样本 j 中金属 i 的浓度 表示金属 i 背景值的平均值 表示金属 i 背景值的标准差
表示 x i j 标准化后的值
i
Y ij
i
Ik
201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获奖论文——一篇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的数学模型摘要为研究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本文通过处理和分析已给数据,给出金属的空间分布说明污染程度和主要原因;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污染源位置;最后收集其他信息讨论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问题一,利用matlab软件作出位置坐标x、y与八种总金属元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图;分析采集的重金属元素浓度所在区域的大致情形。
对采集的重金属元素浓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单因子和多因子污染指数,根据土壤污染分级标准判断出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各功能区的污染程度和各功能区的综合污染程度,其中工业区中铜是所有元素在不同功能区中污染程度最严重的,而工业区和交通区的综合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
问题二,首先利用SAS软件对八种重金属元素在五个城区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八种重金属对各功能区的贡献率,可初步推断出工业生产、交通设施和生活垃圾造成重金属污染。
再利用SAS软件对各城区的重金属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判断八种不同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如汞污染的原因为工业生产中三废的排放、交通运输业中汽油的燃烧和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等。
问题三,根据所给数据,分析重金属污染传播特征,即分别是介质的迁移运动、污染物的分散运动、污染物的累积与转化、污染物被环境介质吸收或吸附、污染物的沉淀,然后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多元纯二次二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得到每种重金属元素浓度与坐标的回归方程,并根据该方程利用多元函数求极值的方法确定出污染源的可能位置分别为:As(1878.2634,6003.7263,4.5846),Cd(970.5835,3946.7518,6.5891),Cr(1235.1956,2658.3427,8.5402),Cu(138.4682,6223.4521,3.2461),Hg (1231.5782,2561.5483,5.2478),Ni(12234.2587,5865.1656,23.2461),Pb (2310.68914145.2674,3.2651),Zn(3015.43418642.2365 5.0543);问题四,基于前三问,分析所建模型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摘要: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
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
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为100万t。
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
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
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
(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
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
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
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
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
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
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
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4]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
俄罗斯的一个硫酸生产厂也是由工厂烟囱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为主。
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
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
在宁—杭公路南京段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晕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向两侧污染强度减弱。
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两侧的土壤铅含量增高,向两侧含量逐渐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铅的含量较高。
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8]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Pb、Zn、Cd,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2~8倍,而公路旁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倍。
在斯洛文尼亚[9]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
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工矿烟囱、废物堆和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由城市—郊区—农区,随距城市的距离加大而降低,特别是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
此外,还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成正相关;重工业越发达,污染相对就越严重。
此外,大气汞的干湿沉降也可以引起土壤中汞的含量增高。
大气汞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后,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物的吸附或固定,富集于土壤表层,或为植物吸收而转入土壤,造成土壤汞的浓度的升高。
1.2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As和Cd污染严重。
经过对上海地区菜园土地、粮棉地的研究,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34 mg/kg升到0.316 mg/kg,Hg的含量从0.22 mg/kg 升到0.39 mg/kg,Cu、Zn 增长2/3。
通过新西兰50 a前和现今同一地点58个土样分析,自施用磷肥后,镉从0.39 mg/kg升至0.85mg/kg。
在阿根廷由于传统无机磷肥的施入,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Pb的污染。
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1.3 污水灌溉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
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在分布上,往往是靠近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污染严重,远离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几乎不污染[17]。
近年来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60年代至今,污灌面积迅速扩大,以北方旱作地区污灌最为普遍,约占全国污灌面积的90%以上。
南方地区的污灌面积仅占6%,其余在西北和青藏[18]。
污灌导致土壤重金属Hg、Cd、Cr、As、Cu、Zn、Pb等含量的增加。
淮阳污灌区自污灌以来,金属Hg、Cd、Cr、Pb、As等就逐渐增高,1995~1997年已超过警戒级。
太原污灌区的重金属Pb、Cd、Cr含量远远超过其当地背景值,且积累量逐年增高。
1.4 污泥施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大量的市政污泥进入农田,使农田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增高。
污泥施肥可导致土壤中Cd、Hg、Cr、Cu、Zn、Ni、Pb含量的增加,且污泥施用越多,污染就越严重,Cd、、Cu、Zn引起水稻、蔬菜的污染;Cd、Hg可引起小麦、玉米的污染;污泥增加,青菜中的Cd、Cu、Zn、Ni、Pb也增加]。
Anthony研究表明,用城市污水、污泥改良土壤,重金属Hg、Cd、Pb等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1.5 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
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通过对武汉市垃圾堆放场[23]、杭州某铬渣堆存区、城市生活垃圾场[25]及车辆废弃场[26]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这些区域的重金属Cd、Hg、Cr、Cu、Zn、Ni、Pb、As、Sb、V、Co、Mn的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
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r、Cu为轻度污染。
1.6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带入水环境(如河流等)或直接进入土壤,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1989年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Hg为56 t,Cd为88 t,As为173 t,Pb为226 t。
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的范围一般在矿山的周围或河流的下游,在河流中不同河段的重金属污染往往受污染源(矿山)控制,河流同一污染源的下段自上游到下游,由于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减弱和水体自净化能力的适度恢复,金属化学污染强度逐渐降低。
江西乐安江沽口—中洲由于遭受德兴铜矿的污染,水体及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Zn、Cr含量增高,至鄱阳湖段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
美国科罗拉多州罗拉多流域受采矿的影响,重金属元素Cd、Zn、Pb、As的浓度,以污染源为最高,之后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延长而逐渐降低。
莱安河[30]重金属污染,来自一个大型铜矿,导致重金属浓度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
流域重金属污染随季节变化而异,枯水期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
河流流速减缓可以导致该流段重金属含量增加。
同一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途径的。
胡永定通过研究徐州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中指出:Cr、Cu、Zn、Pb是由垃圾施用引起的,As是由农灌引起的,Cd是由农灌和垃圾施用引起的,Hg是各种途径都具备。
王文祥通过对山东省耕地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的研究说明,工业快速发展地区铅高于农业环境,铅与距公路远近有关。
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低,造成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
据贵州1986年的统计,全省乡镇排放汞14.7万kg,土壤中有的地方达56.64 mg/kg,超过未污染土壤的8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