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食品保藏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专业术语解释1.食品品质: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
2.非酶褐变:非酶褐变主要有糖的焦化反应、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自动氧化反应→降低糖的消化性,减少维生素C含量,但是也有一些呈味成分产生→赋予食品以或优或劣的风味。
3.酶促褐变:酶促褐变主要是在酚类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的作用下发生某些成分的氧化反应,造成氧化物的积累而变色。
4.淀粉老化:糊化后的淀粉称为α-淀粉。
α-淀粉在贮藏中会发生老化现象,也就是,α-淀粉中相邻分子的氢键结合,形成微晶结构→降低食品的口可性,也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5.脂肪酸败:分为自动氧化酸败和酶解酸败。
脂肪酸链中不饱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产生小分子的游离脂肪酸→令人不快的气味。
使脂肪失去营养,而且也产生毒性。
6.Vant Hoff (范特荷夫)定律:反应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2-4倍。
二、思考题1.简述食品品质的概念、以及食品的品质因素。
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
①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维持生命活动)、感官品质(嗜好)、卫生品质(安全);②附加品质:可贮藏、携带方便、食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保健食品(功能)、旅游食品(功能)、体育饮料(功能)等;包装装潢、环保材料等。
2.食品在保藏过程中,其基本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①新鲜度下降;②褐变:分为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 ③淀粉老化; ④脂肪酸败; ⑤维生素降解。
3. 食品品质变化的原因?①食品内部原因:鲜活食品的生理变化如呼吸作用、后熟和衰老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水分、营养成分、色素、香气等);②食品外部原因: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和鼠类的侵害、化学污染、机械损伤等。
4. 简述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并推导公式(1-29)。
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是食品品质变化的速度和影响变化速度的各种因素,温度影响着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E越大,Q10越大,降低环境温度能减慢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的适度,并且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的保持使用品质。
食品保藏学重点试题及答案

食品保藏学重点试题及答案最低水分活度;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水分活度范围,这个范围的下限称为最低水分活度,即当水分活度低于这个极限值时,该种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代谢和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在食品储藏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水分活度,就能抑制或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一般为0.70-0.75作为微生物生长的下限。
导湿性;水从高水分向低水分扩散,从内部向表面迁移,水分迁移的现象导湿温性;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食品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物质称为食品抗氧剂。
增效剂;本身无生物活性,但与某种药剂混用是能大幅度提高药剂的毒力和药效之助剂。
脱氧剂;又叫吸氧剂、除氧剂、去氧剂,能在常温下与包装容器内的游离氧和溶解氧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并将密封容器内的氧气吸收掉,使食品处在无氧状态下储藏而久不变质。
呼吸强度:每小时每千克鲜重的果蔬放CO2或吸收O2的量,单位是mg(ml)/(kg.h)。
呼吸强度大,说明呼吸旺盛,组织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快,加速其成熟衰老,产品寿命短,储藏期就短。
O2的临界浓度:鲜活食品的呼吸作用随空气中O2含量下降而下降,释放出的CO2也随之减少,当CO2释放量降到一个最低点后又会增加起来,这是因为发生了缺o2呼吸的结果。
当CO2释放量达到最低点时,空气中O2的浓度自然呼吸降氧法:普通气调冷藏,即MA储藏,指的是靠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来降低O2的含量和增加CO2的浓度。
快速降氧法:即CA储藏,指的是在气调储藏期间,选用的调节气体的浓度一直保持恒定的管理,该法是用机械在库外制取所需的人工气体后送入冷藏库内,又称“人工降氧法”。
他有两种形式:机械冲洗式气调冷藏,机械循环式气调冷藏。
同位素: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相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此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的产生,这些不稳定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答案)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常压杀菌、水分活度、低酸性食品、商业无菌、速冻、超高压杀菌、最大冰晶生成带、热力杀菌 D 值、F 值、 Z 值、冷冻食品、腌制、过冷点、罐头、 HTST、 UHT 二、判断题1.食品水分活度越低越容易败坏 ( )2.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 )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的微生物被杀么灭 ( )4.含有高浓度糖的食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 )5.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防腐作用 ( )6.食品干制过程的导湿温性由水分梯度所致 ( )7.水果罐头可以采用 UHT杀菌 ( )8.巴氏消毒奶可以在常温下贮藏 1 周( )9.如果月饼能在室温下保藏 45 天,只是因为其水份活度很低 ( )10.腌制的咸肉在冰箱里贮藏也会发生氧化变质 ( )11.食品中的酶是引起食品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 ( )12.并非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 )1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的微生物被杀灭 ( )14.食品的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有关 ( )15.食品脱水到某一含水量时的水分活度低于干制品回吸到相同含水量时的水分活度( )16.导致干制食品败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 )17.所有干制食品含水量都低于 10%( )18.糖制食品的含糖量达到 20%即可使产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 )19.食盐腌制蔬菜时,如果产品含盐量低可以结合杀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藏期 ( )20.微波杀菌与超过声波杀菌都是利用电磁波起作用 ( )1、肉被烹饪后产生的风味主要来自脂肪,而水果的风味则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对)资料2、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其变质主要原因是霉菌。
(错)3、根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发育程度和 PH值的关系,对于耐酸性而言,霉菌>酵母菌>细菌,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发育的作用越显著。
(对)4、水分活度高的食品则水分含量大,同样水分含量大的食品水分活度也高。
(错)5、糖在低浓度时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故传统的糖制品要达到较长的储藏期,一般要求糖的浓度在50%以上。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及答案解析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常压杀菌、水分活度、低酸性食品、商业无菌、速冻、超高压杀菌、最大冰晶生成带、热力杀菌D值、F值、Z值、冷冻食品、腌制、过冷点、罐头、HTST、UHT二、判断题1.食品水分活度越低越容易败坏( )2.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的微生物被杀么灭( )4.含有高浓度糖的食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5.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防腐作用( )6.食品干制过程的导湿温性由水分梯度所致( )7.水果罐头可以采用UHT杀菌( )8.巴氏消毒奶可以在常温下贮藏1周( )9.如果月饼能在室温下保藏45天,只是因为其水份活度很低( )10.腌制的咸肉在冰箱里贮藏也会发生氧化变质( )11.食品中的酶是引起食品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 )12.并非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1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的微生物被杀灭( )14.食品的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有关 ( )15.食品脱水到某一含水量时的水分活度低于干制品回吸到相同含水量时的水分活度( )16.导致干制食品败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17.所有干制食品含水量都低于10%( )18.糖制食品的含糖量达到20%即可使产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19.食盐腌制蔬菜时,如果产品含盐量低可以结合杀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藏期( )20.微波杀菌与超过声波杀菌都是利用电磁波起作用( )1、肉被烹饪后产生的风味主要来自脂肪,而水果的风味则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对)2、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其变质主要原因是霉菌。
(错)3、根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发育程度和PH值的关系,对于耐酸性而言,霉菌>酵母菌>细菌,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发育的作用越显著。
(对)4、水分活度高的食品则水分含量大,同样水分含量大的食品水分活度也高。
(错)5、糖在低浓度时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故传统的糖制品要达到较长的储藏期,一般要求糖的浓度在50%以上。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答案)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常压杀菌、水分活度、低酸性食品、商业无菌、速冻、超高压杀菌、最大冰晶生成带、热力杀菌D值、F 值、Z 值、冷冻食品、腌制、过冷点、罐头、HTST、UHT二、判断题1.食品水分活度越低越容易败坏( )2.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的微生物被杀么灭( )4.含有高浓度糖的食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5.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防腐作用( )6.食品干制过程的导湿温性由水分梯度所致( )7.水果罐头可以采用UHT杀菌( )8.巴氏消毒奶可以在常温下贮藏 1 周( )9.如果月饼能在室温下保藏45 天,只是因为其水份活度很低( )10.腌制的咸肉在冰箱里贮藏也会发生氧化变质( )11.食品中的酶是引起食品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 )12.并非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1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的微生物被杀灭( )14.食品的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有关( )15.食品脱水到某一含水量时的水分活度低于干制品回吸到相同含水量时的水分活度( )16.导致干制食品败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17.所有干制食品含水量都低于10%( )18.糖制食品的含糖量达到20%即可使产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19.食盐腌制蔬菜时,如果产品含盐量低可以结合杀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藏期( )20.微波杀菌与超过声波杀菌都是利用电磁波起作用( )1、肉被烹饪后产生的风味主要来自脂肪,而水果的风味则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对)2、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其变质主要原因是霉菌。
(错)3、根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发育程度和PH值的关系,对于耐酸性而言,霉菌>酵母菌>细菌,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发育的作用越显著。
(对)4、水分活度高的食品则水分含量大,同样水分含量大的食品水分活度也高。
(错)5、糖在低浓度时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故传统的糖制品要达到较长的储藏期,一般要求糖的浓度在50%以上。
食品保藏学复习题

食品保藏学复习题食品保藏学复习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IMF:(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半干半湿食品(又称半湿润食品,中等水分含量食品):部分脱水而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较高的食品。
复水比:复水是把脱水菜泡在水里,经过一段时间后,使之尽可能恢复到干制以前的状态。
R复=G复/G干湿度梯度:若用W绝表示等湿面湿含量或水分含量(1kg/kg干物质),则沿法线方向相距△n的另一等湿面上的湿含量为W绝+△W绝,那么物体内水分梯度grad W绝则为:grad W绝=lim(△W绝/△n)W绝——物体内的湿含量,即每1kg干物质内水分含量(千克)△n——物料内等湿面间的垂直距离(米)冷冻干燥:是利用冰晶升华的原理,将含水物料先行冻结,然后在高真空的环境下,使已冻结了的食品物料的水分不经过冰的融化直接从冰态升华为水蒸气,从而使食品干燥的方法,所以又称为真空冷冻干燥或升华干燥。
恒率干燥阶段:物料水分呈直线下降,干燥速率稳定不变。
二、问答1、什么是食品干藏?它有哪些优点?答:干藏即使食品脱水干燥后进行贮藏。
优点:在室温下可长期保藏(作军备粮,随战争而兴衰);重量轻(如灯亮杏子制成罐头与干制品的重量比为7:1,而蔬菜更甚),容积小(节省包装、贮藏、运输费、便于携带等)2、简述干制过程中表面硬化形成的原因。
答:产生原因:V表蒸>>V内扩;具体:a、表面因高温而结膜;b、水分以蒸汽形式逸出,留下粘性溶质于外表面,堵塞空洞;c、毛细管收缩或变形。
结果:干燥速率下降(干硬膜渗透性低),品质恶化3、干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答:干燥分为(1)初期/物料加热阶段:提高空气的流速,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加速蒸发。
(2)恒率/速干燥阶段:降低空气的流速,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减慢蒸发。
(3)降率/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取决于物料性质,属于物料内部水分移动控制阶段。
小心控制条件。
4、试分析比较给湿系数、导湿系数和导湿温系数。
食品原料、食品保藏学习题目及答案

食品保藏、食品原料学题目及答案2019.9一选择题1.下面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A.小麦B.大米C.大豆D.玉米2.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 A )A.清蛋白B.球蛋白C.胶蛋白D.谷蛋白3.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 C )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纤维二糖4.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 B )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葡萄糖淀粉酶D.异淀粉酶5.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
( A )A.二硫键B.氢键C.盐键D.疏水作用力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为“真果”:( D )A.苹果B.梨C.香蕉D.桃7.核桃的果实由( A )发育而来。
A.子房B.果皮C.胚乳D.胚8.按照食用器官的蔬菜分类法划分,胡萝卜属于下列哪种类别( B )A.茎菜类B.根菜类C.叶菜类D.花菜类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果蔬植物的组织种类( C )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结缔组织D.薄壁组织10.果蔬失水达到( A )就会萎焉、皱缩,食用品质下降。
A.5%B.10%C.15%D.20%二填空题1.果蔬组织的种类_分生组织___、_保护组织___、_薄壁组织___、_机械组织___、_疏导组织___。
2.纤维素常与_木质__、_栓质___ 、_角质__ 和__果胶__ 等结合,主要存在于果蔬的表皮细胞内,可以保护果蔬。
3.果胶质以_原果胶__、_果胶__、_果胶酸__等三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果蔬组织中。
4.果胶能溶于水,但不溶于_酒精__。
5.梨的果肉中含有一定程度的_石细胞__。
6.淀粉的单糖单位是_a-D-葡萄糖_。
7.淀粉分_直链淀粉_和__支链淀粉_。
8.大多数粮油籽粒是由_皮层_、_胚__、_胚乳__三部分组成。
9.清蛋白与球蛋白属于生理活性蛋白,其氨基酸中的_赖氨酸__、__色氨酸_和_蛋氨酸__含量较高,因而营养价值高。
10.糙米是由_果皮__、_种皮_、__外胚乳__、_糊粉层_、_胚乳___和_胚___五部分组成。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题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1、冻结食品2、重结晶3、冻烧4、商业杀菌5、食品干燥6、食品辐照7、食品工业8、酸化食品9、结露10、食品包装11、绿色农产品12、平衡水分13、酶褐变14、食品添加剂15、无菌包装二、单项选择1.放射性同位素在辐射过程中,放射出的射线可能是()射线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都有可能2.下列不属于植物类天然毒素的是()A.雪卡毒素B.龙葵素C.棉酚D.氰苷3.冷藏下列几种食品时,温度太低会出现冷害的是()A.虾B.香蕉C.鸡蛋D.牛肉4.在电离辐射保藏中,要使食品达到完全杀菌的目的,辐射剂量一般要高于(A。
200.B。
500.C。
1000.D。
20005.下列不属于食物热处理负面作用的是()A.消耗的能量较大B.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C.食品的热敏性成分有一定损失D.破坏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6.下列不属于枯燥进程中食物的化学变化的是()A.热塑性的呈现B.物料内多孔性的形成C.表面硬化D.食品的干耗现象krad)7.下列不属于鱼贝类天然毒素的是()A.雪卡毒素B.河豚毒素C.氰苷D.组胺8.蛋壳的结构不包括()A.气室B。
角质层C.蛋壳D.蛋壳膜9.鲜蛋在贮藏进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有()A.CO2逸散B.pH上升C.重量减轻D.气室增大10.1mol浓度的幻想溶液其aw值为()A。
1.B。
0.9823.C。
0.9982.D。
0.986511.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玻璃纸是人造物质,包含增塑剂,如甘油或乙二醇。
B。
PE是由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呈纯白色,不溶于水,但是易溶于一般溶剂。
C。
PP是无色、无味、无毒、可燃的带白色蜡状颗粒资料,外观似PE,但比PE更透亮。
D.无拉伸PET薄膜加热至100℃时,酿成易脆的无色透亮体,通常的PET膜材都是双向拉伸聚酯。
12.下列气体中不是果蔬的气调贮藏中主要掌握气体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保藏原理复习参考题常压杀菌、水分活度、低酸性食品、商业无菌、速冻、超高压杀菌、最大冰晶生成带、热力杀菌D值、F值、Z值、冷冻食品、腌制、过冷点、罐头、HTST、UHT二、判断题1.食品水分活度越低越容易败坏( )2.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の微生物被杀么灭( )4.含有高浓度糖の食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5.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防腐作用( )6.食品干制过程の导湿温性由水分梯度所致( )7.水果罐头可以采用UHT杀菌( )8.巴氏消毒奶可以在常温下贮藏1周( )9.如果月饼能在室温下保藏45天,只是因为其水份活度很低( )10.腌制の咸肉在冰箱里贮藏也会发生氧化变质( )11.食品中の酶是引起食品品质劣变の主要因素( )12.并非所有食品品质劣变都与微生物有关( )13.干制食品能够长期贮藏是因为其中の微生物被杀灭( )14.食品の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有关 ( )15.食品脱水到某一含水量时の水分活度低于干制品回吸到相同含水量时の水分活度( )16.导致干制食品败坏の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17.所有干制食品含水量都低于10%( )18.糖制食品の含糖量达到20%即可使产品具有长期保藏性( )19.食盐腌制蔬菜时,如果产品含盐量低可以结合杀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藏期( )20.微波杀菌与超过声波杀菌都是利用电磁波起作用( )1、肉被烹饪后产生の风味主要来自脂肪,而水果の风味则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对)2、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其变质主要原因是霉菌。
(错)3、根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の生长发育程度和PH值の关系,对于耐酸性而言,霉菌>酵母菌>细菌,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发育の作用越显著。
(对)4、水分活度高の食品则水分含量大,同样水分含量大の食品水分活度也高。
(错)5、糖在低浓度时不能抑制微生物の生长活动,故传统の糖制品要达到较长の储藏期,一般要求糖の浓度在50%以上。
(错)6、美拉德反应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都能进行,但在碱性介质中更容易发生,一般是随介质のph值升高而反应加快,因此高酸性介质不利于美拉德反应の进行。
(对)7、a化淀粉在80摄氏度以上迅速脱水至10%以下,可防止变老化,如加压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就是利用此原理加工而成。
(对)8、就食品杀菌而言,真正具有威胁の微生物是细菌,因此,一般都将细菌作为杀菌对象。
(对)9、两种食品の绝对水分可以相同,水分与食品结合の程度或游离の程度不一定相同,水分活度也就不同。
(对)10、微生物生长のPH值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の,它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の影响。
如乳酸菌生长の最低PH值取决于所用酸の种类,其在柠檬酸、盐酸、磷酸、酒石酸等酸中生长のPH值比在乙酸或乳酸中低。
(对)11、同脂肪自动氧化一样,脂肪氧合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の氧化,生成短链脂肪酸,也会导致食品产生异味。
(对)12、酶失活涉及到酶活力の损失,取决于于酶活性部位の本质,有の酶失活需要完全变性,而有の在很少变性の情况下就导致酶失活。
(对)13、有些酶类在热钝化后の一段时间内,其活性可以部分の再生,这些酶の再生是因为加热将酶分为溶解性の和不溶解性の成分,从而导致酶の活性部分从变性蛋白质中分离出来。
(对)14、一般在水分活度高时,酶の稳定性较高,这也说明,酶在干热条件下比在湿热条件下更容易失活。
(错)15、物化因素引起の变质会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感官质量下降,包括外观和口感。
(错)16、栅栏因子の合理组合应是既能抑制微生物活动,又尽可能の改进产品の感官质量、营养性和经济效益。
(对)17、如果超过保存期,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具有食用价值,只是质量有所下降;但是超过保存期时间过长,食品可能严重变质而丧失商业价值。
(错)18、酶活性冷冻冷藏中虽有显著下降,但并不说明酶完全失活,即低温对酶并不起完全の抑制作用,在长期冷藏中,酶の作用仍可使食品变质。
(对)19、在工业化の冷库中,氟利昂是最常用の制冷剂,它具有较理想の制冷性质。
(错)20、食品の储藏期是食品储藏温度の函数。
在保证食品不至于冻结の情况下,冷藏温度越接近冻结温度则储藏期越长。
(对)21、在空气湿度较高の情况下,空气流速将对食品干耗产生严重の影响。
(错)22、通过对食品储藏规律の研究发现,引起食品品质下降の食品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和微生物作用过程,多数与氧和二氧化碳有关。
(对)23、食品在冷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の变化,其变化程度与食品の种类、成份,食品の冷却冷藏条件密切相关。
(对)24、如果在冷害临界温度下经历时间较短,即使在界限温度以下,也不会出现冷害,因为水果、蔬菜冷害の出现还需一段时间。
(对)25、如果将有强烈气味の食品与其它食品放在一起冷却储藏,这些强烈气味就有可能串给其他食品。
(对)26、肉类在冷却时如发生寒冷收缩,其肉质变硬、嫩度差,如果再经冻结,在解冻后会出现大量の汁液流失。
(对)27、冻品厚度过大,冻结过快,往往会形成因冻结膨胀压所造成の龟裂现象。
(对)28、植物性食品如果蔬の组织结构脆弱,细胞壁较薄,含水量高,当冻结进行缓慢时,就会造成严重の组织结构の改变。
(对)29、一般在—12摄氏度可抑制微生物の活动,但化学变化没有停止,在—18摄氏度下微生物被杀死,但仍有缓慢の化学变化。
(错)30、保持冷藏时足够の低温、减少温差、增大相对湿度、加强冷藏食品の密封包装或采取食品表层渡冰衣の方法,可以有效の减少冰晶升华引起の干耗。
(对)31、冷冻食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储运温度、冻结时间和冷藏期の长短。
(对)32、为避免表面首先解冻の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和变质,解冻所用の温度梯度也远小于冻结所用の温度梯度。
(对)33、畜、禽、鱼、贝类等の生鲜食品解冻时の汁液流失与它们の成熟度(PH值随着成熟度不同而变化)有直接の关系,PH值远离等电点时,汁液の流失就较少,否则就较大。
(对)34、微生物在超过它们最高生长温度范围时,致死の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对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如蛋白质较弱の氢键受热容易被破坏,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对)35、脂肪使细菌の耐热性增强是通过减少细胞の含水量来达到の,因此,增加食品中介质中の含水量,即可部分或基本消除脂肪の热保护作用。
(对)36、要达到同样の杀菌效果,含蛋白质少の食品要比含蛋白质多の食品进行更大程度の热处理才行。
(错)37、初始活菌数多之所以能增强细菌の耐热性,原因可能是细菌の细胞分泌出较多类似蛋白质の保护物质,以及细菌存在耐热性差异。
(对)38、任何酶の最适温度都是不固定の,而是受到ph值、共存盐等因素の影响。
(对)39、一般来说,加热杀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顶隙越小,罐内外压差就越小;顶隙越大,则压差就越大。
(错)40、一般の,高温短时热力杀菌有利于包藏和改善食品品质,但可能难以达到钝化酶の要求,也不宜用于导热型食品の杀菌。
(对)41、通常情况下,食品酸度越高,腐蚀性就越强,罐头寿命也就短一些,他们之间の关系是成比例增减の。
(错)42、与霉菌和酵母菌相比,细菌能忍受更低の水分活度,因而是干制品中常见の腐败菌。
(错)43、降低水分活度除了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外,也将使微生物の耐热性增大。
(对)44、如果食品原料所污染の食物中毒菌在干制前没有产生毒素,那么干制后也不会产生毒素。
(对)45、食品中の酶反应除了与整个食品体系の水分活度有关外,还与局部の水分子存在状态有关。
(对)46、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湿热传递の速度除了受其比热、导热系数以及导温系数等の内在因素の影响以外,还要受食品表面积、干燥工艺系数等外部条件の影响。
(对)47、在干燥大批食品或干燥初期烘干大量水分时,应选用2450MHzの微波,而在干燥小批食品或在食品干燥后期时,应选择915MHzの微波。
(错)48、通常认为脂质对蛋白质の稳定有一定の保护作用,但脂质氧化の产物将促进蛋白质の变性。
(对)49、切制果干块一般不需要杀虫药剂处理,因它们总是经过硫熏处理,以致于它の二氧化硫含量足以预防虫害发生。
(对)50、高温储藏会加剧高水分乳粉中蛋白质和乳糖间の反应,以致产品の颜色、香味和溶解度发生不良变化。
(对)51、干制品复水性下降,有些是胶体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の结果,但更多の还是细胞和毛细管萎缩和变形等物理变化の结果。
(错)52、在食品加热过程中,时常根据多酚氧化酶是否失活来判断巴氏杀菌和热汤是否充分。
(错)53、食品の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の生命活动和食品中の酶所进行の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の。
(对)三、填空题1.在食品变质过程中,与变色有关の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质地变化有关の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冷藏链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环节组成。
3.食品干制过程中导湿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湿温性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使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の现象。
4.食品真空密封包装在保藏中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品进行恒率干燥の前提条件是水分______________速率大于或等于______________。
6.商业灭菌主要杀灭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7 食品进行恒率干燥の前提条件是水分______________速率大于或等于______________。
8.果脯の保藏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干耗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の,影响食品干耗の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最大冰晶生成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