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湛江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doc

湛江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生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试室号按要求填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30分,) 1.从2012年9月15日开始,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爆发保钓游行示威活动,海内外华人,同仇敌忾,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行为,揭露其不改变侵略本质的真面目,向世界宣示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在下列示威活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高呼口号:钓鱼岛,中国的!B .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齐唱国歌C .焚烧像征日本军国主义的画像D .极个别丧失理智的人违法打砸同胞的日系车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液体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试管中液体 3. 2012伦敦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 3H 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气体B .难溶于水C .沸点为-42.1℃,易液化D .易燃烧,与空气与一定体积混合遇明火可能爆炸 4.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C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B .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D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6.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而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碳+氧气 二氧化碳B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C .氧化汞 汞+氧气D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点燃 点燃加热点燃+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中国钓鱼岛的海水B .制氧气的高锰酸钾C .湖光岩的清新空气D .吴川金九月饼 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A .氧气、氮气、空气B .氮气、氧气、空气C .空气、氧气、氮气D .氮气、空气、氧气 9.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 .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C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0.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广东湛江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培优练)

一、选择题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D解析:D【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由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是:A、观察微观反应示意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C、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二种生成物,故说法错误;故选:D.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C解析:C【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该微观示意图的反应物是NH3和O2,生成物是N2和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3O2点燃2N2+6H2O;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只有水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N2)和D(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选项说法错误;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共有4种分子,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测试题新版粤教版

第五章测试(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32分)1.(2013.江苏常州)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煤C.石油D.天然气2.(2014.江苏仪征大仪中学第一次学情抽测)图5-1中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图5-13.(2013.四川眉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B.实验室用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 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4.(2014.江苏苏州高新12月自主测)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5. (2013.长沙)“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是具有金属光泽、且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其性质相同C.干冰可用于医疗上血液制品的储藏和运输D.天然气是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7.(2013.云南德宏.改编)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作燃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8.(2014.湖北鄂州葛店中学12月调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表5-1中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表5-1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9. 用下列所给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空:①二氧化碳②石墨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氢气⑥氖气(1)可用于霓虹灯的是__________;(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__;(3)可制碳酸饮料的是__________;(4)可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5)可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__;(6)可用于冰箱除味的是__________。
湛江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

湛江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2.酒精检测仪检测酒驾的反应原理为:2532422C H OH+4CrO +6H SO =2X+2CO +9H O ,红色的3CrO 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 ,表明涉嫌酒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化学式为243Cr (SO )B .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水溶液消毒C .25C H OH 和2CO 都属于氧化物D .喝酒的人会散发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3.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4NH +5O =4X+6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 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 B .X 的化学式为NO 2C .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 .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④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 A .②③ B .②④C .①③D .①④5.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3220010反应后质量/g0x y z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X+Y+Z=233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103900量/g反应后质43待测5量/g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Y可能是催化剂C.反应中X和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D.物质X可能是单质7.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下列从图示所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D.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该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D .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9.将一定量的炭放在含有一定质量的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 项目 ① ② ③ 氧气的质量/g 8 40 24 炭的质量/g3 12 6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114422其中能直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①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③10.从化学方程式2222H +O 2H O 点燃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物是H 2和O 2,生成物是H 2O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D .该反应中H 2、O 2、H 2O 的质量比为2:32:18二、填空题11.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湛江市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湛江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二)(我们周围的世界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B.石灰水C.清新的空气D.矿泉水2.从空气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出,造成我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3.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铝箔变小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4.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B.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C.液氮可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5.家住青海的小丽和爸爸利用暑假期间去西藏老家探亲。
当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感到呼吸困难,你认为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6.小明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实验现象。
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7.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燃烧烟花爆竹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D.汽车排出的尾气8.近年来,湛江市区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会()A.污染水源B.产生温室效应C.污染土壤D.污染空气、产生噪音、易引发火灾9.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0.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后,某班要举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会,某小组为了支持“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这一观点,收集了以下证据。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4)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火上浇油C.干冰升华D.磨杵成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火上浇油,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3.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化学式为Z n C r 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6D.+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化学式为Z n C r 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2)+x+(-2)×4=0,则x=+6,故选C.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选B.5.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水的化学式H2O,水由H、O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为水分子.解:A、表示一个O原子,构成水分子的三个原子之一,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A 不正确;B、表示一个H原子,构成水分子的三个原子之一,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C、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故C 正确;D、2个H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可以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6.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D.碳+氧气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A、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8.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 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是58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C.质子数为58D.饰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及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信息,铈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A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信息,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B 说法正确;C、铈元素的质子数为58,故C说法正确;D、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铈元素是金属元素;故D说法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0.下面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2:1B.a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利用这些相关的知识解题.解:A、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A错误;B、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能燃烧,而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B错误;C、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D.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1.下列四幅生活中的图片,能反映出重要空气污染源的是()A.丹顶鹤自由飞翔B.公园风景如画C.工厂烟囱林立 D.汽车川流不息【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丹顶鹤自由飞翔没有体现空气的污染,公园风景如画说明空气质量很好,工厂烟囱林立,烟中混有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属于污染源;汽车排放尾气属于污染源.解:A、丹顶鹤自由飞翔没有体现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B、公园风景如画说明空气质量很好,故选项错误;C、工厂烟囱林立,烟中混有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属于污染源,故选项正确;D、汽车排放尾气属于污染源,故选项正确;故选C、D1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种类要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及离子.解:A、由图示可知汞、氧气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氧化汞含有两种元素是化合物,故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故说法正确;D、氧化汞与氧气由分子构成,而汞由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故选BC.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3.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如下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A日常物质的区别B化学物质中的“三”①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检验②区别O2和CO2 --带火星的木条①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②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C安全常识D元素与人体健康①厨房煤气管漏气--打开吸油烟机排气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火①缺铁--易引起贫血②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A.AB.BC.CD.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以及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判断.B、根据物质加热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物质的结构判断.C、根据煤气的可燃性和电器使用会产生电火花,以及灭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铁和钙的生理作用判断.解:A、在水样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所以正确.B、试管和蒸发皿能直接加热,烧杯要垫上石棉网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主要有三种,即分子、原子、离子,所以正确.C、煤气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电器使用时会产生电火花,所以煤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故选C.四、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2.0分)14.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1)2个氢原子;(2)3个镁离子;(3)氧化铁;(4)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四价.【答案】2H;3M g2+;F e2O3;【解析】试题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 g2+.(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 e2O3.(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四价可表示为:.故答案为:(1)2H;(2)3M g2+;(3)F e2O3;(4).15.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4)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答案】过滤;活性炭;C l O2;加热煮沸(或蒸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净化水的方法掌握应用程度,还考查了化学式的写法.解:(1)茶杯内的纱网能滤去茶叶,和过滤器除去水中泥沙原理是一样的;(2)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的物质必须有吸附性,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3)写化学式通常将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方,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原子个数即可,所以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 l O2;(4)较为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故答案是:(1)过滤;(2)活性炭;(3)C l O2;(4)加热煮沸(或蒸馏).16.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化学反应类型.(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该反应属于反应;(2)电解水:,该反应属于反应.【答案】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水氢气+氧气;分解【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2)水氢气+氧气;分解.17.(1)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变成离子,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个电子.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用A、B表示)为.【答案】得;阴;非金属;3;13;B a3(或A l C l3)【解析】试题分析:明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以及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离子中,有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的简单分类,根据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形成化合物时一般显示负化合价.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形成化合物时也显示正化合价.解:A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属于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阴离子,在形成化合物中显-1价.B离子核内13个质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13个电子,因为该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在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3价,所以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AC l3,而核内质子数为13的元素为A l元素,故为A l C l3.所以答案为:得;阴;非金属;3;13;A l C l3.18.已知,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在②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F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推断:(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F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符号表达式:.【答案】K2M n O4;H2O2;H2O;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H2O22H2O+O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就是氧气,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 是二氧化碳,在②的反应前后B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D 是催化剂,氧气和G 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 是一氧化碳或碳,A 加热会生成氧气和一种催化剂,所以A 就是高锰酸钾,B 就是二氧化锰,C 就是锰酸钾,F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 是水,二氧化锰和E 常温会生成氧气和F ,所以E 是双氧水;(2)根据(1)中推导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解:(1)D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 就是氧气,H 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 是二氧化碳,在②的反应前后B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 是催化剂,氧气和G 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 是一氧化碳或碳,A 加热会生成氧气和一种催化剂,所以A 就是高锰酸钾(K 2M n O 4),B 就是二氧化锰,C 就是锰酸钾,F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 是水(H 2O),二氧化锰和E 常温会生成氧气和F ,所以E 是双氧水(H 2O 2);(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 2O 22H 2O+O 2↑.故答案为:(1)K 2M n O 4;H 2O 2;H 2O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2H 2O 22H 2O+O 2↑.1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2)第3周期中的金属元素有 种,非金属元素有 种;(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仅由8、11、16号三种元素中组成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 【答案】28.09;3;5;A;N a 2SO 4或N a 2SO 3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最下边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元素的汉字有钅字旁;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根据元素的种类书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据此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最下边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填:28.09;(2)钠、镁、铝属于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其余5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3,5;(3)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故填:A;(4)8号元素是氧元素,11号元素是钠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这三种元素可以组成硫酸钠或亚硫酸钠,故填:N a2SO4或N a2SO3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左右)(1)向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是:①白磷(足量) ;②活塞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实验结束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答案】产生热量;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右;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石灰水反应放热分析;(2)根据白磷燃烧和玻璃管内氧气被消耗分析;(3)根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析解答.解:(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产生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填:产生热量(2)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白烟,使玻璃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因此会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实验结束时,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在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会原来的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故填: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右;(3)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4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填: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文字表达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实验的操作顺序是先后,以防止水倒流进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其反应表达式为:锌+硫酸→硫酸锌+氢气,则制取氢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答案】试管;集气瓶;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A;C或E;把导管移出水面;停止加热;B;D或E【解析】试题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满后要注意操作顺序;(4)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氢气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解:(1)①是试管,常用作反应的容器;②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故填:试管;集气瓶.(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因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故填: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A;C或E.(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即用E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故填:B;D或E.22.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提出问题】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2013~2014学年度广东省湛江市湛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湛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数 学 试 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LJX ,审题人:HYX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12=+x y B .012=+x xC .012=+xD .012=+x 3.如图1,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可能是( ) A .10 B .2 C .3 D .5 4.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正方形D .圆 5.点M (3,2-)关于原点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3-,2)B.(3,2)C.(3-,2-)D.(2,3)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那么该几何体是( ) A .棱柱 B .圆锥 C .圆柱 D .长方体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033=-B .633=+C .933=⨯D .()332-=-8.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A.︒135B.︒120C.︒100D.︒90 9.方程x x 42=的解是( )A .0=xB .2=xC .4=xD .0=x 或4=x 10.下列事件中是确定事件的是( )A .篮球运动员身高都在2米以上B .弟弟的体重一定比哥哥的轻C .明年教师节一定是晴天D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11.如图3,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BAC=20°,则∠BOC 等于( )A .20°B .30°C .40°D .50° 12.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和3,圆心距为7,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含B .内切C .相交D .外切(图3)ABC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图2)(图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当x 时,2-x 是二次根式.1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k x 的一个根是3,则=k .15.如图4,⊙O 的半径为5cm ,弦AB 的长为8cm ,则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 cm. 16.随意抛一粒豆子,恰好落在如图5的方格中(每个方格除颜色外完全一样),那么这粒豆子落在黑色方格中的概率是 .17.某工厂计划从2013年到2015两年间,把某种产品的利润由100元提高到121元,设平均每年利润的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是 .18.如图6,在□ABCD 中,AD=2,AB=4,∠A=30°,以点A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E ,连结CE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 19.(本小题满分6分)计算:()()212196---+--20.(本小题满分6分)若32+=a ,32-=b ,求22ab b a +的值.21.(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E 点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AB=12,BE=5,△ABE 逆时针旋转后能够与△ADF 重合.(1)旋转中心是 ,旋转角为 度;(2)△AEF 是 三角形; (3)求EF 的长.(图4)· ABO(图6)(图5)22.(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破残的圆形残片上,弦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弧AB 于点C ,交弦AB 于点D ,已知AB=8cm ,CD=2cm .(1)求作此残片所在的圆(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求出(1)中所作圆的半径.23.(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42=-+k x x 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及k 的负整数值.24.(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一个圆锥的高为33cm ,侧面展开图是半圆,求: (1)圆锥的底面半径r 与母线R 之比; (2)圆锥的全面积.25.(本小题满分10分)把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6张卡片分成两组,每组3张,分别标上数字1、2、3,将这两组卡片分别放入两个盒子中搅匀,再从中各随机抽取一张. (1)试求取出的两张卡片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2)若取出的两张卡片数字之和为奇数,则甲胜;取出的两张卡片数字之和为偶数,则乙胜;试分析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A B C D26.(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BD 是⊙O 的弦,延长BD 到点C ,使DC=BD ,连结AC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1)求证:AB=AC ;(2)求证DE 为⊙O 的切线.2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有一面积为150米2的长方形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18米),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为35米,求鸡场的长与宽各为多少米?2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M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且OA 、OB 的长是方程0342=+-x x 的两根,ON 是⊙M 的切线,N 为切点,N 在第四象限. (1)求⊙M 的直径;(2)求直线ON 的函数关系式;(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T ,使△OTN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湛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2≥ 14.3 15.3 16.154 17.()12111002=+x 18.33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 19.(本小题满分6分)解:原式1136-+-= 4分3= 6分 20.(本小题满分6分)解:∵32+=a ,32-=b∴()()3232-+=ab ()2232-=34-=1= 2分 ()()3232-++=+b a4= 4分 22ab b a +()b a ab +=41⨯=4= 6分21.(本小题满分6分)解:(1) 点A , 90° ; 2分(2) 等腰直角 3分 (3)解:由旋转可知∠EAF=90°,△ABE ≌△ADF ,∴AE=AF ,△E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分在Rt △ABE 中,∵AB=12,BE=5 ∴22BE AB AE +=22512+=13= 5分∴22AF AE EF +=221313+==分22(本小题满分8分)解:(1)作图如右,图中直线MN 是弦BE 的垂直平分 线,MN 交CD 于点P ,连结AP , 以P 为圆心,AP 为半径的圆为所求残片的圆. 4分 (2)设圆P 的半径为r ,∵AB ⊥CD ,AB=8cm ,CD=2cm∴AD=21AB=4cm ,PD=2-r cm 6分 在Rt △APD 中,222DP AD AP +=∴()22224-+=r r 7分 解得5=r∴⊙P 的半径为5cm . 8分 23.(本小题满分8分)解:由题意可得△0≥ 2分 ()02442≥-⨯-k 4分0816≥+k168-≥k2-≥k 6分 其中k 的负整数值为2-、1-. 8分 24.(本小题满分8分)解:(1)由题意可知︒︒⋅=36018022R r ππ 2分 ∴R r 21=,r R 2= 3分 2:12::==r r R r 4分 (2)在Rt △APD 中,cm h 33=∵222h r R +=∴()()222332+=r r 5分27422+=r r92=r 3±=rABCD · EP· MN∵0>r∴3=r ,6=R 6分 ∴ππ18==Rr S 侧(2cm )ππ92==r S 底(2cm ) 7分∴πππ27918=+=+=底侧全S S S (2cm ) 8分25.(本小题满分10分)图中共有9种结果,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26.(本小题满分10分)解:(1)证明:连结AD∵AB 是⊙O 直径∴∠ADB=90° 2分 又∵CD=BD∴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4分 ∴AB=AC(2)连结DO ∵AB 是⊙O 直径∴OA=OB 又∵CD=BD∴DO 是△ABC 的中位线 6分 ∴DO ∥AC 8分 ∵DE ⊥AC∴DE ⊥DO 9分 ∴DE 是⊙O 的切线 10分27.(本小题满分10分)解:设鸡场的宽为x 米,则长为(35-2x )米∴()150235=-x x 4分 1502352=-x x 01503522=+-x x解得101=x ,5.72=x 6分 ∵18235≤-x ∴5.8≥x∴5.71=x 不符合实际舍去 7分 ∴10=x ,1510235235=⨯-=-x 8分 答:所求鸡场的长是15米,宽是10米. 10分 28.(本小题满分12分)解:(1)由0342=+-x x 得 ()()031=--x x11=x ,32=x 3分 由图可知OA<OB,∴OA=1,OB=3 ∴OB-OA=3-1=2∴⊙M 的直径等于2 4 (2)连结MN ,过点N 作NP ⊥x ∵ON 是⊙M 的切线 ∴ON ⊥MN 且MN=21AB=1 5分 在Rt △OMN 中,322=-=MN OM ON23213=⨯=⋅=OM MN ON PN在Rt △OPN 中,2322=-=PN ON OP ∵点N 在第四象限 ∴N (23,23-) 6分设直线ON 的函数关系式为kx y =把N (23,23-)代入得:2323-=k33-=k 7分 ∴x y 33-= 8分 (3)存在 9分分情况讨论得:① 当ON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顶点在ON 的垂直平分线上 ∵ON ⊥MN∴AC 是在△OMN 的中位线 ∴=1OT =21OM=1,即()0,11T 10分 ② 当ON 是腰且点O 是顶点时,以点O 为圆心, ON 的长为半径作圆, 交x 轴于2T 和两点,∴332===ON OT OT ,∴()0,32-T 、()0,33T 11分③ 当ON 是腰且点N 是顶点时,以点N 为圆心, ON 的长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点4T , 则324==OP OT , ∴()0,34T综上所述,在x 轴上存在四个点,使△OTN 是等腰三角形, 分别是()0,11T 、()0,32-T 、()0,33T 、()0,34T . 12分说明:以上各题只给出一种解(证)法,如还有其他解(证)法,请参照此标准酌情给分.。
广东湛江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培优练)

广东湛江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培优练)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2.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甲、乙所含的元素种类与丙、丁所含元素种类相同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4.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5.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6.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7.如图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乙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B.图甲表示的是化合反应C.图甲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8.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五)(化学方程式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 2O(气) H 2+CO ,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数目D .物质的总质量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 2十3Y 2===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 的化学式为XY 3;B .若mg X 2和ngY 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ZC .若X 2和Y 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 .若ag X 2完全反应生成bg Z ,则同时消耗(b 一a)g Y 23.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 2 ===== 2P 2O 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在反应2A+B=3C+D 中,A 和B 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 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 ,则在此反应中B 和C 的质量比为:( )A .4:19B .3:5C .1:3D .2:17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请你利用这个定律判断:向Na 2CO 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所发生的化学反应:Na 2CO 3+HCl = +NaCl 中“ ”内的物质是( )A. H 2OB. NaHCO 3C. H 2CO 3D. CO 2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绿色省运”是2015年湛江省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
试推测,该无毒混合气体是( )A .N 2和CO 2B .CO 2和NO 2C .CO 2和O 2D .CO 2和SO 2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 、Z 是反应物,Y 、W 是生成物B .a =15点燃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9.在反应A+B=C+D中,已知25 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C和m g D,则m 值是( )A.15 B.20 C.25 D.3010.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2H2+O2点燃2H2O B.2H2O通电2H2↑+O2↑C.2CO+O2点燃2CO2D.H2+Cl2点燃2HCl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漏选只得2分)11.18世纪时,人们认为水能变成土。
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蒸馏器中,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后,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
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研究过程一定没发生化学变化B.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C.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D.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12.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 +6O26CO2 +6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X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 D.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3.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D.2︰1三.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14.(8分)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 和y的关系为:x y (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
a与b的关系为:a b (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15.(8分)“假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仅去年5月,全国因假酒中毒死亡就有9人。
(1)“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配制而成的,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CH3OH),而饮用甲醇会使人视力迅速下降,甚至死亡。
甲醇的工业制法为:x+2H2CH3OH,则x 的化学式是,你推断的依据是。
(2)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
与甲醇、乙醇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丙醇(C3H7OH)、丁醇(C4H9OH)等,这类物质称为醇类。
请问:①其名称中的“甲、乙、丙、丁”与其分子中的有关;②含n个碳原子的醇的化学式为16.(6分)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D的质量是g;(2)C物质可能是(填写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7.(4分)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
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g 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gC和72gD(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2)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6分)对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有如下三个化学方程式:①3Fe + 2O2点燃Fe3O4 ;②2H2 + O2点燃2H2O;③2C +O2点燃2CO2。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化学方程式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两处:⑴;⑵。
请再写出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9.(8分)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木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
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木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可能的单质有:C 、Zn 、Cu ;猜想(2)可能的氧化物有:ZnO 、CuO 、Cu 2O猜想(3)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论证]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 (选填①②或③),理由是 。
进而再排除了猜想 (选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 。
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
20.(12分)镁带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会产生一些灰白色固体(以下简称A 样品)。
为了弄清A 样品的成分,小明、小亮、小红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与探究】小明:(见图1)用分析天平称取三份经砂纸打磨的镁带,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待燃烧产物冷却后,称重。
相关数据见下表反应前镁带的质量 反应的固体产物的质量 第一次2.4046g3.8854g 第二次 2.4024g 3.8839g第三次 2.4063g 3.8857g可推断A 样品中,除MgO 外______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其他物质。
小亮:(见图2)取少量A 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微热,发现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 3)生成,继续加足量水,仔细观察发现试管中除白色沉淀外,还有极少量的黑色不溶物。
结合空气组成,小亮推测A 样品应有MgO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三种物质。
小红:(见图3)先用足量的红磷做燃烧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广口瓶中,倒流入的水的体积与广口瓶容积之比约为1∶5,此时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关闭止水阀,取出连带橡皮塞的燃烧匙,迅速塞上备用橡皮塞,向燃烧匙中加入镁带并引燃,取下备用橡皮塞,将燃烧匙迅速插入瓶中,并将橡皮塞塞紧,发现镁带继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倒流入广口瓶中。
小红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共6分)21.(6分)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
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至质量不再减轻《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1、B2、C3、B4、D5、B6、B7、A8、A9、D 10、C 11、CD12、BD 13、AC14.(每空2分共8分)(1) > (2) < (3) =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15.(每空2分共8分)(1)CO 、质量守恒定律;(2)碳原子个数、CnH2n+1OH或CnH2n+2O16.(每空2分共6分)(1)10.6 (2)催化剂(3)分解反应17.(每空2分共4分)⑴44g ⑵C3H8 + 5O23CO2 + 4H2O18.(每空2分共6分)(1) 都是氧化反应有(2) 都需要点燃(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Mg + O2点燃2Mg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9.(每空2分共8分)②(或③),因为木炭过量,高温时能将金属氧化物全部还原成金属单质,③(或②),过量的木炭在高温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20.(每空2分共12分)40.040 、存在;C;Mg3N2;N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1.(1)0.8g(2分)(2)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