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31例报告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癌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腹腔镜手术可以更精准地切除早期胃癌。
腹腔镜手术使用高清摄像头和精密的微创手术器械,可以在显微镜下对胃部肿瘤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和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胃组织,减少了术后的胃排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比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对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小。
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对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腹腔镜手术还能够更好地保留胃的功能,减少了患者术后的胃排空功能障碍和消化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胃癌患者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肿瘤切除干净彻底,术后的放化疗效果也更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更高。
腹腔镜手术具有较为良好的美容效果。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疤痕更为美观,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减少了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具有较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广泛认可。
需要指出的是,腹腔镜手术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早期胃癌患者,对于一些合并其他疾病或者转移性疾病的患者,仍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腹腔镜手术会在未来胃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2例分析研究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2例分析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患者32例,均实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式。
手术时间160~210 min,术中出血量120~210 ml。
术后病理:切缘均未见癌细胞。
本组平均清除淋巴结19~23枚,第一站淋巴结阳性率为58.6%,第二站淋巴结阳性率为29.1%。
3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成为近年来胃肠外科医师探索和讨论的热点。
大量研究均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当,并有手术瘢痕小、腹腔粘连轻、失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开展的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开展进行分析讨论。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胃癌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8岁。
术前胃镜示:肿瘤位于胃体中下部9例,贲门部5例,胃窦部12 例,胃角部6例。
1. 2 方法全身麻醉,建立气腹。
腹腔镜常规探查,左腋前线肋缘下为主操作孔,左右锁骨中线脐水平及右腋前线肋缘下分别为辅操作孔。
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超声刀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清除第15组及14组淋巴结。
清除胰腺被膜,切断胃网膜右血管根部并清除第6组淋巴结。
裸化肝十二指肠韧带,清除第12、5、8组淋巴结。
游离十二指肠,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切断十二指肠球部。
掀起胃体及大网膜,清除第7、11组淋巴结,切断胃左动脉,游离腹腔干,清除第9组淋巴结。
切断胃短及胃后血管,清除第1、3组淋巴结。
取剑突下正中切口约 5 cm,直视下距癌肿上缘6~8 cm处横断胃体,移除标本,吻合器下行胃肠吻合。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21例报告

术 后 肛 门排 气 时 间2 9—7 , 均 5 ; 后 3~ 始 流 质 饮 食 。术 后 发 生 并 发 症 2例 : 8h 平 1h 术 5d开 胃排 空 障 碍 I例 , 部 感 染 1 , 肺 例 经
保 守 治 疗 后 痊 愈 。1 6例 随 访 1 1 月 , 均 5个 月 , ~1 个 平 1例 术 后 4个 月 出 现 腹 腔 内转 移 , 发 生 切 口和 穿 刺 口种 植 。 结 论 未 腹 腔 镜 辅 助 下 行 胃癌 根 治 术 方 法 可 行 , 果 好 , 有 视 野 清 晰 、 伤 小 、 效 具 创 出血 少 、 复 快 等 优 点 。 恢
治术成功 2 0例 , 例 因脾 脏 上 极 受 侵 犯 , 膈 肌 粘 连严 重 中 转 开 腹 。1 1 与 4例 根 治 性 远 端 胃切 除手 术 时 间 2 5— 8 n 平 均 2 0 3 2 0mi, 6 a ; rn 出血 量 9 i 0~10m , 均 15m 。4例 根 治性 近 端 胃切 除 手 术 时 间 2 0— 1 i, 均 20m n 出 血 量 10—10ml平 均 5 l平 1 l 6 3 0m n 平 9 i ; 1 9 , 10m 。根 治 性 全 胃切 除 2例 , 术 时 间 分 别 为 3 5 30mi, 6 l 手 0 、4 n 出血 量 分 别 为 10 2 0m 。清 扫 淋 巴 结 1 2 8 、1 l 1~ 3枚 , 均 1 平 5枚 。
440 ) 3 0 0
( 州 市 第 一 人 民医 院 胃肠 外 科 , 州 荆 荆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腹腔镜辅助下 胃癌 根治 术的临床效果 。 方法
20 0 9年 2月 一 00年 1 21 O月施行 2 例腹 腔镜辅 助 l
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癌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30例平分两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都明显少于开腹组。
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具有优势。
然而,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胃切除术众所周知,胃癌在世界各国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更是据恶性肿瘤死亡率第1位,约占胃全部恶性肿瘤95%。
根治性手术是惟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方法[1]。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研发[2],2008年开始开展腹腔镜远端大部胃切除术以来,获得了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2010年收治胃癌患者30例。
将15例纳入腹腔镜组,另抽取同期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做对照组。
腹腔镜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6.5±10.5岁。
对照组(开腹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39~80岁,平均数57.8±11.5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①治疗组: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身麻醉,仰卧位,术者位于左侧,第一助手位于右侧。
建立C02气腹后,脐1cm处置10cm穿刺套管作为镜孔,其余3孔分别位于左、右中腹部锁骨中线上和上腹锁骨中线上。
将大网膜向头侧翻起,从横结肠中部以超声刀离断大网膜,沿横结肠系膜前叶下分离,向右侧至结肠肝区分离裸化胃网膜右动脉,在根部上钛夹后切断,清除淋巴结。
游离十二指肠,距幽门3cm上直线切割器,切断十二指肠。
游离大肠膜至结肠脾区,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裸化胃大弯侧至无血管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45例分析

[】 Mu i C , o a u M, i J ,t 1 4 te J D n h e r D Wa e a nC .
E o a e l i myo a a4 一 a p r s ph g a o Le m : 0 ye rEx e -
i c[] An h rcS r, 0 57 () e eJ. nT oa ug 2 0 ,94 : n
当然, 本组研究病例数较少, 随访时
大 , 内外 医师 对于 内镜 治疗 胃肠 道 间质 于 直 径 > 3 m的 胃肠 道 问质 瘤 , 国 c 即便 完 间不够长, 对于 胃部问质瘤或食管平滑肌 瘤 意 见不 一 。 随着 内镜 技 术 及相 关 器 械 整切除 , s 有待进 一步 病例 存在标本过大难以经 口取 出的 瘤 的 E D远 期效 果如何 , 的快速 发展 , 内镜 下切 除黏膜 下肿 块 的能 问题 , 这类肿瘤的高频 电凝切割分块也 数积累和随访观察。 食管和胃内黏膜下肿
参考文献 :
1 ahe Bs r J h N, hmi e . US E a 整 切 除 , 中 胃部 间质 瘤 l 例 (0 , 其 2 6%)平 术顺利进行十分必要。 S E D术中穿孔绝 [] L ctr, i aa Rai ,t1E
均随访平均 (. 1 ) 6  ̄ . 个月, 5 8 无复发病例 。 大 多数 可通过钛 夹缝合 后保 守治疗成 国外对于胃肠道问质瘤 的处理一直 功 , 需要操作 医师具有娴熟的内镜 技术
现代实 用医学
2 1 0 2年 3月 第 2 4卷 第 3期
・ 27 ・ 3
道, 多为高频 电凝圈套切除、 尼龙绳套扎 诊 , 变 全 部为 低 危 险度 胃肠 道 问质 瘤 , 能利 用透 明帽负压吸引钝性剥离病灶 , 病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80例胃癌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治疗手段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51.3±15.2)ml、术后排气时间(2.1±0.3)d、住院时间(10.4±2.3)d与对照组的(249.3±61.3)ml、(4.7±1.2)d、(15.7±4.5)d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胃癌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curative effect by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tomach cancer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instead.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 (151.3±15.2)ml,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s (2.1±0.3)d,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0.4±2.3)d,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lower than (249.3±61.3)ml,(4.7±1.2)d and (15.7±4.5)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time,lymph node dissection amount,mortality rat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shows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reating stomach cancer,and it contains 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Laparoscope;Stomach cancer;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Clinical effect胃癌根治術是由日本學者Kitano等于上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该种术式凭借其创伤小、恢复迅速等优势[1-3],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2001年的资料显示,全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序中,胃癌占第3位[1]。
外科手术是胃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途径,胃癌根治术可选择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的胃癌根治术。
传统的胃癌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
目前,随着腹腔镜手术在消化系统手术中的研究进展,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在国内仍存在争议[2]。
本研究通过对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肿瘤科病房收治的40例可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62.7岁。
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其中肿瘤位于胃上部21例,胃中部9例,胃下部6例,侵犯两个部位或以上4例。
TNM分期:ⅠA期2例,ⅠB期9例,Ⅱ期16例,ⅢA期13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⑴明确诊断为胃癌;⑵以《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手术操作指南(2007版)》[3]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作为病例纳入标准;⑶术前行CT、胸片等检查排除肝、肺及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⑷年龄≥18岁,≤70岁,综合评估患者可耐受手术治疗;⑸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1.3 排除标准⑴年龄<18岁,>70岁;⑵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评估不能耐受手术者;⑶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肿瘤侵犯其他脏器及有腹腔广泛转移者。
2 手术方式选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包括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及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
麻醉方式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两腿分开位。
脐孔穿刺并建立气腹,维持腹内压在12mmHg水平,在耻骨上10mm戳孔放置镜头,在双侧腋前线与肋缘相交处及双侧锁骨中线平脐处分别戳孔插入5mm和10mmTrocar。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评价【摘要】:目的:为了观察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6例患者,观察组5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术后康复,对比两组术后进食、排气、住院、下床等时间,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康复数据对比((±S,d);两年内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两组通过术后的病发率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并发症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开腹全胃切除术,但是对于术后的并发症没有起到良好的改善,整体来说是值得推行的。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胃癌;开腹全胃切除术;疗效机器技术的全新时代崛起,在医疗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其中腹腔镜技术对于临床外科疾病的已被广泛使用,在整个临床效果中腹腔镜手术对于胃癌的治疗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胃肠术的首选。
实践证明,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在安全上具有一定的保证。
本文通过对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更具优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分配法选择医院收治胃癌患者96例,对患者进行术前胃镜病理活检进行诊断。
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5.2±9.4)岁,平均体质量(23.8±3.2)kg/,术中麻醉评分(Ⅰ级29例,Ⅱ级15例,Ⅲ级6例),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4~69)岁,平均(54.3±9.0)岁,平均体质量(22.9±3.8)kg/,术中麻醉评分(Ⅰ级30例,Ⅱ级16例,Ⅲ级2例),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