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山东省潍坊市新华中学2017届九年级第二学期复习质量检测历史B卷试题word版含答案(原卷版)

二O一七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 2017、5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A. 商鞅变法B. 长平之战C. 楚王问鼎D. 合纵连横2. 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种(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因此秦朝实行了A. 禅让制B. 世袭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3. 考古专家在江西省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藉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
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 百家争鸣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焚书坑儒D. 尊孔复古4.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材科的落后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A. 西周B. 秦朝C. 汉代D. 唐代5. 费正清、魏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中不能为这论据的是A. 出现了纸币—交子B. 都城汴京城内外遍布商店铺席C. 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D. 晋商、徽商等商帮出现6. 下图为某一事件示意图,这事件指的是...............A. 鉴真东渡日本B. 马可·波罗来华C. 玄奘西游天竺D. 郑和下西洋7. 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闭关锁国政策D. 休养生息政策8. 从封建政治制度层面来考察封建集权主义的演变。
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九年级历史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一律无效。
2.试题2页,答题卡2页。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答题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1.“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希腊之所以会产生辉煌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便利的交通B.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C.发达的工商业D.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2.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200多年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准生证书”。
该文件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宅地法》3.有学者曾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称之为“姊妹革命”,这两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A.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B.实现了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D.凸显了民主平等的启蒙理念4.“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由此可见,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在于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B.损害了欧洲国家人民的利益C.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D.使欧洲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5.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曲阜至临沂段高速铁路终于有了最新进展,2016年3月8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了该条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铁的前身是火车。
历史上,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史蒂芬孙B.瓦特C.哈格里夫斯D.卡尔·本茨6.2016年奥运会在巴西举行,全球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物产丰饶的美洲大陆。
16﹣19世纪中期,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盛行一种贸易,它为美洲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这种贸易在历史上被称为A.商品贸易B.军火贸易C.三角贸易D.鸦片贸易7.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的网上民意评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模拟)文综历史试题2017九年级第二次质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3小题26分):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题号D D B D A A D C B A B C C 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7至29题为历史试题,共24分;)27.史实与推论(每小题1分,共6分):(1)A (2)A (3)A (4)B (5)A (6)B28.情境分析(共6分):(1)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分)(2)辫子象征清王朝的统治,剪辫表示与封建专制统治决裂的决心。
(1分)(3)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商户请求宽限剪辫。
(1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或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1分)(4)叩头等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政治理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或改礼节、改称呼)(2分,答出1点即可)29.综合探究(共12分):(1)开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1分)(2)第一次:轮船、火车(答出任一点1分)第二次:电话、电报、汽车、飞机(答出任一点1分)第三次:互联网等(1分)科技革命(1分)(3)鸦片战争(1分)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答出一点即得1分)(4)深圳经济特区(1分)(5)主张: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
(1分)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2分)(6)趋利避害;发展创新型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等(1分)特别说明:考生所答历史专用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称等,出现错别字,皆以错误判定。
不予给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监测(教师版)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素质监测九年级历史试题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监测号、姓名、监测室号、班级、座位号。
用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选择题(共25题,75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
”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B 】 A. 河姆渡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2.与右图相关的制度是【A 】A.分封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表述,错误的是【B 】A. 目的是富国强兵B. 得到秦朝国君的支持C.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 加速了社会前进的步伐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
请问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D 】A. 金文 B. 甲骨文C. 楷书D. 小篆5.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汉武帝的目的是【A 】A. 加强中央集权B. 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C. 加强思想控制D.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6.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九年级历史质量检测试题

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题2017.3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l一4页,第Ⅱ卷5—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无义战” B.社会急剧变化C.经济飞速发展 D.各学派激烈辩论3.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省 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统一国家的巩固C.西周推行分封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6.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右侧关于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C.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D.巩固国家统一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的()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朝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发展民族关系。
2016—2017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原始社会的一个小男孩,有时跟着母亲采果子,有时跟着父亲去打猎,这个小孩生活的时间最早应该在:( )A .母系氏族时期B .“正在形成中的人”时期C .父系氏族时期D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时期2、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B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3、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B .爱琴文明C .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D .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4、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比较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其共同之处在于( )A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B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C .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D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5、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巨匠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它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平静、自信,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它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是( ) A .自由主义 B .封建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现实主义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处死了封建君主 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7、18世纪70年代,北美人民自发组织民兵掀起战争他们斗争的目标是(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北美的封建专制 C.宗教的高压政策 D .资产阶级的专政 8、2015年7月14日,法国在巴黎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国庆日的到来。
法国国庆日来源于法国大革命,下列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②攻占巴士底狱 ③罗伯斯庇尔掌权 ④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⑤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A .②③④⑤①B .①②④⑤③C .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④③⑤9、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共同成果是( ) A .推翻了君主制度 B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 .推翻了殖民统治 D .建立了共和政体10、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下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1. 黄小明在他的旅游日记当中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那么他到达的国家应该是()A.意大利B.法国C.埃及D.伊拉克2. 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利益受到保护的见证是()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乌尔纳姆法典》3.假如春秋时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属于()A.第一等级婆罗门B.第二等级刹帝利C.第三等级吠舍D.第四等级首陀罗4. 伯利克里宣城:“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由全体公民掌握。
”这里的“全体公民”是指()A.全体成年居民B.全体成年自由民C.全体男性居民D.全体成年男性公民5.“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A.伯利克里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6.每一场战争都有作为其借口的口号,“为真主安拉之道而战”口号的提出,最有可能是了下列的那次战争。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的战争C.罗马征服地中海的战争D.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战争7.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条条大路通罗马”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们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8.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A.教皇、教会B.国王、贵族C.法老、祭司D.皇帝、大臣9.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丕平献土C.西欧城市的兴起 D.拜占庭帝国灭10.马拉松赛事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最早源于()A.伯罗奔尼撒战争B.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C.希波战争D.布匿战争11.有外媒曾评选出史上十大军事领袖。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卷闭卷考试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将该选项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发源地的意大利,这决非巧合。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哥伦布是在意大利王室支持下进行的远航B.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新航路的开辟是文艺复兴精神的外在表现D.新航路的开辟都是由意大利人完成的2.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史上最彻底、最典型、影响最广泛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关于大革命期间的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攻占巴士底狱②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③颁布《人权宣言》④处死路易十六⑤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④③⑤3.潘恩在《常识》中写道:“假定一块大陆永远要由一块岛屿来支配,那是件荒谬的事……英国和美洲就彼此的关系而言,颠倒了大自然的通常秩序……”下列文献最符合此观点的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4.很多学者认为英国人洛克的思想绝对算是启蒙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
但在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思想家的批判性不强。
但法国有一大批强大的学者,他们攒足了气力批评法国政府。
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英法两国A.经济水平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文化环境的差异D.宗教信仰的差异5.下列历史事件虽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有共同的历史背景,这一历史背景是A.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影响C.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影响6.马克思认为,一切革命都是以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对于资产阶级是这样,对于无产阶级更是这样,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把夺取政权作为自己首要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模拟试题三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答题纸(卡)两部分。
试题卷分两大项,共20题,满分60分。
时间与思想品德共计10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卡)的相应位置上,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与答题纸(卡)一并上交,分开装订。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
) 1.“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材料的中“封建”指的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行省制 2.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 .消灭六国
B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C .修筑长城
D .严刑酷法 3.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发展 B .科举制度完善 C .造纸术有突破 D .图书成为商品 4.“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 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变化。
此领域是 A .通讯设施 B .大众传媒 C .交通工具 D .社会习俗 5.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 C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6.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的先进事迹发生在 A .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8.一位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A .古代雅典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巴比伦
D .古代罗马 8.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 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18世纪,影响欧洲“人心改变”的是
A .达·芬奇
B .伏尔泰
C .达尔文
D .列夫·托尔斯泰
10.1804~1814年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欧洲殖民扩张
C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拿破仑对外战争
11.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B .“丝绸之路”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D .科举制度是扼杀人性的罪恶制度 1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归类,属于相同类别的有
①《史记》与《资治通鉴》 ②《九章算术》与《红楼梦》 ③《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 ④《天工开物》与《兰亭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13.与右图合影照有直接关联的是 A .黄埔军校建校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重庆谈判
14.解决“西安事变”、“北平解放”和“西藏解放”的共同方式是
A .和平
B .武力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 15.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 了三次外交高潮。
其中属于第二次外交高潮 的史实有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建交、香港回归
C .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
D .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
1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
其中,对农民生产产生积极
影响的有
①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观察下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A .《巴黎和约》 、 多极化趋势
B .《九国公约》 、全球化趋势
C .《慕尼黑协定》 、全球化趋势
D .《九国公约》 、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第18题11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
共36分。
)
统)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据材料四写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变法图强的背景,以及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代表人物及其实践活动。
(5分)
(3命道路探索上的具体实践又是什么?写出图二人物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概括二人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4分)
19.历史时间与空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其中两个要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历史时间与空间都具有具体性。
写出1945年发生的中外历史事件各一例。
(2分) (2)阅读下列关于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历史时间具有阶段性。
写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此时
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怎样的局面?(3分)
②历史空间具有范围性。
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地点。
材料二呈现的是哪一历史格局?(3分)
①写出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对抗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为了打败图二示意的这一集团,正义的力量最终联合起来,其联合的标志是什么?(2分)
②在图三位置绘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简易示意图,并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
(3分) 20.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12分)
【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1)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分)英国在17世纪的“政治革命”中确立了什么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权?(1分)
(2)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欧洲哪个国家?(1分)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利用科技“改造”和“创造”使工业后来居上,成为后起之秀?(1分)
【衰落篇】1945年,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
……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
(3)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1分)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1分) 【复兴篇】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法国)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东山再起”,摆脱“卒子”地位的的主要原因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感悟篇】 (5)纵观欧洲的兴衰历史进程,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