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PPT课件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三、理学的成熟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1、“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主要的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 料地 二得:“ 其 界理 统实之其” 一质而(是 于是为 理世人客界的观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之主为外义的,三精即纲神认,存为在世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三、理学的成熟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1、“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主要的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 料地 二得:“ 其 界理 统实之其” 一质而(是 于是为 理世人客界的观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之主为外义的,三精即纲神认,存为在世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课件(共38张PPT)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 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 “发明本心”,就是靠内心的“反省”, 致良知。
程朱理学 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指导2: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16-17页,对照下 列思考题,找出答案并识记,10分钟后提问检 测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宋 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 美 丽 ” 的 三 寸 金 莲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
程 朱 理 学 的 观 点 核心:“理”是世界的本原 方法: 观念: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第3课_《_宋明理学》课件(新人教必修3)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 么是"不备" 要么是"不明" 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 一步了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 展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 展演变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重挑 依然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 战,依然有所发展;②隋唐时期 进入更辉煌 的时期;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 的时期;③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 走向成熟; 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 心学" 走向成熟;④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 心学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 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 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礼 的思想,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1-2 《朱子语类》:“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
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 无非这理。”其要说明德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于现实世界 D、“存天理,灭人欲”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1-3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
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 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一、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动荡,儒学遭到怀疑(儒学自身的不足) (2)魏晋至隋唐,佛、道不断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4)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者需 要新思想来巩固统治。
二、宋明理学
概念: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 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 理国家的新儒学。 “理”:天下万物所遵循的、永恒的、普遍的原则。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2-1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哲理
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 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1-2 《朱子语类》:“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
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 无非这理。”其要说明德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于现实世界 D、“存天理,灭人欲”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1-3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
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 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一、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动荡,儒学遭到怀疑(儒学自身的不足) (2)魏晋至隋唐,佛、道不断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4)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者需 要新思想来巩固统治。
二、宋明理学
概念: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 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 理国家的新儒学。 “理”:天下万物所遵循的、永恒的、普遍的原则。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2-1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哲理
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 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6
道教为什么能够对儒学产生冲击呢?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11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则天称帝后……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时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大 兴佛法,佛教迅速发展……。
高宗在封禅泰山后,到曲阜致祭孔子,赠以太师的头衔。武则天天授 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完毕,也到曲阜孔子宅 致祭。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令西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府学内, 孔子均南面而坐,颜回、仲弓、冉有、子路、子游等十哲东西侍列,都封 赠公侯。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与朱熹(集大成者)
19
二、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①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
——《“三教”并用的大唐时代:尊儒崇道不抑佛》
12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13
一、理学产生背景
1. 儒学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 (2)原因
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优质课件(共21张PPT)

(三)王阳明的思想
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 “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步发挥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四)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即是真理”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二)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1.理气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构成, “理”是事物的本质, “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先于“气”而存在;天理在人间具 体的表现形态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但天 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人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 欲”。 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指出“格物致知”的目 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
故D项错误。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
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 “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步发挥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四)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即是真理”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二)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1.理气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构成, “理”是事物的本质, “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先于“气”而存在;天理在人间具 体的表现形态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但天 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人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 欲”。 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指出“格物致知”的目 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
故D项错误。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获奖课件 推荐下 载)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6张PPT)

消极性
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 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了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 们的思想。
3、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 后不务实际之风。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课件1(23张PPT)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1、佛教、道教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 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 前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 (从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 融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 观哲学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 六祖慧能 摒斥走极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社 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扬佛法的同 时也阐发儒学经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泛 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三教合一图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1、宋代理学的确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学的产生
理学,又称 “ 道 学 ” ,宋明儒家哲学 思想。在回应佛、道 的挑战时,新兴的儒 学思潮力图建立起既 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 命运,又继承孔孟正 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 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即认定“理”先天 而存在,把抽象的“理”(实指封建伦理准则)提 到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1、宋代理学的确立 2、“二程”的理学观
“二程”对理学的发展
程颢、程颐兄弟主 张通过格物致知体察天
理;在知行关系上强调
知先行后,轻视实践;
在理欲关系上主张 “ 存
天理,去人欲 ” ,强调
程颢
程颐 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
1、理学的发展——心学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kstk精品课件
学习探究
同学,你去过庐山白鹿洞书院吗?你去过长沙岳麓书院吗?。。。。。。书 院,原是中国官方藏书及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从唐末至五代,战乱频举,学校废 毁。学者多择名山胜水之地建立书院,开创私人研究学术与聚徒讲学的场所。两 宋以来书院大盛,名师荟萃,成为半官半民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以后成了准备 科举的场所。 古代书院有白鹿洞、岳麓、应天、嵩阳、濉阳、石鼓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宝 贵遗产。宋明的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在书院讲学,使之名声享誉 海内外。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 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与巩固。理学大师呼吁:“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在他们的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 风大开,一场重忠孝,讲廉耻,扬气节的儒学复兴运动由此产生。这是一场容纳 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道德伦理规范与完善个 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绵延七百余年,以理学传统传入并影响了日本、朝鲜及东 南亚。它将儒家思想不仅渗入每一个中国人骨髓血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 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 什么叫宋明理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的主题
gkstk精品课件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gkstk精品课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 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 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gkstk精品课件
二、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gkstk精品课件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gkstk精品课件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本心,就是理。
gkstk精品课件
王守仁之励志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日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山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 忽然惊起卧龙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 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朱熹 王守仁
陆九渊
程颢 程颐
gkstk精品课件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gkstk精品课件
gkstk精品课件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 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宋代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 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 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 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回答: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 态度?
一、选择题:1、B 2、B 3、A 4、A 5、C 6、C 二、材料辨析题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 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 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gkstk精品课件
学习探究
同学,你去过庐山白鹿洞书院吗?你去过长沙岳麓书院吗?。。。。。。书 院,原是中国官方藏书及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从唐末至五代,战乱频举,学校废 毁。学者多择名山胜水之地建立书院,开创私人研究学术与聚徒讲学的场所。两 宋以来书院大盛,名师荟萃,成为半官半民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以后成了准备 科举的场所。 古代书院有白鹿洞、岳麓、应天、嵩阳、濉阳、石鼓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宝 贵遗产。宋明的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在书院讲学,使之名声享誉 海内外。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 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与巩固。理学大师呼吁:“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在他们的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 风大开,一场重忠孝,讲廉耻,扬气节的儒学复兴运动由此产生。这是一场容纳 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道德伦理规范与完善个 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绵延七百余年,以理学传统传入并影响了日本、朝鲜及东 南亚。它将儒家思想不仅渗入每一个中国人骨髓血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 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 什么叫宋明理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的主题
gkstk精品课件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gkstk精品课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 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 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gkstk精品课件
二、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gkstk精品课件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gkstk精品课件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本心,就是理。
gkstk精品课件
王守仁之励志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日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山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 忽然惊起卧龙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 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朱熹 王守仁
陆九渊
程颢 程颐
gkstk精品课件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gkstk精品课件
gkstk精品课件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 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宋代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 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 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 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回答: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 态度?
一、选择题:1、B 2、B 3、A 4、A 5、C 6、C 二、材料辨析题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 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 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gkstk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