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习题课件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习题鲁教

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②分子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
随之发生变化 ④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____②____。 (3)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说明____①____。
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②分子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A 2C 3D 4A 5C
6B 7 见习题 8B 9A 10 A
答案呈现
11 D 12 B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15 见习题
1.水的三态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
【点拨】在任何状态下水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A 错;水由固态变成液态要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固态 要放出热量,故C错;水在发生状态改变时,只是水 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的质量、体积都不发 生改变,故D错误。本题易误认为物质的热胀冷缩现 象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改变引起的。
9. 【2020•河北】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图示分析法解答。状态甲时,水 是固态,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有固定的形状,其体积和 形状不随容器的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状态乙,水分 子间的间隔最小,是液态水,故B错误;状态丙水分子 间的间隔最大,是气态,因此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 现象是液化,故C错误;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是凝固 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值得注意的是,水在液态 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比固态时要小。
地运动”的是( A )
A. 公园里花香四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

五、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2.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 蒸发、 蒸馏、 结晶
六、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1.水污染的来源:(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
(3)农业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多识一点: 2.硬水和软水
(2)过滤 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①作用: 除去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 ②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要贴近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二低 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三靠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 漏斗末端靠在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3)吸附(物理变化) ①作用: 除去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 ②方法: 加活性炭……
创设情景:
我们已经知道,水 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 水分子间隔改变。而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这一事实始 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 是否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1.水的电解实验
问题:水通电会发生什 么变化呢?
现象: 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 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
小
测
验
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
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2)湿衣服能够晾干,且夏天比冬天干的快。 (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的温度的高低。
三、水的天然循环 水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导致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水的 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
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有完成了 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推荐学习]2018_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
![[推荐学习]2018_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https://img.taocdn.com/s3/m/24f986df941ea76e58fa0422.png)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学号班级姓名1.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C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3.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4.水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B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发生了化学变化D.构成水的微粒数目增加了5.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1)构成水的微粒是__水分子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分子之间有间隔__。
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C )A.水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B.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水分子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7.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8.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 D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9.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B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C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12.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B.状态乙是气态C.汽化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用铝壶烧水时,水开了会将壶盖顶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

第三页,共三十页。
新课探究
水的三态变化
封闭在针管中的水 表示水分子
设想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 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 体积会明显增大。你有没有想过, 在这个过程(guòchéng)中,水分子发生 了什么变化?
第四页,共三十页。
猜想 : (cāixiǎng)
水分子本身(běnshēn)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shòu rè)都运动到针管的另一端去了?
第五页,共三十页。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 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 化,变化的只是(zhǐshì)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 方式。这样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
解释(jiěshì)下列现象
当你走过百花园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气球(qìqiú)易被压缩,铅球不易被压缩。
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 得无影无踪。
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 方干得快.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杯中的冰在室温下放置,又会很快变成液态水, 这叫做冰的融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吸收热量, 能量升高,运动加快,克服(kèfú)了彼此间的相互作用, 排列变得无序。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比较自 由,但彼此间隔仍然较小。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 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fēnzǐ)的特征: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水滴可以聚集成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水结冰和冰融化的过程中, 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相互间的作用及间隔是怎样变化的。冰中的水分子在各自的位置上不断振动。3. 湿衣 服(yī fu)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布朗的发现后来成为水分子真实存在的有力佐证。在水循环的每 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湿衣服(yī fu)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解释下列 现象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互作用增强,水又由气态变回液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由原子构成。
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蔗糖都是由分子构成。
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硅、碳、氦气等。
4、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4)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1021个水分子,水能透过滤纸。
(2)分子间有间隔。
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减小。
气体容易补压缩,阳光下轮胎爆炸。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很远闻到花香,挥发,扩散,溶解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一、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
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的净化方法1、水的净化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消毒杀菌。
(液氯、漂白粉。
化学变化)⑤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2、分离物质的方法:(1)过滤: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如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起的作用引流)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定州市七中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1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学号班级姓名1.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C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3.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4.水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B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发生了化学变化D.构成水的微粒数目增加了5.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1)构成水的微粒是__水分子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分子之间有间隔__。
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C )A.水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B.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水分子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7.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8.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 D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9.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B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C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12.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B.状态乙是气态C.汽化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用铝壶烧水时,水开了会将壶盖顶开。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共57张PPT)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
雨
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雪
知识点 地球上的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 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 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 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 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 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 重不足。
(2)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决定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 角的数字永远是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
第二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四节:元
素
知识点 元 素
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质中,如氧气、二氧化碳 中都含有氧元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物质,如氧气、臭氧 (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知识点 元 素 元素的简单分类:
知识点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 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 “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 “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构成:
区分明矾吸附作用与活性炭吸附作用:
(1)明矾的吸附性是明矾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质,将周围 的细小粉尘、颗粒“黏”到一起,使细小物质聚集,进而沉降 下来。
知识点 地球上的水资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活性炭的内部结构是疏松多孔的, 可以让一些难溶的微小颗粒或可溶的色素、异味的分子进入到孔 隙中去,达到除去杂质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练习】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及天然循环01知识管理1.水的三态变化变化: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实质:水是由__水分子__构成的,当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数目__和__大小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距离和排列方式__。
变化类型: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所以属于__物理__变化。
注意: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中水分子的间隔依次增大。
延伸拓展: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又由气态变回液态。
2.分子及其特征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例如氧气、水等。
构成:分子都是由__原子__构成的。
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_很小__;(2)分子之间__有间隔__;(3)分子总是在__不断地运动__。
注意: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3.水的天然循环循环途径:水通过__三态变化__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能量:__太阳__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结果:实现了水的__自身净化__,水资源的__重新分配__。
说明: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及径流。
02基础题考点1水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D)A.微粒大小发生改变B.微粒质量发生改变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2.(郴州中考)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C)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考点2分子的性质3.(重庆中考A卷)妈妈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C)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4.(长沙中考)2016年12月16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D)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5.(苏州中考)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6.写出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__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__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__;(3)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__分子非常小__;(4)在距花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香__分子在不断运动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