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015《能源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3、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熟悉互动实验教学系统)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点:讲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主要内容:一、植物的多样性(基因、物种、居群、群落)。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植物学简史及发展动态。
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植物学。
五、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实验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与功能。
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类型及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外被结构特点一.细胞壁二.细胞膜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一.纹孔二.胞间连丝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一.胞基质二.细胞器三.细胞骨架系统第六节.植物细胞核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二.核的超微结构三.核的功能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一.淀粉二.蛋白质三.油和脂肪四.丹宁和色素五.晶体和硅质小体第八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三.无丝分裂四.减数分裂五.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死亡六.植物增殖的意义及其细胞全能性第二章种子与幼苗(实验2)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种子的结构以及幼苗的类型及特点。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植物学2、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代码:01118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10、学分:4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 Botany3、课程编码: 011188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农学、园艺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总学时72 (理论课52 学时,实验课20 学时)10 、学分:4.5 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农学、园艺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 , 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泌结构,复合组织,植物组织的演化;理解组织系统;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能源科学教学计划

能源科学教学计划导言能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对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源科学意识和综合素质,我们设计了一套能源科学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材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能源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主题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第一节课我们将介绍能源的概念和分类,并让学生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观察能源的转化和利用过程,学生将形成对能源的基本认识。
2.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第二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和特点。
通过分析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限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3. 能源与环境保护第三节课将探讨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选择更环保的能源类型。
4. 能源科技创新在第四节课中,我们将介绍能源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学习先进的能源科技,如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学生将了解到能源科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活动安排1. 实地考察能源设施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能源的实际应用,我们将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能源发电厂、太阳能光伏场和风力发电站等能源设施。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不同能源设施的运行原理和能源转化过程。
2. 能源科技展览学校将举办一次能源科技展览,供学生展示他们自己设计的能源科技创意和项目。
通过展览,学生可以分享和交流对能源科技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3. 能源节约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我们将开展一系列能源节约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制作节能家电模型和能源利用方案,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节约对环境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材使用1. 《能源科学导论》该教材以能源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涵盖了能源的定义、分类、转化和利用等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对能源科学的整体认识。
2.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该教材重点介绍了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源植物》课件

生物柴油植物
生物柴油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产生油脂 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油脂可以经过酯交换等处理后,转化为生物柴油,作为替代 能源使用。
常见的生物柴油植物包括油料作物、油料林木等,如油菜、大豆、向日葵、油棕 榈等。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环保等优点,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生物燃 料之一。
氢能植物
氢能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产生氢 气的植物。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较高的 氢气产量和较低的氧气产量,如藻类 、某些水生植物等。
氢能植物的氢气可以经过收集和纯化 等处理后,转化为氢能燃料,作为替 代能源使用。氢能具有高效、清洁、 可再生等优点,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广 泛研究的未来能源之一。
燃料乙醇植物
燃料乙醇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进而产生乙醇的植物。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较高的 乙醇产量,如甘蔗、甜菜等。
燃料乙醇植物的乙醇可以经过发酵和蒸馏等处理后,转化 为燃料乙醇,作为替代能源使用。燃料乙醇具有清洁、可 再生等优点,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生物燃料之一 。
生物质能转化效率
生物质能转化效率是指能源植物中的 有机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形式的 效率,提高转化效率是降低能源成本 的关键。
燃料乙醇的转化
燃料乙醇的生产
燃料乙醇的生产是将能源植物中的淀粉或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过 程,主要通过厌氧发酵和有氧发酵两种方式实现。
燃料乙醇的应用
燃料乙醇可以作为燃料直接用于内燃机,也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燃烧效率。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植物的生长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化石能源相比,能源植物在使用过 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较少,有助于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47)《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5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59)《林业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7)《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84)《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0097、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84(60/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6(4/2)、学分:5、开课学期:秋季学期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应用生物专业等。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系统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云南以及普洱地区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
能源植物

• 这类植物主要提供薪柴和木炭。如杨 柳科等。目前世界上较好的薪炭树种 有加拿大杨、意大利杨、美国梧桐等。 近年来我国也发展了一些适合做薪炭 的树种,如紫穗槐、沙枣、旱柳、泡 桐等,有的地方种植薪炭林三五年就 见效,平均每公顷薪炭林可产干柴15 吨左右。美国种植的芒草可燃性强, 收获后的干草能利用现有技术轻易制 成燃料用于电厂发电。
• 欧洲和北美也大量种植多年生草本 植物,作为燃料发电,如象草就是 这样一种植物。
• 巴西的香波树,在树上挖个洞,油 就会流出来。美国的黄鼠草,西海 岸的巨型藻,澳大利亚的丛粒藻等 也能提炼出石油来。
• 我国也不乏石油植物,如海南的特产油楠 树,油楠树的树干含有一种类似煤油的淡 棕色可燃性油质液体,在树干上钻个洞, 就会流出这种液体,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油。还有桉树,都能高产石油。
• 巴西橡胶树分泌的乳汁与石油成分极 其相似,不需提炼就可以直接作为柴 油使用,每一株树年产量高达40L。
• 这类植物既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 分,又是工业用途非常广泛的原料。对 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进行加工是制备 生物柴油的有效途径。世界上富含油 脂的植物达万种以上,我国有近千种, 而且有的含油率很高,如樟科植物黄 脉钓樟(黄果树)种子含油率高达 67.2%。
• 生产植物乙醇
• 即以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纤维素、淀粉 等大分子物质为原料,利用物理化学 途径和生物途径将其转化为乙醇的一 种工艺,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收集和处 理、糖酵解和乙醇发酵、乙醇回收等 三个主要部分。发酵法生产燃料酒精 的原料来源很多,主要分为糖质原料、 淀粉质原料和纤维素类原料,其中以 糖质原料发酵酒精的技术最为成熟, 成本最低。
• 生产植物柴油
• 化学法,即在一定温度下,植物油脂 与低碳醇在酸或碱催化作用下,进行 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酯, 再经洗涤干燥得生物柴油。但化学法 生产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油脂原 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会严重影响生 物柴油得率及质量;产品纯化复杂, 酯化产物难于回收,成本高;
资源植物学教案(能源)

某些能源植物可以作为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
3
对风速和气温的影响
大规模种植能源植物可能改变地表覆盖,从而影 响风速和气温。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消亡
大规模种植能源植物可 能对某些物种的生存造 成威胁。
生态系统破坏
能源植物种植可能破坏 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 功能。
入侵物种
某些能源植物可能成为 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 系统构成威胁。
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资源消耗
能源植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可能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质影响
能源植物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质造成污染。
水文循环影响
大规模种植能源植物可能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模式。
对气候的影响
1 2
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植物在生长和分解过程中可能释放温室气体, 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生物质热能
生物质热能是通过燃烧能源植物的有机物质产生热能,用于 供暖、热水等领域。
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热能具有低碳、环保、可再生 的优点,对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4
能源植物的培育与种植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能源植物的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
利用自然变异和人工诱变,选择 具有优良性状的能源植物品种。
施肥与灌溉
根据植物营养需求和水分需求,合理施肥和灌溉,促进植物健康生 长。
能源植物的采收与处理
采收时间与方式
01
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采收目的,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和方式。
干燥与储存
02
对采收的能源植物进行干燥和储存,以保持其质量和稳定性。
加工与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
《能源植物》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能源植物的概念、种类。
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利用现状和前景。
主要能源植物的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栽培技术、引种驯化和育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可进一步扩充学生专业面,提高创新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主要能源植物的栽培和育种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主要能源植物的栽培和育种方法,能解决主要能源植物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植物生产学》、《植物育种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植物生产学》、《植物育种学》等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植物学》以后,掌握植物的形态与解剖、孢子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分类;在学习《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以后,掌握生物大分子及其代谢;的遗传变异规律在学习《遗传学》以后,掌握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在学习《植物生产学》和《植物育种学》以后,掌握植物栽培和育种方法。
为学好《能源植物》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能源植物的概念、种类(A);生物质能源的优点、利用现状和前景(B)。
第一章生产酒精的能源植物(10学时)
第一节糖料植物(6学时)
甘蔗(A);甜高粱(A);甜菜(B)。
第二节淀粉植物(4学时)
木薯(A)、甘薯(A)、马铃薯(B)、玉米(B)。
作业:
1、甘蔗、甜高梁育种、栽培取得了那些成绩?
2、为什么说木薯是主要的淀粉能源作物?
3、甘蔗、甜高粱、木薯育种方法有何异同?
第二章主要生物柴油植物(14学时)
第一节油菜(4学时)
我国柴油油菜的区划(B);柴油油菜育种与栽培(A)。
第二节蓖麻(6学时)
发展我国能源蓖麻的前提(B);多年生具野生性蓖麻的育种(
A)。
第三节小桐子(4学时)
我国小桐子的种植区划(B);小桐子的高产栽培(A)。
作业:
1、为什么说华南是发展我国柴油油菜的重点地区?
2、为什么说蓖麻是我国未来的主要柴油作物?
3、小桐子主要适于我国哪些地方种植?
4、蓖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那些?
第三章野生能源植物的驯化(2学时)
绿玉树(A)、琼崖海棠(C)、岭南山竹子(C)、多花山竹子(C)、铁力木(C)、海南紫荆木(C)、硬核(C)、乌榄(C)、沙椤(C)、油楠(C)、油棕(C)、石栗(C)、椰子(C)、牛角瓜(C)。
作业:
1、如何驯化野生能源植物?
2、绿玉树等野生能源植物中,最有前景的是哪种?为什么?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1、玉米淀粉含量及油菜籽含油量测定
实验目的:接受用谷物品质分析仪测量玉米淀粉含量和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的训练。
实验内容:用谷物品质分析仪测量玉米淀粉含量和油菜籽含油量。
实验要求:掌握用谷物品质分析仪测量玉米淀粉含量和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
2、油菜可育株、不育株的识别及有性杂交
实验目的:接受油菜可育株、不育株的识别及有性杂交的训练。
实验内容:识别油菜雄性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油菜有性杂交。
实验要求:学会区分油菜雄性可育株与不育株,学会油菜有性杂交方法。
3、蓖麻雌株、两性株的识别及雌性系的自交繁殖技术
实验目的:接受蓖麻雌株、两性株的识别及雌性系的自交繁殖技术的训练。
实验内容:识别蓖麻雌株、两性株,学习蓖麻雌性系的自交繁殖技术。
实验要求:学会区分蓖麻雌株、两性株,学会蓖麻雌性系的自交繁殖技术。
4、主要能源植物的化学除草技术
实验目的:接受主要能源植物栽培中的化学除草技术的训练。
实验内容:主要能源植物甘蔗、甜高梁、木薯、油菜、蓖麻、小桐子栽培中的化学除草。
实验要求:学会甘蔗、甜高梁、木薯、油菜、蓖麻、小桐子栽培中的化学除草技术。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无。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李昌珠,蒋丽娟,程树棋.生物柴油——绿色能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黄家祥.蓖麻生产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十、本课程理论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笔试。
实验课考核方式:操作。
执笔:殷学贵何觉民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