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轻声唱法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
谈轻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些声音训练的误区, 深感 目前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
于练声训 练及 曲 目的选 择 不 够慎 重 , 声 部 的定 位 对 不够 准确 , 不遵 循循 序 渐 进 的原则 , 在 急 于 求 成 、 存 拔苗 助长 的心理 , 过分 追求大 音量和 高音 ; 在学 习过
2 轻声唱法的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及其特性
一
部分 重机能 过强 的人 通过训 练解 决高音 和换声 的
问题 , 轻机能 与重机 能平衡 发展 。其次 , 使 它是艺术 表现 的 目的 :1 轻声是 作 品情 感 表达 的需 要 , 与 () 它
中图分类号:67 1 ; 6 24 J 1 .3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6 2 1 )6— 13— 4 17 20 ( 00 0 02 0
1 目前声乐训练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1 训 练误 区 .
轻声唱 法 的训 练 , 为 了避 免 学 习者 陷人 一种 错 误 是
提高声乐 学 习的效率 。
12 轻声 和强 声 .
.
用轻 声 还是 用 强声 训 练声 音 , 一直 以来 就 存 在
着 不 同的观 点 和争 议 。 国外有 一 项 针对 5 6位 歌 唱 家 进行 的关 于轻 声 和强 声 练 习 的调查 报 告 指 出 : 有 1 8位赞成 大 声 地 练 , 外 3 另 8位 则 坚 持 轻 声 练 唱。 赞成 一开始 就用 强声 训 练 的沃 顿 说 , 在早 期 训 练 阶 段, 所有 嗓音都 应 该 是饱 满 和充 满 活 力 的 。隆 巴笛 告诫新 学生 :要用 全 部嗓 音歌 唱 , “ 但永 远 不 要达 到 紧张 的程 度 。 … 反 对强声 训练 的人也有 着不 同 的 ” 见 解 , 里塔 ・ 图埃 克戈 德称 :完 全 用 强音 练 唱 格 斯 “ 的人 , 由于缺乏 正确 的控制 而很 快 耗尽 他 的嗓音 。 ” 劳伦 斯 ・ 贝 特 同样 以坚 定 的语 言 强 调 : 大 多数 蒂 “ 初学 者成 了 习惯 大嗓音 的奴隶 。 L 笔者所 要 阐明 ”1 的观 点是 轻声 和强 声都是 声音训 练 中的不 可单独存 在的, 歌唱 艺术表 现所需 要 的音 色音量 是丰 富 的、 多
论轻声歌唱练习对学生学习声乐的意义

论轻声歌唱练习对学生学习声乐的意义作者:郭如月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第09期摘要:轻声歌唱练习是学习声乐的一种极好的方法,它能使真假声得到自然的混合,帮助初学者提高声乐学习效率,形成正确的歌唱技巧,使歌唱技术得到明显的提高和增强。
轻声歌唱在歌唱练习中也有着实际运用价值。
关键词:歌唱练习小声唱技巧假声唱法半声唱法一、大声唱法在现实中存在的缺点在歌唱学习当中,经常遇到一些同学在唱歌时为了追求自身听觉的满足而大声喊叫、白声、鼻音,或拉下巴、唇包齿等现象。
这种喊唱声音其实是由于发声器官在发声的动作过程中过分用力,或者部分不应该参与发声的肌肉过分紧张而造成的。
因而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上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不好听。
事实上,在歌唱学习中初学者声音过大有很多缺点。
首先,不得于良好技巧的形成和把握。
初学者在没有形成正确的技巧模式之前,如果一味的用错误的方法大声歌唱,长此以往错误的条件反射就会形成巩固,想改也就难了。
而用力过大,往往身体也会比较僵硬,表情和动作也就不自然。
这时候,学习者也就失去了对歌唱控制的感觉,因为错误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人就很难驾驭它的运作了。
其次,初学者在练习歌唱时如果用过大的声音去练习,对于歌唱的技巧就不会灵活运用,从而舞台表现力也就大打折扣,声乐表演的艺术水准和感染力也就很难提高。
其实,初学者错误地用力大声歌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客观听觉的差异。
意大利歌剧艺术家基诺·贝基曾告诫初学者“高音不要想唱得很大,很多歌者当他们技术还不成熟时,总想使自己的声音出来很大,这是很不好的。
”很多初学者听到别人的声音泛音丰富,穿透力强。
于是,就大声喊叫,想达到这种效果,初学者的主观听觉可能觉得还行,但是别人的客观听觉就会觉得声音特别刺耳,这种声音是不符合美声的要求的,因而艺术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二、轻声歌唱的介绍轻声歌唱并不是那种声音小,没有共鸣,从嗓子眼或者从鼻音挤出来的纯假声。
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

探索篇•教学研究一、“轻声唱法”在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作用轻声唱法绝非是消极的无气息的“嘘声”歌唱,不能理解为声音越轻越好。
轻声唱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和相应的头腔共鸣位置基础上,使用微弱的音量或者是歌唱训练中“哼唱”“假声唱”等方法自然发出声音。
轻声唱法可以直接消除“喊唱”的弊端,是嗓音保健的良方,是科学发声的基础,获得良好歌唱状态的有效途径。
坚持使用轻声高位的头声歌唱应是歌唱教学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1.“轻声唱法”可以直接消除“喊唱”的弊端,对保护嗓音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大都不会或不能轻声歌唱,叫喊(有时是无意识的)是学生一种不自量力的通病。
在课堂和歌曲训练中,很多学生都很大声地演唱歌曲,尤其是音高越高的歌曲,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弊端,就是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
“轻声唱法”可以直接消除“喊唱”的弊端,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变声期的初中生,可以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而且还有保护其声带的作用。
在使用“轻声唱法”的过程中,学生感到歌唱声音的自然、放松,体验到音乐之美,从而避免了大声喊唱的现象,较好地解决了歌唱时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等问题。
2.“轻声唱法”是科学发声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色的有效途径“轻声唱法”是训练科学发声的基础。
所谓轻声,就是有呼吸支持、正确的声音位置、良好的共鸣状态所发出的、能强能弱而自己刚刚能听到的、极小的轻声。
高弱音的轻声唱法是有良好的呼吸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强能弱、有共鸣状态的小音量的混声,是一种相对自然放松的歌唱方法,它具有吸气深、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特点。
“所谓‘自然的声音’就是在发声中不带勉强的、自然的、柔和的、悦耳的、天真而纯粹的、真正的、丰富的声音。
”唱轻声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较小,只有一部分参与振动,歌唱气息力量微弱,声带受到呼吸牵张力度较小,气息作用在声门的力量较弱,唱出的声音柔美、灵活、松弛而有韧性音色统一。
浅谈“轻声唱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轻声唱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至15岁之间,变声期未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声音容易嘶哑,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有的只能唱一个八度,唱起歌来非常吃力。
变声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一个人今后一生的声音如何。
如果在这一期间嗓子没有保护好,就会造成声带撕裂,可能影响一生的嗓音。
那么在音乐课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既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又克服“憋着嗓子叫”的毛病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轻声唱法”可以使学生既减轻喉咙负担,又能轻松地唱好歌,顺利地渡过变声期这个难关,那么如何训练学生,我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的方法:一、引导学生感受“轻声唱法”利用发“呜”音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喉咙,使气息畅通。
我在教学生发“呜”音时,要求学生拉紧声带,口形撮起,像吹蜡烛的样子,感觉气息直接从腹部出来,不受任何阻挡。
然后再加进旋律54321——唱,一口气唱完,中间不换气,保持气息,不能大声,只能轻声,声音从鼻腔出来,老师可以调节速度,视学生气息长短而定。
这样训练,即放松了喉头,又锻炼了气息,使学生从发声的过程体会到气息从哪儿出来才正确,如何放松喉头。
二、“轻声唱法”在唱歌中的运用当学生对“轻声唱法”有了一定的体会、感觉时,就要把这感觉运用到实际中去。
例如在教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时,首先让学生把旋律哼熟,然后用“呜”音带唱全曲,在“呜”音的基础上把嘴再张大一点,用“啦”音唱全曲。
注意嘴打开唱“啦”时,要求学生一定是“轻声”,喉头不能用力,保持唱“呜”音时的位置,声音尽量往鼻腔上送,争取每个音都能从小面罩共鸣出来。
唱歌词时,也要保持唱“呜”音时的位置,一个字一个字都要往鼻腔上送,然后再穿出来,不能直接从喉头出来。
当学生能用轻声轻松地把整首歌唱完时,再加大气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一些音量,但绝对不能要求学生“大声点,再大声点”,这样不但唱不好,反而由于不知方法而拼命地挤和喊,结果把嗓子唱坏。
轻声唱法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

轻声唱法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作者:张贝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4期【摘要】轻声唱法在声乐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获得正确发声的有效手段。
本文从声乐学习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轻声唱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结了轻声唱法在声乐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嗓音的保护作用,探索了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运用轻声唱法。
【关键词】轻声唱法;声乐训练;歌唱发声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88-02轻声唱法指在声乐训练中使用小音量进行演唱的一种发声方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如柔声唱法、微声唱法、假声唱法等。
在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用小音量进行发声;到了高级阶段,在演唱高位置以及运用高难度技巧时,轻声唱法仍然与正常的发声状态一致,声音进入头声产生泛音,但仍然保持气息向下,形成上下对抗气息。
轻声唱法综合了真假发声的特点,有共鸣,有声音集中点,是一种混声唱法。
发声时,要放松喉头与下巴,不但可以发中低音,还可以发高音。
其音色轻柔、透彻,有头声区和胸声区两种音色。
轻声唱法发出的声音虽然较小,但听起来集中;音色柔和,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韧度。
一、轻声唱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轻声唱法是歌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能丰富演唱者的演唱方式,运用适当,会使演唱效果更佳。
首先,轻声唱法可以加强歌者对声带的控制,同时能弥补其声音的缺陷;其次,歌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初级声乐训练中,可以根据歌者的素质和自身条件,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轻声唱法。
初级训练中,在唱高音时会出现破音,轻声唱法能起到引导作用,让声音混合比例平衡,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进行头音训练时,运用轻声唱法,可以更快地进入头音状态,虽然开始发音时音质轻柔,但经过长期练习声音就会转向高亢嘹亮。
轻声唱法是处理细腻情感的最佳演唱技巧。
强弱有别、刚柔并济才能将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
高音部分出彩的歌者往往唱不好弱音,轻声唱法是很好的选择。
演唱时,歌者的声带负担过重,会导致声带加厚,声音凝滞,无法进行顺畅的气息交换,发出的声音憋闷沉重。
“轻声唱法”之我见

“轻声唱法”之我见“轻声唱法”是指在歌唱过程中,采用轻柔、轻盈的声音唱歌的一种唱法。
这种唱法追求的是声音的柔美、清澈和舒适,而非高音量、高音域。
在现代音乐界,“轻声唱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欢迎的歌唱风格,受到了广大歌手和听众的喜爱。
在我看来,“轻声唱法”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潜力,它不仅可以表达出歌手的独特个性,也可以带给听众更加柔美、舒适的音乐享受。
我觉得“轻声唱法”的魅力在于它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
相比于传统的高亢激昂的歌唱方式,轻声唱法更注重声音的细腻和柔美,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这种唱法可以展现出歌手的独特气质和品味,让听众感受到歌手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无论是民谣、流行还是爵士音乐,都可以通过“轻声唱法”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格调,使得歌手在音乐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轻声唱法”还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歌手开始尝试这种唱法,并在这种唱法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形式,而是将“轻声唱法”与流行、电子乐等多种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轻声唱法”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我相信“轻声唱法”必将成为未来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我认为“轻声唱法”之所以受到欢迎,还在于它给人们带来的音乐享受。
在喧嚣纷扰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相比于高亢激昂的音乐,轻声唱法更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温柔、舒适的听觉体验,让人们在疲惫之余找到一种放松和安慰。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奔波劳累的人们来说,“轻声唱法”所传递出的柔美和舒适感更是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对“轻声唱法”的认识与实践

n
关键词 : 小学音 乐教学 ; 轻声唱法 ; 唱状 态 ; 歌 情境启发
中图分类号 : 6 3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 0 9 0 - 0 7 0 G 2. 7 B 10 — 1 X 2 0 ) 0 5 — 2 0 6
第三步 , 唱时的呼吸练 习。 歌 1母音练 习。 .
闷、 呆板 , 没有生机也缺 乏表 现力。教师应从练 习的歌词 、 旋 律的情绪特点着手 , 启发学生 的情感 , 让学生 能在愉 快 、 极 积
的状态下练 习。
《善:差 :: :量 三 主{ 吾:: : :暑: 量: {导
息的支持 没有跟上 。 ’
3因为在学习中碰 到了上 面的问题 , . 教师就否定 了 轻声
唱法” 或认为对孩子来说难 于掌握而放弃 了 , 然放 任其喊 , 依
唱。
1有利于保护 声带 。小学生正处 于变声期 , . 大声喊唱等
不正确的发声 , 易导致声带疲劳、 容 甚至充血 , 响学生的健 影 康成长 。
二、 提倡“ 轻声 唱法 ” 的意义
由于教师 的认 识偏 差、练 习要点 的掌握不 当等原 因, 音
乐课 上出现下列现 象 :
1憋着 唱。学 生憋着嗓子 唱 , . 音量 小了 , 声音不通 畅 , 但 主要原因是发音 器官处 于紧张状态 , 发声状态放松不够。 2虚声唱。表现 是音 量小 了 , . 声音也不紧 , 是声音是虚 但 的, 没有 力度感和 竖直感 , 样的声音缺乏表现 力 , 因是气 这 原
乐理解力和表现力。 3轻声歌唱声音集中 , . 有利于找到头声的歌唱状态。 而头
要获得气息支持 的漂亮歌 声 , 呼吸练 习至关重要 。它可
浅析歌唱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现喊 唱的现象 ,还被称 之为 “ 雄壮 有力 ” 。由于长 时间的不
当歌 唱,造成声带疲劳 、充血而产生 了声音嘶 哑等现象 ,带
来 了一 系列 的 嗓子 病 变 。
为 了克服喊唱等带来的种种不足 ,在教学 实践 中,笔者
努力进行探索 ,深深体会到采用获得正确歌唱状态 的最有效
方法就是用轻声进行歌唱。 “ 轻声 ”是 与大声 相对而言 的 ,是指用轻 微 的气息 ,但 并不意味呼吸浅声音虚 ,相 反 吸气 要 深 ,而 呼出时 慢而 轻 ,
■ l 篓 I
浅 析 歌 唱 教 学 中 的 轻 声 唱 法
麦 小 华
摘
要 :歌唱是一 门艺术 ,而声乐教 学是一项 内容丰 富、技术性 、科 学性极强 的系统工程 ,它通过 对歌 唱器官各 个环节
的综合训练来塑造最美好 的人 声。然而当前教 学活动 中,在许 多人 包括许 多学 生的心 目中,都认为唱歌越 大声越好 。由于长
一
师的琴声故而 自己毫无感觉 ,而且由于声带疲劳 ,唱到高音
只靠叫喊 ,也无意顾及 音准。而如果要求 学生用轻声 唱法哼
唱 ,由于声音 轻 ,学生 听觉能力提 高,有 利于学生在 唱歌过
程中集中注意力 ,边唱边 听伴奏 ( 或集 体的声音 ) ,修正 自
、
保护 学 生的嗓 子
己的音准 ,纠正错 误 ,更 准确地 表现 歌曲。 例如 ,笔者初 教的一个美音加强班 ,学 生素质不 错 ,但
作者简介:麦小华 ( 1 9 6 5一) ,女 ,音乐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研 究方向:声f t . 。( 广东 台d J5 2 9 2 0 0)
・
9 8・
职业敖■
2 0 1 5 年第 3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轻声唱法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内容摘要】:关键词:一.轻声唱法的基本概念与意义1.什么是轻声唱法?轻声唱法,顾名思义是运用较小的音量,同时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声音集中而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方法。
本文中的“轻声唱法”是有“微声唱法”的提出衍生而来,在我国最先由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倡导。
他指出,“微声唱法是训练科学发生的基础”。
“轻声唱法”在本文中特指小音量的练习方法。
声乐界中凡是运用过“轻声唱法”的人,无一例外的对此唱法感到神奇惊讶。
中央音乐学院的王福增教授是一位男中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轻声唱法”竟然发出了男高音的音域和音色。
此前声乐界对“轻声唱法”已有过一些研究,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授弗洛总结出“轻机能”的歌唱方法。
王福增教授总结出“微声唱法”。
上海音乐学院的斯义桂教授的教学方法之一,是用轻柔、秀气的音色歌唱等。
轻声唱法在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特指用小音量的发声方法,在声乐训练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
初级阶段的轻声唱法通常是指:在正常的发声状态下,由于气息的输送缓慢减弱,用作于声带的力量较小,发声器官与肌肉用力较小,但声音具有共鸣状态的小音量的混音。
高弱音的轻声唱法是指:有良好的呼吸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强能弱、有共鸣状态的小音量的混声。
轻声唱法是一种相对自然的歌唱方法,它具有吸气声、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特点,它是神经系统与之匹配的一种肌肉的本能反应,具有自发性和自然性。
“所谓‘自然的声音’就是在发声中不带勉强的、自然的、柔和的、悦耳的、天真而纯粹的、真正的、丰富的声音。
”唱轻声时,声带震动的幅度较小,只有一部分参与震动,歌唱气息力量微弱,声带受到呼吸牵张力度较小,气息作用在声门的力量较弱,唱出的声音柔美、灵活、松弛而有韧性,音色统一。
2.轻声练习的意义在初学声乐阶段,大多急于求成,有些教师也在引导阶段也有急躁,过早的追求声音的音量和亮度,因此而产生了诸多的问题。
如:声音僵硬粗糙、喉音重、舌根紧,高音困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重机能”过强导致声音粗糙、滞重,出现高音上不去、换声区破音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调整轻重机能的比例,很快就会使声乐学习陷入困境。
轻声唱法是一种轻机能起主导作用的发声技术,它的发生技能与假声很相似,因此较容易与假声相结合。
甲杓肌和环甲肌则是控制真假声比例的两对喉内肌。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甲杓肌力量越强,环甲肌力量越弱。
反之,环甲肌力量越强,而甲杓肌力量越弱。
当重机能过强而轻机能薄弱造成高音困难和声音混合的比例不合理时,应尝试让学生使用轻声唱法,努力使轻机能的发展与之平衡。
许多初学者在歌唱时,由于过度紧张,无法自我控制,哆嗦、气息上浮,吃喘吁吁等不良反应。
这是由于歌唱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
正确的发声技巧是稳定心理的有力保障,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获得正确发声技巧的前提条件。
二、轻声唱法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歌唱是呼吸、吐字、喉位、共鸣相互对立而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结果。
轻声唱法是一种相对自然放松的歌唱方法,它具有吸气深、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特点。
它重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咬字吐字、稳定的喉头状态、头腔共鸣位置、真假声的自然混合、情感的运用。
那我们现在就轻声唱法在气息、声音位置、吐字咬字、情感的运用向大家做出我个人的解析。
1.轻声唱法中气息的运用轻声唱法由于音量小,发生的器官不用太费力,但是它应具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歌唱。
唱任何音都有它发声中最理想的状态,音准、音量、声音位置的高低,甚至声音和情感表现都与气息的运用密切相关,对声音的控制也可以说是对气息的控制。
在我的学习道路上,很不夸张的说我是在用嗓子唱歌,基本上是靠天生的条件在唱歌,而不是正确巧妙的在用气息唱歌,而轻声练习正是可以解决歌唱者气息问题的途径之一。
单纯的气息练习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腹式呼吸练习,急吸缓呼;持续均匀的吹小纸片,保持纸片不掉等等。
但是气息最终还是要用在歌唱实践中去,所以更多的应该在歌唱中练习。
在轻声练习中可以集中更多的注意力练习气息的运用、体验气息的支撑,在歌唱的过程中吧气息贯穿始终。
在轻声歌唱时,呼吸上要讲究气息支持,但气息不易多,喉头微微向下,但不是下压。
头腔、胸腔共鸣,则重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能使明亮富有色彩,使声音传递的远,声带不易疲劳,并使声音又耐力。
2.轻声唱法中高位置歌唱的运用轻声唱法虽然音量小,但它是声音集中的歌唱,而声音的集中源于歌唱的高位置。
高位置歌唱和头声状态是所有从事歌唱教学的音乐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而轻声唱法是最容易找到高位置歌唱歌唱方式,这也是轻声唱法受人推崇的重要原因。
在轻声唱法歌唱中,歌唱很容易出现“沙”和“散”,而且由于语言习惯的原因会导致声音靠前、位置低或是白声,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位置的原因。
另外,即便是已经基本掌握轻声歌唱技能的学生。
在唱较低音区时也会普遍出现掉位置。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一般以微笑、扬眉或是提笑肌、打哈欠等状态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软腭抬起又轻松自然的歌唱状态;用哼鸣体会集中的声音。
多用“恩”等闭口音哼唱,体会眉心好似有震动感;用念歌词的方式体会高位置。
在轻声高位的练习中体验或是找高位置的感觉,在念歌词中体会高位置的声音状态,然后复制到歌唱中去。
在此阶段,严禁大声唱歌,树立起正确的小声唱感念,可以帮助学生调理出舒适、优美、光彩的、规范化的音色,而后通过发声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轻松的小声来,这也是声音训练的基础,小声唱可以避免学习声乐中大声喊唱的毛病,并且也能解决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
3.轻声唱法中咬字吐字的运用轻声唱法不是含糊其词的歌唱,声音虽然不大,但吐字必须清楚,要对每一个字的吐气发声反复揣摩,从而很好地把握每一个字的轻重缓急、明暗刚柔和字调的起伏、舒缓、抑扬。
通过反复吟唱、对比修正,做到咬字准确有力、吐字清晰自然、发音流畅连贯,富有感情色彩,从而更好、更完美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掌握了咬字吐字的方法,我们应该根据歌曲的风格的不同,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
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准而短,吐字要有力度,“字尾”要收的干净、利落,咬字与吐字的衔接要结实有力,并富有弹性。
但是避免唱的生硬呆板。
演唱节奏欢快的、激情热烈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敏捷有弹性,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
除此之外,这一类型的歌曲的咬字吐字和演唱的呼吸技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时要特别注意互相配合。
同时要注意歌曲的线条、连贯性、短而不碎。
演唱一些委婉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则应柔和、细腻连贯,字头要出的平稳,字腹延长时声音要流畅而舒展,字尾归韵时要缓慢、完美、清晰。
演唱抒情、安静歌曲时,要唱清字头,但不可过分强调:唱雄壮有力的歌曲时,字头要唱的有力,但切忌特别夸张。
4.轻声唱法中情感的运用轻声唱法是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的轻声歌唱。
轻声唱法虽然音量小但情感一点也不少,而且轻声歌唱绝不是消极的歌唱,它需要更积极、更投入的情感演绎。
轻声歌唱是最有利于倾听的歌唱状态。
在轻声歌唱时,听觉器官得触角会更加丰富、敏锐,更容易捕捉声音、情感和状态的细微变化,也更容易对歌唱状态、音色、音量、情感的控制和调整。
因此,倾听也是情感表现的重要属性之一。
有了歌唱时的倾听,才能对歌声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才会在歌声中着迷,才能保持对歌唱的热情和向往。
有了歌唱时的倾听,才会有歌声的和谐统一。
歌唱是以歌声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声音是传情的手段,抒发情感才是歌唱的目的。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从而忽视了情感的表现,这样演唱出的歌声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听众。
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一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将他们的情感融入在歌词与旋律中,演唱者应该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
三、轻声唱法在声乐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轻声唱法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较快的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克服初学者的常见毛病,使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升和增强。
但是在轻声唱法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轻声唱法由于音量较小,学生的发声器官不用太费力,但它同时应是具有良好气息支持的歌唱。
但是在我们的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声音发虚,虽然那也是轻声,但是失去了气息的有效支持,声音是暗淡无力的虚弱声。
要避免或纠正虚声现象,就需要正确的练习轻声歌唱时的气息支持。
轻声唱法是有位置的轻声歌唱,轻声唱法虽然音量小,但它是声音集中的歌唱,而声音的集中源自于歌唱的高位置。
在我们练习的过程中,总会在低音时容易掉位置。
因此我常常提示自己要低音高唱。
轻声唱法是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的,轻声唱法音量虽然小,但是轻声唱法绝不是消极的歌唱。
在初学阶段有些人为了追求大音量而大声喊叫,这种喊叫声音位置低、喉音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少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在唱上去,尤其是高音区。
因此而走入死胡屯。
轻声唱法在歌唱的时候注重情感的表现,但是轻声唱法也是最有利于倾听的歌唱状态。
在我们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倾听更易于对歌唱状态、音色、音量的控制和调控。
因此倾听对于一个歌唱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歌唱时的倾听,才能对歌唱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
四、总结总之,“轻声唱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它有很多的好处:轻声唱歌,极大地减轻了声带的负担,对于协调各发声器官的活动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它可以使声带得到相应的保护,避免大音量练唱时声音粗糙、刺耳以及过分用力所造成的声带损坏;轻声训练可以自然地使声音里混进假声成分,较容易地找到发高音的位置,增强歌唱时发高音的能力。
如果高声区混不进假声,唱高音就会相当困难;轻声训练可以校对歌唱声音的正确与否,可以识别不正确的声音,培养敏感准确的声音辨别能力。
因为轻声唱法是用小声去唱,可以用它控制练习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准确性;轻声唱法可以解决声乐学习中大声唱歌、过分用力的毛病,把该放松的肌肉如下巴、喉头等打开、放松;轻声唱法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
通过轻声唱法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对统一声区,解决高音有着明显的效果。
五、参考文献[1]陈茜.Chen Qian 轻声唱法的功能与意义[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2010,24(2)[2]何艳梅.HE Yan-mei 轻声的教学[期刊论文]-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7(3)[3]龚世军论声乐教学中的混声唱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9)[4]金镇国谈歌唱训练中的相对性[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8)[5]石4.惟正著《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6]刘明亮、刘峥著《艺术概论》[7]乔新建.“轻声唱法”解析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1 o):90.[8]赵梅伯著《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9]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10]乔新建.假声漫议[J].交响,2001,(4)[11]乔新建.歌唱时的声带状态[J]、南都学坛[J].2001[1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2.[13]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