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的现状与防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腹泻是动物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猪也不例外。
猪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有多种病因,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猪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猪最常见的腹泻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气雾传播、消化道传播和体液传播等。
常见的病毒有猪瘟病毒、猪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粪便水样化、食欲减退、发热等。
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措施是加强猪舍的消毒,定期进行病毒检测,保证猪只的免疫力。
二、猪细菌性腹泻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由细菌引起,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弓形体等。
细菌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肠鸣音增强等。
预防细菌性腹泻的关键是加强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监测猪只的肠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三、猪寄生虫性腹泻猪寄生虫性腹泻主要由寄生虫引起,如猪圆虫、猪睾虫、猪蛔虫等。
寄生虫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
预防寄生虫性腹泻的关键是做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驱虫,减少猪只的感染源。
四、猪消化不良性腹泻猪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由饲料不良引起,如饲料过于粗糙、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等。
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胀、消瘦等。
预防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关键是提供优质饲料,合理搭配饲料添加剂,避免应激情况的发生。
猪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有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等。
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是加强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驱虫,提供优质饲料,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只有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才能保证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导致猪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因此,及时了解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猪只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症状:
1. 腹泻,猪只感染病毒后,常常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严重时甚至带有血丝。
2. 呕吐,感染病毒后的猪只常常会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和消化液。
3. 食欲不振,病毒感染会影响猪只的食欲,导致食量减少,甚至拒绝进食。
4. 发热,感染病毒后的猪只常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
治疗方法:
1. 饲养环境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饲舍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2. 药物治疗,对于确诊感染病毒的猪只,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3. 营养支持,病毒感染会导致猪只食欲不振,可以适当添加营养液或者高营养饲料,保证猪只的营养需求。
4. 饮水管理,保证猪只的饮水清洁,充足的饮水有助于猪只排出体内毒素,促进康复。
5. 隔离治疗,对于感染病毒的猪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总之,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疾病,及时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猪只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在日常养殖中,我们应该加强饲养环境管理,定期检查猪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病毒传播,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病(PE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高度传染性、急性腹泻、呕吐、腹痛、脱水和高死亡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一、主要特点1、高度传染性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患病猪只要接触到病毒就很容易感染,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
传染途径主要有经口、呼吸、接触等途径。
2、急性腹泻患病的猪会出现剧烈的腹泻症状,粪便呈现黄色水样便,并伴有脱水症状。
腹泻严重时,可导致猪只体内水电解质失衡、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3、呕吐、腹痛除了腹泻外,患病猪还会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影响猪只的正常饮食和生活。
4、高死亡率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对于幼年猪只来说,一旦感染病毒很容易就会导致死亡。
二、治疗措施1、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有猪只患有病毒性腹泻病,应立即将其隔离开来,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2、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对于患病的猪舍环境应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粪便、尿液等排泄物要及时清理,使用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3、营养支持疗法患病的猪只需要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包括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以帮助恢复猪只的体力和免疫功能。
4、抗生素治疗患病的猪只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并治疗继发性感染,减轻病情和提高疗效。
5、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猪病毒性腹泻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6、饲养管理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同时对饮水、猪舍环境等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洁,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结: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猪类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猪只、加强环境清洁消毒、营养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疫苗预防和饲养管理等,以降低猪病毒性腹泻病对养猪业的危害。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

严格生物安全管理:完善猪场生物安全 制度,强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 到实处。
优化疫情监测体系: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保疫 情的早发现、早处置。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安全
隔离措施
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 确保它们没有携带病毒,防止病
毒进入猪场。
消毒管理
定期对猪舍、饲料和水源进行消 毒,杀灭病毒和细菌,减少感染
机会。
虫害控制
有效控制蚊虫、鼠类等害虫,减 少它们传播病毒的可能。
饲养管理
饲料质量
提供优质、全面的饲料,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 养,提高抵抗力。
饮水安全
部分猪场在管理、检疫等方面存在疏漏,容易引发病毒的传入和扩 散。
监测体系有待完善
现行监测体系在某些环节存在盲点,可能延误疫情的发现和处置。
未来防控工作展望及建议
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苗宣传和培训 ,提高猪场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疫苗接种全覆盖。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提高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水平,保障养猪 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控制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 病毒性腹泻的控制措施 • 培训与人员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概述
01
02
03
病原
猪场病毒性腹泻主要由冠 状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 。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粪便、唾液、鼻 液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 污染的水源、饲料、器具 等间接传播。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PE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肠道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并且还可以通过食物、水或衣服、鞋等传播。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引起猪类腹泻,伴随着腹泻的是猪体内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严重流失,使得生长速度缓慢、肉质品质下降,甚至有时会导致猪的死亡。
该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困难。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该病的治疗。
因此治疗方法主要
是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以下是一些治疗措施的建议:
1. 保持卫生
对于猪场的管理人员来说,保持猪场的卫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农场应该经常
消毒、清洁和通风,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2. 将感染的猪分离
对于已经被感染的猪,应将其与其他未感染的猪分离,以避免传播病毒。
同样的,管
理人员也应该尽可能减少他们所接触的物体与已感染的猪的接触。
3. 用适当的饲料
猪病毒性腹泻病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但可以改变猪的饲料来帮助猪更好地对抗病毒。
例如,有些饲料中添加了营养素可增强免疫系统。
同时,饲料中含有适量的膳食纤维
也有助于减缓猪的腹泻症状。
4. 使用疫苗
虽然没有特效药物,但是疫苗可以帮助预防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
疫苗可加强猪的
免疫力,以增加对该病毒的防御能力。
总之,对于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治疗和预防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猪场的卫生,养成良
好的饲养管理习惯,并采取尽可能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猪类的健康生长和发展。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
06
建议
建立完善的预防和控制体系
1 2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传 播。
实施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定期为猪群接种病毒性腹泻 疫苗。
3
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定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消毒猪舍和环境
猪舍消毒
对病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 毒,可使用高效、广谱的消毒剂 ,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以 杀灭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粪便处理
病猪的粪便应进行集中收集和处 理,避免随意堆放和排放,以减 少病毒的传播和污染环境。
限制人员和物资流动
人员管理
猪场应限制人员进出,特别是禁止与病猪有过接触的人员进 入健康猪舍。工作人员应进行健康监测和定期进行个人卫生 处理。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 防控制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和流行病
学 •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控制措施
目录
•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药物治疗方案 •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建议
01
引言
疾病背景
01
病毒性腹泻是猪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猪的健康和生产 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02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包括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
03
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脱水、食欲不 振等。
目的和意义
01
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腹泻对于保障 猪场生产效益和动物福利具有重 要意义。
02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 施,可以降低病毒性腹泻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提高生猪生产效益 。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猪流行性腹泻,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疫苗预防1.选择合适的疫苗选择经过临床试验并得到监管机构认可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并确保疫苗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以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2.按照疫苗接种程序根据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时间表进行疫苗的接种,确保疫苗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产生免疫效果。
二、饲养管理1.保持厕所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厕所,保持卫生环境干净。
可以采用常规清洁和消毒的方法,以杀灭病原体和减少传播风险。
2.合理饲养条件合理设置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猪只的舒适度和健康状态。
饲养密度应适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3.饮水和饲料管理保证猪只的饮水和饲料的清洁与新鲜,避免受到污染。
定期更换饮水设施和清理饲料槽,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三、疾病监测和控制1.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做到疫情上报和动态监测。
2.早期发现和报告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出现腹泻等症状的猪只要及时隔离并报告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隔离和治疗对于发现的患病猪只,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疫情蔓延。
同时,配合兽医进行科学的治疗,提高病猪的康复率。
四、人员卫生与防护1.加强人员培训对养殖员工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病毒传播和防控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合理防护措施养殖员工在接触病猪和病毒时,应采取合理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穿戴手套、洗手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腹泻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措施。
通过疫苗预防、饲养管理、疾病监测和控制以及人员卫生与防护,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不仅能够提高养猪业的收益,同时也能够确保猪只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在猪群中快 速传播,且对新生仔猪和免疫系统较 弱的猪危害更大。
病毒性腹泻的危害
01
02
03
生长受阻
患病猪只食欲减退,生长 速度减慢,导致养殖效益 下降。
死亡风险
病情严重时,腹泻和脱水 可能导致猪只死亡。
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旦在猪场中发现病毒性 腹泻病例,应立即采取隔 离措施,并对全场进行消 毒,以防止疫情扩散。
02
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
根据当地疫情和病毒类型,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接种 。
接种计划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猪只在适当的日龄接 种疫苗。
接种操作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选址
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 良好的地方建立猪场,远 离其他动物饲养场和污染 源。
定期监测与诊断
01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观察猪只的生长状况和腹泻症状,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2
定期采集猪粪便样品进行病毒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病毒并采取
控制措施。
建立快速、准确的病毒检测方法,提高诊断效率,为防控提供
03
有力支持。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严格执行猪场出入管理,禁止无 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减少病
猪场布局
合理规划猪舍、饲料存放 区、兽医室等区域,保持 各区之间的距离和独立性 。
消毒措施
定期对猪舍、饮水、饲料 等进行消毒,保持猪场环 境卫生。
提高猪只免疫力
合理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持适宜的饲 养密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应激 因素。
健康监测
药物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 随最 初后 获得 的 抗体 含量 不 同而 有差 异 ,可 持续 35
周 。初 产母 猪 比经 产母 猪所产 仔猪 更易感 染轮状 病毒 。 通 常在7 1 ~ 4日龄被感染 。
仔 猪发 病后 开始 出现厌 食 ,精神迟 钝 ,继而 出现下
痢 ,粪 色暗 黑或黄 白色 ,较 腥臭 ,持 续2 4 。个 别猪 出 ~d 现 呕吐 。病猪 消瘦 、脱水 ,若无 激发感 染 ,死亡 率不会 超过 1 %。病变主要表现 为胃充满乳凝块和乳汁 ,大小肠 0
( 收稿 日期 :2 1删 01 7 )
如果 需要 引种时 ,就要注 意腹 泻性疾 病 的检疫 。本身 的
猪 群 中存 在 腹泻疾病 的流 行 ,那么 引种后 ,一 定要进行 免疫接种 ,1 月后 观察无异 常再混群 。( )早期 隔离 断 个 2
4 7
21 年第 6 ( 01 期 总第 13 ) 7期
色 , 发病 猪 小肠 各段 可 发 现 多量 的荧 光 细胞 。成 猪 经 3 7 腹泻后 ,可逐步康复 。 ~d
治
奶 技术 、全进 全 出和 多点分 阶段饲 养可 减少猪 病毒性 腹
泻疾 病的发 生概率 。超 早期 隔离断奶技 术, 核心 内容是 其
黏 膜 呈 条状 或 弥 漫 性 充血 ,肠 壁 黏膜 易 脱 落 ,肠 壁 变 薄 。实验室诊断最 可靠方法是 腹泻2 h 内的粪样 作 电子 4以
3 腹泻病的防治体会
( )对 腹泻 的概念 不清 ,腹泻 只是一个征候 群,引 1
显微 镜检 查 ,可见似 车轮砖 的病 毒粒子 。也 可用荧 光抗 体、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 。
生素K 。心脏衰弱者注射 强心剂( 3 安钠咖等) 。此法 治疗 ,
一
者全 身 发紫 ,开始 死亡 。到 笔者 处就诊 时 已死 亡 1 头 , 7 剖 检病 死猪 可见全 身浅 表淋 巴结 肿大 ,肠系 膜淋 巴结及 肺 门淋 巴结 重度 出血 。心 脏似 水 煮 ,心 包 积液 , 胃 出 血 、溃 疡或 穿孔 。盲肠 、结肠呈 出血性 、纤 维素 性或坏 死性病 变 。肠 内容物混 有血 液 ,肝脏肿 大 ,胆囊 多数充 盈 ,胆 汁呈 米汤 样 、酱油 色 。膀 胱黏膜 呈 弥漫性 出血 。
重 腹泻 和高死 亡 率为特 征 ,而周龄 较大 或成 年猪 只虽然 几 乎没 有死亡 ,但 是掉 膘 、降低饲 料报 酬 ,药物 和人 力
性 、高度 接触性 的传 染病 , 以水样腹 泻 、呕吐 、脱水 和 新生仔猪 的高死亡 率为特征 。 病 猪是 主要 的传染源 。流行 主要 发生在 冬季 ,也有 发 生于 夏季 或春秋 季节 。病 毒存在 于肠 绒毛 上皮和 肠 系 膜 淋 巴结 ,P D E V随粪便排 出后 ,污染周 围环 境、车辆 、 衣服 、鞋 、用 具等而散播 传染 。P D E V主要通 过被感染猪 只排 出 的粪 便或 污染 物经 口途径 自然 感染 。哺乳 仔猪 、 架子猪 和育肥猪 的发病 率可达 10 0 %,尤 以哺乳 仔猪受 害 最为严重 ,母猪发病率 为1%~ 0 5 9 %。 病变 主要 在 小肠 ,小肠 充血 ,肠 壁变薄 发亮 ,内充 满黄 色 的液体 。肠 系膜充 血 ,肠 淋 巴结充 血 、水肿 。实 验 室 诊 断 可采 取 猪 小 肠 黏 膜作 抹 片 ,进 行 荧光 抗 体 染
式 生产 模式( 配种 +产房 、保育 、生长育肥) 和二 点式生产 模 式( 种 +产 房 、保育 +生长 育肥 ) 配 ,隔 离距 离3 m左 k 右 ,根 据隔离条 件不同而异 仔 猪生后2 d 2 以前特定 疾病
的抗 体在仔 猪体 内消 失 以前 ,就将 仔猪进 行 断乳后移 到 清净 并 良好 隔 离条件 的保育 舍进行 养育 。保育舍 、育肥 舍实行 全进 全 出制度 ,彻底清洗 消毒后1 d 4 以上再进入新 的猪只 ;当然配制 好早 期断乳 的仔猪 配合料 ,保 证仔猪 良好 的消化 和吸收 仔猪 料 中的营养是 本项技 术 的实施 的 必要措施。
山东畜牧兽医
21 4 1年第 3 1 2
猪病毒性腹泻 的现状 与防治
景照 晃 杨 家 民 ( 河南省 濮阳市畜牧局 470 ) 50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0 .7 32 1)60 4 —2 0 71 3 (0 1 —0 60 0
这些 严重 症状 可能 与感染 的仔 猪密切 接触 造成 的或 是体
年龄 的猪 只都 可 以感染 , 以引起7 1 ~ 0日龄 仔 猪 呕 吐 、 严
病 变 的主要 部位 在 胃和小 肠 。胃 内充 满乳 凝块 ,胃 底 黏膜 充 血 。小肠 充 血 ,肠 壁变 薄发 亮 ,内充满 黄绿 色
或 灰 白色 液 状 物 , 内 含 泡 沫 和 未 消 化 的 乳 凝 块 。 肠 系 膜 淋 巴结 充 血 水 肿 。 12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E . P D)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E ) 一 种 急 P D是
内激 素 的 变化 增 强 了易 感 性 。
中图分类号:¥ 5 . 88 8 2
在 引起 猪 腹泻病 的 各种病 因 中 ,病 毒性 腹泻 的危 害
是最为严重 的,是危 害养猪业 的重要传染病 。
1 现在流行 的主 要病 毒性 腹泻病
1 猪传 染性 胃肠 炎(G ) 猪传染 性 胃肠 炎(GE 是猪 . 1 T E T ) 的一种高 度接 触性 肠道传 染病 ,发 病急 、传播 快 、各种
继 发感染 和脱水 造成 衰竭 ,可 以进行 一些对 症疗法 。如 给发 病猪注射5 %碳酸氢 钠及葡萄 糖生理 盐水 以解 除酸 中 毒 和脱 水 。应 用肠 道抗 菌 药 如痢 特 灵 、 氟 派 酸 、新 诺
明 、 庆 大 霉 素 等 预 防 继 发 感 染 也 是 有 一 定 作 用 的 。 也 可
母猪 在分 娩前 按常规程 序进行 有关 免疫 注射 ,初 生仔猪
1 猪轮状病毒(V 轮状病毒是包括猪在内的多种新 . 3 R)
生动物 的重要 肠道 病原 。轮状病 毒 属于呼 肠孤病 毒科轮
状病毒属 。 轮 状病毒在 猪群 中呈地方性 流行 ,病 毒经粪. 口途径
保证 吃到初 乳后 ,按常 规免疫 程序进 行预 防注射 ,根据
起 腹 泻 的 原 因极 其 复 杂 ,包 括 营 养性 腹 泻 、细 菌 性 腹 泻 、病毒 性腹泻 和 寄生虫等 因素 都可 引起猪 只腹泻 。对
腹泻 的具 体情况 一定 要具体 分析 。另外 ,对一 些病 的认 识 不够 ,往 往望 文生义 ,如 流行 性腹泻 ,它是 一种病 毒 性腹泻 ,由流行 性腹泻病 毒 引起 发病 。( )传 染性腹泻 2 病近 几年 的流行 呈上升 趋势 ,流行规 律也有 很大 变化 ,
以用干扰素或高免血清进行治疗 ,有一定 的效果 。 23 综合 防制措施 ( )把好 引种关 。本场没有过腹 泻 . 1 疾 病 的发生 或者腹 泻疾病 发生 后 的时间较 长 ,那 么我 们
防制 与治疗 中只 针对 一两种 疫病 已不能很 好 的控 制腹 泻 的发 生 ,应 根 据猪 场 的实 际 情况 ,制 定 全面 的防 疫 计 划,才能收到 良好 的防制效果 。
本猪群需根除的疾病 ,在2 2 d 间进行断乳( 常见 的断 ~ 1之 最 奶 日龄 为1 ~ 8 ) 4 1d ,然 后将仔猪 在隔 离条 件下进行保 育饲 养 。保 育仔猪 舍要 与母猪 舍及 生产猪舍 分离 开 ,即三 点
在猪 群 中传播 。 自然 感染 后 ,猪 可 以产 生循 环抗体 和分 泌性 抗体 ,对 同种轮状 病毒 的感染 具有 免疫 力 。抗 体可 经初 乳和 奶传递 给新 生仔猪 。这种 被动 获得 的抗体 持续
般 第3 病 情 即有 好 转 ,食 欲 开 始 增 加 。持 续 用 药 5 d d
后 ,大群基本可恢 复,治愈率可 达8%。 5
6 典型病例 简介 山东省 临朐 县九 山镇 一育 肥猪 场于2 1 年 1 月2 日 00 1 1
外 调架子猪 17 ,入场 当 日肌 注猪瘟 苗1 头份 ,猪瘟 、 2头 0 猪 丹毒 、猪肺 疫三 联苗2 份 ,7日内猪 群未 发现 异常 , 头 8 后猪 只 陆续 发 病 ,1 内波 及全 群 。病 初 采食 迅速 减 d 周 少 , 皮 肤 发 红 , 特 别 是 腹 下 、 耳 后 ; 体 温 升 高 至 4 2C,眼结膜潮 红 、发绀;尿液深 黄或咖 啡色 ,排 酱 04  ̄ 油色或 深黄色 稀便 。随病程 发展 ,猪群 食欲 废绝 ,病 重
2 猪病毒性腹泻防治的对策
21 免疫预 防 . 仔猪腹泻症大多数发病 日龄小, 急, 发病 病
死率高 。因此 ,靠 发病 后进行 免疫 防御是来 不及 的 。这
几种病 疫苗用 以给 母猪预 防注射 ,仔 猪通过 吮吸 母乳 获 得母源抗 体,以保护仔猪不发病。 22 药物治疗 严格 的讲 ,上述 几种病 都没有好 的治 疗 . 办法 ,尤 其是病 毒性 腹泻 ,治疗 是徒 劳的 。但为 了防止
经用强 力附红消配合 痢菌净针 、维生素K3 、澳克林( 森澳 达生产 ) 肌注 ,3 后猪 群采食逐 渐恢 复, 同时在饲料 中加 d
入痢 菌净 粉 10 / 0 g 饲料 、强 力霉素 20 / 料 ,连用7 。 t 0 gt 饲 d 治愈9 头 ,死亡8 ,淘汰4 8 头 头。 ( 收稿 日期:2 1加3 2 ) 0 1 —7
以前 冬春季 节多 发 ,而 近几年 也有在 夏季 流行 的情况 出 现 ,应 引 起 足 够 的 重 视 ,尤 其 在 集 约 化 的 养 殖 场 中 。 ( )对 混合感染 的认识不够 。对 腹泻病 的复 杂多样认识 3
不够 ,表现 为无论什 么原 因 引起 的腹 泻 ,都 归结 为一两 种 病原 ,发 生腹泻 只认 为是 由一种或 两种病 原引起 ,而 实 际情况 并不 是单一 因素 引起发 病 ,往 往存在 多种病 原 的混合感 染 ,这 就给 腹泻病 的诊 治带来 误导 ,贻误 了最 佳 诊治 时间 ,同时对 疫病 的防制 也不 能够有 的放 矢 。混 合感 染 的现 象 比较严 重,并 且混合 感染率 逐年上 升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