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一轮学案【声】A

合集下载

初三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初三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知识梳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吹笛子时是_________振动发声,二胡、小提琴是通过_________振动发声的。

蝉依靠_________振动发声,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____在振动。

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_,真空_________(能或不能)传声。

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_____________,平常我们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的。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的得出应用了___________(控制变量、理想模型或科学推理)的方法。

正要上钩的鱼被岸上脚步声吓跑,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同学轻敲一张桌子,另一同学将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可以听到敲打声,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你会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通过_________传来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速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声音的高低用________表示,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决定。

声音的强弱用_______表示,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男低音歌手唱歌,女高音歌手在后台伴唱,则男声音调比女声______,男声响度比女声______。

“闻其声不见其人”就能判断是谁在说话,是因为不同人讲话的_________不同,铁路工人用小锤敲打钢轨,根据钢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判断钢轨是否正常。

医院用“B超”检查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声音传递传递________。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和第四章《热学》。

详细内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机械能、内能、热量传递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相互推开,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分析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讲解如何运用牛顿三定律求解。

(2)动量守恒:讲解一个碰撞问题,说明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求解方法。

(3)能量守恒:以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为例,解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强调能量守恒。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难点:针对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牛顿三定律2. 动量守恒3. 能量守恒4.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已知斜面倾角和物体质量,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

(2)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弹性碰撞,已知两物体质量、初速度,求碰撞后的速度。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复杂力作用下的运动,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2)探讨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如天体运动、化学反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牛顿三定律:理解每个定律的含义,能熟练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1声现象学习教案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1声现象学习教案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 碍物和 发现昆 虫
第1讲┃ 声现象(xiànxiàng)
第18页/共47页
第十九页,共47页。
5.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z àoshēn g)已严 重影响 人们的 正常生 活和工 作。如 图1-5 所示事 例不属 于直接 控制噪 声(zào shēng) 措施的 是(
第1讲┃ 声现象(xiànxiàng)
第1讲┃ 声现象(xiànxiàng)
第10页/共47页
第十一页,共47页。
4.噪声减弱(jiǎnruò)的途径
声源 传播
在________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 管上加 消声器 ;在___ _____ 过程中 阻断噪 声传播 ,如加 隔音设 备以及 设立屏 障或植 树造林 ;在___ _____ 处防止 噪声进 入(jìnr ù)耳朵 ,如戴 耳塞。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第1讲┃ 声现象(xiànxiàng)
第17页/共47页
第十八页,共47页。
B
4.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 内的结 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 育情况 (qíngk uàng)
高 第1讲┃ 声现象(xiànxiàng)
第3页/共47页
第四页,共47页。
频率
拨动钢尺的力度
量法
控制变
(3)实验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 ______ 决定, ______ __越高 ,音调 越____ __。 (4)实验拓展:如果利用该器材探究响 度与振 幅的关 系,可 以控制 钢尺__ ______ ______ ____不 变,改 变____ ______ ______ __。 (5)实验方法: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 是____ ____ _________。 (6)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 ____来 表示, 单位是 ______ __。人 能感受 到的声 音频率 (pínlǜ )有一 定的范 围,多 数人的 听觉范 围是20 ~20000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比热容、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电功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滑轮组、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滑轮组提起重物),引导学生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解: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等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上述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4. 实验演示:展示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5. 讲解:讲解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等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3. 压强计算、阿基米德原理4. 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0N和20N,求物体的合力。

(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N的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3)一个长方体水箱,长、宽、高分别为2m、1m、0.5m,水箱内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水箱内水的压强。

(4)一个简单的电路,已知电阻R1=10Ω,R2=20Ω,电压U=12V,求电流I。

【中考物理】中考1第一章:声现象一轮复习教学案

【中考物理】中考1第一章:声现象一轮复习教学案

【中考物理】中考1第一章:声现象一轮复习教学案【中考说明要求】【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例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考点三:声音是一种__________,它具有 __________。

+考点四:乐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例题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____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考点五: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考点六: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

【链接中考】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路初探》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两章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的定义、单位及测量,电压的概念、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电路图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2.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及关系。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测量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3)根据给定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电阻值。

2. 答案:(1)串联电路:因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见实验数据。

(3)根据欧姆定律:R = U/I,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声现象复习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声音具有能量.3.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4.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5.初步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6.初步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2.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_______,声音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3.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_______,在固体中传播得最_______,在气体中,传播得最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______m/s.4.声音是一种_______;声波具有_______,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5.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6.音调表示_______,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_______,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7.响度表示_______,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响度的单位是_______.8.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_______处、在_______和在_______处使噪声减弱.9.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之间,叫做可听声.10.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_______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性好、_______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测速、_______、焊接、_______等.11.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做_______波,监测与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台风和监测_______.(二)、基本实验1.如图所示,将一把衣架拴在一根约1m长的棉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敲打衣架,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敲打,衣架_______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__传递到人耳.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我们可以听到手机的响度_______,在此实验基础上,人们推理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这个结论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这类实验叫做理想化实验.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_______,该实验表明声音具有_______.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_______与_______的关系,5.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和齿轮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6.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依次覆盖不同的隔声材料,听闹钟发出的声音大小的变化,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7.用水波引入声波的学习方法——_______法.二、合作探究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2.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2 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_______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___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发生改变.5.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_,音调较_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6.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它发出的声音是由它的振动产生的C.它发声的音色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D.敲击大小不同的中能发出相同的音调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考点3 令人厌烦的噪声8.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声源和入耳处9.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10.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噪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花草D.规定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考点4 人耳听不见得声音1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 Hz,人类_______(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12.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1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第一单元声现象复习有效测试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严生的;鼓面的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2.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高”是指______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4.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为“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_______和_______控制噪声.5.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的大小6.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参考答案【课前热身】一、基本知识1.振动声源2.介质真空3.不同快慢340 4.波能量声能5.音调响度音色6.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Hz 7.声音的强弱幅度越大dB 8.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9.20~2000Hz 10.超声定向穿透测距清洗碎石11.次声地震核爆炸二、基本实验1.振动线和手指(或固体)2.变小真空3.摇晃能量4.响度振幅5.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6.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7.类比【考点演练】考点11.振动空气2.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3.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考点24.振动振幅(或响度)音调(或频率)5.大低甲6.B 7.B考点38.A9.D 10.C考点411.350能12.A 13.D【跟踪训练】1.振动振幅2.音调响度3.空气可以传声(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声源处传播过程中5.A 6.A 7.D。

初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A1-4

初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A1-4

2020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A)NO.1课题:声现象主备人:万志成审核人:宋正刚【预习检查】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

2.声音要靠______传播,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声, 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是_____米/秒,温度升高,声速______ 。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_____ 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______,声源______ 叫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音调越高。

4.物理学中,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它还跟有关。

5.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音乐会上人们单凭听觉也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不同,它和发声物体的、有关。

6.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 乐音发出的振动是 ,噪声的振动是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噪声.7.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有;;。

8.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 ____ 叫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

9.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目标展示】1.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减小噪声危害的途径。

【新知研习】研习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2.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兰兰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研习2.声音的特征1.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NO.1声现象
【课标解读】
1.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减小噪声危害的途径。

【知识框架】 【基础知识】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

2.声音要靠______传播,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声, 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空
气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是_____米/秒,温度升高,声速______ 。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_____ 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______,声源_____ _ 叫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 ,音调越高。

4.物理学中,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它还跟
有关。

5.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音乐会上
人们单凭听觉也能辩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它和发声
物体的 、 有关。

6.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 乐音发出的振动是 ,噪声的振动是_________,
从环保的角度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噪声.
7.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有 ; ; 。

8.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 ____ 叫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

9.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考点与例题】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左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
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兰兰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分类 1.乐音 2.噪声 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声音的特性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声音的特征
1.一种新型保险柜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2、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

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

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无法判断
三、噪声与乐音
1.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声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场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关于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B.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2.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五、声音的反射与吸收
1.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
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
是通过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
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弱)于玻璃板。

【课堂练习】
1.手机是通过________ 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2.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
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
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
到敲钟似的响声。

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
要通过传递到人耳。

3.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

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可能会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A.蝙蝠B.大象 C.猫 D.海豚
4.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声可以探测病兆
8.“……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10.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

主备、审核:张步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