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筝》课后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在我童年的梦里,飞得的就是风筝。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那样子像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大后当海军。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小强的,他很想当飞行员。
他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哇,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一定是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和爸爸一样,当个昆虫学家。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小明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姐妹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
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的。
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有意思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真好玩!我一边放线一边跑着,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水平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色彩复杂的句子的含义,实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因为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风筝》。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风筝》。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采用观察法和实践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形状、颜色和放飞技巧。
2. 阅读课文《风筝》:(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1)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风筝》的背景资料;(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2. 运用想象力,将课文中的抽象描述转化为具体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风筝》的电子文档及相关的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文《风筝》的纸质文本;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风筝》的背景资料;(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关键词语和句子;(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5.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风筝”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上册《4.风筝》教学设计1

人美版(杨力)美术六年级上册《4. 风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风筝》这一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课以风筝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风筝的历史、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风筝。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风筝的制作步骤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绘画基础,对风筝这一传统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风筝制作和绘画方面的技巧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类型和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绘画风筝的技巧,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类型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示风筝制作和绘画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和绘画风筝。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风筝作品。
5.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图片资料。
2.风筝制作材料(纸张、彩笔、绳子等)。
3.绘画工具(画纸、彩笔、水粉等)。
4.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美丽的风筝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风筝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风筝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类型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带着感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飘着一两只风筝,既惊讶又难过。
为什么呢?2.这篇文章中这种精神残酷的场景到底指的是什么?3.我还能指望什么?我的心不得不沉重。
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个题目除了练习朗读外,还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思想感情。
第一个子问题要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你为什么惊讶,为什么难过。
第二个问题总结了主要练习。
第三个小问题比较难,需要变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我的心要沉重?为什么小哥完全忘记了,没有怨恨?小弟弟,别生气,好吗?文章是否局限于风筝事件,有更深的含义?1.我家乡的放风筝季节是在春天的二月,春天阳光明媚。
在北京的冬天之前,我放风筝,所以我很惊讶。
看到风筝的时候,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场景,弥补不了,忍不住难过。
2.在这一幕中,我不允许我的小弟弟放风筝。
当我发现他在偷风筝时,我非常生气,我把他即将完成的风筝切下来,踩平了。
3.表达了更深的悲哀。
小时候对弟弟简直是精神上的虐待,但是弟弟并不认为弟弟的行为是精神上的虐待,他已经把这一切都忘记了。
弥补不了,又得不到轻松的心情,更难过。
施刑者愿意被折磨和杀害,没有任何挣扎,施刑者胡作非为。
这就是旧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所以它是悲伤而沉重的。
二、正文说:游戏是孩子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玩了很多游戏和玩具,不是吗?选一个你永远不会忘记告诉同学的。
在这道题中练习口语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玩具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自己买,主要讲的是它们是什么样的玩具,怎么玩,怎么玩得开心,怎么开心。
第三,下面几段也是小时候放风筝的回忆。
试着和课文对比,说说他们情绪的差异(《满天的风筝》略)。
鲁迅的《风筝》和《满天的风筝》在思想感情上是完全不同的。
《风筝》笼罩在深深的悲哀之中。
小时候,我的小弟弟是不允许放风筝的。
后来了解了xx的真相,意识到是精神上的残酷,觉得沉重。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
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课件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 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 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跑起来。
动作
多么娴熟 的动作,多么 完美的合作。
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做风筝。 第三部分(第 3-4 自然段):放风筝。 第四部分(第 5-8 自然段):找风筝。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千)呼万唤 翩翩(飞 )舞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快活地 极快地
坐在田埂上 喊叫
垂头丧气地
飞走了
三、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在括号里填一填。
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体现在哪里 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做风筝
认真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 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
向往的意思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孩子们做得很 认真,心中充
满了希望。
说话练习
假如让你做一个风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我想做一个蜜蜂样 的风筝,希望它飞得高 高的,飞上蓝天,与小鸟 欢唱,与白云嬉戏。
我要放风筝
识字游戏
风筝 垂头丧气 幸福
蝴蝶
呼唤
词语解释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 待与向往。本课指我们希望着、 梦想着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 筝,做出飞得最高的风筝。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 色都变了。本课指我们看 到风筝的线断了,风筝飞 走了,很害怕。
他看了这篇报道后,顿时大惊失色。
小学美术-14、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4.风筝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史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的种类及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绘制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的风筝架子。
难点: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而又美观的风筝。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的资料、风筝图片、风筝影响资料。
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柳绿花红,春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春天也是一个好玩的季节,在春天,我们都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摘草莓,挖野菜,踏青)2、老师也喜欢放风筝,大家看!老师在放风筝的时候呀,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画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大家学过这首诗吗?纸鸢一词是什么意思?是风筝。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去感受民间风筝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画面及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风筝之美,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教学导入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二)授课1.在温暖的春天里,在微风的吹拂下,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快乐地就像神仙一般,那如此美丽的风筝是怎么来的,你对风筝的发展史有哪些了解吗?上课之前,老师已经让你们收集了相关资料。
2.讲解风筝的来历与发展史相传在2000多年前,墨翟就用木头制成了木鸟,叫做木鸳,这也是风筝最早的起源。
后来,他的学生鲁班用竹子将其进行了改造。
到隋唐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发展,民间开始用纸裱糊风筝,这时候的风筝被称作为纸鸢。
到五代时期,人民在纸鸢上装上竹笛,风吹竹笛,会发出风筝一样的响声。
风筝一词就在这时候出现了。
到了宋代,风筝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继续”、“精心”、“寻找”、“希望”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的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四、从课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写一写。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朗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意思。
1.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八、动动脑
1.“我们”为什么要去找一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
2.“我们”能找到我们的“幸福鸟”吗?
九、向你推荐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风筝博物馆”,了解风筝,参观展览,学习制作,放飞风筝吧!
/ztxx/pwdfz/
十、选读乐园
像风筝一样
望着天空的风筝,似乎真的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我带着梦想来到这个世界,也带着承诺:我说过,我要像风筝一样——拥有自己的翅膀,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更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诺言所付出的一定会很多,但我不怕,因为我拥有花一样的青春……
曾几何,我为自己在运动场上的跌倒失望过,但我不灰心,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站起来了,我为自己而站,这一次我做到了像风筝一样……
曾几何,我为自己在考场上的失利而痛心过,可我不气馁,我知道自己一定能闯过难关,我闯过去了,就这样,我又一次做到了像风筝一样……
曾几何,我为自己在黑暗中孤独的身影哭泣过,但梦醒时分,我照样面带着微笑去迎接新的一轮朝阳,这一次我同样做到了像风筝一样……
风筝,拥有自己的翅膀,拥有自己的天空;我也要像风筝一样把梦想实现。
让自己遨游在自己的天空之中。
不管今后的路有多难,有多苦,我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我会随风筝一起飘向远方!飘向那蔚蓝的天空!
参考答案:
一、精心希望飞舞依然奔跑抖动垂头丧气继续
三、1.“我”和伙伴们高兴地放风筝。
2.托着牵着线站说紧松飞起,跑起来越飞越高飞舞喊叫奔跑3.快乐牵线的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里拼命地奔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