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是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类和比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这些图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概念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图形的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实物和模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卡片、模型等。
2.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图形的相关图片和题目。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操场上的足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卡片或模型进行拼图,尝试组成不同的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有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认识图形1.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例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2. 用平面图形拼组图形:可以用相同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也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 计算方法: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再加上剩下的几。
想加算减法:想减数加上几等于被减数,那么差就是几。
2. 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例如: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三、分类与整理1. 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分类后要能正确地数出每一类的数量。
2. 整理数据: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知道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2. 数的组成: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如:45 是由 4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元= 10 角,1 角= 10 分。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六、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与整十数相减。
退位减法:先从十位上退 1 当十,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后去减减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圆
由弯曲的线围成,没有棱角。 像这样的图形是圆。
圆
长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圆
1 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角形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圆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2 在钉子板上围出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能围出一个圆吗?
3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分别涂不同的颜色。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有 ( )个。
3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分别涂不同的颜色。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有 ( )个。
3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分别涂不同的颜色。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有 ( )个。
有四条直直的边,且四条边都一样长。 像这样的图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三角形 用 能这 画这样 出样的 三的两角图个形形物。是体三也角形。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三角形
三条直直的边首尾连在一起。 像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三角形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圆 这用 也样这 能的样画图的出形两圆是个。圆圆。柱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长方形 用这这样样的的图两形个是长长方方体形。 也能画出长方形。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长方形
有四条直直的边,上下两条边一样 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像这样的 图形是长方形。
长方形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正方形 用这样的两个正方体也 能这画样出的正图方形形是。正方形。
我画的是这样的图形。 正方形
【重点】 通过看、画、围等多种活动,初步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 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并掌握它们的名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
3、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4、平面图形的拼组①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②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长方形,也可拼成正方形;③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④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也可以拼成长方形。
⑤一个正方形能剪成2个相同的长方形,也能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5、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大的正方体。
6、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再加起来。
缺了( 8)块7、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破十法过程:如:12—9= 312—9 = 3把12分解成10和过程:想9+ 3 =12先算:10-9=1则12-9=3102再算:1+2=31★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晓得了其中一局部和另外一局部,求总数,用加法计较。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晓得了总数和其中一局部,求另外一局部,用减法计较。
问题里常见的枢纽字:还剩、另有、应找回等。
③挑选有用信息,破除滋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XXX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阐发: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1.图形分类
图形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2.拼一拼
A.两个相同长方形(短边是长边的一半)拼一拼
B.两个相同正方形拼一拼
C.两个相同三角形拼一拼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一个大三角形;
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
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用4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
用4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长方形;
用4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3.找对面
A.正方形的展开图:11种
三排,中间连4方,上下各有一个:6种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三排,中间连3方,上下各有一、二个:3种
三排,中间连2方,上下各有二个:1种
两排各有3个:1种
B.找对面:特点-相对不相邻(跳格子-跳到对面)
1的对面是(2),4的对面是(3),5的对面是(6)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4.补墙砖
方法一:画图法
观察砖的排列规律:每隔一行,砖的排列方式是一样的,我们只需要参照隔一行砖的排列方式,将砖补齐即可算出;
1
方法二:计算法
通过观察会发现每一行砖的数量是一样多的,先数一下完整的一行一共有多少块砖(两个半块算一块),用一行完整的砖数减去已有的砖,就是缺少的砖,全部加起来算总数;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够辨别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特征:有两对平行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的特征: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 讲解: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
3. 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纸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游戏:进行图形分类游戏,让学生将剪出的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1. 长方形:有两对平行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写出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找出家里的物品,判断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别它们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模型、图片和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如书本、桌子、车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认识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边的长度都相等。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直直的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是圆圆的。
2.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等。
3.长方体能画出长方形,正方体能画出正方形,圆柱能画出圆,三棱柱能画出三角形,球不能画出圆。
二、平面图形的拼组1.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用一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更大的平面图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三、七巧板1.七巧板有7块板(或者说7个图形),有3种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2.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或者全部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加法一、十几减几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
2.巧算十几减几: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要根据问题确定哪些条件是用的,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并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计算方法:用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计算方法:用另一个数减一个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案——通过游戏学习图形2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案——通过游戏学习图形2通过游戏学习图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三种基本图形。
2、通过游戏学习这三种基本图形的特点,如边长、面积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游戏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形状和特点。
2、学会如何理解这三种基本图形的特点。
三、教学流程
1、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认知。
2、学生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三种基本图形的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让学生选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玩具。
然后让学生用尺子测量玩具的尺寸(如边长、直径等),让学生感性认识这三种基本图形的特点。
3、教师介绍
教师可以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特点,如边长、面积等。
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4、巩固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家具、物品,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物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学效果
通过游戏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特点,学生能够感性认识这三种基本图形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理解这些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并找出教室里的长方形、正方形
和圆形的物品。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这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