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步步为赢
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 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 发明是
A.火药 C.造纸术 B.印刷术 D.罗盘针
步步为赢
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 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原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因 社会根源 “东方的诱惑”--欧洲出现“寻金”热 主要动力 ( (《马可· 波罗行纪》的诱导) 必 商业危机 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陆上商路受阻) 直接原因 然 性) 思想因素 人文主义提倡冒险精神 宗教因素 条 件 (
可能 性)
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阅读课本22页第三段和23页历史纵横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造船技术的发展 航海技术的提高
(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等的应用) (多桅船的制造)
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圆说”的提出和地图绘制技术的提高)
装有大炮的多桅帆船
主观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和教会的支持
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 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 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 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 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 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 “地理大发现”。
本课线索
一.东方的诱惑(背景) 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
一. 东方的诱惑(背景)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本22页第一子目内容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1
……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概念: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1、概念: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2、形成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一)新航路开辟1、背景①经济根源: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社会根源:东西方贸易逆差,西欧市场普遍短缺用作货币的黄金白银。
《马可·波罗行纪》使很多西欧人希望到东方“寻金”。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西欧人希望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④条件:生产力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经过15、16世纪之交①葡萄牙王室支持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之后,达伽马率领舰队驶抵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②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之后,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①使世界开始逐渐结束了相互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全球贸易空前扩大和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东西方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扩张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二)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概念: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B
二、因忽视时间信息而错选 【典题剖析】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 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 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 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 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体系确立
5.影响 (1)对西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厚的资本原始 积累,促进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技术革命的到来。 (2)对落后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社会经济陷入停顿 甚至倒退,与西欧的差距逐渐拉大。 (3)对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清单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发源地:英国。 2.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 资本;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 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 同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 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 系的深刻变化
问题2 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对它的全面认识 (1)形成途径 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 品与掠夺原料、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资本输出)是世界 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专 题 定 位 1.新航路开辟是世界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大 事件。 2.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的形成。
知 识 重 点 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双重影响。 2.两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复 习 思 路 1.宏观梳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 终形成的过程。 2.联系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整 合讲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
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浮现。
对亚非拉:西欧开始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去了灾难;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推动了近代化。
三、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②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
③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④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原料
⑤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经验积累
18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纺织技术的革新:飞梭、珍妮机等
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
③能源结构:煤
④交通工具:轮船、火车
⑤新兴部门:煤炭开采业、机器创造业
2、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为了掠夺财富,发展资本主义。
3、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没有对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作用,也未能触及封建制度;欧洲开辟新航路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郑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随着明朝经济的衰落,朝贡贸易难以为继,中国航海逐渐衰落;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获得大量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航海获得越来越兴旺。
c.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泛博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
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②不同点: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发明来自科学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和技术、工业生产密切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索一:雏形出现。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线索二:不断拓展。
16-18世纪,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线索三: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为寻求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线索三: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为寻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必备知识一.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背景⇒目的:寻金、传教、拓殖(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黄金和香料的狂热追求。
(3)文化因素:①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推动。
②宗教因素:基督教会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4)政治因素:欧洲政局动荡,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
(5)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直接原因)(6)主要条件:①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中国指南针的传入与应用。
②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向东方向——葡萄牙王室支持,向西方向——西班牙王室支持)3.影响:(1)对欧洲: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一)背景1.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①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三)影响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导致“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削弱封建主势力。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其他地区:增加了其他地区的贸易机会。
(中、印)二、殖民扩张(17~18世纪)(一)早期殖民扩张-葡:①占据点②控制商路-西:①掠夺金银②种族灭绝③贩卖黑奴(二)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②政治: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③经济: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三)英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②政治: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战争①英西战争: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一)开辟的原因与条件1、原因(必要性)(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即生产力需求)(2)社会根源: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寻金热”。
(资本积累)(3)政治需求:葡、西统治者掠夺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4)宗教动力:传播天主教。
(5)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的商路。
(直接原因)2、条件(可能性)(1)客观条件: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2)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1)贸易规模、商品种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2)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出现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资产阶级2、对世界:(1)地理大发现。
(2)结束世界各地的孤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对非亚拉:给当地人民带来贫穷和灾难。
二、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西班牙、葡萄牙的概况(16世纪):1、西班牙的殖民活动(美洲、亚洲):——中美洲、南美洲(巴西除外)、菲律宾。
2、葡萄牙的殖民活动(非洲、亚洲):——非洲和印度沿岸、马六甲、中国的澳门、巴西。
(二)荷兰——商业殖民帝国1、原因:(1)地理条件:濒临大西洋,靠欧洲大陆。
(2)经济条件:手工业、商业发达,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3)政治条件:1581年,荷兰独立。
2、概况地区亚洲非洲北美经过侵占殖民地印度、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好望角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手段1、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2、参与殖民争夺结果17世纪时,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三)英国——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后期)1、原因:①地理优势: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②经济优势: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物质基础;③政治优势:资本主义制度——集中国家力量;④军事优势:海军强大——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典例展示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 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更是 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 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以下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 A.中国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B.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C.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D.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提升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 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 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2)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 进一步解体;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3)思想: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 展。
【答案】A
2.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 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 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 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 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 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 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 活动,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甲午中日 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深重灾难,《辛 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 ②资产阶级掀起了救亡运动,如维新变法运动和辛 亥革命; 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专题二 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概述】 专题概述】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 15世纪末开始, 世纪末开始
财富,西欧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 财富,西欧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 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 家之间不断地进行贸易竞争和殖民地的争夺,原本 家之间不断地进行贸易竞争和殖民地的争夺, 孤立的世界逐渐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孤立的世界逐渐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殖民国家通过奴隶贸易和对殖民地、 殖民国家通过奴隶贸易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的掠夺,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 的掠夺,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积累了大量的 原始资本。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取代封建制度, 原始资本。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取代封建制度,为生 产力的发展开辟
A.法国 .
大纲全国卷)19 世纪 30 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 年代, 典题 5 (2011·大纲全国卷 大纲全国卷 书籍畅销, 万册。 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 3.1 万册。这表明 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 ( )
了广阔的道路。18世纪中期, 了广阔的道路。18世纪中期,以蒸汽动力的发明和 世纪中期 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展开, 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展开,随后 向欧美各国扩散。 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德国、 向欧美各国扩散。到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德国、 世纪下半叶 美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美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又几乎同时展开了以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并推动世界市场于19世纪末 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并推动世界市场于19世纪末 19 20世纪初最终形成。 20世纪初最终形成。 世纪初最终形成
题典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 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 发土地资源 ④宏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大纲全国卷)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典题 2 (2011·大纲全国卷 大纲全国卷
(3)影响 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 阶级结构: 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机器工业生产中心, 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 品销售市场。 品销售市场。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 (1)15~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19 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 ~ 形成; 形成;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终形成。 2.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 .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 3.影响 . (1)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2)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造成了亚、 造成了亚 拉美的贫穷落后; (3)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易混易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 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偏 重于经济领域,它不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重于经济领域,它不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还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 还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偏重于政治领域, 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偏重于政治领域,指的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 品和资本市场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范围最广, 品和资本市场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范围最广,它 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世界市场、政治上的世界殖民体系, 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世界市场、政治上的世界殖民体系,还 包括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 包括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
3
[命题探源 命题探源] 命题探源 1.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 (1)原因 原因
经济根源: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根源: 一切为了香料” 对黄金、 ②社会根源:“一切为了香料”;对黄金、白银的渴望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 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宗教原因:传播基督教, ④宗教原因:传播基督教,成为西欧人海外扩张的精神 动力 思想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鼓励冒险、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 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 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 价值
北京文综)16~ 世纪, 典题 3 (2011·北京文综 ~17 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 256%,工 北京文综 , 资上涨了 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 ,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因有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
2.开辟经过 . (1)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迪亚士 (2)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哥伦布 (3)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达 伽马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伽马: (4)麦哲伦船队: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 麦哲伦船队: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麦哲伦船队 洲(环球航行 。 环球航行)。 环球航行
(2)影响 影响 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①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 ②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 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③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④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⑤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7
重庆文综)彼得 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 典题 4 (2011·重庆文综 彼得 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 重庆文综 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 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 年之间, 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 1760 年到 1800 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 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 ) B.英国 . C.德国 . D.美国 .
C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 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 )
二、殖民扩张与掠夺 1.荷兰殖民扩张 . (1)17 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2.英国的殖民扩张 . (1)手段:①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② 进行商业战 手段: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手段 争;③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④进行残 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酷的黑奴贸易。 酷的黑奴贸易。 (2)结果:18 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结果: 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结果
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英国为 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 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 带来了巨大影响: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 ③中国新思想萌发,出现开始注目世界的新思潮; ④中国近代化起步,掀起了洋务运动。
思维发散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专制国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专制国家, 出海的直接目 的是巩固封建政权,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的是巩固封建政权,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国际市场越 来越大, 来越大,却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却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长远 来看, 来看,这实在是一个矛盾, 这实在是一个矛盾,因为主观上巩固封建政权的目的 与客观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相反的。另外,西、葡把得到 与客观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相反的。另外, 的黄金大量购买外国的商品, 使得金银流到国外成为其他国 的黄金大量购买外国的商品, 家的资本,反而促进了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家的本,反而促进了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