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油乳化降粘剂改进稠油采出液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大庆高蜡原油乳化降粘研究

大庆高蜡原油乳化降粘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大庆油田降低石油产品粘度化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大庆原油的流变性开展实验研究;着重研究了大庆油田含蜡原油的乳化降粘技术。

原油流变特性是输送工艺的主要基础,但多年来国内外对原油流变性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唯象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流变性参数,研究其规律,还讨论了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具体实现机制;在对原油的全分析、流型、触变性、粘温性等实验开展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产生的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了大庆油田原油的组分性质,流变模型、粘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结论。

关键词:流变性;乳化降粘;粘度;乳化剂;大庆油田。

目录第1章前言 (4)第2章大庆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 (5)2.1大庆含蜡原油中蜡晶形态和结构的量化表征 (5)2.2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特征的多因素聚类分析 (6)2.3原油的粘度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6)2.4含蜡原油的粘弹性参数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8)2.5含蜡原油的屈服应力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9)2.6含蜡原油的凝点/倾点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9)第3章含蜡原油降凝剂与石蜡作用机理 (10)3.1降凝剂的结构特点与儿种已知降凝机理 (10)3.1.1结构特点 (10)3.1.2几种己知的高蜡原油降凝机理 (11)3.2 降凝剂与石蜡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2)3.3降凝剂分子结构的影响 (13)3.3.1烷基链长度 (13)3.3.2极性基团含量 (13)3.3.3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13)3.3.4石蜡组成的影响 (14)3.4降凝剂与石蜡分子作用机理的探讨 (14)3.5小结 (15)第4章化学降粘方法研究进展 (16)4.1乳化降粘技术 (16)4.1.1 研究与应用 (16)4.1.2发展趋势 (16)4.2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 (16)4.2.1作用机理 (16)4.2.2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17)第5章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 (18)5.1原油乳状液的流型及转相 (18)5.2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18)5.2.1内相浓度 (18)5.2.2连续相粘度 (18)5.2.3分散相颗粒大小及分布 (19)5.2.4温度 (19)5.2.5电粘效应 (19)5.2.6老化 (19)第6章大庆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20)6.1大庆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20)6.2流体模型划分实验开展及对原油流变性的认识 (20)6.3原油粘温曲线的测量 (21)6.4流变性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的探讨 (22)6.5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23)第7章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附录 (1)第1章前言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那些富含含蜡稠油,正在作出巨大努力,研发的长距离管道运输在室温下的过程。

提高原油流动性原油流动性改进方法研究现状

提高原油流动性原油流动性改进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已开发的油田大部分处于中后期,产出的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越来越高,在原油开采、集输等环节产生了易结蜡、高凝点、高黏度、流动性差、流动阻力大等问题,需解决原油的流动性问题。

一、我国降凝剂的结构特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共晶作用和吸咐作用改变原油降温过程中析出的蜡的结晶形态,使其形成网络结构的强度和温度降低,从而达到降凝目的。

这就要求降凝剂不但具有适宜长度的烷基链(烷基链的长度应与原油蜡的碳数相匹配)能与原油中的蜡在相同的温度下结晶析出,发生共晶作用,又要具有极性基团,极性基团吸附于蜡晶的侧面,阻止蜡分子进入蜡晶,同时又阻止蜡晶相互交联。

我国科研工作者根据降凝剂的作用机理,针对我国原油的特性,设计合成了多种结构的降凝剂。

我国降凝剂按结构可分为酯类和EVA两大类,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凝剂按适当的比例复配得到适用范围较大的降凝剂。

二、提高原油流动性原油流动性改进方法1.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利用的是原油特殊的黏温性质。

一方面,当温度高于析蜡点时,蜡处于溶解状态,流动性好;另一方面,造成原油黏度高的根本原因是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在氢键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偶极相互作用等各种相互作用力下形成了胶束结构,增加了原油黏度。

加热时,体系获得足够的能量后,π键和氢键被破坏,原油的黏度降低,原油流动性得以改善。

热处理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高,大约需要原油输量的1%用于加热自身;停输再启动时容易发生“凝管事故”;热处理温度高,处理效果差,而且处理温度选择不当还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恶化。

2.降凝剂。

近年来,用原油降凝剂来改善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化学改性技术已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公认的原油降凝剂有3种类型:(1)表面活性剂型:这类降凝剂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原理,阻断蜡结晶成网状结构,例如石油磺酸盐。

降凝剂与蜡之间的作用近似于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多支链、空间结构对称的降凝剂会诱导石蜡生成球晶和蜡晶结构,减少比表面积,从而抑制晶间网状结构的形成。

化学降黏剂对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

化学降黏剂对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

关键词 : 化 学 降 黏剂 稠 油 破乳 稳 定性 分 析 仪
随着塔 河油 田十 二 区 等特 超 稠 油 区块 的持 续
开发 , 对 塔 河 油 田 目前 的稠 油 集 输 与 处 理 工 艺 面
见表 1 。
表 1 试 验 原 油 主 要 性 质
临着稀 油 资源不 足 的 问题 。采 用 化 学 降 黏 技术 可 以替代 掺 稀 原 油 进 行 开 发 集 输 , 具 有 能 耗 低 和设 备投 资少 等 优 点 , 部 分 稠 油 区块 已进 行 了化 学 降 黏试 验 , 并 取 得 了 显 著 效 果 。化 学 降 黏 剂 分 为 乳 化 降黏剂 与油溶 性 降 黏剂 , 两者 的 降黏 机 理 不 同 。
1 实 验
1 . 1 试 验原 油
试 验原 油采 自塔 河油 田 3个不 同 区块 , 分 别 为 TK7 4 3稀 油 和 T K6 6 1 、 TH1 2 1 0 3稠 油 , 主 要 性 质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6 — 0 5 ;修 改 稿收 到 E t 期 :2 0 1 2 - 0 9 2 5 。
沈 明欢 , 等. 化 学 降 黏 剂 对 稠 油 采 出 液破 乳 的 试 验水 样 品
试 验 水 样 品 根 据 塔 河 油 田地 层 水 性 质 自配 ,
性 质见 表 3 。
表 3 塔 河 油 田地 层 水 分 析 结 果
项 目 数 据 项 目 p/ ( mg・I 一 )
前者 又称 为 水 溶 性 降黏 剂 , 多 由具 有 表 面 活性 的
主剂 和辅 剂组 成 , 使 地 层 中的稠油 从油 包水 ( w/ O)
的乳 化状 态 转 变 为水 包 油 ( o / w) 的乳 化 状 态 , 从

奈曼油田原油乳化降粘技术应用现状

奈曼油田原油乳化降粘技术应用现状
下 电加热工 具供 电 , 将 电能转 化为 热能 , 提高 井筒 原 油温度 , 降低粘度 , 提高原油流动性 紊曼油田目前采用的是: 空心杆电缆加热
和 电热油管 加热 。 3 . 2 . 1空心 杆 电缆加 热
其特 点是 : ( 1 ) 该 装置的泵 体及泵下 部分采用 特殊材料 制造 , 提 高 了泵 下原 油降粘 效果 , 解 决了泵 下油稠人 泵难 的问题 。 ( 2 ) 空 心抽 油泵 的游动 阀是采用 机 械强 制性 开启和 关闭 , 固定阀是靠 摩擦力 作用 , 半 机械 性开启和 关闭 , 有利于 提 高泵 的充满 系数 , 防止 气锁 , 泵 效高 。 ( 3 ) 空心 抽油 泵是空 心杆 与其 固定阀体 连 为一 体 , 当检 泵作业 时 , 可克 服弹性 卡簧的弹 性力 , 使 整个 内套提 出井筒 , 使油 、 套管 连通 , 起 到 自动 泄 油作用 。 5 8 - 4 4 井于 2 0 1 1 年1 月改 为空 心杆 电缆加 热 , 电加热后 取 消加药 制度和 洗 井作 业 , 加热 前后功 图如图 1 - 2 : 3 . 2 . 2 电热油管 加 热 其特点是 : ( 1 ) 利用油 井的生产 管柱做 发热体 , 井筒 内受 热直径 大 ( 2 ) 油 管 抗拉 强度 较高 , 加热 深度可 根据 井下情 况而 定 , 深度不 限 ; ( 3 ) 加热 温度可 根据 井下 凝固点及 含蜡情 况随时调 整 。 ( 4 ) 作 业方便 , 不增 加作 业队工作 量 ; ( 5 ) 管理 方便 , 操作 简单 , 员工 经过 简单 培训可 独 自操作 电加 热装 置 。 例: 5 0 - 4 8 井于2 0 1 1 年5 月采用 油管 电加 热工 艺技 术 , 实施 全天 送 电加热 。

稠油油田原油降粘技术探讨

稠油油田原油降粘技术探讨

稠油油田原油降粘技术探讨摘要:针对我国的油田开采行业的高速发展,稠油油田现场开发原油降粘技术的创新,对我国的油田开发的意义重大,但是现阶段的我国的稠油油田原油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通过全面的分析稠油油田原油开发过程中,提出了通过稠油化学技术降粘技术,并且根据不同稠油油田原油的粘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化学降粘对的药剂以达到最佳的降粘效果,其中主要有水溶性的乳化降粘技术和油溶性稠油化学降粘剂的降粘技术,通过深入的研究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为我国化学的原油降粘技术发展提供经验,更为我国稠油油田原油开发的提供有力的手段。

关键词:稠油原油原油降粘化学技术近年来,我国的常规石油开发技术的已经日渐成熟,加上石油管道集输技术,极大的促进我国的是石油行业的发展,但是油田若是想要加大生产量,就必须采取非常规的原油开采,尤其是对油田稠油的开采,由于稠油中含有大量的沥青质以及胶质物质,使得稠油原油的粘度非常,不适合常规的石油开采,进而加大了稠油油田的开采难度,为了能降低稠油开采的难度以及节约石油开发成本,通过化学试剂实现有效降低稠油原油的粘度,进而实现稠油原油的常规方式开采,实现稠油油田原油大量开采。

一、稠油原油化学降粘技术开发的理论基础1.稠油原油降粘原理稠油原油中的胶质以及沥青质分子物质中具有羟基、羧基、氨基以及羰基等有机化合物,导致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子间发生剧烈的氢键作用,沥青质分子中的芳杂稠环平面互相堆积使得极性基团间的氢键产生的沥青质粒子,而胶质分子则是相反是通过及受到氢键的固定产生沥青质粒子的包覆层,这两中粒子的氢键可以相互连接,进而导致原油的高粘度增高。

可将稠油的高粘度主要与胶质粒子和沥青质粒子的相互作用有关,或者是与稠油原油中胶质粒子和沥青质粒所形成的高聚化合物有关的,除此之外在稠油中的胶质粒子、沥青质粒子和杂原子、有机金属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导致稠油粘度过高、流动性差,这些高聚化合物或者是混合物的分子量较大、密度高,虽然含量很低但是严重影响了稠油原油的粘度,导致稠油原油开采困难。

油田采出液输送中降黏减阻剂研究进展

油田采出液输送中降黏减阻剂研究进展

Vol.53No.11Nov.2020油田采出液输送中降黏减阻剂研究进展赵德银「,郭靖「,樊敏',王芹2,陈兆喜',刘宏芳2(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华中科技大学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化学与服役实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武汉华美天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油田采出液由于自身组成中含有沥青质和胶质等易团聚或沉积的物质,以及开采中有气体和扰动等造成乳化现象,导致体系黏度大而不易在管道中输送。

首先从沥青质和胶质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力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采出液黏度大的原因,然后介绍了目前采用的降黏减阻剂的减阻机理及降黏减阻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研究进展。

提出了降黏减阻用表面活性剂的设计和选用思路,并简述了具有耐盐耐高温等功能的降黏减阻剂的研究现状。

最后对降黏减阻剂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基于分子设计和计算模拟,构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模块和性能数据库;利用纳米技术和天然物质等发展环保型降黏减阻剂等。

[关键词]采出液;减阻剂;降黏剂;乳化;耐盐[中图分类号]TE8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60(2020)11-0122-07Progress of Viscosity-Reducing and Drag-Reducing Agents in theTransportation of the Oil Produced FluidZHAO De-yin1,GUO Jing1,FAN Min2,WANG Qin2,CHEN Zhao-xi3,LIU Hong-fang2(1.Sinopec Northwest Oilfield Company-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Carbonate Fracture-Vuggy Reservoirs,CNPC, Urumqi830011,China;2.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 Chemistry 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Ministry of Education)-Hubei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 Chemistry and Service Failure-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 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3.Wuhan Huamei Tiance Biotechnology Co.,Ltd.,Wuhan430074,China)Abstract:As usual,there are massive asphaltene,petroleum resin and other easily agglomerated or deposited substances in the oil produced fluid as well as emulsification caused by gas and turbulence during mining.The mined oil produced fluids result in high viscosity and they are difficult to be transported in the pipelines.In this paper,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viscosity of the produced fluid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forces of asphaltene and petroleum resin.In addition,the mechanism of drag reduc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urfactants in drag reduction agents were introduced.The design thinking of the surfactant for reducing viscosity was proposed,and the researches on the functional viscosity reducing agents with salt-and thermal- resistance were also reviewed.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viscosity-reducing and drag-reducing agents were prospected,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database of surfactant structure modul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molecular design and calculation simul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friendly viscosity-reducing and drag-reducing agents using nanotechnology and natural substances etc.Key words:oil produced fluid;drag-reducing agent;viscosity reducer;emulsification;salt-resistance0前言石油开采及输送中,从地下油层开采得到的采出液需要集输到联合站或计量站,在那里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进行油水、油气分离。

降凝降黏剂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进展

降凝降黏剂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进展

降凝降黏剂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进展一、引言- 介绍高凝原油的基本概念和在油田中的重要作用- 引出降凝降黏剂在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中的作用- 阐述本文的研究主题和意义二、高凝原油的流变特性- 介绍高凝原油的物理性质和流变特性- 分析高凝原油的黏度、凝点等参数的影响因素- 总结高凝原油的流变特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三、降凝降黏剂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介绍降凝降黏剂的基本分类和应用- 分析降凝降黏剂的作用机理和工作原理- 总结降凝降黏剂在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中的作用机制四、降凝降黏剂在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中的应用研究- 综述近年来降凝降黏剂在解决高凝原油流动性问题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降凝降黏剂的应用效果与成本分析- 分析降凝降黏剂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五、结论与展望- 总结近年来降凝降黏剂在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中的研究进展- 分析降凝降黏剂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意义第一章:引言原油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其地位不可替代。

在全球原油储量中,密度大、粘度高、凝点低的高凝原油储量占比较大。

高凝原油不仅在输送和储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会对采油、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高凝原油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凝原油是指分子量大、密度大而且凝点低的原油。

它们的凝点通常在-36℃以下,且具有很高的黏度,处于液态状态时表现为空气或蜜汁状。

高凝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管道流动阻力甚至阻塞。

同时还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固化,给储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解决高凝原油流动性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降凝降黏剂。

降凝降黏剂在实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将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与高凝原油结合,从而实现改善油品流动性,减少粘滞度,提升凝点,并且还可以增加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降凝降黏剂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应用降凝降黏剂改善高凝原油的流动性,并且综合分析各种降凝降黏剂的作用原理和机制,总结其优缺点,对其应用范围进行深入分析及重点探讨其中的技术难题。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降粘剂;流变性;降粘机理;性能评价前言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地下。

在未发现既要经济又丰富的石油代替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要在勘探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

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高凝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降粘剂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世界各国的降粘剂研究成果推动了原油流动改进技术的发展。

降粘剂包括乳化降粘剂和油性降粘剂,前者是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乳化降粘剂,因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粘度大大降低,可实现常温输送以节能降耗,因此,乳化降粘输送工艺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关油性降粘剂的应用研究较少,由于使用油性降粘剂具有可直接加剂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以节能降耗,同时又不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等优点,目前油性降粘剂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冀东、吉林、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该技术对处于中、高稠油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对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初步的了解。

实验采用的L1和L2降粘剂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吉林多矿多井原油样品的粘度降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对原油添加的降粘剂L1和L2降粘性能明显,大大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而且该法操作简便,可以大量的节能降耗。

本研究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第1章概述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

受气候和河流频繁摆动的影响,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泥质含量高,泥砂交错分布,油藏非均质性远高于主要为海相沉积的国外油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8期辽 宁 化 工Vol.38,No.8 2009年8月L iaoning Che m ical I ndustry August,2009用原油乳化降粘剂改进稠油采出液流动性的试验研究闫 彬,王 飞,肖 军(大庆九龙公司,黑龙江大庆163853)摘 要: 针对塔河油田所产稠油粘度、密度大造成井筒举升和地面集输困难的问题,评价了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对该油田含水原油的降粘和凝油粘壁抑制效果,确认了投加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改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流动性的可行性。

在含水率为20%和51%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中投加1000mg/kg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降粘率可分别达到69.1%和76.6%。

关 键 词: 塔河油田;稠油;原油乳化降粘剂;表观粘度;凝油粘壁中图分类号: TE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0935(2009)0820524203 新疆塔河油田部分区块所产的原油为高粘度、高凝固点和高密度的稠油,井筒举升和地面集输难度极大,需要采取掺稀油或加热等高能耗的流动性改善手段才能保障连续稳定生产。

为改善塔河油田稠油的流动性,实现低能耗集输,可以采取的一条技术路线为通过油井油套环形空间向井筒内的油水混合物中投加表面活性剂,使采出液形成外相为水相的原油乳状液或拟乳状液,利用水相粘度低的优势大幅度降低稠油采出液的表观粘度和采出液与油管壁面和地面管道内壁面的摩擦阻力系数[1-2〕]。

本文中评价了聚醚型表面活性剂对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的流动性改善效果,从中筛选出对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具有良好降粘和凝油粘壁抑制效果的原油乳化降粘剂T XL -1。

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中所用的油样为取自塔河油田TK1047井和TK835CH井的稠油采出液,油样的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

试验中采用的原油乳化降粘剂为二嵌段或三嵌段聚醚型表面活性剂。

表1 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的理化性质油 样TK1047TK835CH含水率,%2051粘度/MPa・s(80℃)3578027194密度/(g・cm3)(25℃)0.980.91凝点/℃5328含蜡量,% 2.979.811.2 乳化降粘剂性能评价方法原油乳化降粘剂对塔河油田稠油的乳化降粘效果评价中采用旋转粘度计法,具体步骤为:在容量为150mL的玻璃配方瓶中加入50g油样后将其置于水温为80℃的水浴中预热30m in;在玻璃配方瓶中加入适量原油乳化降粘剂后立即手振100次;将配方瓶放回水浴中静置60m in后取出,手振200次后立即将配方瓶中的油水样倒入HAAKE VT550型旋转粘度计的测试筒内,快速测定油水混合物在80℃和剪切速率为252s-1条件下的表观粘度。

1.3 凝油粘壁抑制效果评价方法原油乳化降粘剂对塔河油田稠油的凝油粘壁效果评价采用沉积杯法,具体步骤位:在两个容量为150mL的玻璃配方瓶中各加入100g油样后 收稿日期: 2009204212 作者简介: 闫 彬(1961-),男,工程师。

将其置于水温为80℃的水浴中预热30m in;在玻璃配方瓶中加入适量原油乳化降粘剂后立即手振100次;将配方瓶放回水浴中静置120m in后取出,倒入容量为350mL的不锈钢杯中,用搅拌机在600r/m in的转速下进行动态降温;当油水混合物温度将至低于原油凝点一定温度时停止搅拌,边旋转边将混合物缓慢均匀倒出,将不锈钢杯用夹子固定竖直倒空10m in,擦干净外壁和杯口上的油和水后称重,减去空杯质量得凝油粘壁量。

2 结果和讨论2.1 乳化降粘剂的降粘效果80℃下塔河油田两口油井产出稠油采出液中投加不同浓度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后的表观粘度测试数据见表2。

表2 乳化降粘剂TXL-1对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的的降粘效果油 样含水率,%加药浓度/(mg・kg-1)表观粘度/MPa・s降粘率,%TK835CH井采出液51054288-10001299376.120001052880.630001031581.0 TK1047井采出液20035780-10001086969.62000969872.93000967573.0由表2中可见,乳化降粘剂T XL-1对两口井产出的稠油采出液均有良好的降粘效果,在TXL-1加药量为1000mg/kg的情况下,两口井产出的稠油采出液在80℃下的表观粘度分别降低到10315MPa・s和10869MPa・s,与未加TXL-1油样的表观粘度相比分别降低76.1%和69.9%,此后再继续增加T XL-1的加药浓度,稠油采出液的表观粘度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这主要是因为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后,乳状液表观粘度主要由作为外相的水决定,增大药剂浓度,只是改善了油相在水相中的分散情况,但不会对乳状液表观粘度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此,现场使用时,加药浓度可控制在1000mg/kg以上,就可达到较好的降粘效果。

2.2 乳化降粘剂对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的凝油粘壁抑制效果乳化降粘剂T XL-1对塔河油田TK1047井采出的稠油采出液的凝油粘壁抑制效果见表3。

由表3中可见,乳化降粘剂T XL-1对塔河油田TK1047井采出的稠油采出液具有显著的凝油粘壁抑制效果,含水率为20%,纯油凝固点为53℃的稠油采出液中投加2500mg/kg乳化降粘剂T XL-1可将其在50℃和40℃下的凝油粘壁量分别降低31.5%和28.8%。

表3 乳化降粘剂TXL-1对TK1047井稠油采出液的凝油粘壁抑制效果终冷温度/℃加药浓度/(mg・kg-1)凝油粘壁量/g凝油粘壁量降低幅度,% 400100.0028.7250071.33500100.0031.5250068.49TK1047井产出的稠油采出液含水率只有20%,不利于原油乳化降粘剂降粘和凝油粘壁效果的发挥。

考虑到通过油井油套环形空间向稠油采出液中掺水可增大采出液中水相的体积分数,便于稠油乳状液转型为O/W型原油乳状液,测试了在TK1047井产出的稠油采出液中按一定比例掺入淡水对其在不同温度下凝油粘壁量的降低效果见表4。

由表4中可见,在TK1047井产出的稠油采出液中掺入淡水将其含水率由20%提高到40%后,可显著提高乳化降粘剂T XL-1对其的凝油粘壁抑制效果,可将T XL-1加药量为2500mg/ kg情况下50℃和40℃终冷温度下的凝油粘壁量降低幅度分别由31.5%和28.6%提高到46. 8%和34.8%。

表4 掺水对TK1047井稠油采出液的凝油粘壁量的降低效果终冷温度/℃试验油样含水率,%加药浓度/(mg・kg-1)粘壁量/g粘壁量降低幅度,% 40200100.00-250071.3328.640250065.2034.8 50200100.00-250068.4931.540250053.2246.83 结 论(1)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可显著改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的流动性。

在含水率为20%525第38卷第8期 闫 彬,等:用原油乳化降粘剂改进稠油采出液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和51%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中投加1000mg/ kg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降粘率可分别达到69.1%和76.6%;(2)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可显著抑制低温下塔河油田稠油的在集油管道上的沉积。

在含水率为20%,纯油凝点为53℃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中投加2500mg/kg,原油乳化降粘剂T XL -1,可使其在50℃和40℃下的凝油粘壁量分别降低31.5%和28.6%;(3)通过油井油套环形空间向低含水率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中掺水可显著提高原油乳化降粘剂凝油粘壁抑制效果的发挥。

在塔河油田一油井产出的稠油采出液中掺入淡水将其含水率由20%提高到40%后,相同乳化降粘剂加量时50℃和40℃终冷温度下的凝油粘壁量降低幅度分别由31.5%和28.6%提高到46.8%和34.8%。

参考文献[1] 吴迪.用转轮流动模拟器测定集油温度下限[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6):25-29.[2] 王明信.石蜡基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Study on Flowab ility of V iscous O il Produced L i qu i d m od i f i edw ith V iscosity Reducer TXL-1YAN B in,WAN G Fei,X I AO Jun(Daqing N ine D ragon Company,Heil ongjiang Daqing,163712,China)Abstract:Based on difficulty of borehole lifting and surface gathering because of high viscosity and density of viscous oil p r o2 duced by Tehe oil field,viscosity reducti on effect and inhibiti on effect of condensing oil sticking t o the p i pe’s wall of viscosity re2 ducer TXL-1on water cut crude oilwere evaluated.The test data confir med feasibility of TXL-1in the fl owability i m p r oving of Tahe heavy oil.W hen dosage of TXL-1was1000mg/kg,viscosity reducing rates of Tahe heavy oils with20%and51%water -cuts were69.1%and76.6%res pectively.Key words:Tahe oilfield;Heavy oil;Crude oil viscosity reducer;Apparent viscosity;Condensing oil sticking t o the p i pe’s wall (上接第517页)[2] 孙俊芹,王景慧.用硅胶作吸水剂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9(2):4-5.[3] 字敏,吕瑜平.阿斯匹林的微型制备方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40-41.[4] 张彩华,张晓萍.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制备[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67-68.Study on Prepara ti on of A sp i r i nHOU D e2shun,ZHON G Hong2m ei(Hunan Che m ical Vocati 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uzhou412004,China)Abstract:Based on s ome shortcom ings in organic che m istry experi m ent of p reparing as p irin at at m os pheric p ressure such as l ow yield,as p irin uneasy crystallizati on p reci p itati on,the experi m ental method was i m p r oved t o guarante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ex2 peri m ent.Key words:A s p irin;Preparati on;Research625 辽 宁 化 工 2009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