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中图版课件:第7章第17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课堂PPT)

30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 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广当
B 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31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 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 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
季)时间长…
黑土、 黑钙土
沃野 千里
水热 充足
8
需要注意 生态保护
改造
不利
自然区 位因素
有利
利用
气候 水源
①热量 ②水分 ③光照 ④昼夜温差 ⑤作物生长期 ⑥气象灾害
⑦充足/欠缺 ⑧水质
地形
⑨地形类型 ⑩海拔
土壤
⑾肥力 ⑿土层厚度 ⒀酸碱度
⒁土壤质量 透气性
农业生产部门分布
基
①②⑦⑨⑩
本
分
布
农作物种类分布
2、交通运输: 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政策: 对农业区位产生宏观影响,如商 品粮基地的建设等。
24
活动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耕地经历了“水 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是什么原因?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25
花卉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 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 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22
区位因素
农业
人类通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生产
习性 动植物
农 业 生 种植业、畜 产 牧业、林业、 部 渔业、副业 门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 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广当
B 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31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 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 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
季)时间长…
黑土、 黑钙土
沃野 千里
水热 充足
8
需要注意 生态保护
改造
不利
自然区 位因素
有利
利用
气候 水源
①热量 ②水分 ③光照 ④昼夜温差 ⑤作物生长期 ⑥气象灾害
⑦充足/欠缺 ⑧水质
地形
⑨地形类型 ⑩海拔
土壤
⑾肥力 ⑿土层厚度 ⒀酸碱度
⒁土壤质量 透气性
农业生产部门分布
基
①②⑦⑨⑩
本
分
布
农作物种类分布
2、交通运输: 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政策: 对农业区位产生宏观影响,如商 品粮基地的建设等。
24
活动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耕地经历了“水 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是什么原因?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25
花卉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 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 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22
区位因素
农业
人类通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生产
习性 动植物
农 业 生 种植业、畜 产 牧业、林业、 部 渔业、副业 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共62张PPT)

8、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立体农业。
——交通
——政策 ----地形
当堂训练2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棉_花___,因为这里地形_平__坦___,耕地面积大____; ②B处宜发展_蔬__菜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水__源_____,社会
探究活动八
科技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比 普通玉米好。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菲 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上天“修炼”回到“尘世”的 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生产出 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千烟洲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反映了什 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东 耕 西 牧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易于 灌溉,便于耕作,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 形 山地丘陵:地形崎岖,耕作不便,不易 水土保持,适宜发展林牧业和畜牧业。
探究活动四
材料一: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盛产茶叶, 而山东丘陵盛产花生,原因是什么?
水源 ——气候
3、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 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土壤
4、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 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地形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 ——市场 农业生产基地。
6、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4
3
1 2
长 江1 城市中心区 Nhomakorabea口
——交通
——政策 ----地形
当堂训练2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棉_花___,因为这里地形_平__坦___,耕地面积大____; ②B处宜发展_蔬__菜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水__源_____,社会
探究活动八
科技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比 普通玉米好。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菲 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上天“修炼”回到“尘世”的 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生产出 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千烟洲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反映了什 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东 耕 西 牧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易于 灌溉,便于耕作,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 形 山地丘陵:地形崎岖,耕作不便,不易 水土保持,适宜发展林牧业和畜牧业。
探究活动四
材料一: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盛产茶叶, 而山东丘陵盛产花生,原因是什么?
水源 ——气候
3、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 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土壤
4、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 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地形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 ——市场 农业生产基地。
6、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4
3
1 2
长 江1 城市中心区 Nhomakorabea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课件

江南丘陵红壤地的 茶叶生产;东北大 米——黑土肥沃 河套平原、宁夏平 原的灌溉农业;新 疆的绿洲农业
赣南脐橙
南脐北苹
山东烟台苹果
亚热带
温带
热量
新疆吐鲁番葡萄
原因:新疆①光照条件好(纬 度高,光照时间长;晴天多, 光照强烈)。
②昼夜温差大,夜间养分消耗 少,糖分储存多,故其味甜。
甜度
吐鲁番>横江
光照
荷兰郁金香装点世界
阿根廷牛肉上美国人餐桌
原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 善,如大型运输船的出现
原因: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1、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物的农业区位因素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气候
地形 (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立体农业。
(3)江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三江平原的黑土适宜种植
传统的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投入的 劳动力多,由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人口密集,故为水稻 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条件
长江口
地价
距市中心近,地价高,园艺业能支 付最高的地租,粮棉业则最低。
4 3 12
1 城市中心区 2 园艺业 3 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4 商品粮.棉产区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 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 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 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改变热量) 蔬菜大棚
(改造地形) (改变水分)
梯田
喷灌
荷兰的鲜花
1、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赣南脐橙
南脐北苹
山东烟台苹果
亚热带
温带
热量
新疆吐鲁番葡萄
原因:新疆①光照条件好(纬 度高,光照时间长;晴天多, 光照强烈)。
②昼夜温差大,夜间养分消耗 少,糖分储存多,故其味甜。
甜度
吐鲁番>横江
光照
荷兰郁金香装点世界
阿根廷牛肉上美国人餐桌
原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 善,如大型运输船的出现
原因: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1、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物的农业区位因素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气候
地形 (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立体农业。
(3)江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三江平原的黑土适宜种植
传统的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投入的 劳动力多,由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人口密集,故为水稻 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条件
长江口
地价
距市中心近,地价高,园艺业能支 付最高的地租,粮棉业则最低。
4 3 12
1 城市中心区 2 园艺业 3 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4 商品粮.棉产区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 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 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 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改变热量) 蔬菜大棚
(改造地形) (改变水分)
梯田
喷灌
荷兰的鲜花
1、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第17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 答案: 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 费市场。该国 为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 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 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 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解析:本题考查花卉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花卉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花卉生产的社会 经济条件主要是市场和交通条件,劳动力成本和国家政策对 经济条件主要是市场和交通条件, 花卉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花卉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2)若图乙中箭头线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 若图乙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 若图乙中箭头线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 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 ) A.a . C.c . B.b . D.d .
解析:图乙中q箭头表示产品流量 解析:图乙中 箭头表示产品流量 最大,则该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最大,则该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现代旱作谷物农业,与 图中b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 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 图中 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
2.原始迁移农业 . (1)分布:热带雨林 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分布:________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分布 (2)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掘穴播种
土壤肥力下降
(3)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破坏→________→肥力下降 谷物 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肥力下降 肥力下降→谷物 对环境的影响 产量低。 产量低。
第二关: 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点精析
热点一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七章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课件中图版798.ppt

美国、加拿大、生产规模大,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
阿 利亚根、廷俄、澳罗大斯、机械化程度高,的高交度通发运达的输工、业地、广先人进稀、
乌克兰
商品率高
的科学技术
大牧场畜 牧业
美国、澳大利 亚、新西兰、 阿根廷、南非 等国的干旱、 半干旱气候区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草场面积大;
①生产规模大;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C目录 ONTENTS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理解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结合具体农业区分 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分析不同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条件评估,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等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平原
适合发展种植业
地 山地
适合发展林业
形
丘陵
适合发展经济林业,梯田农业;高差大的地区,适 合发展立体农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 长不同的作物,土壤的 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农 作物的生长状况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 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 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①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精耕细作
⑤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5.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育种指数 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PPT教学课件

在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 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 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 经
济条 件
影响
举例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城郊的乳牛、花卉、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 蔬菜生产
和规模
易腐烂变质的园艺、 对易腐烂变质产品的
乳畜产品应布局在
机械替代了人 力和畜力,使 机械 劳动生产率提 高 农业 提高了农业产 技术 化肥 出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 因为巴西
(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 原因是巴西
(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
A.加大科技投入 植面积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我国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 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 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年均温8~15 ℃,冬 季寒冷干燥,最冷月(1月)均温-6~0 ℃,夏季高 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 ℃,年均降水量为 600~800毫米;无霜期6~8个月;农作物大多为 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等作物,人均耕地较少,采用人力、
(3)影响:过度砍伐、过度
、过度 ,
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
3.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变化
(1)灌溉: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产高量粮食
,但
灌溉土壤不盐合渍理化易造成
,导致土壤退
化、粮食减产。
(2)农药的大量使用:杀死害虫,也杀死了这些 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破坏了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
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
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 ,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会成为限 制性条件,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需求量决定农
市场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推动商品农业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
(1)
(2)
(3) 畜牧业 → 干旱、半干旱地区 (4) 渔业 → 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的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 政策、科技等)的要求不同。 (1)市场需求量: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是国家制定政策和措施 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 规模和发展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求量。 (2)交通: 便捷的交通是农业尤其是易腐烂的农产品更需要 的。
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
主要区 素(条件)。分析主要因素,即要完整、 位因素 全面地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 社会经济因素
类型
含义
主导区 主导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 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 位因素 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 区位因 果一个地区因缺乏某一条件而不能进行 素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有机物积累 少。 宁夏瓜农常在瓜地里铺上一层鹅卵石,试分析其作 用。 提示: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积 累有机物,提高瓜果品质。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核心有两点:其一是明确区位分析的 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是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以及 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和 政策等。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
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可发展 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 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地形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
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
气 候
气 温 日 较 差
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 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 物的品质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 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热 量 气 候 降 水 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 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 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 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 响农作物生长
劳动力 农业 技术
2.农业区位的描述方法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利于光合作 夏季(全年)光 用和养分积 照、热量充足 累,农产品
夏季(全年)降 水少,干旱。 水源是农业生
热带沙漠
气候、地 中海气候
,昼夜温差大 产量高、品
质优
产的限制性条
件
类型
重难提示
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重点)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其特点。(重难点)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考点一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市场 气候
农业区 2.位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 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 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 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 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1)图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 D ) A.甲、乙 C.甲、丁 B.丙、丁 D.乙、丙
(2)该河谷农作物一般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 如春小麦单产为 985 千克/亩,萝卜、黄瓜单个重 1.0~1.5 千克,马铃薯单个重 0.5~1 千克。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A ) ①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 合作用无“午睡”现象,有机物累积多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③光照强,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④地势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可知,该河
谷的北坡是阳坡;青藏高原东南河谷常受夏季风 (西南风) 影响,所以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丙地为最适宜发展河谷 农业的地点之一;海拔低处气温较高,则乙地气温最高, 热量最丰富,河谷底部灌溉方便,故乙地也是最适宜发展 河谷农业的地点之一。
第(2)题,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 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 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夏季气温较低,光照强,有利于作 物进行光合作用;作物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 的累积(白天由于无抑制性高温影响, 光合作用无“午睡” 现象; 夜晚气温较低, 作物呼吸作用微弱, 消耗有机物少); 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高产地带。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雨天多,日照不 足,不利于农作
终年温和湿润 利于牧草生 温带海洋性 (冬温夏凉,降 长,对发展 气候 水比较均匀) 畜牧业有利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 热带草原气 雨,雨热同 候 热带雨林 气候 期 终年高温 多雨 光热水充足, 利于生产 利于农作物 的生长
物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
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地选择,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 虑。
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 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举 例如下: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 是( D ) A.提高土壤质量 C.促进生态循环 B.节省劳动力 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 A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区位。 现代交通条件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之 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如铁 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等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某一地区的 农业发展。
(2015· 高考全国卷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 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 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 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 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 (1)~ (2) 题。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气 候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 较甜 光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 照 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 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 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 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5)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科技因素是通过 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 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 因素。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化的农业。
3.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响农业生产(寒潮
、台风、干旱、 暴雨洪涝等) —
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 原,)地形平坦,易于耕作。 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 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 水平高低、消费习惯等。 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 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 航空运输条件(花卉、 高档果品等)。 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 术、农业科技水平。 ④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 17 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纲解读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 法。 2.结合实例,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其特 点。 3.理解农业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4.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015· 高考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
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 品种称“奇异果”(图 1)。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 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
图1
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 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
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 ,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会成为限 制性条件,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需求量决定农
市场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推动商品农业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
(1)
(2)
(3) 畜牧业 → 干旱、半干旱地区 (4) 渔业 → 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的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 政策、科技等)的要求不同。 (1)市场需求量: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是国家制定政策和措施 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 规模和发展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求量。 (2)交通: 便捷的交通是农业尤其是易腐烂的农产品更需要 的。
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
主要区 素(条件)。分析主要因素,即要完整、 位因素 全面地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 社会经济因素
类型
含义
主导区 主导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 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 位因素 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 区位因 果一个地区因缺乏某一条件而不能进行 素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有机物积累 少。 宁夏瓜农常在瓜地里铺上一层鹅卵石,试分析其作 用。 提示: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积 累有机物,提高瓜果品质。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核心有两点:其一是明确区位分析的 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是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以及 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和 政策等。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
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可发展 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 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地形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
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
气 候
气 温 日 较 差
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 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 物的品质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 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热 量 气 候 降 水 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 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 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 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 响农作物生长
劳动力 农业 技术
2.农业区位的描述方法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利于光合作 夏季(全年)光 用和养分积 照、热量充足 累,农产品
夏季(全年)降 水少,干旱。 水源是农业生
热带沙漠
气候、地 中海气候
,昼夜温差大 产量高、品
质优
产的限制性条
件
类型
重难提示
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重点)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其特点。(重难点)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考点一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市场 气候
农业区 2.位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 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 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 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 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1)图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 D ) A.甲、乙 C.甲、丁 B.丙、丁 D.乙、丙
(2)该河谷农作物一般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 如春小麦单产为 985 千克/亩,萝卜、黄瓜单个重 1.0~1.5 千克,马铃薯单个重 0.5~1 千克。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A ) ①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 合作用无“午睡”现象,有机物累积多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③光照强,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④地势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可知,该河
谷的北坡是阳坡;青藏高原东南河谷常受夏季风 (西南风) 影响,所以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丙地为最适宜发展河谷 农业的地点之一;海拔低处气温较高,则乙地气温最高, 热量最丰富,河谷底部灌溉方便,故乙地也是最适宜发展 河谷农业的地点之一。
第(2)题,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 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 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夏季气温较低,光照强,有利于作 物进行光合作用;作物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 的累积(白天由于无抑制性高温影响, 光合作用无“午睡” 现象; 夜晚气温较低, 作物呼吸作用微弱, 消耗有机物少); 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高产地带。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雨天多,日照不 足,不利于农作
终年温和湿润 利于牧草生 温带海洋性 (冬温夏凉,降 长,对发展 气候 水比较均匀) 畜牧业有利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 热带草原气 雨,雨热同 候 热带雨林 气候 期 终年高温 多雨 光热水充足, 利于生产 利于农作物 的生长
物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
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地选择,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 虑。
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 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举 例如下: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 是( D ) A.提高土壤质量 C.促进生态循环 B.节省劳动力 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 A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区位。 现代交通条件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之 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如铁 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等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某一地区的 农业发展。
(2015· 高考全国卷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 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 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 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 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 (1)~ (2) 题。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气 候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 较甜 光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 照 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 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 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 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5)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科技因素是通过 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 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 因素。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化的农业。
3.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响农业生产(寒潮
、台风、干旱、 暴雨洪涝等) —
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 原,)地形平坦,易于耕作。 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 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 水平高低、消费习惯等。 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 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 航空运输条件(花卉、 高档果品等)。 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 术、农业科技水平。 ④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 17 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纲解读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 法。 2.结合实例,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其特 点。 3.理解农业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4.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015· 高考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
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 品种称“奇异果”(图 1)。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 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
图1
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 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