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7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四省一市联合体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扫描版)

四省一市联合体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扫描版)
18.C【解析】(A句式杂糅,湮没主语。去掉“使”。B成分残缺。可享受……等权利。D表意不清。“官员的内忧与异族的外患”可改为为“官员腐败的内忧与异族入侵的外患”或者“有着官员贪腐的内忧和外族入侵的外患”。)
19.C(第一空前后是条件关系,第二第三空前后也是表排除的条件关系。第四空是假设关系,第五空不用填关联词,第六空与前句表并列,用“则”)
2.D (D应为“才可能受到……称赞”。)
3.B(原文 “社会责任感……是靠作家内在自我提高、自我约束”,偷换主语。)
4、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不是线索,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抒情重点;B文中没有说到“索取赔偿”;D查相关链接,应是第二部自传后。)
(2)工程浩大并且时间紧迫,老百姓就会忍受不了,那么它带来的祸患不只是不可能修成罢了。(关键词“亟”“不胜” “非徒”各1分,大意2分)
14、【答案】c(诗中并无百姓生活与遭遇的对比;对蜀故伎理解失误。“蜀故伎”即“故蜀伎”作旧蜀国的歌舞表演)E(一个从空间上,一个从时间上---次序说反了。)
15、【答案一】对比(全诗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衰业;颈联写先主长于任贤择相短于 教子。鲜明的对比,说明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创业难,守业更难。通过对比既寄托了作者对先主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又暗含了希望唐王朝能够吸取古训,振兴国家的情感。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用对人才则国盛,远离忠贤则国亡。
8、【答案】1、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画图、赏图、毁图而展开,波澜起伏。2、衬托人物品质。《墨竹图》衬托了郑板桥清廉刚直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钱德贵附庸风雅、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3、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墨竹图》塑造了一个两袖清风、 正直不阿的县令形象,形象的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每点1分,共4分)

东北三省四市高考理综模拟试题(一)(扫描版)

东北三省四市高考理综模拟试题(一)(扫描版)

东北三省四市2017届高考理综模拟试题(一)(扫描版)2017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物理学科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48分非选择题部分 22.本题共6分(1)9.75 (3分) 纸带受到的阻力小些(3分) 23. 本题共9分 (1)连线 (2分)(2)作图…(2分)2.88--2.92………(2分),3.40--3.60………(2分), V 1 ……………… (1分)24.(本题共14分)解:(1)b 球从C 点做平抛运动,则水平方向:t v R x c ==2…………………………①(1分)竖直方向:2212gt R y ==…………………………②(1分) 由①②方程得 gR v c =…………………………③在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Rv m N mg 2=+………④(2分)由③ ④得 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也为0……………………⑤(1分) (2)b 球从B 到C ,由机械能守恒得 2221212C B mv mv R mg -=…………………………………⑥(2分) 得gR v B 5=………………………………………………⑦a球与b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⑧(2分)…………………………………⑨(2分)由⑦⑧⑨得:……………………⑩(2分)所以碰后a的速度大小为gR5,方向向左……………○11(1分)25. (18分)解:①若粒子带正电,轨迹如图1所示,由几何关系得:…………………①(2分)=54………②(1分)由①②得……………………③(1分)电荷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轨道半径为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④(2分)由③④得……………⑤(1分)……………………………………⑥(1分)又因为………………………………………⑦(1分)由⑥⑦得…………………………⑧(1分)②若粒子带负电,轨迹如图2所示,由几何关系得:图1………………………⑨ (2分)= …………………⑩ (1分)由⑨⑩得………………………○11 (1分) 电荷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其轨道半径为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12 由○11○12得………………………○13 (2分)…………………………○14 又因为 … ………………………○15 由○14○15得得 ……………………○16 (2分) 所以粒子的比荷为BR v 750或BR v 05;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0107v R π或010v Rπ 33. (1)(5分)ABE (5分)(2)(10分)解析 (1)设升温后气体的压强为p 1,由查理定律得p 0T 0=p 1T 1…………………………………………① (2分) 代入数据得p 1=34p 0 ………………………………………② (2分) (2) 以抽出的气体和集热器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设抽出的气体温度也为T 2压强也为P 0,此时与集热器内气体的总体积为V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2011T Vp T V p o ……………………………………………………③ (2分) 联立②③式解得V =56V 0 …………………………………④ (1分) θ图2设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的总质量之比为K ,由题意得K =V 0V………………………………⑤ (1分)联立④⑤式解得K =65……………………………………⑥ (2分) 34.(1)(5分)ACE(2)(10分(i )作出如图光路,在E 点全反射,有︒=60sin 1n ……………………………………① (2分)在D 点,由几何知识,折射角为︒30,根据折射定律有 ︒=30sin sin θn ………………………………………② (2分)由①②式得33sin =θ …………………………③ (1分) (ii )光在棱镜中速度 cv n=………………………④ (1分) 由几何关系,DE =a ,EF =2a……………………⑤ (2分) 单色光沿DEF 传播的时间即为通过棱镜的时间 vEFDE t +=………………………………………⑥ (1分) 由①④⑤⑥式得c at 3=…………………………⑦ (1分)生物部分答案:1-6 ABC CDC29(除特殊标注的空外,每空1分,共9分)(1)C 3 丙酮酸 (2)③④ (3)② (4)C 3相对含量下降,C 5相对含量上升(5)线粒体悬浮液无变化 叶绿体悬浮液有气泡 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而叶绿体利用溶液中的CO 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O 2 (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30、(除特殊标注的空外,每空1分,共11分)(1)捕食,反馈 (2)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2分),d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一(3)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2分)31.(每空1分,共10分)(1)① (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局部电流 不属于 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3)突触 D (4)自身免疫病 胸腺 淋巴因子32、(9分)(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1分) (2)27/64(2分)(3)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分)如图(每框1分)39(15分)除特殊标注每题1分(1)消毒(2分)(2)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等答出其中二项即可PH 氧气(3)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造成缺氧环境(2分)菜坛有裂缝,将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泡菜会变质(2分)提供乳酸菌菌种(2分)(4)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C40、(1)PCR 扩增技术(1分),目的基因的核苷酸(2分),引物(2分)(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2分),启动子(2分),RNA 聚合(2分)(3)显微注射技术(1分),受精卵(1分(4)早期胚胎培养(1分),胚胎移植(1分)化学答案选择题:7A 8B 9D 10C 11C 12B 13C26.(14分)(1)H 2SiO 3(2分)H 2SiO 3+2NaOH =Na 2SiO 3+2H 2O (2分)(2)将Fe 2+氧化成Fe 3+(2分)。

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精品文档]

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精品文档]

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说法被后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整理]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扫描版).

[整理]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扫描版).

东北三省三校(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13年三省三校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B【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是“成文的家训”,并不意味着《诏太子发》是最早的家训。

)2.C【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

B无中生有,“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无据。

D张冠李戴,“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错误,文中举例为家书,自然是教诲子弟后代的。

)3.C【解析】(“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一句错误,文中只是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可见选项是对原文的主观臆断。

)4.D【解析】望:声望,这里指有声望的士人。

5.C【解析】①是太祖见到谢庄气质不凡、仪表俊美的赞叹之辞;③是袁淑看到谢庄所作的赋后对其文学才华的称赏;⑥是皇上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

6.D【解析】谢庄多病,不乐意离开京城,因此又被授任为原来的官职,没有去担任吴郡太守。

7.(1)我愚陋地认为,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其不应该和百姓争夺财利,不清楚在诏令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谓:认为。

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

尤:尤其。

审:清楚,明白。

各1分。

句意1分。

)(2)谢庄留守京城,认为进出宫门的凭证或许是假的,坚持不遵从口头的命令,一定要有皇上的亲笔诏令才开城门。

(以:认为。

或:或者,也许。

执:执意,坚持。

乃:才。

各1分。

句意1分。

)8.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

(比喻1分,解释2分)两句构成鲜明对比(2分),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1分)9.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1分)诗人借助梨花、新月、惊乌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氛围,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学“三病”当须“治”苏全有当前我国的史学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智慧缺失、远离现实、考据失真。

所谓智慧缺失,就是指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缺乏价值、意义,还缺乏启迪、借鉴。

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史学的功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史学研究并非都是如此。

例如,有铁路史论者经过长篇大论之后得出结论称,铁路的修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外交史论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结论是“弱国无外交”;甚至有人口史论者通过对史料的艰难爬梳,指出人才主要分布在都城和省会……至于为数不菲的所谓“历史启示”,却鲜有启示可言,反而令人哑然失笑。

诸如此类的情状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每念及此,不由得令人心中黯然。

智慧缺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马后炮史学”。

所谓“马后炮史学“,就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支撑,成者王侯败者贼寇。

如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货币管理,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

对此有学者批评道:这言下之意显然指18世纪仍为封建社会的日本,在制度上已较帝制中国更为优胜。

这便纯属马后炮的历史认知。

仅仅因为日本在近代迅速强盛,就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也是好的;因为中国在近代节节败退,就证明其制度在帝国盛世也是坏的。

历史就像一个迷宫,其中布满智力机关,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出口。

显然史学界应该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多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想。

“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当面对儿子的突然提问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显露了一丝犹疑和紧张。

布洛赫之所以少了些自信,主要就在于象牙塔式史学的弊端:面向过去,背对现实。

在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之间,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重前者,轻后者。

特别是远离现实,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民众、民族关怀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了职称、奖金、晋升等目的的敲门砖。

202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命题。

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

如果我们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文本策略,并从这一角度反思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可以看出唐宋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无我之境”为主导,元明清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有我之境”为命脉。

王国维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诗句来解释何为“无我之境”。

这两句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现实主义图画。

所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无我之境’的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唐宋山水绘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最大特征是“无我之境”,具体的艺术手法就是“图真”,即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

山水创作多为“以物观物”,力求作品达到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并不是没有个人情感,而是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外露,主要是通过客观的描绘对象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家隐藏于山水意象的背后。

为达“无我之境”,唐宋美学家提出了诸如“外师造化”等命题,山水绘画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真实生动地再现,艺术家重“自然”,重“造化”,通过真景和笔墨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东北三三校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测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东北三三校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测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东北三三校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测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作者:————————————————————————————————日期:东北三省三校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印度佛教中尸毗王割肉贸鸽、摩诃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大量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的壁画中。

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

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那就不必说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又是他们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

这是一种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东北三省三校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word其艺术风格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7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版)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7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版)

2017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文科综合测试第I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四百多年来,山外朝代更迭,山内纸农依然是合家做纸。

如今虽然造纸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那种“斩竹漂塘”、“煮徨足火”的古法造纸术依然在当地民间流传着,成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据此完成1—2题。

1.泽雅古法造纸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是A.独特的自然条件B.充足的原材料C.广阔的市场D.高素质的劳动力2.近年来,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的主要原因是A.工艺改进B.原料替换C.需求扩大D.政策扶持“高原夏菜”因夏季种植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原坡地上而得名,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主要有甘蓝、娃娃菜、西蓝花、有机菜花等品种。

图1为我国高原夏莱典型种植地区分布图。

该地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每年生产蔬菜近30亿公斤,因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种植出真正的“有机绿色蔬菜”,近年来该地区已成为我国错季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3~4题。

3.不属于该地区能够种植出“有机绿色蔬菜”的原因是A.空气清新B.气温低C.土壤肥沃D.地下水灌溉4.该基地生产的错季蔬菜主要销售市场是A.东北地区B.东南沿海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雾是近地面大气气温降低,大气中水汽过饱和凝结形成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

吉林省东南部为长白山脉的西北坡、中部为丘陵、西北为平原,是我国多雾省区之一。

图2为吉林省1961~2010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为1961~2010年甲地雾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频率图。

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吉林省多雾的主导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6.影响甲地雾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B.大气逆温C.暖锋D.冷锋土壤有机碳( 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和植被覆差率呈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禅宗的“悟道”不是思辨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体验。

它不离现实生活,可以在日常经验中通过飞跃获“悟”,所以它是在感性自身中获得超越,既超越又不离感性。

一方面它不同于一般的感性,因为它已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的感性。

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精神超越,因为这种超越常常要求含弃、脱离感性。

禅宗不要求某种特定的幽静环境或特定的仪式规矩去坐禅修炼,就是认为执著于外在事物去追求精神超越反而不可能超越,远不如在任何感性世界、任何感性经验中“无所住心”——这即是超越。

那么,进一步的根本问题便是,禅宗这种既达到超越又不离感性的“顿悟”究竟是什么呢?禅宗讲的是“顿”悟。

它所触及的正是时间的短暂瞬刻与世界、宇宙、人生的永恒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不是逻辑性的,而是直觉感受和体验领悟性的。

即是说,在某种特定条件、情况、境地下,你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瞬刻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融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不再知道自己身心在何处和何所由来。

这当然也就超越了一切物我人己界限,与对象世界完全合为一体,凝成为永恒的存在,于是这就达到了也变成了所谓真正的“本体”自身了。

在禅宗看来,这就是真我,亦即真佛性。

超越者与“此在”在这里得到了统一。

可见,这并不是“我一在理智上、意念上、情感上相信佛、属于佛、屈从于佛:相反,而是在此瞬刘永恒中,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是一体。

要注意的是,瞬刻即可永恒,却又必须有此科瞬刻”,否则也就无永恒。

这永恒既超越时空却又必须在某一感性时间之中。

既然必须有具体的感性时间,也就必须有具体的感性空间,所以也就仍然不脱离这个现实的感性世界,“不落因果”又“不昧因果”,这也就是超越不离感性。

重要的乃是,经此一“悟”之后,原来的对象世界就似乎大不一样了。

尽管外在事物并无任何改变,也不需要任何改变,但是经此“瞬刻永恒”的感受经验之后,其意义和性质却似乎有了根本的不同。

在我即佛佛即我的真正超越里,一切混然失去区分,而这也就是那个不可言说的“存在”。

消除了一切欲求、愿望、思虑、意识,“无念”“无心”,“心”“境”也就两忘。

既已超时空、因果,也就超越一切有无分别,于是也就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感。

从而,既不用计较世俗事务,也不必故意枯坐修行:饿即吃,困即眠;一切皆空,又无所谓空:自自然然地仍然过着原来的生活,实际上却已“入圣超凡”。

因为你已经参透禅关——通过自己的独特途径,亲身获得了“瞬刻即可永恒”=“我即佛”的这种神秘感受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禅宗“悟道,,不依赖思辨的推理认识,而是在感性自身中超越,这源自它与现实生活相连,可以在日常经验中通过飞跃获“晤”。

B.执著于特定环境和仪式规矩等外在事物的坐禅修炼,不可能达到超越,远不如在任何感性世界、感性经验中“无所住心”。

C.禅宗的顿悟是在某种特定因素下瞬刻发生的,它所触及的瞬刻与永恒的关系不遵循逻辑,而是带有直觉感受和体验领悟的特点。

D.在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一体的瞬刻永恒中,瞬刻因永恒而存在,但必须有此“瞬刻”才能完成“瞬刻即永恒”的顿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禅宗的“悟道”不同于一般的感性和精神超越,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的感性,更是一种常常要求舍弃、脱离感性的超越。

B.仿佛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的瞬刻突然而至,这一瞬刻中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分辨,也无需分辨,你不再知道时空和因果。

C.禅宗所说的“不落因果”又“不昧因果,,依旧不脱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因为这必须有具体的感性时间和空间,即超越而不离感性。

D.超越时空因果,超越一切有无分别,尽管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变化,也可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悟的一瞬刻完成了对一切物我人己界限的超越和与对象世界的完全融合,一切混然失去区分,达到“心”“境”两忘的境界。

B.经过“瞬刻永恒”的感受经验之后,外物的意义和性质似乎有了根本的不同,由此可知“瞬刻永恒”的“悟”是修行的关键点。

C.无特定条件修炼,不凝滞于外物,不计较世俗事务,不桔坐修行,自自然然地仍然过饿即吃、困即眠的生活,就已“入圣超凡”。

D.通过独特途径参透禅关,在我与佛一体的真正超越里,你可以亲身获得“瞬刻即可永恒”=“我即佛”的这种不可亩说的神秘感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一代评书大师袁阔成2015年3月2日凌晨,一代评书大师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6岁。

青年评书演员清平客在拱文回忆自己与师爷袁阔成交往的难忘故事时写道:“那是2004年的一个冬日,我第一次见到了袁阔成先生。

别看从小就喜欢评书,崇拜袁先生,真见了面,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愣愣地站在那儿,嘴也跟不上了,一时手足无措。

袁先生笑容可掬地询问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此时坐在我面前的俨然就是一个邻家的老爷爷。

”袁阔成,1929年生于天津,他的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是评书界响当当的“袁氏三杰”。

袁阔成自幼随父习艺,后拜评书大师金杰力为师,并得到著名评书演员陈士和的指点。

扎实的艺术功底,使得袁阔成所说评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的《三国演义》如黄钟大吕,那种大历史、大战场、大人物的气势,令人折服。

1980年,中央电台准备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成评书,听了袁阔成在营口电台录制的《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三气周瑜》两个段子之后,便决定与营口电台合作,请袁阔成承担这部书的播讲任务。

袁阅成欣然接受了任务。

整部《三国演义》的录制过程极为艰苦,身体原本就不太好的袁阔成几乎是一边吃药一边录音。

在录制期间,袁阅成拒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一磨就是六年。

这部三十多年前录制的评书,至今依然倍受欢迎,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在评书传统中,桌子、醒木、折扇、手帕这几样道具有着各自的作用:醒未可以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声音也能烘托气氛:扇子经常被用来模拟武器和毛笔:手帕折叠起来就能表示书信,也可用来表演拭泪或擦汗。

更重要的是桌子。

有了桌子,演员讲话就松弛,也不用学习步态、站姿和动作。

1957年,袁阔成带着作品到福建边防哨所慰问,为战士演出。

看到战士还要专门为他扛桌子,到处找醒木、折扇和手帕,他觉得完全不需要这些道具,也能说一出精彩的评书.这成为他思考评书革新的一个契机。

他是第一个穿西装说评书的,是第一个撤掉了桌子的艺术家。

他还从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将原本生存于小舞台的传统评书艺术带到了大舞台上。

不仅如此,袁阔成子女袁田说,父亲是一个思想很超前的人,当时中国刚刚解放,他觉得评书有必要为社会做出一些新的贡献,而这个是家族传统评书的一种延续,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说新书。

袁阔成一直是一位开明的老师,他虽然没有收过徒弟,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

过去要想学评书需要拜师,行“摆支”的礼仪,然后到师父家要端茶倒水做饭三年,师父教活儿的时候还有可能故意不教关键的地方。

袁先生曾说:“都新社会了,还弄那套磕头上香的干嘛呢?我就很羡慕那些大学教授,没人叫他们师父吧?都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先生’。

”于是大家都叫袁阔成一声“袁先生”。

(选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一段,清平客讲述了与袁阔成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塑造出袁阔成先生平易近人的形象。

B.正是因为袁阔成先生播讲的评书庄严正大、气势不凡,中央电视台才决定将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录制成评书。

C.评书《三国演义》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年袁阔成先生和电视台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D.桌子在评书表演中有着重要作用,袁阔成说评书时撤掉了桌子就意味着他要在步态、站姿、动作上下更大的功夫。

5.袁阔成先生在评书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分)6.袁阔成先生对评书艺术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修鞋摊左岸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

老于天生八字步,两只脚后跟外侧先着地,时间长了鞋就容易磨偏,偏大了,老于就去找小枣修鞋,一来二去就和小枣熟了。

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夭折。

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儿寡母,家境越加贫寒。

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到这里。

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后,帮助小枣就成了老于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出啥事了?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

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

“小枣,谁惹你生气啦?”老于迫不及待地问。

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

“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

俺只有回家。

“那,你走后,这个鞋摊咋办?”“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

”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一个月的收入起码两千元,她一铁定就有人占。

“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的,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

”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

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别上火,这事包在我身上,赶紧收拾收拾走吧。

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

”回家路上老于心里犯起嘀咕,话好说,事难办。

这难有二:一是他有份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二是他对修鞋一窍不通。

思来想去,直琢磨得脑袋昏沉沉的,也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

老于开始修鞋了,虽说他是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昏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

今天手指磨破了,明天手掌叫改锥扎了。

还有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由于不会修鞋,来的顾客一天比一天少了,照这样下去,小枣回来他怎么交代呢?俗语说“急中生智”,他把小枣的遭遇和临时看摊的原由以及在小枣没来期间他免费修鞋用毛笔字写下,挂起来。

这一招果然灵验,顾客非常理解老于,都向他伸出大拇指。

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

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

老于的老婆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手粗糙不堪,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

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的老婆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