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拓展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福建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

(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篇一」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孚,信服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

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

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4.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答案】1.B(孚,为人所信服)2.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小大之狱.(监狱)C.公将鼓之..玉帛(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击鼓进军) D.牺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其.乡人曰其.真无马耶?C.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肉食者谋之.忠之.属也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

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译文:(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曹刿论战》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
②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2)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

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答复〕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答复〕〔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假设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共含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本文选自《#》,相传为春秋时期()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参考答案: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2.《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3.D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的清楚,但一定要处理的合情合理。

(2)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你去。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有利战机,做事要有远见。

(言之有理即可)篇2:《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卑鄙)B.小惠未遍(遍及、普遍)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望其旗靡(倒下)2.下面句子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句子中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所恶有甚于死者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诚心处理。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C.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了忠诚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使。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②所以:是为了。

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入见见人读数十卷书B.恶之如鸱枭死亦我所恶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人疾之如仇敌D.虽不能察,必以情如此以学自损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拓展阅读(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选自《孙子-军争篇》)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参考答案:1.(1)驱车(追赶) (2)倒下 (3)士(元)气④锐利(饱满) 2.(1)他们的勇气淌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④无沦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等等。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②易置:撤换。

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1、(1)同“遍”,遍及,普通。

(2)古代猪、牛、羊等祭祀品。

(3)截断 (4)动词,活埋。

2.(1)做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为什么参与呢? (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4.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乙文译文】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

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三)【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四:“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注释】飙:暴风。

这里指迅速。

②盬(gu):吸欲。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2)一鼓作气,再.而衰(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3、甲文中吾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有利时机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4.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5.甲、乙两文提示了一个共同道理是参考答案:3、辙乱旗靡以首俯地 4.这是道开放性试题,回答合理即可。

5、示例:①我们遇事要三思面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③弱者如果能抓住机遇,那么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乙文译文】(我)曾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作网,蛛网离地约二三尺上下,有一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吞吃蜘蛛,它的力量却够不到蜘蛛;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而下,垂身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大蛇;蛇大怒,又抬起头来想吞蜘蛛,蜘蛛引丝迅速回到网中,又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又将要离去,蜘蛛又赶忙悬丝而下,蛇又抬起头待机吞吃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精力疲惫了,把头趴在地上,这时蜘蛛乘其不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被吱得)乱跳乱颠,以至到死。

蜘蛛于是吸饮其脑,吃饱肚子才离去。

(四)【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0”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从⑥,锐卒勿攻,饵兵⑦勿食,归师勿遏⑧,围师⑨必缺⑩。

穷寇⑩勿迫⑩。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注释】①陵:山头。

②向:仰攻。

③丘:高地。

④逆:迎击。

⑤佯北:假装失败。

⑥从:追逐。

⑦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⑧遏:阻击。

⑨囤师:包围敌方部队。

⑩缺:让条出路。

⑨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

⑥迫:逼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3)既克. (4)望其旗靡.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6.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1)(共同)乘车 (2)(驱车)追击(赶) (3)战胜 (4)倒下。

2.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3.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

(点到鲁师凭旺盛的士气致胜即可。

用现代文回答亦可。

) 4.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示例:“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原指在战场一}二决胜的关键是士气,古代用击鼓的方式指挥进军,丽只有在第一次击鼓时才熊振作军队的士气,后面几次就差了。

所以成语“一鼓作气”中的“鼓”是击鼓的意思,“作”是振作。

使用中发生错误,大多是不理解成语意思所致。

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用错了。

5.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一致(文中有“惧有伏焉”句) 6.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

(意思对即可)【乙文译文】所以,用兵作战的法则是:不要仰攻已经占据高山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屏障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正旺的敌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队作诱饵的敌人,不要拦截撤退回本国的敌人,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

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最基本的法则。

(五)【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