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椅子设计_五_
蝴蝶椅(the

蝴蝶椅(the BKF chair)顾名思义,“蝴蝶椅”( the Butterfly chair)的形状像⼀只飞翔的蝴蝶,这把椅⼦是三个阿根廷建筑师设计的,因此经常有⼈开玩笑说“三⼈成蝶”。
但设计界的⼈⼤概觉得“蝴蝶”太俗,还是习惯⽤⼚商当年拿设计师的名字缩写的简称 “the BKF chair”,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把不同的椅⼦了呢。
这把椅⼦是折叠椅,⽤钢管折叠成型架⼦,⽪⾰、纺织品的软⾯就“套挂”在上⾯,架⼦⾼端两尖成靠背部分,⽽低端两尖是扶⼿部分,形式像蝴蝶,因此坊间才约定俗成的称之为“蝴蝶椅”。
这把椅⼦是世界上最流⾏的折叠式野游⽤的椅⼦之⼀了。
我还是⼩孩⼦的时候就在《⽣活》杂志上看见过“蝴蝶椅”,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的事了;到1980年代初期我开始动⼿做设计历史研究的时候,翻查⼯业设计资料,从好多外国设计史论的书籍上看到这把椅⼦,到美国后,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看见,之后⼤凡去郊游,也看见很多美国⼈从车后箱⾥拿出这把椅⼦,⼤家围成⼀圈,在海边或者森林中的空地聊天晒太阳,特别在迈阿密海滩,⽐⽐皆是,因此印象中这把椅⼦是和现代设计同时的并进的作品。
后来才知道这把椅⼦远远⽐我想的“⽼”,它是1930年代的作品了。
“蝴蝶椅”是1938年由三个阿根廷的建筑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计和制作出来的,这三个设计师分别是安东尼奥.博涅(Antonio Bonet)、胡安.库昌(Juan Kurchan)、乔治.法拉利.哈多依(Jorge Ferrari Hardoy)。
虽然远在阿根廷,这三个⼈却都跟随过国际⼤师,他们都曾经在巴黎的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作室⼯作过,从勒,柯布西埃那⾥学习到现代设计的原则,受他很⼤的影响,他们三个⼈也都是在那⾥结识的。
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他们成⽴了⼀个叫做“奥地利组”(Grupo Austral)的设计公司,这把椅⼦就是在那个公司⾥设计出来的,⽤三个⼈的姓⽒的⾸写字母,也就是从“Bonet-Kurchan-Ferrari”,缩写成BKF,椅⼦也就称为“the BKF chair”,不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博涅参与较少,哈多依最主要,椅⼦量产之后,⽣产商称之为“哈多依椅⼦”( the Hardoy chair)。
人机工程学案例:办公椅

书写姿势
打字姿势
拿起重物
Source: Nachemson, A., and Elfstrom, G.
动态头靠装置.
• • • • •
自动仰靠装置 当人体坐直时,头靠自动复位 倾仰时自动移动以最好的支撑头部 追随头部运动的自然弧度 支撑架保证头颈处于最舒适位置
使用凝胶体挑战重力.
座椅泡绵软垫及凝 胶体软垫压力比较 图.
20世纪70年代的 办公椅.
• 无操纵装置 • 无调节机构
20世纪八十年代及90年代的 办公椅.
• 太多操纵装置 • 太多人工调节机构
新一代 办公座椅.
变革性的自动调节倾仰装置.
倾仰通过人体体重自 动调节.
Freedom的智能机构
• • • • 据人体体重自动调节 无人工手动调节机构 任意倾仰装置 无需锁定泡绵软垫较少压力 Nhomakorabea较大压力
凝胶体软垫
凝胶体:
• 不经过压缩 • 能最佳的分散重力 • 对人体重力的吸引,比普通泡绵要减少60%
一体成型泡棉.
泡棉 凝胶体 (选配 ) 外层 包裹面料
聚氨酯隐藏泡棉 外壳 内壳
• • • •
薄型设计,保证长时间就座舒适 泡绵造型使得人体与椅座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 泡绵更换简单 一体成型
同步扶手!
传统扶手
健康的同步扶手
• 同步的/平行的 • 扶手总是保持同一水平线 • 无需操纵装置
• 一只手就可实现调节功能,简单易行
• 7段调节, 最低可调至大腿以下高度
脊椎所受压力.
“倾仰幅度越大, 你就会觉得 越舒服. 所以, 最好的椅子就是 一张床!” –Niels Diffrient
倾仰姿势
一种尺寸,适合不同用户.
人体工学椅发展史

人体工学椅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步发展(19世纪初-20世纪初)人体工学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座椅设计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最早的人体工学椅设计包括一些简单的机械调整和改良,以提供更舒适、更符合人体自然姿势的坐姿。
然而,这些早期的人体工学椅设计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和材料科学的限制。
二、工业革命与现代人体工学椅的诞生(20世纪初-19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材料科学和生产工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为人体工学椅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初,一些设计师和公司开始尝试将人体工学原理应用于座椅设计。
这些早期的人体工学椅设计通常具有一些基本的特性,如可调节的坐姿、可倾斜的靠背和可移动的扶手等。
三、人体工学椅的普及与认可(1940年代-1980年代)在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工学椅开始逐渐普及。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开始认识到人体工学椅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职业病方面的优势。
同时,医学界和学术界也开始广泛研究人体工学椅的设计和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其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四、人体工学椅的多样性与创新(1980年代至今)自1980年代以来,人体工学椅的设计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代人体工学椅的设计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一些人体工学椅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适应能力;另一些则强调了可定制性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此外,人体工学椅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办公室扩展到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
五、中国人体工学椅市场的发展(20世纪初至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人体工学椅市场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人体工学椅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人体工学椅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品牌开始进入人体工学椅市场,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椅子发展史

Dsign For Everything
产品设计2班 171309086 潘畅
椅子的起源 中国椅子的发展 历史上外国的椅子 不同材料的椅子
大家每天都会坐 在各种不同的椅 子上 但是大家有想过椅 子的来历和发展吗?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 绍下椅子的故事
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 手的坐具。 中国古人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 “椅”本是木名。 《诗经》有“其桐其椅”,“椅” 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
外国的椅子
公元前5世纪以后, 古希腊出现了被称 为“克里斯莫斯” 的希腊椅子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 意大利开始流行巴洛克设 计风格,图为巴洛克风格 椅子
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 时代流行洛可可艺术 风格,图为洛可可风 格椅子
现代椅子的造型丰富 多样,随着现代科技 的发展,材料不断更 新。椅子出现了各种 各样不同的材质,实 木椅、玻璃椅、铁艺 椅、塑料椅、布艺椅、 皮艺椅、发泡椅。
设计师都收藏了!50把改变世界的椅子(下)

设计师都收藏了!50把改变世界的椅子(下)(接中)31.萨科豆袋椅(SACCO,1968)作为所有豆袋椅的原型,萨科豆袋椅由皮耶罗·加蒂、切萨雷·保利尼和佛朗哥·特奥多罗设计,扎诺塔公司(Zanotta)生产。
与那些大量投入市场的后辈们不同,原始的萨科豆袋椅通常都是用奢侈的皮革制成。
在20世纪60年代末,意大利继续巩固着它在当代设计发展史上最前沿的位置。
像卡西尼、扎诺塔这样的公司也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来接受那些惊世骇俗、诡异离奇甚至根本不切实际的设计。
扎诺塔公司就甘冒风险推出了这款萨科豆袋椅,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在某种层面上,萨科豆袋椅是一次打破旧习的“反设计”实验,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它那完全随机的造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又是有趣而实用的,完全符合20世纪60年代那种闲逸懒散的生活方式。
萨科豆袋椅由皮耶罗·加蒂(1940- )、切萨雷·保利尼(1937- )和佛朗哥·特奥多罗(1939- )设计,用黑色皮革或纤维布料做成的袋子装上无数聚苯乙烯颗粒制成。
萨科豆袋椅几乎放弃了传统椅子的所有构成部件——坐面、靠背、扶手、椅腿,而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体型和姿势来随意塑造自身的形态。
有赖于造型拓展的无限可能性以及轻盈便携的特质,它可以变成沙发、躺椅、脚凳,甚至某种家居装饰雕塑。
作为后世无数豆袋椅的原型,萨科豆袋椅开创了家具设计的全新时代。
32.潘顿椅(PANTON,1968)流线型的轮廓令人联想到人体呈坐姿时的柔美曲线,潘顿椅显得非常性感、时尚,还带有一点幽默感。
1967年,丹麦设计杂志《姆贝里亚》(Mobilia)上刊登了一幅优美而性感的鸭舌形椅子的图片,立即引起了轰动。
一针见血的戏谑感、激情洋溢的感官愉悦以及先锋性的技术革新成就了这把历经数年研制才得以推出的椅子,它也是第一把采用单片塑料一次性模压成型的悬臂椅。
它的设计者是建筑师维尔纳·潘顿(Vermer Panton, 1926-1998)。
设计史上的经典椅子

蛋椅的外壳由玻璃纤维和聚 氨酯泡沫体加固而成。椅子 还有一个可调整的倾斜,可 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体重来调 整。椅子底部由如丝缎般光 滑的焊接钢管和一个四星形 注模铝组成,可以用织布和 皮质作装饰。
天鹅椅 Swan Chair
雅各布森
天鹅椅由丹麦设计师雅各 布森于1958年所设计。雅 各布森是20世纪最有影响 力的建筑师兼设计师,北 欧的现代主义之父,是丹 麦功能主义的倡导人。天 鹅椅因其外观宛如一个静 态的天鹅而得名。线条流 畅而优美具有雕塑般的美 感,即便与人体model 相 比也毫不逊色。
形成椅子的空间结构,各结构间用螺丝紧
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以防有损于结构。
闪电椅 Zig Zag chair
同样由里特维尔德设计,这把椅子好像折了两次的 闪电形状,因此叫做“闪电椅”,这把椅子要放在 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看才知道它的价值。这 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第一件具体的作品,“风 格派”强调艺术表现的纯粹性,用纯原色、简单的 纵横交错的几何空间交错形成新的设计和艺术的风 格。
设 计 师 密 斯 . 凡 . 德 罗 (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生于德 国亚 琛。1928 年, 他提 出了 “少 即是 多 ” 的名 言。1929 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 博览会的德国馆以及巴塞罗那 椅,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 注目的现代设计师。
红蓝椅是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
这种设计带来绝妙的结果,很快地这张椅子被大量地制
造生产。球椅是介乎于家具和建筑之间的一种产品,从
圆形的球状体中挖出一部分或使它变平,可以形成一个
独立的单元座椅,甚至形成一个围合空间。这就是
Eero Aarnio的基本创意手法,而“球椅”也成为一种
作业1 座椅的思考~

·这款椅子是霍夫曼为普克斯多特疗养院设计的“坐椅” (适于坐的机器)。 ·这种“坐椅”利用着色掬木和金属材料制造的 著名的莫里斯椅的基础上加工制成的。 ·霍夫曼以木球为特色的椅子有一 个可调式椅背,霍夫曼超越传统英 式椅子的简单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几 何技法。 ·这把椅子集中表现了他生活的 那个时代的精神是机械的、现 代的、运动的。这把“坐的机 器”因此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时 代精神。
金属扶手椅(右)和"Little Heavy"椅(左) 阿拉德 1980年 1989年
·阿拉德的“金属艺术家具”,如著名的金属扶手椅和 "Little Heavy"椅,探索结构与材料的一致性和新形势的 可能性,它们与其说是家具,不如说是极具变现力的抽象 雕塑作品。
"How High the Moon"椅 仓史郎 1986年
扶手椅 戈地设计 1902年
• 这把扶手椅构成元素 具有拟人化的特点, 心形的靠背,弯曲的 扶手,具有膝关节突 出般的椅腿,使得它 鲜活的似乎可以行走。
红木
扶手椅,莫瑟设计,1902年
橡木
· 莫瑟设计的这款扶手椅 采用英国橡木制造,造 型简练,结实大方。利 用方形网格状的形式, 体现了莫瑟追求简练, 偏爱垂直构图的设计风 格。J具有重复性节奏美 感的栅栏结构以及黑白 方格图案的坐面预示了 一种属于新时代的美学。
弯木扶手椅 瓦格纳设计 1904-1906年
红木
· 这款由瓦格纳设计 的扶手椅采用木材 与铝材的完美结合, 设计手法具有超前 的现代感,其铝的 保饰用在结构或使 用上非常关键的部 位。不仅仅有装饰 作用,更重要的有 保护作用。
铝材
红/蓝椅 里特维尔德设计 1918年
层压板
设计大师-汤姆·迪克森(Tom Dixon)

网
Tom Dixon 的新'网'为意大利家具制造商椅子,马 吉斯 ,加工制成的两个工具:金属网的迫切的座 位, 和铝挤压的框架。 '网'渴望几乎是无形的, 其半透明的结构。其视觉亮度和微妙的曲线使它 成为一个席位,
汤姆· 迪克森设计的桌椅--作品分析
S Chair
汤姆· 迪克森设计的桌椅--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作品欣赏
作品分析
汤姆· 迪克森设计的灯--作品分析
蚀刻灯
'蚀刻'灯采用复杂的电子生产产品设计,如电路板,电气元件, 医疗设备。光的几何建拍本身不仅是装饰,而是非常薄的金 属板,交叉支撑结构。 发出的光效是由灯管内数以千计的微小孔的过滤,构成亮度。
作品欣赏
汤姆· 迪克森设计的灯--作品欣赏
英国工业设计师
汤姆· 迪克森
汤姆· 迪克森简介 2009新产品展欣赏 欣赏
汤姆· 迪克森设计的服装
(视频)
汤姆· 迪克森设计的灯
作品分析 作品欣赏
汤姆· 迪克森(Tom Dixon)20世纪80年代在伦敦自学成才为设计制作师,同时兼任哈比泰 (Habitat)家具连锁集团设计主管,现为芬兰家具制造商阿太克集团设计主管。他的设计生涯 是处处体现着创意和商业的结合。 在20世纪后期和英国的其他几位新生代设计师如拉古路夫、阿拉德、莫里森一起,有着与 法国著名设计师斯塔克一争高下的地位。 1990年前后迪克森用灯芯草料设计了几款椅子,它营造了一种窒息、制约的气氛。椅子的 古怪造型反映出迪克森在90年代早期的设计风格。 汤姆•迪克森进入设计界纯属偶然。当时他出了车祸,恢复期间无以打发闲暇时间。由于从 艺术学校中途退学,没有经历专业训练,他决定自学设计制作。修摩托车的时候,他观察 迪克森通过DIY进入设计界的方式符合80年代早期的后朋克倾向。通过制作和销售限量版焊 接家具S椅及派伦椅(Pylon Chair),他开始小有名气,但钱景依然不佳。于是,他尝试家具 零售,并开了一家名为“空间”(Space)的门店销售自己的产品 到了焊接法。1983年,他终 于成为一名设计制作师。 汤姆迪克森: 设计师们现在更为关心的是物体的形状以及他们自己的个性在这个形状内的演化。我还认为一名优秀 的设计师应设法整合所有元素,包括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功能改善的信心,最后顺其自然地采用一种形状 2000年,汤姆· 迪克森因对英国设计界做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OBE( 大英帝国军官勋章)。 这是他新思维的顶峰吗?作为一个与创新永远同步的设计师而言,生命永无顶峰。一次,在米兰一所老教堂内的展示, 他把制作玻璃的机器搬入教堂,鼓励观众亲手制造自己喜欢的家具;又一次,伦敦设计节,他和发泡板公司合作,在特 拉法加广场放置几百张椅子,让观众免费索取,成功策划了一场皆大欢喜的混乱。 他的新奇念头武断粗暴的打破旧有形象和秩序,但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作品本身,无不显现惊人才气。结局总是令人赞 叹! 他的行事作风我行我素别具一格,却从不缺乏深谋远虑。早在1997年之前,一直作为独立设计师与欧洲最具盛名的 几家家具生产商合作的汤姆· 迪克森,毅然加入还在亏损的英国著名家居用品零售店Habitat担任设计总监。经过一番改 革后将公司从亏损拉回盈利。这无疑进一步显露他在经营领域的才华 2002年,这个不愿安分的设计师又开始尝试新事物,和David Begg合作,以Tom Dixon 作为设计公司名称,推出以 家具和灯饰为主的家居用品。不久后,又收购了由芬兰现代主义大师Alvar Aalto 于 1935 年创建的品牌Artek。 2006年,绝大多数欧洲顶级设计师来中国的目的还是寻找代工生产厂商,而此时Tom Dixon已经开始与资深建筑设计师郭 锡恩和胡如珊夫妇携手“设计共和”,将Tom Dixon品牌植入中国高端家具消费市场。 究其履历,这位当代英国设计界的灵魂人物并非科班出身。也许也正之于此,作品中永远抹不去的最打动人的核心,来 源于灵魂深处的感知和渴望,而非任何形而上的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