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0709600103 李鑫洁一、引言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
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
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
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
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
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一)历史渊源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
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
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
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
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
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
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文献综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5篇

文献综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5篇第一篇: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文献综述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受到重视,有关于汉字教学各方面的研究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如果从1984 年鲁健骥先生引进中介语理论算起,偏误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只有短短30多年的历史, 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 偏误分析的各项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文字、语法等各个领域破土发芽。
为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我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
主题关于汉字学习的偏误分析,其本身发展就不是很早,所以这方面的综述更是不多。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些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综述,在这些综述中提到了关于汉字偏误分析的内容及成果。
例如潘先军的《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2003)、李蕊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2008)。
2005年,出现了专门针对汉字偏误分析的综述,如刘晓岚的《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
鉴于这方面的综述做得较少,我只是简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查阅,主要针对语音、汉字、词类、语法等进行的分析。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偏误分析研究者们主要分析对比了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儿化音等方面的语音偏误,并提出了一系列纠正发音偏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语音偏误分析的面貌,这为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语音上的偏误提供了帮助,并为我们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帮助。
如郭宏的《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2005)针对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叶南的《对外语语音偏误研究》(2008)针对学生的语音偏误,提出了一系列纠正语音偏误对策:《拼音方案》的策略性调整;声调、变调和轻声的音乐旋律练唱;韵母类推系联网络;声母纵横系联方阵。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理论研究)【圣才出品】

第五章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理论研究第一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概述1.结合本节提到的一些教材,谈谈20世纪80~90年代的教材编写和使用情况。
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建设获得了较好的发展,80年代以来使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有:①《基础汉语课本》《基础汉语课本》(李培元等编写,外文出版社,1980),这套教材集中了以往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在编排体例上、在语音教学的处理上、在语法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上、在练习量和练习方式上、在课文内容方面,都较以往的教材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从而更加科学和实用。
②《实用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刘询等编写,商务印书馆,1981)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
以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为教材编写原则,试图通过句型训练、功能项目替换练习、语法分析等综合训练,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材最早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探索了结构、功能和情景相结合的编写路子。
③《初级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等编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这套教材是北京语言学院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一项“关于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和阅读教学的试验”成果。
《初级汉语课本》是主干教材,与之平行的配套教材还有《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汉字读写课本》,这是我国最早编写的对外汉语系列教材。
④80年代出版的基础汉语教材还包括以下书籍较为重要的还有《现代汉语教程》(李德津、李更新等编写,分“读写”、“听力”、“说话”三种课本,每种两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汉语初级教程》(邓懿、赵燕皎等编著,共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版的中高级教材不算多,重要的有《中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汉语中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汉语高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高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这一期间出版的各类教材中,比较有创新特色的教材,如《话说中国》(外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开明初级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开明中级汉语》(语文出版社,1987)、《说什么和怎么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中级汉语听和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中国家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等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_李泉

DOI:10.13724/ ki.ctiw.2006.02.0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李 泉提要 本文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评述,包括教学语法研究与理论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基本问题研究、语法偏误研究、汉语句型研究、语法个案研究、语法对比研究、教材中的语法问题研究、教学参考语法研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教学语法研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 教学语法一 引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是指面向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而开展的语法研究,即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是指专门研究为教授外国人汉语而制定的语法体系及其相关问题;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即研究对外国人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这三个层面的语法研究简言之,分别是“教学语法研究”、“语法体系研究”、“语法教学研究”,概括起来,可统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
事实上,上述三个方面的语法研究是有内在联系的:教学语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语法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语法体系建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而语法体系研究和语法教学研究对教学语法研究的取向和范围等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都应体现出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并以此有别于汉语理论语法研究以及面向母语者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和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近20年来“教学语法研究”的现状进行评述。
评述建立在本文收集到的150余篇相关文献和30余部相关专著和教材的基础上。
文献中穷尽性地包括了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等专业期刊,以及《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5)至《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4)等重要论文集中的有*本文系根据作者应邀参加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在牛津大学举行的年会(2004.9.9-10)上的主题演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修改而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统 论 述 , 通 过 剖 析 小 学对 外汉 语 教 学 语 法 中存 在 的 问 题 ,提 出教 学 目标及对外汉语教 学语 法的改革 ,来探讨 如何完善 、 提 高 课 程 教 学 的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语 法 ,增 强 小 学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质。 从 以上 的研 究 看 出 , 学 校 要 积 极 鼓 励 学 生充 分挖 掘 对 外 汉语 学习素材 ,锻炼 自己的对 外汉语学 习素养 ,通过 对外汉 语 学 习 素 养 的 提 升 ,不 断转 化 自身 的 对 外 汉 语 课 堂 中 的 教 学 语法 ,提 升对外汉语学 习能力能力 ,进而转化 为对外 汉语学 习 能 力 。 一 是 语 音 方 面 。对 外 汉 语 课 堂 中 的教 学 语 法 主 要 强 调 的 是对 外 汉 语 体 系 中 的语 言 思 维 方 式 。二 是 语 法 方 面 。汉 语 的 学 习 不 存 在 时 态 、人 称 等 的 语 法 方 面 的变 化 , 而 对 外 汉 语 中 的 时 态 等 语 法 是 语 音 学 习 的 关 键 。 二 者 之 间 的 差 别 常 常 成为对外汉语学 习的障碍 。就 目前情况来看 ,对 外汉 语学 习 课程 的对 外汉语课堂 中的教学语法的重视不够 ,出现 的问题 也较 多。 由于长期受应试 教育 的影响 ,对外汉语学 习 已异化 为应 试的工具 ,对外汉语 课堂中的教学语法 中内容空洞 、思 想 苍 白、 人 云 亦 云 、情 感 虚假 、 说 套 话 的现 象 非 常 严 重 。原 因是多方面 的,有对 外汉 语学习课程设置本 身的 问题 ,也有 对 外汉语课堂中教学语法对 对外汉语学 习改革在推进 过程 中 遇 到 的 一 些 特 殊 问题 。 三 是 文 化 方 面 。不 同 民族 有 不 同的 文 化和 语 言 ,一 个 民族 的语 言 , 是 它 特 有 文 化 的载 体 和 沉 淀 , 也 是 它 传 统 的积 累 。 因 此 ,在 对 外 汉 语 课 堂 中 的 教 学 语 法 中 , 要 注 重 加 强 教 师 的培 训 和 水 平 的提 升 ,积 极 鼓 励 教 师 运 用 现 代 化 的 对 外 汉 语 课 堂 中 的 教 学 语 法 方 式 ,通 过 教 师 的 弓 l 导 和 示 范 , 自动 启 发 和 激 励 学 生 对 问题 进 行 思考 , 进 而 实 现 师 生 之 间 的 良好 互 动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与内涵学科的名称与定位,是关系到学科性质与方向的重要问题。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认为,“教育”比“教学”的内涵更为丰富,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学”是无法成立的,只能称之为“对外汉语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应当定位于语言教学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李开《汉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但是,李泉《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认为,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有必要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来代替“对外汉语教学”,或以“对外汉语教育(学)”的身份归入“语言教育学”并最终归入教育学,实现这样的目标,至少从一开始得不到绝大多数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理解和认同,也与提出“语言教育”概念的初始目的不完全一致;“教育”和“教学”所指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这些概念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同时并存,可谓合则兼美。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维持目前学科的名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科理论建设中去。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中,设置了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成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下的研究方向。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所处的三级学科地位,刘珣《谈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研究》(《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认为“应用语言学”不能清楚地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教育和教学的性质,反而片面强调了本学科的应用性,忽视了学科的理论性,无法表明本学科作为综合学科的性质特征和愈来愈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趋向。
李泉《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则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所应用到的学科的拓宽,也就是应用语言学(狭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学科的拓展,把对外汉语教学看作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不仅上下位关系顺理,而且与国内外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趋势相符。
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综述司艳艳[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热潮。
现从卜面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成果做一卜归纳和总结: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阶段、偏误分析的类型和偏误分析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偏误分析;发展阶段;类型;成就;问题引言20世纪80年代,国外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被引入我国学术界。
研究者们吸取国外研究理论和经验的同时,根据汉语木身的特点,在积累了大量中介语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及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纠误策略及教学策略。
木文以198年至2010年发表在《汉语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等期刊上有关偏误分析的论文为研究依据,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成果,做一卜归纳和总结。
一、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阶段(一)起步阶段“偏误分析”的提出,是以Co rd cr于1967年发表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一文为标志的。
我国学者鲁健骥198年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文中首次介绍了“中介语”和“偏误”两个基木概念,并依据中介语的几个主要根源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训练问题等方面对偏误做了举例分析。
此文标志着我国偏误分析研究的正式开启。
同年,梅立崇等发表的《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主要对32名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语法、词汇方面的错误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错误的性质和原因。
80年代针对某一偏误类型进行分析成为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的一种主要模式,而且为后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研究奠定了基石出。
(二)繁荣阶段1990年以后,针对语言各要素进行偏误分析的文章比比皆是。
施正宇的《对外国学生形符书写的偏误分析》,以母语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为研究材料,从字形入手,运用偏误分析方法分析其书写错误。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首先回顾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历史发展,梳理其演变过程及背后的推动力。
接着,我们将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师培养等多个角度,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我们将分析当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法单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将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材编写、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我们也将关注新兴技术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如、大数据等,以期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总结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全球范围内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科学化、系统化的转变。
早期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主要依赖于模仿和记忆。
教师通常以自身为示范,通过大量的机械性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语表达。
然而,这种方法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随着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采用更科学、更系统的教学方法。
例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逐渐引入到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强调在实际交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5-10-25[作者简介] 丁崇明(1954-),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丁崇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80年代以来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成果显著。教学语法体系和语法项目习得顺序研究有所突破,但总体上尚显不足。用法研究深化了语法本体研究,但有的教学建议针对性不强。语法偏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与习得结合的研究尚少。语法习得研究成为一个新亮点,但还有较大开垦余地,可预见这方面大有可为。实验、统计方法运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不良倾向。加强理论意识,需加强空间范畴、时间范畴、状态范畴的习得研究、汉外比较研究,也需加强国别学生特殊虚词、句法成分、句式习得研究以及认知研究。 [关键词] 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语法系统;用法研究;语法偏误;语法习得 [中图分类号] H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06)0320126205
5马氏文通6出版一百多年以来,汉语语法的基本架构已建立。20世纪80年代以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研究十分薄弱。学者们认识到对外汉语语法体系/显而易见,是没有摆脱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讲语法的路子0[1]。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本文以发表在5语言教学研究65世界汉语教学65语言文学应用6和5汉语学习6(这四家能够基本反映对外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对外汉语0专栏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近20年的相关语法研究作一综述。一、教学语法总论及体系研究(一)总论研究赵金铭5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6全面论述了教外国人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具有指导意义[2]。赵金铭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6提出非母语的学生学习语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旨:初级阶段只需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陆俭明5/对外汉语教学0中的语法教学6讨论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认为初级阶段不应过分强调语法教学,三、四年级可略为系统地讲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实用的语法知识。关于语法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作者认为要考虑三点:最急需的语法点;汉语和学生母语语法上的异同;学生学习上的语法毛病。并提出应着重教以下两类语法:第一,汉语有,学生母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第二,虚词[3]。(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80年代,吕文华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基本上保持1958年5汉语教科书6的体系,落后于学科的发展,应改革。她对语法难点的认识、语法点的选择与编排等方面都提出修改意见[4]。国外学者也对教学语法体系提出了修改意见,柯彼德5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6认为传统语法体系是构成汉语教学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最大障碍之一,他对急需修改之处发表了意见,认为汉语句子成分、复句、词法三方面都有些具体的问题需要修改[5]。1988年5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6出
126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总第195期)版,结束了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无章可循的局面。吕文华从语法体系、语法项目分布、教学语法的体系性问题、具体的语法问题对5大纲6提出了一些意见[6]。李晓琪53HSK词汇等级大纲4中形容词和副词的词类标注问题6在讨论八组状中结构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四条原则,对大纲某些词性的标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7]。卞觉非5/汉语交际语法0的构想6提出汉语交际语法的构想,力图/按照从内容到形式这一模式编织语法系统,组织教学语法0[8]。他把汉语语法的交际功能分为三个层次:意念功能、意向功能、情景功能,下分110个子类目,体现了功能教学语法的思想。王若江5由法国/字本位0教材引发的思考6是一篇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思考的好文章,文章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法国教材5汉语语言文字启蒙6字与词的特点,论述了/字本位0教材和/词本位0教材的利弊,指出该教材成功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语法框架,找到了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认为遵循着汉语自身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冯胜利5书面语语法及教学的相对独立性6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书面语有自己的一套语法,有特有的语法运作)))[双+双]的格律模式,有特有的钩语方式:单+单,书面语独立于口语与文言,韵律控制书面语[10]。文章颇有新意。二、用法研究用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基本上可分为四类。(一)由教学问题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有的论文是研究者根据教学和编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而写的。史有为写了多篇这样的文章,他的5/没完0和/不停06指出/没完0不同于/不停0,它用于有段落、有结尾的事情,它还有厌嫌的贬义色彩,/不停0没有这种色彩,更多的是客观描述[11]。(二)由教材问题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王还5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0为例6通过留学生例句的分析论证了原来对/反而0的语法意义归纳得不太准确,应改为/当某一现象或情况没有大致按情理应导致的结果,而导致相反的结果,就用-反而.引出这相反的结果。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12]。相原茂5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6指出教材对/不比0型句的解释不对,认为/不比0型句和/没有0型句的预设、含义或主张相反,它们常常是互补的[13]。白荃的5/不0、/没(有)0教学和语法研究上的误区6对/不0、/没有0的一般解释提出质疑,提出其区别并不在时间,而在叙述的角度是主观还是客观[15]。(三)由学生病句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许多文章是受留学生病句启发而写的关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论文。受留学生使用时间词的病句的启发,周小兵在5谈汉语时间词6一文中指出汉语的时点词和时段词与英语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指出留学生产生病句的原因是不明白其区别、构成和使用规则[15]。陈满华5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6从留学生病句讨论方位词/里、中、上、下0的用法[16]。这些文章不仅研究汉语语言本体,对教学也很有帮助。(四)有关语法难点的研究有的文章主要从本体角度研究语法难点。张旺熹5/把字结构0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6认为:/-把.字句历来是个难点,这与语法教学中只重视结构形式而忽略句子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关。0文章总结出/把字结构0的语义是以表达与目的的意义紧密相关的语义内容为本质特征,也总结出其语用规律[17]。补语是汉语中既特殊又很复杂的成分,如何教外国人掌握补语的问题倍受关注。鲁建骥尝试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状态补语及其教学问题[18]。众所周知,量词是一个难点。陈绂5谈汉语伴生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6一文认为,量词内部是有序的充满理据的群体,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考察并总结陪伴性物量词的语义规律,对如何对留学讲授量词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篇文章对汉语史与现代汉语语法结合、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研究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19]。袁毓林5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6一文对谓词性
并列结构/讨论和通过0的否定表达式为什么不能在前面加/不、没有0构成否定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汉英并列结构否定表达的异同[20]。马真5表示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0和/又06研究表示
127丁崇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否定语气的副词/并0和/又0的用法,文章论证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掌握词语或句法格式语义背景的必要性[21]。丁崇明5/大有,,0结构及其教学6一文利用语料库,比较全面分析了/大有,,0语义、语法结构特点,指出/大有0后面可以是一个词,如/大有希望0,也可以是很复杂的成分,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直陈式和比喻式两种,并提出外国人习得这一结构的具体建议[22]。三、语法偏误研究语法偏误分析是研究热点之一。90年代以来四种刊物上专门讨论偏误分析的文章约19篇。90年代前期发表的论文不是针对某一母语背景学生的偏误,而此后发表的论文都针对某一母语背景的学生所出现的偏误。可见语法偏误研究逐步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孙红娟5韩国学生副词使用偏误分析及韩汉语言对比6分析了韩国学生副词使用的常见偏误,并通过汉语与韩语的比较阐释偏误出现的规律及原因[23]。针对日本留学生的偏误分析的文章有四篇。陈绂5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偏误6一文指出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偏误有四类:漏用、多用、误用和词序颠倒,并从汉日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24]。周明朗的论文5语言迁移、句型结构重复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6讨论了语言迁移和句型结构重复与对外汉语教学,所介绍的实验方法可供借鉴[25]。赵金铭的论文5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6[26]运用/最小差异对0的观点,给语法偏误句排出了等级序列,深化了偏误研究。该文既可指导教学,又对于研究者寻找普遍语法规则及探索语言的本质有一定启发。四、语法习得研究(一)汉语语法习得与教材编写语法项目和习得项目顺序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杨寄洲的5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语项目的排序问题6一文讨论了初级教材语法点的确定和编排,提出初级阶段以/了0为分界线,各项目相互依存不断推进[27]。杨德峰5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6一文讨论了一些代表性的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方式,分析利弊,提出了初级汉语编排语法点的六条原则[28]。(二)语法项目的习得研究习得研究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相关的一个新亮点。靳洪刚的5从汉语/把0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6一文研究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习得/把0字句的过程,把/把0字句习得分为三个阶段[29]。此文兼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一篇有影响的好文章。此后学界逐渐兴起了语法习得研究的热潮。钱旭菁的5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6分析了日本学生401个带趋向补语的句子,提出了10种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30]。此文是对语法单项习得顺序研究得比较好的一篇文章。余文青5留学生使用/把0字句的调查报告6选取日本、韩国及欧美学生各10名,对其使用/把0字句的情况进行研究,其方法值得借鉴[31]。刘颂浩5论/把0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
/把0字句的难点6一文对学生回避/把0字句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这一句式的教学难点[32]。杨德峰5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6一文利用中介语语料库,分析了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习得趋向的补语因素,构拟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33]。孙德金的5外国留学生汉语/得0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6利用中介语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带/得0的补语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五条很有参考价值的结论[34]。赵果的5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吗0字是非问的习得6一文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习得特点和习得顺序[35]。(三)语法项目的认知心理研究较早地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习得的文章是刘宁生的5语言关于时间的认知特点与第二语言习得6,该文研究外国人习得汉语时间词[36]。侯瑞隆5方位词/上0/下0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6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外国人习得/上、下0的问题,认为显示的差异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的某些认知特点[37]。高立群5/把0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6一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把0字句的习得进行了实验研究[38]。总之,汉语习得的认知心理实验研究近年成了新的研究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