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及答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及答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及答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二的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 )目(2).chán chú( )( )(3).xié( )带(4).潮xī( )(5).领yù( ) (6).yǎn( )射(7).二氧化guī( ) (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主题解说《恐龙无处不在》:本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阐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本文经过“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2.重点打破(1)从阐明的角度、行文的思绪和在探求奥秘过程中考虑成绩的方式等方面说说两篇短文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一:从阐明的角度来说,两文都选用了“恐龙”这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同点是:《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挪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看望恐龙灭绝缘由的角度推断地球可能曾遭到撞击。

提示二:从行文思绪来看,两文都是先提出成绩,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以后,得出结论。

不同点是:第一篇短文是由一个成绩引出了另一个成绩;第二篇短文是先提出两个假设,然后经过论证否定了其中一个。

提示三:从探求奥秘过程中的考虑成绩方式来看,两文都表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考虑、分析成绩的思想特点。

不同点是:《恐龙无处不在》从恐龙谈到大陆漂移学说,触及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被压扁的沙子》从斯石英谈到恐龙灭绝,触及化学、地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知识。

(2)在《被压扁的沙子》中,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缘由,科学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

它们各自的根据是甚么?提示:“撞击说”的根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构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由此揣测,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火山说”的根据:如果地球忽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东大学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构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祸。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劫.难( )追溯.( ) 潮汐.( ) 压扁.( )2.解释下方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同,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完美无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训练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训练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训练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恐龙自己在迁移。

30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的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1.注音。

地壳()岛屿()驮着()2.释词。

漂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解之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原文在段中填空。

4.第一段是________________问,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5.段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地震是自然________中对人类________最大的________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

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

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3doc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3doc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à()é()薄á()ó()弹à()á()应ī()ì()qi ok⎧⎨⎩⎧⎨⎩⎧⎨⎩⎧⎨⎩b obd nt ny ngy ng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人教新解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人教新解读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鸿儒.()苔.痕()西蜀.()调.素琴()鲜.有闻()淤.泥()2.根据拼音写汉字甚fán() zhuó()清涟 xiè()玩隐yì()3.根据语境解释词的不同用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莫名其妙()(3)他真是名不副实。

()(4)卷卷有爷名()4.填空。

(1)《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2)《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4)《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5)“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

5. 根据课文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

二、同步解读阅读文段(一),完成题目(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3)孔子云:何陋之有?译: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10.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习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习题 新人教版
B.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 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C.湖南卫视举办了《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孩子们的表 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活.灵.活.现.的话题。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4.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1)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和,为恐龙生存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留有余地,并没有否认全球环境 的多样性。
6.(2014·台州)综合性学习。(15分)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 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边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图的主要信 息。(不得出现数字)
大多数人把废旧电池当垃圾扔掉,只有少数人将其投入专门回收箱(极 少数人将其存放在家)。
(2)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 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创:建__文__明__校__园__(_或__:__争__当__环__保__卫__士__、__创__建__绿__色__校__园__、__建__设__生__态_____ __校__园__、__增__强__环__保__意__识__)__ (3)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 一位中年男士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男士下面 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 恰当。 【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 后,其重金属成分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 类健康。
)
(2)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列为数板字块把它们向南携

八年级上册 专题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试题

八年级上册 专题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试题

第四单元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地壳.〔〕潮汐.〔〕劫.难〔〕陨.石〔〕两栖.〔〕2.根据以下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挪动。

〔〕〔2〕比喻事物完美而自然。

〔〕〔3〕像流水一样迅速消失。

〔〕〔4〕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4分〕我由zhōng〔〕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没有冬的sù〔〕杀,或者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顺wǔ〔〕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者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或者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chàng( )然。

二.你理解空气清新剂吗?〔15分〕近日,长垣县一家 KTV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致其爆燃。

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

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

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

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压力的产品。

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无论在消费、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

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

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者多或者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

早在 2021年 9月,中科院专家就对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展检测发现,绝大局部空气清新剂,超过 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响,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 0.1微米的超细微粒。

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某种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二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二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二一.基础演练1.给加粗字注音夕日欲颓()藻荇交横()竹柏影()与其奇者()2.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解释加粗字。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相与步于中庭:(4)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庭下如积水空明: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二.同步解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全文。

6.翻译下列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达标检测第四单元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震.(zhèn) 劫.难(jué) 天衣无缝.(fènɡ)
B.褶.皱(zhě) 潮汐.(xī) 海洋深渊.(yuān)
C.陨.落(yǔn) 追溯.(sù) 地壳.运动(ké)
D.衍.射(yǎn) 彗.星(huì) 两栖.动物(xī)
2.找出下列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溶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挟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改为; 改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开展了以“探寻恐龙”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恐龙的灭绝】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你知道哪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
(2)【恐龙的演变】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
大的动物而走上穷途末路。

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

可见。

二、美文品析
(2012·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在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

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

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
外!该陨石很可能
...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

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

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选自《大科技》2012年第3期) 6.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答:
7.第1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答:
8.第2段画线句中的加点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9.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写作练笔
10.【写法借鉴】课文以人们熟悉的事物为例,使被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

如以“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来说明大陆漂移学说。

如果抽象地说大陆漂移,不加以举例,有的读者可能一时不理解,通过举例通俗易懂,更令人信服。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文中写法,用举例子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或说明某种事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A项中的“劫”应读jié;C项中的“壳”应读qiào;D项中的“栖”应读qī。

2.答案:溶熔挟携
3.答案:(1)漂移(2)分裂(3)致密
4.答案:(1)做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列数字(4)分类别
5.(1)答案(示例):撞击说:行星撞击地球,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寒冷说:地球变得十分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

偷吃说:哺乳动物越来越多,偷吃恐龙蛋。

传染说:突然流行传染病,恐龙染病死亡。

(2)答案: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6.【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

抓住“而准晶体的结构……破裂”的语句提取要点。

答案:①结构很特殊;②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裂。

7.【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1段把“正常的晶体”和“准晶体”进行比较,更能突出准晶体的特征,使人印象深刻。

答案:做比较。

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8.【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根据上下文判断能否删去,然后回答“很可能”一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回答删去后造成的影响。

答案:不能删去。

“很可能”表示推测,删去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

9.【解析】选C。

文中写到“这依然是个谜”。

10.答案(示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

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
不含色素的缘故。

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