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贡献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思想赶超核心李斯特其理论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兼与斯密的价值理论作比较东北财经大学安岗内容提要李斯特立足于德国当时经济落后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经济理论,其目的是实现对英、法等先发国经济的赶超,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在重读李斯特著作时认识到,把李斯特经济思想简单归于贸易保护主义是不适当的,生产力理论才是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核心;生产力概念的内涵需要重新审视;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国家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在大国经济赶超中要坚持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这些重要的结论对我国的经济赶超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价值理论赶超思想国家经济学作者简介:安岗,1970年生,陕西富平县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
一、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值得重新审视由于斯密过于重视“分工”的概念,使他不能深入探讨“生产力”的思想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交换价值背后的决定力量。
与斯密的价值理论相对应,李斯特主张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虽然李斯特对“生产力”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著述中找出他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
李斯特认为,斯密把劳动本身看成是国家财富的“泉源”,但是没有回答劳动的起因是什么?李斯特的回答是,劳动的起因是“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那种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在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获得成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在努力中能够利用的天然资源”,“所有这些方面,主要还是有赖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的。
谈到社会状况,这就是说,科学与艺术是否发达;公共制度与法律对于宗教品质、道德和才智、人身和财产安全、自由和公道这些方面是否能有所促进;国内的物质发展、农工商业这些因素是否受到一视同仁的、相称的培养;国家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保障它的国民在财富和教育方面世世代代发展下去,可以使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天然资源,而且通过国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战友,还能够把国外的天然资源供他们自己来利用。
”①“国家生产力的来源是个人的身心力量,是个人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使国家所掌握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国家所拥有的作为个人以前身心努力的物质产品的工具(即农业的、工业的与商业的物质资本)。
评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作者: 许心礼;杜公朴
出版物刊名: 国际商务研究
页码: 1-5页
主题词: 生产力理论;李斯特;理论体系;有效保护率;古典学派;发展生产力;保护贸易政策;进口替代;精神资本;出口替代
摘要: <正> 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被推崇为资产阶级保护贸易理论的鼻祖.其理论体系和当时流行的古典学派理论体系相比有两大主要区别:1.古典学派的理论体系以价值理论为基础,而李斯特的理论体系则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2.古典学派的理论体系渗透着“世界主义”的观点,而李斯特的理论体系则贯穿着“国家主义”的观点.李斯特在一八四一年发表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中,就是从国家主义观点出发,以生产力理论为其体系的理论基石阐述保护贸易思想的.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理论体系的精。
李斯特及其著作

人物简介李斯特,全名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称F·李斯特,1789年8月6日生于德国符腾堡鲁特林根市,其父是制革匠,同时担任多个公职,虽不富裕但深受尊重。
李斯特从小反感父亲的职业,决心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
年轻时十分得志,在德国多地的书记员办公室供过职,尔后进入符腾堡政府市民服务部工作,1817年就升任到了大臣副秘书长职位,当时有位大臣很欣赏他,在这位大臣的促使下,李斯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首次向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公开宣战。
并由于这本小册子,被任命为大学教授。
1819年,由于组织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职。
1822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
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
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
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
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是李斯特达到了富足的程度。
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
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
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
其间,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
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到一份固定职业。
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
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
论李斯特的生产力学说

到 最 好 的 书 本 就 是 现实 生 活 ”
,
一
朱日强
李斯 特
1 7 9一1
论李斯特 的 生产力 学说
一
。
)
是德 国 资产 阶 级 著各 的 经 济学 家
,
。
。
。
十九 世 纪 初 期
,
。
西 欧 各 国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已经 确立
正 在进 行工 业 革 命
而这 时 的 德 国 还 是 一 个 落后 的
他 从 德 国 的 实 际 和 世 界经 济 的 现 实 情 况 出发
抛 弃 传统 的 经 济 理
! ”
他 曾这 样 说
:
“
关 于 政 治经 济 学 我 们 丁以 读
J 义章
,
1 8 4 3年
,
他 在 自已 创 办 的
《 关 税 同 盟 报》 上 不 断
,
要
,
求 德 国 大 学 里 的 经 济 学 教 授 们 不 要 脱 离实 际 地 高 谈 阔 论 经 济 学 教 条
纸 然 他 也讲 兰 匕七 力
。
的 丛础
但他
“
”
页)
。
李斯特 认 为
斯 密不 懂 得 生 产 力 的 重 要 性
”
,
不 能 深 入 讨 论生产 力 的 思 想 内容
,
其 很源 就 在于他只 坚持 价 值理 论
,
在这 里
,
李斯
只
① 李所 特
注 明 页次
。
《政治
经 济学 的 国 民体 系 》 商 务印 及 馆
的代 言人
。
而 应 当 作 国 家经 济 { 务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指的是指以劳动力、劳动力素质及技术进步为核心条件,以技术升级、生产系统升级、科技研发、装备改进等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理论。
依据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及技术的升级,工作组织及生产系统的改进,都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中非常有效。
它不仅按其要求,倡导为实现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劳动力、增强技术升级,而且还倡导企业采取技术改造及改进的措施,提升工作组织的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现实意义就是说,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提高生产力。
它不仅倡导企业建立一个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环境,还倡导企业不断投入,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改善生产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
因此,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确实为提高企业生产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1)保护关税与发展生产力
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 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 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他说道:“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这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 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 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3.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而且也适用 于整个国家。 于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工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的划分; 的划分; 在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和协作是工业与农 工业与农 业的划分和协作,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之间一样,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这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 种协作对生产力的增进也起着积极作用。
(3)生产力理论评价
从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

从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要]李斯特立足于德国当时经济落后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生产力理论,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在重温李斯特著作时认识到,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国家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对财富创造具有巨大的作用。
这些重要的论述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精神生产力的角度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一、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历史学派在19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是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派。
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在其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完全不同”,“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是交换价值的原因,而不是结果,生产力要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李斯特还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扩散有其自身规律,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确定经济政策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生产力源于“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因素。
物质生产力包括“工业力”、“农业力”和“商业力”;精神生产力包括艺术和科学、教育、一般文化事业、国家与社会制度。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体系中,精神生产力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李斯特认为精神(非物质)生产者之所以具有生产性,是因为他们“生产了生产力”。
李斯特特别重视精神生产力对财富创造的巨大作用。
他在一开始提出,把欧洲各国的情况与亚洲各国的情况相比就可以很明确地明白:“思想与意识的自由对国家生产力的影响很大”,他将其称为“精神力量”、“精神资本”。
他解释到:“许多世代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积累的结果”就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资本”。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德国学者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贡献
基本信息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 先驱者。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与 亚 当 ·斯 密 的 自 由 主 义 经 济 学 相 左 , 他 认 为 国 家 应 该 在 经 济 生 活 中 起 到 重 要 作 用 。 他 的 观 点 深 受 亚 历 山 大 ·汉 密 尔 顿 ( A l e x a n d e r ·H a m i l t o n ) 以 及 美 国 学 派 影 响 。 他 的 主 要 思 想 包 括 国 家 主 导 的 工 业 化 ,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等 等 。 其 以 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并对后世德国的统一产生影响。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 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 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李斯特在上述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条被所有国家的经济学家接受 , 就像在英 、 俄国一样 , 法、 在德 国的科学界权威都一致同意这一教条。 ”另 方面 , 英国政府为了顺利在德国倾销其商品, 专门划拨“ 机密费”收买和操纵德国经济学界人士和新闻工 , 作者, 从而控制理论界和新闻舆论 , 大肆兜售斯密的 自由贸易学说 , 以科学理论姿态诋毁德国工商业者的保
中 图分 类 号 :F O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20 (0 20 一 0 4一(6 0 7 1 l20 I 0 1 J 0
特 (79 14 ) 十九世 纪上半 叶德 国资产阶级 的代表 。在经 济 思想史 上 , 在 马 克思 之前 对斯 密 18— 86 是 他 济学进 行 了全 面 、 刻地批 判 。其 中, 的生 产 力理论 既是 回应 和批 判斯 密 主义一 个重 要 的理 论基 深 他 石 , 对经 济思想 史一个 重要 贡献 。 也是
一
、
李斯 特 生 产 力 理 论产 生 的现 实 和理 论 的语 境
众所 周 知 ,85年欧洲恢 复 和平后 , 国在 欧 洲 大陆封锁 政 策 期 问积 压的 大量 工 业 品开 始 向欧 洲 大陆 11 英 倾 销 。当时 的德 国实 际上 处于 内部分割 的局面 。由于缺 乏坚强的 中央政权 , 内不 能形成统 一的 国内市场 , 对 对外 又无法 达成统一 御外 的关税 。就是 到 了 13 , 国建立起 “ 一关税 同盟 ” , 84年 德 统 后 还是 采 用 11 88年普鲁 士税率 。这对 统一 国 内市 场起 到了一定 的作用 , 在保护 国 内工商业 上并 没 有什 么作 为 , 别是 冶铁 、 但 特 纺织 业 受到英 国严 重 排挤 , 他们呼 吁关税 同盟 采取更强有 力 的保护 措施 。一方 面,在 十九 世纪 中期 , 当 ・ 密 “ 亚 斯 的学 说已经征 服 了整个 欧洲 。 尤其 是斯 密 的 国际贸易 理论 , 以这 样说 , 国际贸易 自由作 为一 种 神圣 的 ” 可 “
it d c d a n w a d i o tn n r u e e n mp r t o a
.
w o rd c ii n o e D o l sb s d ott e l y o e ma y A c r ig t i fp o u t t it o n n c ae r h ra i fG r n c o d n o h s vy i e t
理论 经 济 学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l 期 第2 3卷 I 总第 10期 1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VL 2 o 3
.1
iundq fbiU l rt o cnm ̄ adTae oro ee n e' Eoo i n r f v  ̄y f i d
一
收稿 日期 :2 0 一1 0 l 2—1 2
作者简介 :余 章宝 ,博士 ,男 ,16 9 7年生 ,安徽芜湖人,厦f 大学经济系博士后 ,流动站研究人员 I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摊 H h i ig o D xe X e a e e Jn ma a u u bo
维普资讯
n 20 02
理 论经济学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贡献
余章 宝 ( 大 厦 1 31 0 厦门 学 6 0) 0
摘 要 :李 斯特是十九世纪上半 咔德 国著名资产 阶级经济 学家。他 立足 于本 国国情,把 生产力这种新颢的观
念首先 引入 到 了经济学之 中。运用生产力理论 ,从 当时的实繇 国情出发 .有力地驳斥 了当时处 于强势 的斯 密 主卫 .在学理上 为保护幼稚工业提供 了理论基础。在古典经济学视 界 中.他 的生产力理论范式比较合理地解 释 了精 神劳动的生产性 问题 关键词 :生产力 ;精 神劳 动;生产性 A s at Ls 18 14 ) 舳 a mnn cnml f em nbugo nt al nnt n etr H r bt c: i (7 9~ 6 W ne iet  ̄ o s o r a o r i i h er i e t cnuy efs r t s eo t G es e y e eh it
p o u t i e r h u  ̄ w r i r t t ns f r h na tid sr f r n n  ̄ u td S t ’ i r l m rd ci t t oy e p tfr a d h sP oe i im o e ifn n u t o ma y a d r h t mih sl ai vyh co t y Ge e e h s
.
w ih hc
s o e w e mi g i h oe E r p tt a i . n te f l ft e ca sc e o o c te p md v r h l n n te wh u o e a h tt f me I e d o ls i c n mis h a i h i h
,
o r- f p o
d c i t h oy∞ n w l e p an t a ue o id cie es o na o k u t 4y t e r t e l x li h n t r fp  ̄u v n s f e x t me t l r w K wo d : po u t i ; n a o k te n t r fp o u t e e s rs rd ci t me tl r : h au eo rd c i n s vy w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