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

合集下载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二)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代表了德国新 兴产业中产阶级的要求,对国家贸易政策的 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79年,德国首相 卑斯麦改革关税,对钢铁、纺织品、化学品、 谷物等征收进口关税,并不断提高关税率; 而且与法国、奥地利、俄国等进行关税竞争。 1898年,又通过了修订关税法,提高关税, 使德国成为欧洲高度保护贸易国家之一。其 结果,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与政策
4、新贸易保护理论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
济理论

背景: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 革命,而美国和德国刚刚开始工业革命。英国的 产品物美价廉,非德、美产品可以竞争。随着 《谷物法》的废除,英国主张采用自由贸易政策, 并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依托,主张贸易自由化。如 若让英国的产品自由进入美、德市场,那么美、 德的经济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其工业化就无法 顺利实现。为避免这一冲击,美、德要对其相应 产业加以保护,此时需要相应的理论来支撑起贸 易保护行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就是顺应这一背 景而出现的 。
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现状
在我国幼稚产业一般表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业,如汽车、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因为资金和技术 的缺乏,以及以往恶劣的外部环境等原因在改革开放 初期,我国总体经济环境恶劣,物资缺乏,国内生产 企业一方面不能满足正常的物资需求,同时也因为供 给不足而滋生走私现象严重,对国内生产企业冲击严 重。因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对国内幼稚生产 企业采取了扶植政策。 截止到2008年,改革开放进程已进行了30年,中 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已经成 为出口大国、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中国国内幼 稚产业也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 一席之地。
三、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理论的意义 (一)是积极的有益的保护贸易理论

简述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
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力的发展,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2)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保护对象:①农业不需要保护。

②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③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限期。

(3)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方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幼稚工业保护论-李斯特

幼稚工业保护论-李斯特

幼稚工业保护论-李斯特
幼稚工业保护论
保护幼稚工业论,是著名的李斯特提出的。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修补与解释已经适用于现今的社会。

(一)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代表人物
李斯特(1789-1846)德国人
(二)产生背景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

该书着重分析了德国的历史和现实,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贸易保护的思想。

在李斯特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德国最终实现了工业化,跃进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三)理论前提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四)基本观点
1、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并且能够通
过暂时的贸易保护来实现这种比较优势。

2、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3、通过一定的政府保护国内产业可以逐步降低成本,提
高竞争力。

(五)政策主张
1、保护目的:促进和保护国内民族生产力的发展。

2、保护对象和期限
1》保护对象:幼稚工业不是所有工业,它要有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

2》保护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3、保护手段:关税和配额
(六)简评
幼稚工业保护论的理论意义: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
论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幼稚产业保护论最初由汉密尔顿提出、经过李斯特全面发展而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修补与解释已经适用于现今的社会。

主要内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国家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

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

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

李斯特特别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且从历史学的观点,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他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必须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农工商业时期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李斯特指出,由于英国已进入农工商业时期,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正确的,但绝不能否认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至于德国,由于它还处在农工业时期,所以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指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他说:“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1825年,他因抨击时政遭迫害,不得不离开德国, 移居美国。在美国,他受到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 的著作和美国保护关税制度实践的影响,加深了他 的保护主义的信念。他在美国曾印行国民时报并在 报上不断发表文章,阐述关于贸易政策原则的观点。 1832年,他以美国驻莱比锡领事身份回到德国。 1846年11月30日自杀身死。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有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政治经济学 的国民体系》(1841)、《德国政治经济的国民统 一》(1846)。
C、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开 发一种新的产业,也就意味着引进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如果一种幼稚产业在保护下成长起来以后,能对其密集 使用的要素加以大规模的节约,从而能在既定的资源下 维持其产量的增长,那么该产业就能实现自给甚至出口。 此外,各种保护措施本身不可能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根 本效果,但它们对贸易关系的干预,可以作用于市场、 资本、技术、资源等因素,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 李斯特主张经济落后国家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以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成长。根据 德国的生产力状况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平衡或协 调发展的原则,李斯特具体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理 论,并认为实行关税制度是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 手段。
• 把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 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这样 五个阶段,认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一国要采 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2)保护手段。应以关税保护为主,这是抵御外国 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成长的必要手段。即使在实行 保护关税制度初期,由于没有廉价原料和机器设备, 企业生产成本可能增加,不利于增加利润,也不利于 消费者,却可以保护国内市场,有利于国内民族资本 成长,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而且在生产力发展之后, 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服务于消费者利益, 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必须牺牲眼前利 “ 益,使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 使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李斯特建立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这一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贺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

1、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所谓的生产力是指一切能创造财富的能力,其发展是一国财富力量的根本源泉。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发展生产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强盛兴旺的根本途径,因为生产力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物质财富的数量上获得无限的增进,而工业在发展生产力上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发展国内工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国家应该高度重视。

他主张德国和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

同时他也承认,采取保护关税政策阻止廉价的英国工业品进口,会使德国工业品价格提高,在价值方面受损,并使国民生产率有所降低。

但他把这看成是发展德国工业和提高国民生产率的一个条件,经过一段时期后,德国工业将会得到充分发展,生产力也将随之得到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因此,德国应允许在国内自由竞争,对外实行保护政策,国家也应扶持幼稚工业,使其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2、历史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又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用历史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他指出:从经济方面看来,各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

各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

由未开未开化转人畜牧或农业初期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是大有好处的;而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现有的幼稚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尚未发展到能与外国产品相竞争的地步,则必须实施保护关税制度来保护国内工业的大力发展以避免国外竞争的猛烈冲击,但这种保护贸易政策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当进入农工商阶段后,由于国内工业产品已足以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进行竞争,则可逐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幼稚产业保护论

幼稚产业保护论

幼稚产业保护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Alexander Hanmilton)于1791年提出,但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德国经济学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的论述。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年8月6日-1846年11月30日),德国经济学家。

他被视为经济历史学派的先驱,而他的思想亦被视为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1、人物生平:李斯特的一生串连着一系列的失败和困苦。

1819年,由于组织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职。

1820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

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

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

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

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

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

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

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

其间,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

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到一份固定职业。

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

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

俄国财政部长曾经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推行他的“国民体系”,李斯特因为俄国实行专制的沙皇制度而拒绝了。

1841年,李斯特曾经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由于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后马克思担任了这一职务)。

谈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借鉴作用分析

谈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借鉴作用分析

Page 7
举例分析——我国汽车产业
一、我国对汽车产业实行保护的原因 入世之时, 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成熟显而易见。首先, 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一直未有大提高, 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增长较快, 但相比于整体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并未显示出支柱产业的力量, 且资金使用效率过低, 长期处于投 资不足的状态。其次, 我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过低。据统计, 2000 年一汽集团 人均产量2. 86辆、东风汽车公司2. 02辆、上汽4. 21 辆、北京汽车公司4 辆、天 津汽车公司2. 3 辆, 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就已达到克莱斯勒24. 75 辆、福特18. 33 辆、通用10. 38 辆、丰田32. 93 辆以及日产12. 6辆。劳动生产率 过低直接影响了汽车工业的经济效益, 自汽车工业发展以来, 虽然我国汽车产量有 大幅度提高, 但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处于低效益运行中。经计算, 2000 年, 我国汽车 工业企业总数2326 家, 其中亏损749家, 亏损面积为32. 2%。此外, 我国汽车工业 整体盈利能力自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逐年下降, 净利润率由1982 年的12. 86%降 低至2000年的3. 82%, 下降近10个百分点。但汽车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重要 作用, 并且完全有希望走向自立和强大。从上个世纪80 年代起, 汽车工业就被圈定 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所谓支柱产业, 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 对整个经济 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 诱导新产业崛起; 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 有深刻而广泛的 影响。尽管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距支柱产业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但国家 对于汽车产业的期望以及汽车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由此看来,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的幼稚产业在入世之初受到一定支持和保护, 经历一 Page 8 段缓冲和过渡期是完全合情合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保护幼稚工业
古典学派主张自由竞争,反对贸易限制
促进整个社会利益增加
李斯特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保护幼稚工业
Page 7
结束... ...
1) 原始未开化时期
2) 畜牧业时期 3) 农业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
促进农业发展; 培育本国工业基础
4)农工时期
保护贸易政策
对具有发展潜力
的工业保护
避免外国 竞争
德国
5)农工商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
Page 4
2、发展生产力是制定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古典学派 李斯特
国家财富的提高
通过对外贸易来增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Page 5
自由贸易政 策
短期利益 长远利益
可以买到一些廉价商品, 似乎占了便宜
工业却因此发展不起来, 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提高,
保护贸易政 策
短格高一些,国民财富损失
生产力提高,民族工业发展起 来,商品生产费用下降,商品价 格甚至会低于进口商品的价格
Page 6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
一、提出背景:十九世纪
政治上:分裂 经济上:农业国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工业资产阶级
Page 2
幼稚工业:是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 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工业。
二、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1.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 2.国家经济学 3.生产力理论
Page 3
1、根据发展阶段论结合具体国情选择贸易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