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999

水稻一.基本概念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 :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 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齐穗: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长穗期: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作物栽培学考试复习摘要水稻(页).doc

作物栽培学各论Z稻华南双季稻作区、华屮单双季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区、华北单季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区、西北单季稻作区.普通栽培稻(类型釉亚种粳亚种)、非洲栽培稻水稻的“三性” 1、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英发育速度的特性。
2、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3、基木营养生长性:水稻有一段在高温和短F1照条件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应用〈1.在栽培方面的应用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是确定种植制度、甜种搭配、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播种过迟,出穗期延迟,影响齐穗;如过早,不能明显提早抽穗,营养生长期过长,消耗地力,增加管理成本。
2.在引种方而的应用1〉高纬度引向低纬度稻区种植, 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所需积温较少,对高温敏感,引到低纬度种植,应适当早播,秧龄不宜太大,以增加营养生长期,才能高产・2>低纬度引向高纬度,生育期延长,早稻引种容易成功,晚稻可能不能正常抽穗成熟,应选择较早熟的詁种・3>纬度相同海拔不同的稻区引种,海拔低向海拔高引种,生育期延长,早熟品种引种较易成功;反之,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迟熟品种引种易获得稳产高产。
4>相同纬度、海拔稻区Z间引种,成功率相对较高。
3.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发育特性木身就是很重耍的育种目标。
应用发育特性的理论,可解决熟期悬殊很犬的品种间杂交花期不遇的问题。
育种工作中,常应用水稻发育理论,给育种材料提供短日高温条件,使世代周期缩短,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影响种子萌发能力的因素乩休眠,品种间差异很大b.成熟度: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多发芽率也提高c.贮藏条件及时间:釉稻种谷含水率低于13%、粳稻种谷低于14%,在低温、低湿下种谷可保存的时间更长。
稻种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乩水分:适宜吸水量为风干重25%飞0%; b.温度:发芽的最低10°C (粳)~12°C (釉),最适28〜32°C,最高40°C。
农业作物栽培

农业作物栽培.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
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水稻(一):晚稻和早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日长反应特性不同:晚稻: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完成光周期诱导,晚稻是基本型,大于150天。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
一般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120天。
中稻:对日长的反映介于早、晚稻之间,120-150天。
水稻的“三性”1、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称感光性。
2、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受到短日高温而缩短的时间叫可消营养生长期,剩下的时间(短日高温下表现的最短的营养生长期)叫基本营养生长期。
(二)水稻“三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1、栽培上应用品种的搭配: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栽培管理上应突出早字,适期早播种、早插、早施肥管理,并适当密植,尽量减少生物量不足引起的产量不高;南方的晚稻类型品种,感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穗期比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栽培上要注意培育长龄壮秧和安全齐穗期。
2、引种上应用(1)纬度海拔相近,东西方向相互引种:因日长和温度条件相近,易于成功。
(2)北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通常减产,引生育期稍长的品种。
(3)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能安全齐穗,通常增产。
(4)高海拔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缩短,与北种南引相似。
(5)低海拔引至高海拔:生育期延长,与南种北引相似。
3、在育种上应用可用于调节花期相遇;利用高温短日照处理杂交后代,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
(三)育秧方式根据秧田水分状况分为1.、水育秧:整个育秧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层的育秧方式。
? ②湿润育秧:三叶期前,以保持秧田土壤湿润为原则,促进秧苗迅速扎根立苗的一种育秧方式。
水稻栽培学简述

1.3.4. 氧气
发芽及幼苗生长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需要氧气,淹水稻种发芽则形成弱苗,其胚芽鞘 的生长速度远比有空气时快。幼苗的根与叶生长也需充足 的氧,只有有氧呼吸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促使有关酶活化 和物质转化。
水稻的无氧呼吸系统比旱作物发达,但提供的能量少,只 能使胚芽鞘伸长而无力驱动根叶生长。
花粉外壳形成期 花粉完成期
穗分化进程与叶龄
➢ ①苞分化期 倒四叶后半期 经历半个出叶期 ➢ ②枝梗分化期 倒三叶期 经历1个出叶期 ➢ ③颖花分化期 倒二叶至剑叶露尖 经历1、2个左右叶龄 ➢ ④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 倒一叶中、后期 经历0.8个叶龄期 ➢ ⑤花粉充实完成期 孕穗期 相当一个出叶周期加2天 花粉母细胞形成前是幼穗的形态建成期,其后为性细胞形成期,穗与
仍有较高的发芽率。
1.3.2. 水分
发芽及幼苗生长需要的条件
稻种贮藏的安全含水量为14.5%,吸水达到饱和 时,即粳稻种子含水量为其风干重的25%,籼稻 为30%,才能整齐发芽。
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关系最密切,恒温时30℃下 需40小时可吸足水分,20℃需60小时,10℃则需 90小时。
1.3.3. 温度
颖花的生长速度加快,当穗长达定长约一半时,剑叶鞘膨鼓,为田间 的孕穗期。
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之间的关系
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之间的关系称为水稻的生育类型。
凡先幼穗分化而后拔节,分蘖和穗分化之间出现重叠的称 为重叠生育型;
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同时开始,即分蘖终止和穗分化开始 相衔接的称为衔接生育型;
节间已开始伸长,穗分化尚未开始,即分蘖终止与穗分化 之间出现间隔的称为分离生育型。
叶的生长
同一稻株上各叶的生长有如下规律性:
叶片伸长在先,叶片伸长达到最大值时叶鞘开始伸长,所以上一叶的 叶片是与下一叶的叶鞘同时伸长,例如第4叶的叶片与第3叶的叶鞘同 时伸长。外观上观察,某一叶全出时,则向上数的第3叶开始分化, 第2叶开始伸长,第1叶正迅速伸长。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5-6

水稻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第4叶期)、拔节(Nn+3叶期或倒n-2叶期)、穗分化(倒4叶期)、孕穗(剑 叶平展、叶耳距为0)、抽穗、成熟等生育时期。 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 3 种生育类型: 重叠型:先穗分化后拔节,n≤4的品种 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同时,n=5的品种 分离型:先拔节后穗分化,n≥6的品种 生育类型不同决定了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重叠 型品种穗肥用量减少,分离型品种穗肥用量增加。
为齐穗~齐穗35d。
抽穗前主要影响谷壳容积,是粒重形成的基础时 期。
3、播种量确定
据观测,不论是在秧田还是本田期,LAI达到4分蘖发 生便受影响,LAI=4.5为分蘖发生的极限。 因此,秧田适宜苗数(万/亩)=4.5×666.7/S。 其中,S为移栽时秧苗单株叶面积(cm2)。 S受移载秧龄、 品种、育秧方式和肥力水平影响,可以通过具体测定,取 得一个地区、不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的S值。
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
叶龄期, 因为大中苗移栽水稻在大田新生1叶后才
普遍分蘖。
但无论如何,决定时期是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
期 (N-n)以前的有效分蘖阶段,这一阶段的总茎蘖
数是形成穗数的主体部分。(N-n) 以后~拔节前一
叶龄期只能起巩固穗数的作用,即争取部分动摇分
蘖成穗和减少 (N-n)以前发生分蘖的死亡。
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
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 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成也是各部器官建 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 穗数形成时期:
直播稻第5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 第5叶期才普遍分蘖。 小苗移栽稻(移栽叶龄+2)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 期,因为小苗移栽稻在大田新生2叶后才普遍分蘖。
水稻栽培学习要点

水稻栽培学习重点一. 概念1、稻田的需水量:水稻生长期间,叶面蒸腾、株间蒸发和地下渗漏的水量合称稻田的需水量。
2、水稻的“感温性”:在影响水稻可变营养生长期的环境因素中,主要是温度和日照时数。
水稻是喜温作物,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以延迟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3、水稻的“感光性”:水稻又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长日照则能延长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光性”。
4、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而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5、水稻的“三性”: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合称为水稻的“三性”。
6、抛秧稻:钵盘育苗后将水稻秧苗抛于本田,依靠自身生长功能而直立的栽培技术即为抛秧稻。
二、填空1、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的重要作物。
我国稻作面积仅次于印度,但稻谷总产量居世界产稻国之首。
2、栽培的水稻在植物学上属于禾本科( Gramineae)稻属(Oryza L.)。
目前世界上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但栽培的只有两个种,即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 Oryza glaberrima Steud.)。
3、我国的裁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
每个亚种各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
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
每个型再分为粘稻(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
4、水稻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根突破谷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
5、水稻除吸收三要素外,吸收硅的数量也很大,故水稻有(硅酸植物)之称。
6、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7、低温所引起的生理障碍叫(冷害)。
在水稻的营养生长期遭受低温冷害,造成生育期显著延迟而导致减产的现象叫(延迟型冷害)。
水稻基础研究知识

灌溉稻
13
深水稻(右) 浮稻(下)
14
印度的陆稻(upland field,Rajendranagar,India)
15
陆稻(旱稻)
16
4. 粘稻与糯稻
粘稻与糯稻的主要区别在于胚乳淀粉的性质不同 • 粘稻:胚乳内含直链淀粉15%~30%,支链淀
粉70%~85%,且糊化温度高,胀性大,因为 野生稻只有粘稻,故粘稻与野生稻相似,属基 本型。 • 糯稻:胚乳内含 1%~2%的直链淀粉或几乎不 含直链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且糊化温度低, 胀性小,因野生稻没有糯稻,故属于变异型。
22
(3)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最适的短日、高温
条件下,水稻品种仍需经一个最短的营养生长期, 才能转入生殖生长,这个最短的营养生长期,称 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反映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 差异的品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在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 称为可变营养生长期。
23
如鄂晚三号(武汉华农)在自然光照下早 季播种,播种至穗分化为82d,在10h 的光 照下,晚季播种,播种至穗分化为19d,两 者相差63d,这63d为可变营养生长期, 19d是基本营养生长期。
24
南方稻区水稻品种的“三性”特点
早稻
感温性
从弱到 强均有
感光性
很弱或 钝感
基本营养 生长期
较短
决定生育期 的主要因素
温度的高低
晚稻
强或 极强
强或 极强
最短
温度和日长 日长>温度 (自然条件)
早、中 中 熟品种
稻 迟熟中 稻
偏向于早稻
比早稻或
偏向于晚稻;但 晚稻都长 感光性不及晚稻
温度>日长
最新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概述ppt课件

糯
粳糯套作
稻
普粘长香稻2号
◆ 栽培品种
籼和粳稻,早、中季和晚季稻,水和 陆稻,粘和糯稻中,由于各地方栽培目的 和栽培环境条件的不同,各个栽培品种的 特征特性又是各不相同的。
▲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
(一)水稻的“三性”
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1、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 的特性,称感光性。 2、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 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有一段在高温和短日照条件下 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为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 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栽培稻的起源和类型
(一)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我国常见的栽培稻都属于普 通栽培稻。
栽培稻是野生稻进化而来的,我国有三种野生稻,即普 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其中普通野生稻是 普通栽培稻的祖先。普通栽培稻的起源地为沿喜马拉雅山 南麓的印度阿萨姆、泥泊尔、缅甸北部,老挝和中国西南 部(我国云贵一带有许多野生稻种)。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概述
●概 述 ▲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栽培稻的起源和类型 ▲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
▲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 于小麦。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 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 居粮食作物之首。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 万 吨 )
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 四川、江西;均在4000万亩以上。单产 最高的是辽宁,平均亩产518kg。
我国还是水稻科技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一)水稻的“三性”
1.感温性
水稻是喜温作物。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延迟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便延迟分化。
这种特性乐为水稻的“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有一段不受光、温影响的时期。
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
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水稻,一般都是感温性强百感光性迟钝的品种。
(二)水稻“三性”的应用
1.栽培上的应用
2.制种上的应用
3.引种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