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说课共24页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有机化学说课

(完整版)有机化学说课

合 林的问世以及
聆听
成 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阿司匹林的问世这样一个 小故事,让学生体会有机合成带给人类的 便捷,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正课。
情景线 知识线 活动线 问题线


合 成
有机合成了的解流有机合 程图 成的流程
温故知新
1、如何观察目标 产物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有机合成有个整体的 感性认识,同时指出合成的暗线。
说课程设计
该课程理论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学 时30,实验教学20学时,本着“基础理 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的 教学思想安排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操 作能力。
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巩固官能团的 性质及转化的一 些方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 的基本过程和基 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 法在有机合成中 的应用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 ①通过有机合成有
纳整理知识,培养学 用物质的学习,体
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 会化学的魅力
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 力
②通过有机合成题 的成功突破,进一
②通过设计情景问题, 步激发学生的学习
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 兴趣,体会到有机
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 化学的乐趣。
了解有 机合成 的过程 和原则
学习 有机 合成 的方 法
有机 合成 的综 合练 习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说教法—学情分析
已知
1.基本掌握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2.知道一些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3.知道一些碳链增减的方法
未知
能力
1.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 2.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
水平
说教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认识有机化学》 说课稿

《认识有机化学》 说课稿

《认识有机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有机化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的开篇内容。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奠定基础。

本章节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表,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阶段已经学习了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知识,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等,但对于有机化学的系统知识和研究方法还比较陌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搭建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同分异构现象。

(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有机化学说课

有机化学说课

《有机化学》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采矿系教师刘海霞.我为大家说《有机化学》这门课,以下我分别从八个方面对这门课进行阐述: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团队;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六、教学过程;七、教材;八、课程建设目标。

一、课程设置《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先修课是无机化学,这门课要为学生学习煤化学专业基础课和化工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以及从事化工生产和管理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有4个人组成,其中3人具有硕士学位,一人具有学士学位。

教师结构合理,团队年轻有活力。

三、课程目标素质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化学反应的整体轮廓,一定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反应的基本规律、重要的有机反应和有机化学研究方法。

理解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烯烃顺反异构命名中的次序规则;σ键、П键的成键特点及特性,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律等。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课程重点: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三大模块。

2.难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烯烃顺反异构体的Z/E命名法、共轭二烯烃的双烯合成芳香烃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等3.解决难点的办法:教学中要根据有机化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利用课件,利用实验讨论交流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由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块组成。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 [ 理论考试(50%)+实践考试(30%)+平时表现(20%)]实践考核方式:实践考试 = 预习报告(20%)+实践操作(40%)+ 实验报告(40%)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引入有机化学理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5《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5《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5《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课程概述1.1 课程标准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的教学大纲,本课时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以及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材分析《有机化学》选修五教材从结构、性质、反应等方面对有机化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并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情分析高中生在学习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后,对化学学科已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3.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3.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2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等),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知识讲解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及研究意义;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讲解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介绍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加成反应等。

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

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

与高锰酸 钾反应 制法
水解反应 炔烃
2、芳香烃
1、脂肪烃
烯烃的顺 反异构 烷烃和烯烃
二 、 烃 和 卤 代 烃 (6课时)
3、卤代烃
消去反应
三、教材内容及处理
醛 醇酚
羧酸 酯 有机合成
油脂 卤代烃
烃的含氧衍生物
芳香烃
糖类
脂肪烃 有机化合 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 物的命名
烃和卤代烃
烃和卤代烃
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蛋白质 和核酸
认识有机化合物
功能高分 子材料
研究有机化 合物的一般 步骤和方法
教 材 内 容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 子化合物的时代
应用广泛的 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内容为合成有机高分子的方法、基本结构、性质 和用途,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生产、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高新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 材 内 容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 子化合物的时代
应用广泛的 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基本方法
选 碳 写 主 编 取 重结晶 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代 链 号 萃取 研究有机物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 基
活动奠定基础。
同分异构 体的书写
习惯命名
系统命名 有机物分离 提纯的方法 蒸馏
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教 材 逻 辑 结 构
内部联系
( 官 能 团 的 转 化 )
有 机 物 的 特 性
几类有机物 的研究
有机物的广 泛应用
五、教学建议
重视化学实验 加强直观教学 重视培养能力 加强整体认识,形成 系统知识体系 创设教学情境,激 发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说课稿

《有机化学》说课稿

《有机化学》说课稿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包括有机化学概述、有机物认知、立体化学、有机合成、实践认知、实践操作训练。

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分析,可知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种有许多,如裂解气分离工、有机试剂工、催化剂制造工、有机合成工、尿素合成工、合成氨总控工、聚合工、溶剂蒸馏工、结晶工、萃取工、聚氯乙烯生产工、橡胶生产工等等。

基于这些工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处在中间环节,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程:有机合成工艺、化工制药技术、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有机化合物的系统鉴定和有机元素、官能团定量分析的能力,为轻工、医药、石油加工、环保等行业及分析实验室、科研所实验室培养良好的掌握有机分析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独立动手操作能力的分析技术人员。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出发,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完成常见有机物的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实验仪器和步骤的选择,通过实验室基本实验操作的演练,既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了专业技能,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增加更多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油脂、糖类、蛋白质、生物碱、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和掌握电子理论、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和了解紫外、红外及核磁共振谱在有机化学上的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各类烃类化合物、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衍生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法。

有机化合物的旋光性、手性、异构现象(构造异构、对映异构)、构型表示法和标记法等。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法。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反应原理。

各类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变。

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对映异构定义、产生条件、分子的旋光性与性质差异
胺和酰胺的结构、命名与应用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性质、生理作用与药理活性 生物碱定义、性质与生理作用
油脂的组成、结构、性质与生理作用 糖类的结构、性质与生理作用 氨基酸的结构、分类与性质 蛋白质的结构、分类与性质 天平的使用与固体试剂的称量 量筒、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蒸馏、回流、萃取操作 试管操作
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
五、教学评价
2、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与 要求
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
五、教学评价
2、考核评价
①考核内容与要求
项目 有机化合物概述
烃类 含氧衍生物 对映异构 含氮衍生物
人体三大能源物质
操作技能
知识技能 有机化合物定义、官能团定义、有机化合物结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特性与分类 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分类、命名和性质 醇、酚与应用、醚、酮、醛、羧酸的结构、命名、性质与应用
论 7 羧酸和取代羧酸 认识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医药和生活中的应用。

8
旋光异构
认识有机物的旋光性、旋光异构现象、旋光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9
酯和油脂
认识酯的结构、命名、性质及其医药与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油脂的 组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10 含氮有机化合物 认识胺和酰胺的结构、性质及其在医药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学生素质培养

学生终身职业发展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2、课程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技能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说课稿
本文档将会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课程进行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
+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 掌握有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

2. 教学难点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应用;
+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
+ 采用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

四、教学过程
本课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课前导学
在课前,通过讲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

2. 实验部分
实验部分将学生分组进行,每个小组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有
机化学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来总结本次实验,反
思自身过程的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考试、实验表现、小组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

以上是本节有机化学的说课稿,谢谢各位的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