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作文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第2单元《写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第2单元《写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2单元《写作》一. 教材分析《写作》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单元的主题是“情感的抒发”,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等多种写作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但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语言匮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手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美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表达准确、语言丰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文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如优秀文章、写作指导书籍等。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了解写作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八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人教版)

如何写好状物的文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一. 教学内容:如何写好状物的文章二、命题趋势(一)“状物”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

状物的记叙文,就是写动物,写植物,写实物,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

当然,这种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就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二)状物的记叙文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描述植物植物包括花、草、藤、树,也包括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等。

例如《爱莲说》、《石榴》、《白杨礼赞》。

2、描述动物动物包括鱼、虫、鸟、兽。

它们有的在水中游,有的在空中飞,有的在山中跑……这些形形色色、无奇不有的动物都是我们描述的对象。

例如《海燕》、《白鹅》、《鹤群》。

3、描述物品物品多指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品等等。

4、描述建筑设施建筑设施是指建筑而成的东西,如桥、塔、喷水池、纪念碑、房屋等。

例如:《陋室铭》(三)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将物的特征人格化,体现质的特征;借物抒情——由物的特征引发情思,侧重情感的抒发。

三、探究写作方法:阅读例文,并回答问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问:这段文字中,作者除了运用了直接描写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使紫藤萝更加形象生动?问: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从以上例文,可总结出写作方法如下:了解事物的特征;静动结合;注重顺序;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融情于物,真切感人(结尾托物言志,抒发感情)四、写作方法指导1、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文集体备课教案

作文集体备课教案

作文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作文教学的意义与目标1.1 作文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1.2 作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作文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文使学生的作文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艺术性第二章:作文教学的内容与要求2.1 作文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授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和写作2.2 作文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要求学生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要求学生作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第三章: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3.1 作文教学的方法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使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训练,提高作文能力讨论交流法:让学生进行作文讨论交流,取长补短3.2 作文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设置合理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提高第四章:作文教学的评价与激励4.1 作文教学的评价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和创造性思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和教师评4.2 作文教学的激励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和优秀作文设立作文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写作活动,拓宽他们的写作视野第五章: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与改进5.1 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5.2 作文教学的改进不断更新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作文教学经验和成果第六章:作文教学的课堂管理6.1 作文教学的课堂管理营造轻松、自由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设定明确的课堂纪律,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6.2 作文教学的课堂管理策略设定合理的作文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关注个体差异第七章: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应用7.1 作文教学的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采访等,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作文写作竞赛、作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7.2 作文教学的应用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结合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等资源,丰富作文教学手段和内容将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八章:作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8.1 作文教学的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敏锐度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体裁,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8.2 作文教学的延伸开展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作文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九章:作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9.1 作文教学的反思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要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9.2 作文教学的总结教师要定期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要定期总结写作经验和成果,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第十章:作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10.1 作文教学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10.2 作文教学的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和问题学生要积极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1. 作文教学的意义与目标(第一章)2. 作文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第二章)3. 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第三章)4. 作文教学的评价与激励(第四章)5. 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与改进(第五章)6. 作文教学的课堂管理(第六章)7. 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应用(第七章)8. 作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第八章)9. 作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第九章)10. 作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作文教学的意义与目标:本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教授,更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指导--“读懂--------”为题写一篇作文》研讨课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指导--“读懂--------”为题写一篇作文》研讨课教案-1

作文指导“读懂”为题写一篇作文1.文题设计。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也是明了的过程。

请以“读懂_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自选角度,自选文体,立意自定。

2.写作指导。

横线上可填的内容非常广泛,首先是人: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屈原、苏轼、李清照、鲁迅、林黛玉、诸葛亮、保尔·柯察金等;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填写:读懂失败、读懂坦然、读懂成功、读懂诚信、读懂宽容等。

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如写一件事,就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突出“读”与“懂”的过程;如写多件事,就要注意叙事的简洁明了,注意中心的高度统一。

写好本文还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因为善感的心灵总善于在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间汲取精神雨露,让干渴的心灵达到滋润,让荒芜的精神家园蓊郁葱茏。

独立黄昏静默赏菊,赏它的傲霜独立的气质;凭窗眺望云卷云舒,深深地折服于它沉静从容的气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和学生阅读课的积累勾连,和学生的生活现实勾连。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佳作展示一】我读懂了花之语花,是生命最灿烂、最明艳的象征。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无疑,花是欣欣向荣的,它们争先恐后地生长,也引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可谓一幅繁花似锦、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是花之语构造了如此美妙的画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是春的代名词。

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拥有白色或淡粉色五瓣小花的桃花,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竹外桃花三两枝”,这里处处隐含着春的气息。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也许桃花的花语便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天,百花凋谢,只有梅花拥有倔强的风骨,依然挺立在风雪中,毫不退缩。

(整理)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整理)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一、写作技巧探究:
八年级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传记和随笔,都是写人的文章。

那么,写人的文章有哪些要求呢?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

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

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

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

第三、比较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的目的是求异。

二、写作训练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书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味道”为题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一是从提示语入手,选择与众不同的“味道”。

二是从情感入手,写出感人至深的“味道”。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蜂蜜,饱含着香甜;有人说生活像一杯牛奶,充满温馨;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幽香弥漫;有人说生活像一杯咖啡,苦涩中略带甘甜。

你感受最深的是哪种味道呢?你准备选取哪几件事来写出自己对这种味道的感受呢?你能写出一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吗?你能不能在文章中刻画一个美丽的细节呢?
注意了这几个问题,你的文章也许就步入了优秀的行列。

人教版初二下册作文教案全套

人教版初二下册作文教案全套

八年级下单元作文教案一、(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作文指导与范文评析《献给母亲的歌》课堂实录教师导语:同学们好!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你们又在课外读本《随鸟走天涯》上学了好多有关母亲的文章,从中了解了朱德的母亲,老舍的母亲和邹韬奋的母亲,从中我们感悟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与母亲息息相关,受到了母亲良好的教育和影响,都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可贵的品质。

因此,这节课我们结合第一单元综合性实践课,上一节活动课,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目的就是锻炼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母爱的深深反思。

和以前一样,我们还是分成四组,每个小组一个活动主题,分别由四个小组长带领同学们活动。

活动主题是:诠释母爱。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动物中的母爱:(展示八幅图画)1、这一幅图画是鸟妈妈正在哺育小鸟。

2、这一幅图画是鸟妈妈张开双翼保护自己的小鸟宝宝。

3、这一幅图画是两只大鸟正在教小鸟飞翔4、这是小猴子躲在猴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面5、小马正在跟马妈妈亲热6、袋鼠妈妈正在温柔地看着她的孩子们7、母斑马正跟小斑马散步动物中的母爱尚且如此,人类中的母爱呢?下面请我们组的同学来诠释一下母爱。

(屏幕上出现)母亲的诠释(组内同学每人说一句)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O(old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R(right)您总是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几个感人的故事。

《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还买了两件银色面包服,让她女儿高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作品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二、学情分析:新学期了,每一位学生都将展开新的人生,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作品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八年级学生对叙事性作品已经较为了解,学生对于人生有一定的生命体验,此类的文章有一定的阅读量,容易把握作品内容但认识还比较浅层次、肤浅,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兴趣不减,尤其是如何把这些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来还有相当的差距。

应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三、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3、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4、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并体察文中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具体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掌握抓住人物特征写人的方法,能在写作中较灵活、准确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课时划分:《藤野先生》(2课时)《我的母亲》(2课时)《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再塑生命》(1课时)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1课时)五、教学方法:本单元是本册第一单元,教师应贯彻新课标,开好头,打好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习作教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习作教学)

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1.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与佳作欣赏教案号:1第一单元写作指导:献给母亲的歌【文题大亮相】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我们的身上流淌着母亲的血液,我们的身上承载着母亲的希望,我们的身上凝聚着母亲的深情。

请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导写零距离】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既惊天动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又体现于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中,体现在繁琐的唠叨上。

这种爱无时不在,凡是母亲,都把这种爱演绎得非常动人,让人深深地感动,久久不能忘怀。

由此,我们作文时可赞扬因母爱而创造的奇迹。

我们也可从某些细节入手,写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从“一滴水中映大千世界”,来歌颂母亲的情怀和精神。

我们还可从动物的角度来写伟大感人的母爱,以反映母爱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还可以变换主体视角,采用母亲心理表白的方式来写孩子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来写母亲宁愿为孩子献出一切的真情,这样可能更感人,更易于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注意事项】要写好本单元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l.与母亲做情感的交流,注意活动参与的过程和感情的投入,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2.注意理性地思考母亲,品味爱的内涵,达到真正认识母亲的目的;3.注意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叙议结合、运用典型事例等,尤其要注意角度要新,避免陈旧老套。

【训练要求】本单元指定的作文题目是《妈妈,您听我说》和《母爱》,但在具体写作时,只要是围绕“母爱”这一话题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母爱”这一话题,对同学们来说是毫不陌生的,但要写出好文章却不易。

因此,这里向大家提出如下要求,供写作时参考:1.选择的切入口要注意小、巧,以小见大,避免空洞笼统;2.将自己的真感实情融入叙述描写中,避免平铺直叙;3.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

4.选材要注意“避熟”,对那些用得过多、过滥的材料要坚决回避【佳作欣赏1】我爱您——妈妈“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是真的。

儿女是一只风筝,母亲牵挂的心就是那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风筝飞得有多高,那线就有多长。

八岁的时候,我能独自一人翻过小山,走过荒地,穿过热闹的大街小巷,到很远的姥姥家去。

每个星期六的早晨,妈妈总是把东西准备好,拉着我的手,把我送到路口,然后叮嘱我:“小心啊,路上见了生人不要理,有车的地方慢点,有水的地方别去玩。

到了姥姥家要听话,早点回……”我总是静静地听着,等妈妈讲完了,才小心翼翼地跨过那石板桥。

而妈妈,还静静地站在小桥那头,望着我渐渐模糊的身影。

有一次。

我爬上小山顶回头一望,吃惊地发现小桥那头仍有一个黑点隐约可见。

我的心猛地一颤:妈妈,您,您快回去吧,外面风大。

我一定会小心的,我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时光真的不等人,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上了初中。

走过繁忙的七年级,体验了一年的初中生活,我终于习惯了。

可每次上学,妈妈还是要送我,只是,我们不再去石板桥了。

妈妈送我到革新桥头搭车。

妈妈总是等我钻进了车内,才从车窗把一大堆衣服塞给我,并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那几乎说烂了的话:“学校里加把劲,好好照顾自己。

路上车多,要小心,不要想家。

”这几句话,我听了七年,七年啊!没有艳丽的辞藻,没有巧妙的修辞,就是这么平平淡淡,但每一次听。

我都觉得它闪烁着妈妈晶亮的心。

车,缓缓地开动了,可是我分明感到身后有道深沉怜爱的目光。

正穿过厚厚的背椅投向我。

我知道,什么也阻挡不了那力量无穷的目光。

哦。

妈妈,女儿懂您的心,您的心是千万个妈妈所共有的心,是盼女儿成长的心,是望女儿平平安安一切顺利的心。

您可知道,在女儿艰难跋涉的人生道路上,您那一声声用心的嘱咐,那一句句牵魂的希冀,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最美的歌,是一首最动人的诗……妈妈,我只愿来日报得三春晖。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实验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王永志)【教师评点】小作者运用朴实的语言将妈妈的爱娓娓道来,毫无修饰和造作,但平实中所蕴涵的感动却让人挥之不去。

文为心生,只要动之以情,相信大家都能写出这样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2】妈妈,您听我说每当我一个人静坐在窗前,面对皎洁的月光和满天星斗时,一幕幕的往事,像失去了听觉的蝙蝠胡乱地撞击着我的脑袋。

我后悔极了,我真不该对您那样。

妈妈,自从我上了初中以后,您对我的爱有增无减,您怕在学校住宿的我想家,三天两头地到学校里来看我,每次来时还带来许多物品。

每次我放假回家,您总是做我最爱吃的菜。

当时,我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但是,这样的日子久了,尤其是您往学校跑的次数太多了,我从同学们异样的眼神中感到难堪。

初中的学习生活跟小学不一样,同学们都觉得自己已长大了,我也开始感觉到自己忽然是大人了,我需要自由,需要发展的空间,可是您不但没有发现我的变化,而且还更勤快地往学校里跑。

于是,我开始厌烦您了。

记得那天,天空突然变色了,乌云纷纷聚拢,继而雨点猛烈地砸了下来,学校很快掩盖在狂风暴雨中。

风停雨歇不久,一个身影在校园空旷的操场上奔跑,她身后溅起一尺多高的水花,手里拿着一件外衣。

我知道是您来了,看到您那个样子,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一气之下向您发了火,责备您太爱多事。

其实当时我在心里也是感激您的,只是您那样做使我的面子很过不去。

以后好些天,您再也没有来看我了,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校园里还有您的影子,原来您还是在暗中打听我,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

这时,我也突然意识到一种伟大的母爱,我有点后悔那天不该对您发火。

妈妈,说句心里话,我是很感谢您的,是您给了我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十多年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没有理由向您发脾气。

然而,我已经是个15岁的青年了,不再是当年您身边的那个牙牙学语的孩童了,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向往独立,我需要一个锻炼能力发展自我的空间。

妈妈,面对一个缤纷精彩的世界,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未来,我坦率地对您说,谢谢您给我的爱,但也请您放手,让我像一只离巢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吧。

简析: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对母亲的“极度”关切,“我”的内心充满矛盾:感激,但又难以承受、不愿承受;长大的感觉、渴望独立的感觉是那样急切。

因此,作者忍不住发出呐喊:“请您放手,让我像一只离巢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吧。

”成功的心理描写的运用,深化了习作的内涵,更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创新总评】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

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这篇优美的散文为我们做出了回答: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写作目标】重点训练目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常规训练目标:1、书写规范认真;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3、表达出真情实感;4、字数不少于500字。

作文讲评:教案号:2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寻觅春天的踪迹【文题大亮相】A、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描写,或记叙,或抒情。

B、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

A、B两项中任选一项来完成任务。

提示:根据自己的视角去观察、感受春天,写出独特的感受。

善于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

在自己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实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

【导写零距离】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训练要求】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宗旨是“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主要训练目的是: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写作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关于“春”的观察日记、感受。

体裁可采用日记、随笔等;2.以“春天的赞歌”为话题,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3.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为此,这里提供以下写作建议:1.要学会仔细观察春天来临时人、事、景的细微变化,具体才能入微;2.要注意调动自己的感受,与眼前所见之景积极共鸣,将真切的感受与对景物的描绘融为一体;3.要注意积累生动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以丰富思想感情的表达手段。

【写法指导】第一,安排好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第二,描写景物可从色彩、形状、情态等角度描摹。

第三,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第四,在描写中融入自已的感情【佳作欣赏1】觅春春天,天气转变,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

春天在校园里。

教室的窗外,那棵粗壮而高大的银杏树,本来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到了春天,就像充了电一样,重新打起了精神,发出了黄色的微小的嫩叶,谁见了都觉得这棵银杏树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我曾领略过这棵树夏天枝繁叶茂的绿,秋天童话般的金黄和冬天神话般的诡秘,但这棵树的春天,却那么有生机,让人有一种可爱的感觉。

春天在天空中。

清晨,我们在公园里悠闲地跑步,不经意的,我抬了一下头——啊!是一群可爱的燕子,他们十分灵活,时而展翅飞翔,时而蜻蜓点水。

有时他们飞累了,便停在电线上休息,成了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这真像一幅画,表现了燕子的可爱,表现了春天的美。

春天在河边。

傍晚,我们一家人迎着晚风,在河边散步,走着走着,我们发现河边的小草,已经由冬天的枯萎无神,变得葱绿无比,路过此地,都会觉得清香扑鼻。

春天在人们身上。

因为天气转暖,人们都把厚厚的羽绒服,换成了春装。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都十分的生气勃勃。

春天还在田野间,还在咱们的心坎上。

简析: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春天的观察日志,不过作者没有按照日期铺排,而是依次描绘了校园春色、天空春色、河边春色、人们身上和脸上的春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