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习题: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随堂达标检测(选修1)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凝胶柱制作的顺序一般是( )①橡皮塞打孔②挖凹穴③装玻璃管④盖尼龙网⑤盖尼龙纱⑥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⑦接尼龙管、装螺旋夹⑧柱顶插入安装玻璃管的橡皮塞A.①③④⑤⑥⑧⑦②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⑥⑤⑧⑦D.①②③⑦⑥⑤⑧④:选择合适的橡皮塞→打孔→挖凹穴→装玻璃管→盖尼龙网→盖尼龙纱→将橡皮塞插到玻璃管→接尼龙管→装螺旋夹→柱顶插入安装玻璃管的橡皮管。

2.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3.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应加入生理盐水,防止细胞破裂;将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时,需要加入蒸馏水,以便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透析时,应将透析袋置于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4.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时,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处理;再通过透析法除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蛋白除去,即样品纯化,纯化过程中凝胶应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制成凝胶悬浮液,而不是用生理盐水;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高中生物选修1练习: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1练习: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A.②④B.①④C.④⑤D.①③[解析]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

[答案]A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说明色谱柱制作不成功,可能是凝胶装填不紧密、不均匀,或者存在气泡,打乱了洗脱次序所致。

[答案]B3.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下列关于样品处理及粗分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C.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l溶液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解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杂蛋白;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过程应选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答案]D4.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会影响分离的效果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凝胶色谱柱直径过大会耗用过多洗脱液,样品的稀释度过大[解析]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测)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测)(教师版)一、单选题1. 为了提取血红蛋白,从学校附近的屠宰场取新鲜的猪血,对猪血处理的正确操作是A.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B.取血回来后,马上进行高速长时间离心C.将离心后的血细胞加入清水缓慢搅拌D.重复洗涤直到上清液呈红色为止2. 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材料必须选用鸡血B.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差异分离蛋白质3. 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可以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哪一层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A.第一层无色透明B.第二层白色C.第三层红色透明D.第四层暗红色4. 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5. 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B.甲装置中A是蒸馏水,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C.甲装置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大的杂质D.乙装置分离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6. 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B.红细胞洗涤使用5倍体积的蒸馏水,直到离心后上清液不呈现黄色为止C.利用0.9%的NaCl对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7. 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种常见的技术。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人教版选修一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人教版选修一

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人教版选修一1.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A.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B.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最先流出,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而流速缓慢,最后流出C.凝胶内部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其空隙大小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无相应关系D.一般情况下,凝胶对要分离的物质没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2.(能力挑战题)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在沉淀中,则丙也一定在沉淀中B.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C.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丙保留在袋内,则乙也一定保留在袋内D.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丁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3.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洗涤前,应进行快速离心,分离出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C.洗涤过程选用0.1%的生理盐水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析袋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此膜,离子和小分子能够通过此膜B.在透析过程中,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不断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到pH=7的磷酸缓冲液中C.使用pH=7的磷酸缓冲液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特性D.缓冲液量远多于血红蛋白溶液量有利于杂质分子充分地向外扩散5.以下对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要用猪血细胞来做实验B.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析出,所依据的原理相同C.在实验中都要进行除杂处理,以便得到较纯净的DNA或血红蛋白D.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呈现蓝色6.凝胶色谱技术是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故对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同步训练+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同步训练+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含答案)

10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凝胶色谱法是利用凝胶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的一种方法B.在洗脱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所以最先洗脱出来C.凝胶内部有很多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的蛋白质的大小无相应关系D.凝胶对要分离的物质没有吸附作用,所有要分离的物质最终都能被洗脱出来2、下列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3、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填时,不能有气泡产生。

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影响分离效果B.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让洗脱液流干C.样品洗脱结束后,及时倒掉色谱柱中的凝胶D.干的凝胶要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才能装填4、下列关于透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B.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C.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D.洗脱液接近色谱柱低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5、下列关于物质提取、纯化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果胶酶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B.使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电泳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和数量以及样品分子大小不同,产生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D.离心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不同大小的分子离心时沉降速度不同6、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下列有关在凝胶色谱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的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7、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①脂溶性物质②沉淀层③甲苯层④血红蛋白溶液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8、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9、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B.红细胞洗涤使用5倍体积的蒸馏水,直到离心后上清液不呈现黄色为止C.利用0.9%的NaCl对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10、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高中测试题生物: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测试题生物: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选择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B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C带电荷的多少D溶解度
2.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影响来维持(B )基本不变。

A温度 B pH C渗透压D氧气浓度
3.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B )的电极移动。

A相同B相反C相对D相向
4.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的( A )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肌动蛋白D肌球蛋白
5.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其中( C )的含量最多。

A白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淋巴细胞
6.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D )。

A. NaCl
B.甲苯
C.蒸馏水
D.柠檬酸钠
7.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C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非选择题
1.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以及、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答案:带电性质的差异;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
2.你能描述血红蛋白分离的完整过程吗?
答案: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

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在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 蛋白质提取过程中有关透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于透析的薄膜要具有选择透过性B.透析膜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制成的C.透析能使小分子自由出入,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D.透析可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2. 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A.调节pH B.维持红细胞的能量供应C.防止微生物生长D.防止血液凝固3.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使用的凝胶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其中G、75的含义分别是()A.G表示凝胶的使用量,75表示加75 g水B.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75表示需加热至75 ℃C.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每克凝胶及膨胀时吸水7.5 gD.G表示凝胶的膨胀体积,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后体积可达75 cm34.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A .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C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5. 血红蛋白由____________个肽链组成( )A .2B .4C .3D .56.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四层,血红蛋白在第__________层( )A .一B .二C .三D .四7. 洗涤红细胞时,离心所采用的方法是A .低速长时间离心B .低速短时间离心C .高速长时间离心D .高速短时间离心8. 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SDS 的作用是A .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 .改变蛋白质的形状C .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D .减少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9. 随着人类跨入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首先要做的一步是( )A .弄清各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 .弄清各种蛋白质的功能C .弄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 .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10. 制作凝胶色谱柱时,橡皮塞顶部凹穴内插入的移液管的部位及长度是( )A .移液管头部5 cmB .移液管尾部5 cmC .移液管头部3 cmD .移液管尾部3 cmD .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B .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二、非选择题11. 蛋白质的各种特性的差异,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下列对这种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分子的形状、大小和溶解度B .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C .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D .以上三项都是12. 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A .电荷的多少B .分子的大小C .肽链的多少D .分子形状的差异13.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B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小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C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等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D .二者根本无法比较14.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符合要求的一项为( )A .粗分离→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B .粗分离→纯化→样品处理→纯度鉴定C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D .纯化→纯度鉴定→粗分离→样品处理15.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A .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C .所带电荷多少D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B .溶解度()入烧杯,加入五倍体积的__________缓慢搅拌__________min,低速短时间离心,重复洗涤__________次,至上清液中无__________,则表明红细胞洗16.采集血样后,及时分离红细胞。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1同步检测: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Word版含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1同步检测: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理一理判一判1。

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分别利用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所带电荷性质的不同,实现了对蛋白质的分离。

(√)2.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会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而不能通过凝胶。

(×)3.缓冲溶液可以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4.电泳过程中蛋白质的运动速率只与带电性质有关。

(×)5.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

(×)6.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仅与其电荷多少有关.(×)7.添加了SDS后的蛋白质电泳结果只跟蛋白质的分子量有关。

(√)8.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9.洗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释放所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蒸馏水.(√)10.装填色谱柱时要先把凝胶物质填充进去,而后立即用高压缓冲液洗涤以使凝胶紧密。

(√)悟一悟1.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影响分离效果.2.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一旦发生上述两种情况,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3.小心加入磷酸缓冲液到适当高度后,再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进行洗脱,不能边加缓冲液边洗脱,这样会扰乱洗脱顺序。

4.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再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此时收集到的才是纯度较高的血红蛋白溶液。

收集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若收集时间过早,血红蛋白还未洗脱出,若收集时间过晚,则血红蛋白早已经洗脱出,得不到血红蛋白.感悟体会:练一练1。

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一定存在于沉淀中B.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则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甲的移动速度最快C.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甲也保留在袋内D.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丙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解析:分子戊分子量大于甲,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不存在于沉淀中,A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
()。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
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解析凝胶颗粒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答案 D
2.(2011·南通调研)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
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解析红细胞洗涤步骤中应加入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血红蛋白释放中加入蒸馏水,透析时缓冲液pH应为7.0而不是4.0。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电泳使样品中各分子分离的原因的是
()。

A.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形状D.分子的变性温度
解析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样品分子的带电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都会影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分子的变性温度无关,故选D项。

答案 D
4.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序叙述错误的是
()。

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
D.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解析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由此可知B 的叙述错误。

由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答案 B
5.下面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的加入(图I)和洗脱(图Ⅱ)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样示意图中,正确的加样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吸管加样时,应注意正确操作,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贴着管壁加样、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样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加入缓冲液,待__________________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 ________mL 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解析 加样品时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吸管应贴着管壁,管口沿着管壁环绕移动,还应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

等样品完全进入到凝胶层时,才加入缓冲液进行洗脱。

答案 (1)④→①→②→③
(2)不要破坏凝胶面 使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
(3)完全进入凝胶层 红色的蛋白质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