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尿路感染最终版--资料
尿路感染

跃妇女。
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 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淋巴道感染 直接(毗邻)感染
机体防御能力
尿液冲刷作用
前列腺分泌物中的抗菌成分 尿路粘膜的抗菌能力:有机酸、IgG、
IgA、吞噬细胞 尿液PH及渗透压 白细胞清除细菌的作用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
易感因素
尿流梗阻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 膀胱输尿管反流 机体免疫力低下 神经源性膀胱 妊娠 性别与性生活 医源性因素:导尿管、膀胱镜等。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输尿管畸形、多囊肾、移植肾。 遗传因素(尿路粘膜上皮细胞菌毛
受体数目多)
临床表现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无症状性细菌尿 导管相关性尿感
病情较轻者:疗程7-14天,可口服。90%有效,如尿菌
仍阳性,参考药敏治疗4-6周。
严重感染,全身症状明显者:静脉给药,热退后继续
用药3天改口服,完成14天疗法。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关键为寻找及去除易感因素。
再发性尿路感染
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停药
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 治疗与首发相同。 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6周内再 次出现菌尿,菌株与上次相同。治疗在去除诱 因基础上,据药敏用药,不少于6周。 反复发作者可予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每晚临 睡前排尿后予小剂量抗生素一次,如呋喃妥因 50-100mg或氧氟沙星200mg,每7-10天更换药 物一次,连用半年。(重新感染半年内2次以 上或反复复发者)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女性,女:男约10:1,尤以婚育
尿路感染

急性尿道综合征
有尿道刺激症状,而无脓尿及细菌尿。
IgA肾病
发热、排尿不适感、血尿
治疗--总体治疗原则
明确并去除病因。 卧床休息、多饮水。 首先实施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待细菌培养及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回报后,改为针对性用药。 预防复发及并发症。
治疗--抗生素应用基本原则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选用抗生素; 根据病变的部位、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复
定位诊断--尿路感染确定之后,细菌究竟是来自上
尿路(肾盂肾炎)还是下尿路(膀胱炎)。
侵袭性检查
双侧输尿管导管法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
肾小管浓缩功能检查
非侵袭性检查
尿NAG的活性测定 免疫反应检查:尿分泌型IgA
尿β 2微球蛋白测定
尿红细胞相差 血清CRP
鉴别诊断
肾结核
抗生素治疗无效; 脓尿、酸性尿,普通细菌学检查阴性; 肾外结核的证据;
容器要清洁。 必须是中段尿。 膀胱中尿液要足够多。 留取的尿量要足够。 最好是晨尿。 一定是新鲜尿。 女性特殊注意事项:经期及外阴清洁等
定位诊断
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膀胱灭菌后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
胱炎。 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T>38.5℃)或腰痛、肾区叩痛和(或) 压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停药后6周 内);用单剂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损害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者,或X光 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概念
分类 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发病原因--病原微生物感染 发病机制--感染途径
尿路感染病历模板

彝良县奎香乡中心卫生院入院记录姓名科别内病室 5 床号12 住院号性别女住址入院时间2014-11-29年龄39岁单位无病例陈述者患者本人婚姻已婚籍贯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伴腰背部疼痛7天。
现病史:患者于7天前感尿频、尿急、尿痛伴腰背部疼痛,无畏寒、发热、头痛及咽部不适。
经做检查诊断为“尿路感染,”。
后在院外经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稍有好转,1天前腰痛加剧,同时伴尿频,尿急,畏寒、发热,故于今日来我院诊治,经查尿后以“尿路感染,”收住我科住院治疗。
病后患者精神可,饮食正常,大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有“肝炎”、“结核”、“血吸虫”等病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五官、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血液、内分泌代谢、骨关节系统回顾均无重要病史。
个人史:患者出生于原籍,久居本市,否认有冶游史及精神创伤史。
家族史:家族中否认有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T:38.6℃R:22次/分P:80次/分BP: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正常,神清,语晰,扶入病房,查体合作。
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瘀斑、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面部轻读浮肿,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0.25cm,对光反射敏。
咽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
胸廓略发育正常,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叩鼓音,移浊阴性,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明显叩击痛,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存在,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暂无初步诊断:1.尿路感染;诊断计划:1.内科二级护理;2.低盐饮食;3.补液、抗炎;4.对症、支持。
医师签字:2014年11月29日20:30首次病程记录患者,魏世美,女,39岁,已婚,农民,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腰背部疼痛7天”于2014年11月29日19:50入院。
尿路感染病历模板62051

患者王英,女性,18岁,汉族,未婚,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下腹部疼痛10天。
于2016/11/0118:56以“下尿路感染”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1.病史:患者自述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伴下腹部酸胀痛,无发热,每次尿量不多,尿时呈烧灼感,肉眼血尿,呈洗肉样,当时到我院门诊行尿常规检查:WBC+2,PRO+2,给予头孢类抗炎药物治疗10天,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仍觉下腹部胀痛、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发热、以"下尿路感染"收住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慌,无咳嗽、咳痰,无腹泻,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2.查体: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意识清楚,痛苦病容,步入病房,主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苍白、出血斑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头颅形状正常,无畸形,头发分布均匀,头部活动自如。
五官端正,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出血及黄染,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双耳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正常。
鼻外观正常,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红润,无紫绀、疱疹、皲裂、溃疡及色素沉着,牙龈无红肿、溢脓、出血、溃疡,咽部充血水肿,无异常分泌物,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型未见明显异常,舌面无异常,舌运动无震颤、偏斜。
未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软,无抵抗,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运动如常,触觉语颤两侧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心尖区无抬举样搏动,无压痛,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形,外周血管无异常。
腹部形态正常,下腹部略压痛,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腹水征阴性,双肾区及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叩击痛。
成人尿路感染word资料5页

第七单元Text A成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年影响数百万人。
泌尿道感染是人体第二大最常见类型的感染。
每年因尿路感染(UTIs )就医的人数约为830万人。
妇女尤其容易感染UTIs,但原因尚不清楚。
20%的女性会患尿路感染。
男子的发病率不如女性高,但一旦发病会很严重。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系统中关键要素是肾脏,位于背部中间肋骨下方的一对深紫色器官。
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消除血液中过剩的液体和废物,保持血液中盐和其它物质相对的稳定和平衡,产生促使红血球生成的激素。
称为输尿管的窄管把尿液从肾脏导到膀胱,一个位于下腹袋子状的器官。
尿液储存在膀胱里并通过尿道排空。
成人平均每天排尿量为1.5夸脱(大约1500毫升)。
但尿量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人消耗的食物和水。
夜间形成的尿量只有白天的一半左右。
尿路感染的原因尿液通常是无菌的,一般不含细菌、病毒和真菌,但含有液体、盐和废物。
有些微生物,通常是从消化道进入的细菌,聚集在尿道,并开始繁殖,就会引发感染。
尿道是将尿液从膀胱排除体外的管道。
大部分感染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生活在结肠。
通常情况下,细菌首先进入尿道。
当细菌繁殖,感染就可能发生。
如果感染只限于尿道,就是尿道炎。
如果细菌转移到膀胱并且繁殖,引起膀胱感染,则是膀胱炎。
如果感染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能进一步进入输尿管繁殖导致肾脏感染。
肾脏感染是所谓的肾盂肾炎。
称为衣原体和支原体的微生物也可能导致男性和妇女的尿路感染,但这些感染往往只限于尿道和生殖系统。
与大肠杆菌不同,衣原体和支原体可通过性传播。
泌尿系统的结构有助于抵御感染。
输尿管和膀胱,防止尿液回流到肾脏而且从膀胱流出的尿液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细菌。
男性的前列腺产生的分泌物使细菌生长缓慢;男性和女性的免疫系统都可以防止感染。
尽管如此,感染仍会发生。
危险人群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尿路感染。
任何阻碍尿液流动的尿道异常(例如,肾结石)都有可能诱发感染。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急性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病原菌80%以上为大肠埃希菌;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除仍以大肠埃希菌多见(30%~50%),也可为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尚有葡萄球菌属、念珠菌属等。
【治疗原则】
1.给予抗菌药物前留取清洁中段尿,做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经验治疗时按常见病原菌给药;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首选口服用药,宜用毒性小、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3~5 天。
3.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应注射给药,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疗程一般2 周。
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并应特别关注预防措施。
4.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尿路系统检查,若发现存在尿路结石、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等复杂因素者,应予以矫正或相应处理。
5.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宜尽早拔除或更换导尿管。
6.绝经后妇女反复尿路感染,应注意是否与妇科疾患相关,酌情请妇科协助治疗。
【经验治疗】
见表4-9。
【病原治疗】
见表4-10。
*注:我国大肠埃希菌等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达50%以上,选用该类药物治疗应参照药敏结果。
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感 非复杂性(单纯性)尿感
初发/孤立发作尿感 反复发作性尿感
问题3: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是什么?
问题4: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尿液不畅 :梗阻、异物、肾实质病变 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 器械检查 尿道内、尿道口周围炎症 机体抵抗力差 遗传因素
问题5:尿路感染的途径有哪些?
(1)上行感染
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尿道口有肠源性革 兰氏阴性杆菌寄居)
(2)血行感染
感染灶细菌 血流 肾(少见)
(3)淋巴感染
腹腔内某些器官炎症 时,细菌经淋巴管而
致的感染
(4)直接感染
外伤或肾内感染 而致
尿路上行感染
问题6: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实 验 室
1.尿液常规检查
2.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真性菌尿
清晨清洁中段尿细菌菌落数大于105 cf学检查
B超
尿路平片
静脉肾盂造影
急性期不宜此项检查
CT及核磁
问题7:治疗尿路感染需明确什么?
感染的性质及诱因 感染的途径 及部位
尿路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A.大肠埃希氏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淋病奈瑟菌 E.支原体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掌握
尿路感染的病因、定义、诊断及治疗
了解
各种类型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问题1.什么是尿路感染?
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衣原体、 支原体、某些病毒等)侵入尿路引起 的尿路炎症
问题2:尿路感染可分为哪些种类型?
内科学(第9版)
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 根据病人基础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和发病率
1. 定义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
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 体、某些病毒等)侵入尿路引起的尿路炎症。
kidney肾脏 ureter 输尿管 bladder 膀胱 urethra 尿道
prostate 前列腺 vagina 会阴
ureter
输尿管
bladder
膀胱
prostate
前列腺
2.分型
(1)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输尿管炎
(2)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 尿道炎
3.发病率
女性多见:女性—尿道短、宽、直
—尿道开口靠近阴道口和肛门
(1)未婚少女 2% (2)已婚女性 5% (3)孕妇细菌尿 7% (4)老年男、女性,多无症状
10%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
菌):多见于性生活活跃期妇女
发病机制
1.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尿道口 有肠源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寄居)
(2)血行感染:感染灶细菌 血流 肾(少见) (3)淋巴感染:腹腔内某些器官炎症时,细菌
经淋巴管而致的感染 (4)直接感染:外伤或肾内感染而致
尿路上行感染
2. 机体抗病能力
【原理】尿液中的亚硝酸盐与试纸中的对氨基苯砷酸 或磺胺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后者与试纸上 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或四氢苯并喹啉-3-酚偶合 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盖氏试剂法)。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尿液亚硝酸盐的定性实验 一般为阴性。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时,由于细菌还原 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结果为阳性,常见于 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尿液亚硝酸盐检 测结果为阳性时,预示着尿液中的细菌数量在10万/ml 以上。
•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 细菌
➢主要致病菌 大肠杆菌 75%-90%
最常见的致病菌: 肠道 G-杆菌
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占70%以上
大肠杆菌特点:
• 1.肠道正常菌群,寄生部位改变可引起肠道 外化脓感染(内源性感染),如泌尿系统感 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败血症等。
注意事项
清晨第一次尿
无菌取中段尿
(2) 尿细菌计数
球菌 103-104/ml: 阳性
计数
标准
①尿≥105/ml:阳性
杆菌 ②104-105/ml:可疑,需复查
③ <104/ml:污染可能
(3) 尿沉渣 菌尿: 细菌≥20个/HP 阳性符合率>90%
(4)化学检查 亚硝酸盐试验:
炎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 尿常规
(1)尿蛋白:(-)~(±)
(2)尿白细胞
.有症状的尿感常有脓尿(pyuria),亦称WBC尿: WBC≥5/HP(清洁尿沉渣) WBC≥8×106/L(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更准确
.也可出现脓尿的有: 白带污染 泌尿系非感染性炎症(间质性肾炎)、 结核菌感染、真菌、衣原体感染
2. Urinary cell countinh-结合临床考虑 <20万/h-阴性
尿RBC计数
>10万/h -阳性 3-10万/h -结合临床考虑 <3万/h -阴性
3.尿细菌学
(1)尿培养
停抗生素5天或用药前
收集标本
尿存留膀胱6-8小时
(3)致病菌:大肠杆菌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粪肠球菌等球菌占5%.
(4)肾浓缩功能: 可减低,治疗后恢复正常
3. 无症状细菌尿(亦称隐匿性尿感)
(1)尿细菌(+), 尿感症状(-) (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妇女达 10% (3)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 (4)致病菌:大肠杆菌多见 (5)孕妇(5%),不治疗20%会发展为急性肾盂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婚妇女多见,占有15%
膀胱炎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症状:
寒战(Chill) 头痛 (Headche) 恶心(Nausea ) 呕吐(vomiting) WBC↑ 发热38℃ 血培养可能(+)
(2)泌尿系统症状
尿路刺激征(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腰痛(Lumbago) 肋脊角压痛(costospinal angle tenderness)
(1)尿路通畅时,尿液有冲洗和稀释作用 (2)尿液的尿素浓度高、渗透压高,有机
酸含量多、PH低,不利于细菌生长 (3)尿路粘膜有杀菌能力:分泌IgG、IgA
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杀菌 (4)男性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3. 易感因素
(1)尿液不畅 :梗阻、异物、肾实质病变 (2)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 (3)器械检查 (4)尿道内、尿道口周围炎症 (5)机体抵抗力差 (6)遗传因素
.尿十项指标的英文缩写:
GLU 葡萄糖
BIL 胆红素
KET 酮体
SG 比重
PH 酸碱度
PRO 蛋白质
UBG 尿胆原
NIT 亚硝酸盐
BLD(ERY) 红细胞 LEU 白细胞
Negative 阴性 Positive 阳性
Trace 微量
* 超过正常
Moderate 中等量 Large 大量
NIT (亚硝酸盐):
• 2.有特殊菌毛,与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 吸附。
• 3.菌株产生溶血素等毒素,对粘膜的杀菌能 力有抵抗性。
2.其次是:变形杆菌 克雷伯杆菌 产气杆菌 沙雷杆菌 产碱杆菌 粪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
• 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者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
双肾盂输尿管畸形
4.细菌致病力
细菌 尿道 尿感? 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是其尿感的 重要致病力,如O、K和H血清型菌株
病理
急性膀胱炎
粘膜
充血、潮红
上皮细胞肿胀
粘膜下 组织充血、水肿 白细胞浸润
肾间质 肾小球
(-) (-)
急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盏粘膜水肿 表面脓性分泌物
(单侧或双侧)细小脓肿 楔形炎症病灶
白细胞浸润、小脓肿 炎症剧烈—广泛性出血 无形态改变
急性膀胱炎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肾脏小脓肿)
三、临床表现
1. 膀胱炎(60%)
(1) 全身症状:无或不明显 (2) 泌尿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耻骨弓上不适
(3)尿异常:常有白细胞尿 , 30%有血尿
偶可有肉眼血尿
(4) 致病菌:大肠杆菌>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