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
led大屏幕和dlp大屏幕的区别

led大屏幕与DLP大屏幕的区别:1、安装环境的要求1)LED可以安装于室外,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而且分为室内屏与室外屏2种模式,室外模式要比室内的亮度大的多,因为室内模式时,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基本是看不见的,而室外屏要比室内屏的亮度高,这样室外屏就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比较清楚的进行显示,但是相应的电源功耗也有所增加,因为其亮度会因为发光二极管增加亮度后而增加耗电量!2)DLP大屏安装于室内,没有室外屏,而且为了保证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于空调等也有较高要求,环境要求密闭性良好,对于防尘、防水均有要求。
2、显示效果的比较1)LED屏分为单基色,双基色(可显示3种颜色,2种本色,1种混合色),三基色(全彩屏),LED即所谓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屏即为一个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屏体,屏体的显示类似于以前打印机的点阵字,由N个发光二极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点形矩阵,在点形矩阵里,通过有的LED亮,有的LED灭来实现差异化,达到显示效果。
在单基色的时候,每个发光点仅集成一个二极管,且都只发一种光;在双基色的时候,每个发光点集成二个二极管,这样可发2种光,比如说红与绿单独亮起为2种颜色,红与绿一起亮,形成混合色黄色,此为第3种颜色,即2种基本色,可发3种颜色的光。
在三基色(全彩屏)的时候,每个点集成3种颜色,分别为红绿蓝,这样通过混合可以出来很多种颜色,即全彩(各种颜色)。
由于LED屏是集成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点距(点与点)之间的大小,集成点(即所为的点集成3个LED)的大小就决定了图像的细腻、清晰度。
2)DLP是“Digital Light Procession”的缩写,即为数字光处理,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
它是基于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数字微镜元件——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来完成可视数字信息显示的技术。
led大屏幕和dlp大屏幕的区别

led大屏幕与DLP大屏幕的区别:1、安装环境的要求1)LED可以安装于室外,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而且分为室内屏与室外屏2种模式,室外模式要比室内的亮度大的多,因为室内模式时,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基本是看不见的,而室外屏要比室内屏的亮度高,这样室外屏就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比较清楚的进行显示,但是相应的电源功耗也有所增加,因为其亮度会因为发光二极管增加亮度后而增加耗电量!2)DLP大屏安装于室内,没有室外屏,而且为了保证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于空调等也有较高要求,环境要求密闭性良好,对于防尘、防水均有要求。
2、显示效果的比较1)LED屏分为单基色,双基色(可显示3种颜色,2种本色,1种混合色),三基色(全彩屏),LED即所谓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屏即为一个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屏体,屏体的显示类似于以前打印机的点阵字,由N个发光二极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点形矩阵,在点形矩阵里,通过有的LED亮,有的LED灭来实现差异化,达到显示效果。
在单基色的时候,每个发光点仅集成一个二极管,且都只发一种光;在双基色的时候,每个发光点集成二个二极管,这样可发2种光,比如说红与绿单独亮起为2种颜色,红与绿一起亮,形成混合色黄色,此为第3种颜色,即2种基本色,可发3种颜色的光。
在三基色(全彩屏)的时候,每个点集成3种颜色,分别为红绿蓝,这样通过混合可以出来很多种颜色,即全彩(各种颜色)。
由于LED屏是集成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点距(点与点)之间的大小,集成点(即所为的点集成3个LED)的大小就决定了图像的细腻、清晰度。
2)DLP是“Digital Light Procession”的缩写,即为数字光处理,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
它是基于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数字微镜元件——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来完成可视数字信息显示的技术。
DLP与液晶比较

b) DLP 原理DLP 是“Digital Lighting Progress” 的缩写。
它的意思为数字光处理,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讯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
它是基于德仪公司开发的数字微反射镜器件—DMD 来完成显示数字可视信息的最终环节,而 DMD 则是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的缩写,字面意思为数字微镜元件,这是指在 DLP 技术系统中的核心——光学引擎心脏采用的数字微镜晶片,它是在 CMOS 的标准半导体制程上,加上一个可以调变反射面的旋转机构形成的器件。
说得更具体些,就是 DLP 投影技术是应用了数字微镜晶片( DMD )来做主要关键元件以实现数字光学处理过程。
其原理是将光源藉由一个积分器( Integrator ),将光均匀化,通过一个有色彩三原色的色环( Color Wheel ),将光分成 R 、 G 、 B 三色,再将色彩由透镜成像在 DMD 上。
以同步讯号的方法,把数字旋转镜片的电讯号,将连续光转为灰阶,配合 R 、 G 、 B 三种颜色而将色彩表现出来,最后在经过镜头投影成像。
从 DLP 的技术原理上来说,具有以下优势:1 噪音优势 :DLP 固有的数字性质能使噪声消失,因为 DLP 具有完成数字视频底层结构的最后环节的能力,并且为开发数字可视通信环境提供了一个平台, DLP 技术提供了一个可以达到的显示数字信号的投影方法,这样就完成了全数字底层结构,具有最少的信号噪音。
2 精确的灰度等级 : 它的数字性质可以获得具有精确数字灰度等级的精细的图像质量以及颜色再现。
3 反射优势 : 因为 DMD 是一种反射器件,它有超过 60% 的光效率,使得 DLP 系统显示更有效率。
这一效率是反射率、填充因子、衍射效率和实际镜片“ 开” 时间产生的结果。
4 无缝图像优势 : 90% 的象素 / 镜片面积可以有效地反射光而形成投影图像。
整个阵列保持了象素尺寸及间隔的均匀性,并且不依赖于分辨率。
DLP技术和MPDP技术的比较和分析(单独版本)

DLP技术和MPDP技术的比较和分析一MPDP较DLP的优势:技术指标MPDP DLP安装1、显示单元厚度7.3厘米2、超薄安装,最小0.15米,3、可贴墙安装,安装不用留任何空间4、适合任何的安装,不受光线和面积的影响5、产品正面安装,正面维护,可安装在任何苛刻的位置。
6、安装方便快捷,调修方便简单。
可轻松调出最佳状态,基本上不用调试,1、显示单元厚度2、机身笨重,最小安装距离要1.5米。
3、机器后面需要预留检修通道或暗室4、必须要求室内环境较暗,室内面积够大才可。
5、需要较好安装环境,只能安装在较好的位置。
6、安装调修复杂,据显示原理的影响,图像的相位,矩形,色泽需要反复校调,并且很难达到一致。
性能1、亮度高达1700cd/㎡,2、对比度高达30000:1,3、拥有双方向175度超宽广视角(终身) 1、亮度最高1000cd/㎡2、对比度最高2000:13、观赏角度160度DLP的亮度和图像的对比度跟MPDP更是相差甚远,这两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决定了显示效果MPDP远胜于DLP。
并且大多数其他主流显示技术都存在屏幕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如投影、液晶、CRT 等),而由于PDP独特的显示原理,等离子显示器的亮度非常均匀,不会出现边角部分发暗的情况。
显示效果1、单屏即拥有极高的亮度均匀性,2、长时间工作图像质量(亮度均匀性、色彩一致性、拼接效果等)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显示静态画面清晰亮丽,色彩饱和度及还原度高。
4、显示动态图像,清晰流畅。
画面衔接自然,没有拖尾现象。
1、单元显示效果差,太阳效果严重,显示单元四周较中心暗很多2、长时间运行后图像质量亮度,色彩,的一致性会差很多,必须要借助清理维护来达到好的效果3、受显像原理影响,比如光折射的透光率,和灯泡的明暗,会使显示效果差很多。
屏幕的观赏角度,由于PDP自身带有发光源,无需外部光源来发光,这种主动发光的特性使PDP的可视角度极为宽广,在水平和垂直双方向上都高于170度。
LED显示屏、DLP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

LED显示屏/DLP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2015年9月,LG、创维群欣等安防显示企业纷纷推出1.8毫米缝隙液晶拼接产品,引领液晶拼接技术进入真正无缝时代,成为比肩传统小间距LED显示屏,DLP拼接单元的新选择。
那么对于广大渠道商、集成商、最终用户,必然会面临一个“该选谁”的疑问。
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和大家谈谈三大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
从显示效果看,三大拼接技术的优劣对于用户而言,显示设备的最终效果是最核心的选购标准,而不同的显示技术在效果上肯定有一些优劣的差异,具体请见下面的表格:亮度方面看,三种拼接技术都不用担心不够用。
虽然亮度是DLP拼接单元的弱项,尤其是在用LED和激光等长寿固态光源的产品,亮度瓶颈还很明显,且亮度提升与成本提升成正比,但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中,DLP拼接亮度依然满足基本需求。
反倒是亮度高著称的小间距LED面临过亮问题——小间距LED的一个主打营销技术既是“低亮度”。
相比而言液晶在亮度水平上显得更为适当,适合超大显示画面应用。
对比度指标上,小间距LED是最高的,DLP拼接单元和液晶相比差距不是很大。
而从需求端看,三大技术的对比度都超过实际显示的需要和人眼的分辨极限。
这就使得对比度效果上,三种技术画面优劣更多取决于软件的优化,而非硬件上的极限值。
分辨率(ppi)指标上,虽然小间距LED一直在突破,但是依然不能和DLP拼接、液晶拼接抗衡。
目前在55英寸单元上能够实现2K普及的只有液晶,未来有希望能普及4K 的更只有液晶。
对于小间距LED而言,更高的像素密度意味着稳定性设计的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提升4倍。
这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0.8和0.6的瓶颈,而真正大量应用依然只有2.0、1.6、1.2这样的产品的原因所在。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液晶具有的像素密度优势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用户很少需求那么高的像素密度。
反应速度这个指标主要针对动态画面的拖尾问题。
1 DLP与液晶的比较表

色轮和视频图像是顺序进行的,所以当红光射到DMD上时,镜片按照红色信息应该显示的位置和强度倾斜到“开”,绿色和蓝色光及视频信号亦是如此工作。人体视觉系统集中红、绿、蓝信息并看到一个全彩色图像。通过投影透镜,在DMD表面形成的图像可以被投影到一个大屏幕上。
光路
LCD面板必须由流动空气降温。
容易积累灰尘,不仅会影响图像质量,还会造成热量集中,进一步降低寿命。
LCD面板必须由流动空气降温。
容易积累灰尘,不仅会影响图像质量,还会造成热量集中,进一步降低寿命。
采用相对密闭的光机结构。可以避免灰尘沉积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寿命
寿命短,画面稳定性差。
LCD面板中的液晶分子长期受热被分解破坏,导致图像质量严重下降。
DLP与LCD、3LCD的比较表(背投方式)
原理
液晶LCD
DLP
器件
原理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物理状态介于固体晶体和液体之间,不仅具有固态晶体的光学特性,而且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固体晶体的光学特性是指,当光线穿过液晶分子时,方向会发生变化;液体流动性是指,液晶分子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电场或磁场的干预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可以改变。
为达到同样的亮度,DLP投影机需要的光源功率更低,省电而且更可以简化散热系统进一步降低体积、重量和噪音。
数字技术
数字、模拟技术配合。
数字、模拟技术配合。
全数字技术
真正的全数字化显示设备,使用全程数字技术,使图像灰度等级达1024~4096级,图像噪声消失,画面质量稳定,精确的数字图像可不断再现,而且历久弥新。
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

看看TI 的DLP网站:上面有视频/pico-projector//projector/也可以看看北京闻亭的相关网站:/dlp_zy.asp?id=182DLP原理演示/dlp_flash.html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大屏幕系统来说,显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CRT显示技术。
采用阴极射线管(CRT)技术的大屏幕投影显示屏,这种技术也是最早采用的大屏幕投影机技术。
CRT投影显示技术的显示核心和亮度发光均由CRT完成,由于CRT投影技术的亮度和分辨率的矛盾,限制了其继续发展的机会。
并且CRT投影技术要分别用三个投影枪(R、G、B)分别显示然后汇聚,使得投影的安装调试非常困难,现在CRT投影技术基本上被LCD、DLP以及新型的LCOS等技术所替代。
2. LCD显示技术。
此技术是自90年代起,由日商主导的投影技术,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并日趋完善,从单晶硅静态液晶发展到现在的多晶硅动态液晶,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主要用于桌面投影机、商务投影、以及小量的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墙应用等。
3. DLP纯数字化显示技术。
DLP(数码光处理)是在投影和显示讯息方面的一种革_命性技术,根据美国Texas Instruments(TI)公司开发的数码微镜无件(DMD)设计而成,创造出显示数码视像讯息的最后一环,它采用发射光成像原理,实现图像处理全数字化,具有稳定可靠、维护方便、亮度高、显示图像平滑、细腻、精确的特点,DLP投影技术广泛用于桌面投影机、商务投影机、电影院放映,尤其在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领域,它一直处理领导地位。
4. LCOS显示技术。
它是近几年来在LCD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显示技术,LCOS最大的优点是解析度可以很高,在携带型资讯设备的应用上,此优点比较突出。
缺点是模组的制程较为繁琐,各生产阶段良率控制不易,成本难以有竞争力。
投影仪DLP技术与LCD技术比较

投影仪DLP技术与LCD技术比较10-06-11 10:23 发表于:《LCD》分类:LCD技术知识目前市场上的投影仪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CRT(阴极射线管)投影仪,这类投影仪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价格高,适合于比较专业的投影应用领域,但由于技术陈旧价格昂贵所以并不太适合于普通家用。
另一类是LCD液晶投影仪和DLP数码投影仪,这一类投影仪的体积小巧、价格也相对便宜,便于安装和携带,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非常适合于商务和家用。
LCD和DLP有着各自的支持厂商。
相对于LCD来说,DLP应该算是后起之秀,在去年的数据分析调查中,采用DLP技术的投影仪已经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还具备极大的上升空间。
DLP技术优劣DLP的英文全称为Digital Light Processor,是“数码光路处理器”的含义。
该技术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一种专利技术,是以DMD(Digital Micor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作为成像器件的投影技术。
利用了数字微反射器作为光阀成像器件,即便是单片的DMD也由很多个微镜所组成,DLP投影仪的物理分辨率也正是由微镜的数目所决定。
很多小微镜在一起组成了DMD,每个微镜反射画面代表一个像素。
1.技术优势:因为DLP所使用的DMD是数字成像结构,所以这种投影仪技术也是一种全数字反射式投影技术。
该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优势,采用了数字技术之后,可以大大提高图像的灰度等级,使图像噪声消失并稳定画面质量,在图像定位上也比以往精确了许多。
并且该种技术还具有反射优势,采用反射式的DMD器件之后,成像器件的总光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比度、亮度、均匀性都非常出色。
单片DLP投影仪的三原色光都是由同一个微镜反射到同一像素点,并不存在会聚问题,所以黑色区域是真正的黑色,像素点边缘也不会出现毛边和阴影。
由于工作原理简单,其工作可靠性也相应提高,能够适应各种苛刻的使用环境。
2.技术劣势:DLP技术由于使用了分时段式的处理方式,使得DLP投影在播放动态画面时质量有所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TI 的DLP网站:上面有视频/pico-projector//projector/也可以看看北京闻亭的相关网站:/dlp_zy.asp?id=182DLP原理演示/dlp_flash.html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DLP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大屏幕系统来说,显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CRT显示技术。
采用阴极射线管(CRT)技术的大屏幕投影显示屏,这种技术也是最早采用的大屏幕投影机技术。
CRT投影显示技术的显示核心和亮度发光均由CR T完成,由于CR T投影技术的亮度和分辨率的矛盾,限制了其继续发展的机会。
并且CRT投影技术要分别用三个投影枪(R、G、B)分别显示然后汇聚,使得投影的安装调试非常困难,现在CRT投影技术基本上被LCD、DLP以及新型的LCOS等技术所替代。
2. LCD显示技术。
此技术是自90年代起,由日商主导的投影技术,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并日趋完善,从单晶硅静态液晶发展到现在的多晶硅动态液晶,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主要用于桌面投影机、商务投影、以及小量的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墙应用等。
3. DLP纯数字化显示技术。
DLP(数码光处理)是在投影和显示讯息方面的一种革_命性技术,根据美国Texas Instruments(TI)公司开发的数码微镜无件(DMD)设计而成,创造出显示数码视像讯息的最后一环,它采用发射光成像原理,实现图像处理全数字化,具有稳定可靠、维护方便、亮度高、显示图像平滑、细腻、精确的特点,DLP投影技术广泛用于桌面投影机、商务投影机、电影院放映,尤其在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领域,它一直处理领导地位。
4. LCOS显示技术。
它是近几年来在LCD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显示技术,LCOS最大的优点是解析度可以很高,在携带型资讯设备的应用上,此优点比较突出。
缺点是模组的制程较为繁琐,各生产阶段良率控制不易,成本难以有竞争力。
目前只能停留在需要高解析度的特定用途中,如液晶投影器。
5. GLV显示技术。
GLV技术的原理和德仪(TI)开发的数字微镜装置(DMD)晶片有些类似,也是以微机电原理(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为基础,靠着光线反射来决定影像的显现与否;而GLV的光线反射元件,则是由一条条带状的反射面所组成,依据基板上提供的电压,进行极小幅度的上下移动,决定光线的反射与偏折,再加上其反射装置的超高切换速度,以达成影像的再生。
本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没有形成产业。
一、CRT显示技术七十年代,由于录像电影院应用的要求,投影显示技术也随之开始出现,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在1974 年,CRT(Cathode Ray Tube)投影机就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早期的CRT投影机主要应用于录像片等视频信号的放映。
随着投影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曾经发展到邮电、交通、银行、军事、教育等各各行业,应用领域有监控系统、公共信息发布、3D模拟显示、会议系统等。
对于CRT显示技术的投影机,它将输入信号源分解成R(红)、G(绿)B(蓝)三个CRT管的荧光屏上,荧光粉在高压作用下发光系统放大、会聚、在大屏幕上显示出彩色图像。
光学系统与CRT管组成投影管,通常所说的三枪投影机就是由三个投影管组成的投影机,由于使用内光源,也叫主动式投影方式。
CRT技术成熟,显示的图像色彩丰富,还原性好,具有丰富的几何失真调整能力;但其重要技术指标图像分辨率与亮度相互制约,直接影响CRT投影机的亮度值,到目前为止,其亮度值始终徘徊在300lm以下。
另外CRT投影机操作复杂,特别是会聚调整繁琐,机身体积大,并且价格昂贵,只适合安装于环境光较弱、相对固定的场所,不宜搬动,目前已经基本退出市场。
二、LCD显示技术LCD投影技术是自90年代起,由日商主导的投影技术,其显影原理类似幻灯机,系藉由高亮度卤素灯泡,照射LCD面板,再将影像穿透面板后,经过投射镜头组的聚焦及放大影像后,投射于屏幕上显示影像,投影机内部有3片LCD面板,各片分别负责RGB三色的显像,将此3 原色经重迭影像后投射出彩色的影像。
LCD投影技术的投射过程主要是将灯泡的光源,通过滤镜、分光镜,再于折射镜头将影像投射至屏幕上。
LCD投影机也是目前投影机市场上的主要产品。
液晶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物质,本身不发光,工作性质受温度影响很大,其工作温度为-55度~+77度。
投影机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即液晶分子的排列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化,影响其液晶单元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从而影响它的光学性质,产生具有不同灰度层次及颜色的图像。
LCD投影机色彩还原较好、分辨率可达SXGA标准,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携带极其方便,并且价格比较低廉。
目前LCD显示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SONY和EPSON两家。
LCD为目前比较成熟的投影技术,不过由于受到产品性能的特性,在面临DLP、LCOS的竞争下,有以下几点主要技术问题仍待克服:1. 亮度不足:由于受开口率的限制,光利用率低,此外单片式又加上彩色滤光片吸收的光源,光利用率低于10%,因此在亮度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厂商以加大芯片尺寸来克服。
2. 尺寸、重量:相对DLP而言,LCD投影机就显得体积大、重量也较重,使得LCD在超可携投影机市场受到DLP的侵蚀。
DLP大多余2公斤以下,而LCD大多超过2公斤。
3. 黑白对比:LCD由于其液晶显影会有漏光的现象,因此无法作出真实的黑色,黑白对比不佳将影响画质的立体感,这必须藉由液晶排列来改善遮光效果,这点对家庭视讯应用上则显得相当重要。
4. 散热问题:由于高亮度卤素灯泡的温度高,散热问题对灯泡的寿命影响相当大,而因应散热而产生的风扇噪音,对往家庭电影院发展的走向也是亟待解决的事。
5. 液晶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的响应速度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有所下降。
1995年以日本公司为首的LCD生产厂家研制出多晶硅(Poly-silicon)的技术,使得投影显示系统有更多的选择。
多晶硅(Poly-silicon)技术采用柱状点阵,及在LCD液晶板的前面加上了一组微凸透镜,将平行入镜光转变为交叉光,这样就解决了单晶硅LCD技术光路的透射效率低的问题,光线的透射率高达95%,因此在同等光源的情况下,提高了亮度。
三、DLP显示技术DLP(数码光处理)技术是在投影和显示讯息方面的一种革_命性技术,根据美国Texas Instruments公司开发的数码微镜无件(DMD)设计而成,创造出显示数码视像讯息的最后一环。
DLP技术在消费者、商业及投射显示工业应用上提供更高的投影质素。
与已有的投影技术比较,DLP具备三种主要优点。
DLP固有的数码性质能达成全无雪花的精确影像质素,灰度比例与彩色重播更佳,同时也可使DLP位於数码影视投射结构的最后一环。
DLP的效率较液晶显示(LCD)技术更高,因为它采用DMD反射原理工作不需要极光。
最后,微镜的紧密间隙令投射的影像产生更细致的无缝画面,分析力特别高。
对电影投射、电脑幻灯片放映互动、多人及全球性合作等各方面,DLP在达成数码视像沟通上是今日和明日的唯一最佳选择。
DLP如何工作?正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是计算机的核心一样,DMD是DLP的基础。
单片、双片以及多片DLP系统被设计出来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一个DLP为基础的投影系统包括内存及信号处理功能来支持全数字方法。
DLP投影机的其它元素包括一个光源、一个颜色滤波系统、一个冷却系统、照明及投影光学元件。
一个DMD可被简单描述成为一个半导体光开关。
成千上万个微小的方形16x16um镜片,被建造在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RAM)上方的铰链结构上而组成DMD。
每一个镜片可以通断一个象素的光。
铰链结构允许镜片在两个状态之间倾斜,+12度为“开”。
-12度为“关”,当镜片不工作时,它们处于0度“停泊”状态。
根据应用的需要,一个DLP系统可以接收数字或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可在DLP的或原设备生产厂家(OEM’s)的前端处理中转换为数字信号,任何隔行视频信号通过内插处理被转换成一个全图形帧视频信号。
从此,信号通过DLP视频处理变成先进的红、绿、蓝(RGB)数据,先进的RGB数据然后格式化为全部二进制数据的平面。
一旦视频或图形信号在一种数字格式下,就被送入DMD。
信息的每一个象素按照1:1的比例被直接映射在它自己的镜片上,提供精确的数字控制,如果信号是640x480象素,器件中央的640x480镜片采取动作。
这一区域处的其它镜片将简单的被置于“关”的位置。
DMD的构造每个DMD包含数万至百万微型铝合金镜面,例如一个848×600DMD的中央反射部分有508,800块可倾斜的镜面,以玻璃窗封密保护。
这些镜面各安装在一个隐蔽的轭上与扭力铰连接,下面用柱支持,铰可让镜面转动±10°,支柱与下面的偏压/调校器连接使偏压和调校电压可供给每面镜。
以上所有构造全部位於一个CMOS线路及一对电极上。
当一个电极上有了电压联合镜面结构的偏压/调校压即产生静电引力令镜面倾斜直到接触降落电极为止并保持相同电位。
这时镜面是以电磁式锁定。
在记忆细胞中置入一个数码的1即令镜面倾斜+12°,如置入0即导致镜面倾斜-12°。
DMD最多可内置2048×1152阵列,每个元件约可产生230万个镜面,这种DMD已有能力制成真正高清晰度电视。
第一种大量生产的DMD将会是848×600元件,可用於投射NTSC,P AL,VGA和SVGA图像,亦可显示16:9的讯源。
DLP的优点对于目前大多数投影和显示应用,LCD技术是DLP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但DLP技术拥有多项优势胜过LCD技术。
DLP是数字技术,每个微反射镜只会处于「ON」或「OFF」状态,LCD却是一种模拟技术。
数字投影技术的优点是它能忠实而不断重复的产生影像,不会受到温度、湿气或震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LP技术核心的微反射镜能以每秒5,000次速度开关,远超过LCD像素的开关速度,这能带来多项优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DLP技术只需使用一个投影面板,就能同时调变红绿蓝三种光束;相形之下,LCD技术由于速度较慢,因此必须采用三片式投影面板架构,第一片面板用来调变红光,第二片调变绿光,第三片给蓝光使用。
单片面板架构有多项优点:首先,单面板架构只需一套简单轻巧的光学系统,使它能发展出体积重量都小于三片式面板系统的投影机和显示器。
简单轻巧的光学系统为DLP技术带来另一项优势:投影机或大屏幕电视内的光线管理要比三片面板架构更简单,这能为它带来更高的对比值。
高对比值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画面细节,使画面更逼真,黑颜色会显得更黑,并让画面看起来更清晰锐利,人体视觉器官依赖对比值来分辨物体的边缘,因此高对比值影像看起来更锐利,采用DLP技术的投影机很容易就能达到2000:1以上的对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