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大纲

合集下载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2. 在国际上首先大规模将催产剂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 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 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3.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本体的净化或自净。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 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当前位置:>教学内容>《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11学分5总学时90理论90实验/上机英文课程名Culture & Enhancement of Fish开课学院水产学院开课系养殖系修订时间2008年1月6日课程简介《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

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从事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成、饲料的生产、科研或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工作以及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

树立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破除以水域、以水质咸淡划分养殖类别的旧概念建立鱼类养殖的完整体系强调鱼类养殖技术的共性兼顾不同水域环境的个性加强养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课程,侧重考察考生鱼类养殖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在掌握养殖鱼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并指导实际工作,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鱼类养殖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参考书目
1.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927鱼类增养殖学 大纲外简答(1)

927鱼类增养殖学 大纲外简答(1)

一、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物种:“种”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他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状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二、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1.设立专门保护区,保护自然群体的种质资源。

由于任何种群在养殖后,丧失遗传变异的概率都比较大,所以,保护种群遗传变异的最好方法是在自然环境里保护自繁自育的种群,这就要求通过控制捕捞强度,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与治理,设立区域性的海洋生物专业保护区,保护自然群体的种质资源,或使已衰退了的种质资源得到恢复。

2.选择优良品种繁育,进行增殖放流活动。

对中国对虾、大黄鱼、牙鲆等的放流持谨慎态度,尽量选用野生种群的亲本来繁殖,不能用退化了的亲本繁育的后代放流增殖,更不能用劣质带病的苗种进行放流,以免对野生种群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要提高养殖设施的抗风险能力,避免人工养殖种类逃逸到天然海域,减少或杜绝对天然群体的基因污染。

3.加强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的规定:在近海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在非禁渔区和禁渔期规定了捕捞方法、渔具和网具;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检测合格才能排放入海;防止海上原油生产与运输的泄漏等。

这些措施保护和改善了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让海洋生物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对恢复自然群体的种质资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加大遗传育种研究,恢复种质资源。

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种群结构及种系发生等;比较野生种和人工养殖种以及引进种的遗传差异,从而建立保护海水养殖种类遗传多样性的生物学基础。

首先进行选择育种,如大菱鲆的育种,亲本进行严格而大量的选择,可抵偿近交衰退,且可复壮和提高品种的特性;其次进行杂交育种,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间进行杂交,或养殖品种与野生种杂交,并按杂交育种的方法步骤进行选育,使已退化了的品种达到复壮的目的。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绪论

1985与1999淡水养殖面积、产量比较
面积:万公顷
总计
产量:万吨
池塘 湖泊
单产:公斤/公顷
水库 河沟
面 积
产 量 单 产
1985
1999 1985 1999 1985 1989
364.36
504.21 237.92 1421.97 653 2820
125.76
214.51 174.94 1019.58 1391 4753




3、1966~1981 徘徊期。文化大革命。 70年代开始港养鲻、梭鱼,70年代末80年代初, 开始海水网箱养殖(鲷)。 4、1982~ 持续快速发展时期。 确立以养主的方针。 养殖方式、养殖种类不断增加,养殖面积不断扩 大,养殖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1993年起,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殖超过捕捞。
虾蟹类 56.23


13.00
16.38 1424.40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变化



产业布局: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 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 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 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 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 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 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 养殖方式: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 养殖等发展迅速。
第三节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与成就




3.1 特色 (1)鱼类养殖业已是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 径。 养殖超过捕捞 (2)产量较高的养殖品种大多为食物链短、适 应性强、苗种易获得,饲料易解决的鱼类。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鱼类养殖的主体,以温水 草食性和杂食性鲤科鱼类为主。养殖成本低, 效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15、何谓生物修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有哪些生物修复方法?
(三)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4、第二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

(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2、何谓鲢鱼标准和团头鲂标准?何谓穿拦系数?
3、试述小体积网箱高产的原理。

4、“三网”养殖业(网箱、网拦、网围)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工业化养鱼
1、何谓设施渔业?发展设施渔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2、完善的工业化养鱼应由哪些系统组成。

3、请设计一个理想的育苗用水的水处理装置,并解释每个环节的功能。

第三篇、特种水产品的养殖
1、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你熟悉的一种特种水产品的生物学。

3、试述一些主要养殖对象的生活史(例如鳗鲡、河蟹等)。

4、哪些特种水产品是溯河繁殖类群?哪些是降河繁殖类群?
5、试述一种养殖新种(品种)的优缺点。

2008年7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