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

合集下载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鱼类增养殖学_王武_实习指导书

鱼类增养殖学_王武_实习指导书

(水产养殖本科试行)目录总论第一部分必修大实验第一节河蟹人工育苗大实验第二节异育银鲫人工繁殖大实验第三节鱼苗培育大实验第二部分科研课题选修第一节育苗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第二节活饵料工厂化培育的研究第三节温度对水产经济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第四节营养成分对水产经济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第五节常用药物对水产经济动物毒性试验研究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本科试行总论一、生产实习的指导思想1.以实践性教育环节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结合点,认真贯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打破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截然分开的怪圈。

生物科学的实践与工科不同之处在于其实践对象是活的生命,而生命的生长、发育、变化过程均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中必定有一定的空隙(等待)时间。

届时可按排适合于现场教学的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试验研究、调查和生产实践的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不仅充分利用了实践环节的空隙时间,而且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3.将以往以生产为主的实习方式,转为以大实验为主,实验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思考和研究。

学生的实践内容扎实,生动活泼,学习的目的性增强。

4.有利于专业感情的培养和薰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渔区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

5.通过大实验的选修和专业选修模块,进一步拓宽和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既防止了课程千篇一律、面面俱到,也有相对集中,又有分散实践,提高了实习质量。

6.充分利用了校办养殖场的教学资源和校内师资优势(包括研究生)。

二、生产实习的基本要求1.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领会贯通。

2.掌握经济甲壳类(虾、蟹类)温室人工育苗、鱼类人工繁殖、鱼苗培育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点,达到能独立工作的水平。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 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专业介绍

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专业介绍

⽣命学院 【⽔产养殖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学位。

培养⽬标:培养具备⽔产动、植物增养殖以及⽔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等⽅⾯的能⼒;能够在⽔产养殖⽣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养殖开发、管理等⼯作的科技⼈才。

要求学习⽣物⽣态学、⽔域环境学、⽔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渔业经济和管理等⽅⾯基本理论与技术。

主要课程:动物学及实验、⽣理学及实验、⽣态学及实验、⽔⽣⽣物学及实验、⽔产动物增养殖学及实验、⽔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产动物疾病医学及实验、⽣物饵料培养学及实验、⽔环境化学及实验、鱼类学及实验、⽔产饲料检验及实验、⽔⽣⽣物调查实习、海域⽣物饵料和⽣物调查实习、设施⽔产养殖调查和设计实习、⽣产实习、毕业论⽂等。

就业去向:在渔业局、海洋局、技术推⼴站等政府机关和事业机关从事渔政管理、资源监察、技术推⼴等⼯作;在国内外⽔产养殖、饲料加⼯企业从事⽣产管理、技术研发、⽔产贸易等⼯作;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技术服务⼯作;⾃主创办⽔产养殖、技术服务企业等。

【⽣物科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学位。

培养⽬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物学尤其是⽔⽣⽣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资源调查、开发利⽤、环境保护、⽔⽣环境⽣态⾼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作的专门⼈才,并为相关⽣物科学领域输送研究⽣后备⼒量。

要求学习⽣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应⽤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定的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能⼒。

主要课程:动物学及实验、植物与植物⽣理学及实验、⽣物化学及实验、细胞⽣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微⽣物学及实验、分⼦⽣物学、⽣态学、野外实习、科学研究训练。

就业去向:在学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作;在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服务、贸易、污染⽣物治理等⼯作。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重要的特色课程之一,有着坚实的前期基础和良好的延承性,始终受到了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中国高校的鱼类增养殖学科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学院。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的发展前后经历3个阶段、4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课程。

奠基阶段:
奠基阶段(1950-1980)
他们为建立我国《鱼类增养殖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代表人物:陆桂教授(我国天然水域增养殖专家)、谭玉钧教授(我国池塘养鱼专家);他们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池塘养鱼学》专著和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增殖学》、《池塘养鱼学》教材,主编或主审了几乎我国所有的高校鱼类增殖与养殖方面的教材。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位教授有固定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鱼类增养殖学的内涵。

代表人物: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马康教授(养殖生态专家)、姜仁良教授(繁殖生理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专家)、王武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他们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撰写了数本学术专著,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重要鱼类增养殖学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

其编写的《鱼类增养殖学》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
材奖。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肯定:陆桂、谭玉钧、李思发、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王武教授等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当前位置:>教学内容>《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11学分5总学时90理论90实验/上机英文课程名Culture & Enhancement of Fish开课学院水产学院开课系养殖系修订时间2008年1月6日课程简介《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

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从事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成、饲料的生产、科研或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工作以及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

树立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破除以水域、以水质咸淡划分养殖类别的旧概念建立鱼类养殖的完整体系强调鱼类养殖技术的共性兼顾不同水域环境的个性加强养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927鱼类增养殖学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课程,侧重考察考生鱼类养殖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在掌握养殖鱼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并指导实际工作,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鱼类养殖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参考书目
1.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第一章一、养殖鱼类的食性及特点1、滤食性:鳃耙致密,用来过滤水体中细小的食物,代表种:鲢鱼、鳙鱼、匙吻鲟等。

2、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摄食陆生植物。

鳃耙不发达,但咽齿发达.代表种:草鱼、团头鲂等.一般都没有胃,也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消化道也不长,如草鱼仅为体长2.5-3倍.因此草鱼食量很大,而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

3、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动物成分主要来自底栖动物,植物成分则包括水草、着生藻类、腐屑、植物碎片、植物籽实等。

代表种类:鲤鱼、鲫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

其中鲤鱼有发达的咽齿用于磨碎螺蛳的壳。

有些具有较发达的鳃耙,可以滤食水中的腐屑、大型浮游动物等,如白鲫、罗非鱼等.4、肉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为食。

代表种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如大部分鲑鳟鱼类、青鱼等;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如鳜鱼、鲈鱼、大口鲶、石斑鱼、鳗鲡、鳡鱼等。

消化器官特点各不相同。

如青鱼有发达的咽齿;有些有发达的胃或颌齿.5、刮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有发达的角质齿,用以刮食着生在石头等物体上的藻类。

代表种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等。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老师说,注意食性和活动水层。

)1、青鱼:体长近圆筒形,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不如草鱼平直,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青黑色。

以软体动物有壳为食,肉食性,性情温和,水体底层。

2、草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呈网纹状。

草食性,性情活泼,活动力强,各个水层活动。

通常栖息于中下层,觅食在上层.3、鲢:体侧扁、背腹较高,背部青灰色,两侧灰白,腹部银白,腹部鳞片细小,易脱落。

腹部狭窄如刀棱(腹棱)。

滤食性,性情活泼,喜跳跃,在水中上层活动.4、鳙: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鳙鱼腹棱自腹鳍基部到肛门。

中上层活动,性情温和,滤食性。

5、鲤:体呈纺锤形,有2对须,鳞片较大,体侧呈金黄色.杂食性,底层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
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已阅读并且透彻地理解了“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考场规则”和“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理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按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40分)
1.氧债: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好氧值受到
抑制的那部分氧的量。

2.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3.孵化: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4.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情剂(末次注射)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补偿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时
的水深。

6.夏花:鱼苗经18-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

7.清塘: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混养:指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
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它们有矛盾的一面,让不同种类和同种易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

10.轮捕轮放: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到一
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二.简答题(60分)
1.家鱼人工催产原理(p203(一)催产基本原理)
2.混养(p267)
3.盐碱地改造(p265)
4.池塘氧气分布(p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