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

合集下载

西昆仑晚三叠世巴尔达灵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对古特提斯后碰撞构造演化的约束

西昆仑晚三叠世巴尔达灵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对古特提斯后碰撞构造演化的约束

西昆仑晚三叠世巴尔达灵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对古特提斯后碰撞构造演化的约束杜保峰;李珊珊;张荣臻;胡红雷;乔天荣;钱金龙;杨府【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24(40)6【摘要】西昆仑造山带发育大量早中生代岩浆岩,其形成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密切相关,而关于古特提斯后碰撞具体时限仍存在较大争议。

巴尔达灵花岗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面积最大的慕士塔格复式岩体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开展了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揭示了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与岩浆源区属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古特提斯后碰撞构造演化过程。

巴尔达灵花岗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发育大量暗色微细粒包体。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7Ma、233Ma和231Ma,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

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岩石具有高铝、富碱和低镁特征,A/CNK为0.94~1.02,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

岩石分异指数偏高(67.3~81.1),岩浆演化以结晶分异为主,为分异程度偏高的I型花岗岩。

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具弱至中等负Eu异常,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P、Ti;Nb/Ta比值(7.2~16.7)和Zr/Hf比值(28.4~40.3)偏低,而Rb/Sr比值(0.2~1.4)和La/Ta比值(20.0~56.4)较高,指示源岩以壳源为主,应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

结合区域演化,本文认为巴尔达灵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古特提斯后碰撞过程,与中三叠世同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转换有关,并指示古特提斯演化进入后碰撞伸展期的起始时限应不晚于237Ma。

【总页数】20页(P1887-1906)【作者】杜保峰;李珊珊;张荣臻;胡红雷;乔天荣;钱金龙;杨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河南省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1;P597.3【相关文献】1.内蒙古京格斯台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对构造演化的约束2.甜水海地块晚寒武世花岗岩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来自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3.东昆仑东段古特提斯洋俯冲作用——乌妥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4.东昆仑古特提斯后碰撞阶段伸展作用:来自晚三叠世岩浆岩的证据5.新特提斯洋晚白垩世演化特点:来自泽当共国日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侵位时代与成因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侵位时代与成因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4年4月April ,2024第43卷第2期43(2):265~288*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2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21A03001-2)和第三次新疆科学考察(编号:2022xjkk1301)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庹明洁,女,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专业。

Email:*******************通讯作者李诺,女,1984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热液成矿作用研究。

Email:************ 收稿日期2023-09-21;改回日期2024-01-26。

赵海杰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4)02-0265-24Doi:10.16111/j.0258-7106.2024.02.003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侵位时代与成因*庹明洁1,2,夏永旗1,3,李诺1,4,5**,加娜提古丽·吾斯曼1,2,于杰6,祁冬梅3,李婷7,邰宗尧7(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新疆大学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9;4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5新疆矿产资源与数字地质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6科廷大学,澳大利亚珀斯市6102;7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

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

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明显富MgO 、CaO 和TiO 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结合已有全岩Sr-Nd 、锆石Lu-Hf 等同位素数据,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涉及新生地壳的贡献,其源区贫黏土,可能以砂屑岩为主。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 的成 因及构造 意义
杨 军 ,蔡 柯 柯 ,赵 志 强 ,王世 伟 ,甘 海 涛
( 1 . 四川 省地 质矿 产勘查 开发 局 区域地 质调 查 队, 四川 双 流 查 开发局 6 0 7地 质 队 ,重庆 4 0 0 0 5 6 ) 6 1 0 2 1 3 ;2 . 重庆 市地 质 矿产 勘
氧逸 度 , 结合 玄武岩的稀土元 素特征 , 进 而 探 讨 其
的认识就存在大洋中脊 。 和弧后盆地
两种不
相 应 的构 造 环 境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库 地 地 幔 橄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2 ; 改 回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2 作者简介 : 杨 军( 1 9 5 8 一 ) , 男, 高级工程 师 , 主要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通讯作者 : 赵 志强 ( 1 9 8 4 一 ) , 男, 工 程 师 。E — m a i l : 3 5 0 1 9 5 1 2 3 @q q . c o n r 资助项 目: 新 疆 西 昆仑 地 区 1 : 5万 I 4 4 E 0 0 5 0 0 3 、 I 4 4 E 0 0 5 0 0 4 、 I 4 4 E 0 0 6 0 0 3 、 I 4 4 E 0 0 6 0 0 4 、 I 4 4 E 0 0 7 0 0 3等 5幅 区调 ( 项 目编 号 : 1 2 1 2 0 1 1 2 2 0 6 4 6 ) 、 新疆和 田县化石山一带铅锌矿预查 ( 项 目编号 : K 1 3 — 3 一 x J 1 0 ) 资助
摘要: 库地蛇绿岩位于康西瓦大型走滑断裂带 的北侧 , 主要 由裂解的变质橄榄 岩 , 堆 晶岩和块 状枕状玄武 岩组成 , 其

西昆仑陆内造山花岗岩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_以阿卡孜岩体为例_谢朝永

西昆仑陆内造山花岗岩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_以阿卡孜岩体为例_谢朝永

206. 5 ~ 278. 1,Rb / Sr = 0. 72 ~ 3. 83,Rb / Li = 10. 98 ~ 38. 98,均属同熔型花岗岩。综合判定其形成环境为板内同碰撞期—造山
晚期,岩体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
关键词 阿卡孜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西昆仑地区
中图法分类号 P617. 9: 45;
———以阿卡孜岩体为例
谢朝永1 张红强2 韩江伟1 巴 燕1
(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1 ; 河南省地质调查四队2 ,郑州 450001)
摘 要 阿卡孜岩体发育在西昆仑地区叶城县境内的阿卡孜大阪北侧。阿卡孜岩体不仅是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通过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其 SiO2 含量( 63. 68% ~ 74. 83% ) 较高,富钾( 碱 总量 8. 25% ~ 9. 02% ) 。里特曼指数 2. 14 ~ 3. 25,属钙碱性岩系。铝指数在 0. 97 ~ 1. 05 之间,为铝饱和型花岗岩。其 Rb、Th、 Ce、Sm 富集,Ba、Nb、Hf、Zr 及 Yb 亏损。稀土元素丰度总体偏高( ∑REE = ( 166. 14 ~ 992. 1) × 10 -6 ) ,斜率( La / Yb) N = 10. 85 ~ 30. 45,为轻稀土富集型具微弱-强烈 Eu 负异常( δEu = 0. 16 ~ 0. 77) 。该岩体的化学成分在 S 型花岗岩区,微量元素比值 K / Rb =
图 3 阿卡孜岩体微量元素标准化图
示了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与 岩 浆 混 合 花 岗 岩 有 所 不 同,岩 石 具 壳 源 型花岗岩特征,但源岩基性程度明显较高。图 4 显 示除了一个样品外,绝大数样品均具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表 明 该 岩 体 经 历 了 大 量 的 斜 长 石 的 分 离 结晶。

西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

西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西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张 浩(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摘 要:西昆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基地,也是勘查研究重点区域之一,加强该区的研究工作,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原材料基地战略西移,寻找大型、超大型矿产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文中主要针对西昆仑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资源成矿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探讨区内成矿带的矿产情况,对区内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梳理与解决,加强西昆仑重点区域找矿工作,寻求新的找矿突破。

关键词:西昆仑;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6-0138-2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etallogenic law of West KunlunZHANG Hao(The firs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am of Xinjiang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Urumqi 830013,China)Abstract: The West Kunlun area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base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also one of the key area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work in this area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rategic westward movement of the raw material bas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search for large and super large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following part,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West Kunlun area, discusses the mineral situa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area, combs and solves the basic geolog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 strengthens the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key areas of the West Kunlun area, and seeks for new prospecting breakthroughs.Keywords: West Kunlu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law西昆仑地区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地质结构,加强西昆仑地区地理勘探工作,能够更好的掌握亚欧大陆板块的运动轨迹。

西昆仑东段尼沙奥木夏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与构造环境

西昆仑东段尼沙奥木夏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与构造环境
作者简介:郭远新(197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勘查管理工作& E-mail: 645114010@qq com
第3期
郭远新等:西昆仑东段尼沙-奥木夏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与构造环境
15
Ma for the basalt and (506. 4士5. 5) Ma for the dacite. These geochron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Nisha-AomuxiaophiolitewasformedinEarlyPaleozoic.Basedondetailedgeologicalandgeochemical studies on different rock units of the ophiolit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ly related island arc calc-alkaline volcanic rock association, its suggested that the Nisha-
! 52 " ! 3 # 2019 年(总 213 期)
西#$质
NORTHWESTERN GEOLOGY
DOI:10. 19751/j. cnki. 61 —1149/p. 2019. 03. 002
Vol 52 No 3
20l9(Sum213)
西昆仑东段尼沙 奥木夏蛇绿混杂岩 物质组成与构造环境
郭远新,王芳
Composition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Nisha-Aomxia Ophiolitic Melange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West Kunlun

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

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

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1. 本文概述随着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花岗岩类岩石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花岗岩类岩石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与地球深部动力学、壳幔相互作用及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本文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旨在探讨花岗岩类岩石在大陆地壳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地壳演化的影响。

文章首先对花岗岩类岩石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回顾,包括其成分、结构、形成时代等,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接着,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包括岩浆源区的性质、岩浆上升和就位的机制、以及岩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通过对比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揭示了其形成与大陆地壳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还从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花岗岩类岩石对地壳成分和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其在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争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花岗岩类岩石形成机制的理解,而且对于揭示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花岗岩类岩石概述花岗岩类岩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火成岩类型之一,它们通常在地壳深处形成,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这些岩石的形成通常与地壳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如板块碰撞、地壳伸展和岩浆侵入等过程。

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岩浆的结晶和分异。

当岩浆开始冷却时,不同的矿物会在不同的温度下开始结晶。

石英是最早结晶的矿物之一,随后是长石和云母。

随着岩浆的进一步冷却和结晶,岩石的组成会逐渐变得更加富含硅酸盐,最终形成花岗岩。

在中国的典型造山带中,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与这些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化紧密相关。

例如,在华北克拉通、扬子地块和青藏高原等地,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与区域的构造活动和地壳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这些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大陆地壳的生长机制和地质演化历史。

西昆仑布伦口公格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西昆仑布伦口公格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公 格
D j x O 鲫0 O 7 73 j I6 l , I4 ' 14 l # l A { 村 ∞ 睨 4 4
7 甜 0 4" O 7 6
j !0 l
7 O6 5 2 2 鲋
4 嗨5 /耵 7 8 l5 3 1, 2l 9 5 0 9 01 1 0 5 65『 1 24 ibn D5jI O U x
一邈 i
:竺
4 地球 动 力学 环 境 分 析 及 副 矿 物 特 征 氧化物含 量与 中国同类岩石平 均值接近 ,具 高 F O、 O、 e Mg 在 中田节 也 S型 、型花 岗岩判别 图解上 ( 5 图 6 , 部 I 图 、 )全 C O低 F 2 3 N 2 a e0 、 a0特征 。 投入 I 型区 . 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花岗岩类型 ; 合认为该 岩体 形 综 公 格 尔 岩 体 稀 土 和微 量 元 素 含 量 及 特 征 数值 见 表 2 稀 土 总 。 成 于 形 成 于板 块 俯 冲环 境 。副 矿 物 含量 , 要 由锆 石 、 主 磁铁 矿 、 磷 量 在 158 — 2 .8 1— ,根 据 稀 土 分 析 结 果 及 配 分模 式 ( . 28 ×0 6 1 6 7 图 灰 石 、 榴 石 等 组 成 , 常 见 岩 浆 型 副 矿 物 组 合 。锆 石 含 量 相 对 石 为 4, ) 稀土总量 略低于花 岗岩类 的平均值 , 稀土 中等富集 、 轻 曲线 偏高 表 明其物源相对 较浅 、 岩石偏 酸性 。
I i 1q 姑 ∞ l . I 6 弛 1 8 1 34 龉 2 7 I3 6 0 S : 5 I 9 3 0 2 3 3
6 4 I ^ {: 8 8 4 1 5 08 4 1 3 j 砰 . 0 t H 3 l 确 0 t ∞ 5 3 4 0 9 7 7 0 5 78 6 0 3 j 7 . 008 8 n 0 I j 7 ;9 0 | 8 1 垃 J2 :9 . n 6 2 8 2 56 3 8 06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发育大规模的花岗岩类,这
些花岗岩类记录着青藏高原的早期演化历史,同时在西昆仑发现大量
与这些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的铅锌矿床和锂矿床。

然而,人们对西昆
仑造山带花岗岩类的研究还很缺乏,这一问题在造山带东段(三十里
营房-大红柳滩一带)和西段(乌孜别里山口-布伦口一带)尤为突出,这些地区的花岗岩类还缺少精准的同位素年代学约束,这严重影响人
们理解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

因此,我们对西昆仑造山
带东、西段的8个花岗岩体和2个闪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物化学、地质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它们的岩石类型、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体均是形成于三叠纪,综合前人对西
昆仑造山带中段三叠纪花岗岩类的研究资料,本文探讨了西昆仑三叠
纪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精确的锆石U-Pb定年,将前人认为属于燕山期的三十里营房-大红柳滩
岩浆带重新厘定为晚三叠世。

同时将造山带西段的3个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这表明三叠纪花岗岩类在西昆仑造山带分布
十分广泛,西至乌孜别里山口,东到奇台达板,绵延整个西昆仑造山带。

2.位于西昆仑造山带西北部的玉其卡帕岩体为形成于早三叠世
(<sup>2</sup>43Ma)的I型花岗岩,从岩体东部到西部岩石的
Si<sub>2</sub>O升高(67.11<sup>7</sup>7.83 wt%),分异程度加深,主要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

岩体东部和西部有一致的锆石U-Pb年
龄(243Ma)和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是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形成过程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褐帘石、锆石和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

玉其卡帕岩体与西昆仑造山带中段和东段的中-晚三叠世I型花岗岩有一致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有相同的源区和成因。

3.对造山带东段的奇台达板、三十里、三十里西三个岩体,和造山带西段的恰特东和克孜勒介克两个岩体进行研究,它们均形成于晚三叠世,其岩石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石中通常含有暗色包体。

奇台达板、三十里、恰特东和克孜勒介克岩体中的暗色包体与寄主花岗岩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和十分接近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同时,暗色包体具有LREE亏损,MREE和HREE富集的稀土分配模式,以及较为强烈的Eu负异常,对岩石中的角闪石进行LA-ICP-MS分析发现,暗色包体全岩的REE分配模式主要受到角闪石的影响,以上证据表明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是同源岩浆在同一岩浆事件中形成,暗色包体是岩浆中早期结晶的矿物堆晶作用形成。

暗色包体中镁铁质矿物可能是在岩浆房顶部,富集流体的环境下结晶的,岩浆发生一定程度的围岩混染,导致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石存在轻微的同位素差异。

奇台达板、三十里、三十里西三个岩体的
(<sup>87</sup>Sr/<sup>86</sup>Sr)<sub>i</sub>、εNd(t)和锆石εHf(t)分别0.7075<sup>0</sup>.7094、-7.75<sup>-</sup>5.83和-7.4<sup>1</sup>.8,与造山带中段中-晚三叠世I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接近。

造山带西段的恰特东和克孜勒介克岩体具有比造山带中段和东段三叠纪I型花岗岩更富集的同位素特征,其
(<sup>87</sup>Sr/<sup>86</sup>Sr)<sub>i</sub>为
0.7107<sup>0</sup>.711,εNd(t)为-9.3<sup>-</sup>7.8,锆石ε<sub>Hf</sub>(t)为-11.3<sup>-</sup>0.8。

这些花岗岩具有较低的SiO<sub>2</sub>含量(60.87<sup>6</sup>8.97 wt%),再考虑到早期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其原始岩浆可能是安山质的,同时
其地球化学组成与大陆地壳平均组成十分相似,这表明它们有与冈底斯和东昆仑同碰撞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在陆-陆
碰撞的初始阶段古特提斯洋壳和成熟陆壳的混合物部分熔融的产物。

西昆仑造山带三叠纪I型花岗岩可能都是同碰撞花岗岩,造山带中段花岗岩(玉其卡帕、慕士塔格、塔尔、上其木干等)成岩时代为早-中三叠世,而造山带东段花岗岩(阿卡阿孜、库地南、麻扎、三十里、奇台达板)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表明西昆仑造山带东部进入陆-陆碰撞的时间晚于造山带中部。

4.在西昆仑造山带发现两个S型花岗岩(大红柳滩和木吉西岩体),它们形成于<sup>2</sup>10Ma,为二云母花岗岩。

它们的的Sr-Nd同位素明显比三叠纪I型花岗岩更加富集,它们可能是陆-陆碰撞阶段俯冲陆壳的沉积岩在高压条件下
(&gt;1GPa)部分熔融的产物。

5.此外,我们在西昆造山带东段发现两个晚三叠世高镁闪长岩体,初步认为它们是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