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燕昭王简介 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生平

合集下载

燕昭王求贤的历史典故

燕昭王求贤的历史典故

燕昭王求贤的历史典故燕昭王求贤【原文】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还有一个版本是: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

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

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

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

燕昭王的故事-千金买骨广纳贤

燕昭王的故事-千金买骨广纳贤

燕昭王的故事-千金买骨广纳贤在战乱年代,有时候一个人才抵得上千军万马。

古往今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离不开贤才的帮助,那么燕昭王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燕昭王的故事-千金买骨广纳贤吧!千金买骨广纳贤齐闵王是个有野心的君主,他联合楚、魏两国灭掉了宋国。

眼见他越发骄横,各国诸侯对此都很不满意。

特别是燕国,和齐国还有一笔账没有算。

原来当初燕王哙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竟然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由此引发了相国和太子的争夺之战。

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却假借帮忙平定内乱的名义,顺势攻入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

后来太子平继位,即为燕昭王,他带领燕国民众将齐国军队从燕国赶了出去。

从此他立志要壮大燕国的国力,不再受人欺负。

就在燕昭王四处物色贤才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下郭隗。

燕昭王便亲自登门,向郭隗请教寻求贤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办法向您举荐贤能者,但是请允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接着,郭隗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他经常派人到各地去寻求,可是找了三年一无所获。

有个大臣听说有个地方有千里马,便奏请了国王,拿着五百两黄金去买千里马。

可是等他到了那个地方,马已经得病死了。

无奈之下,大臣用重金买下了马骨回去复命。

当国王见到马骨的时候又心疼又生气,他责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换来了一堆马骨头。

大臣反问国王:“如果您肯花重金买死的千里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到门口吗?”国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怪大臣。

结果国王重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国王出售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接着对燕昭王说道:“您想要招揽贤才,不妨从我开始吧。

如果我都能够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会欣然前往投奔您。

”于是燕昭王给郭隗建造了豪华的房屋,并将其拜为自己的老师。

别的国家的人听说燕昭王对贤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纷纷来到燕国求见。

在这一批人中,当属赵国人乐毅最为出众。

在他的辅佐下,燕国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千金买骨中国历史故事

燕昭王千金买骨中国历史故事

燕昭王千金买骨中国历史故事第一篇:燕昭王千金买骨中国历史故事齐闵王是个有野心的君主,他联合楚、魏两国灭掉了宋国。

眼见他越发骄横,各国诸侯对此都很不满意。

特别是燕国,和齐国还有一笔账没有算。

原来当初燕王哙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竟然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由此引发了相国和太子的争夺之战。

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却假借帮忙平定内乱的名义,顺势攻入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

后来太子平继位,即为燕昭王,他带领燕国民众将齐国军队从燕国赶了出去。

从此他立志要壮大燕国的国力,不再受人欺负。

就在燕昭王四处物色贤才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下郭隗。

燕昭王便亲自登门,向郭隗请教寻求贤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办法向您举荐贤能者,但是请允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接着,郭隗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他经常派人到各地去寻求,可是找了三年一无所获。

有个大臣听说有个地方有千里马,便奏请了国王,拿着五百两黄金去买千里马。

可是等他到了那个地方,马已经得病死了。

无奈之下,大臣用重金买下了马骨回去复命。

当国王见到马骨的时候又心疼又生气,他责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换来了一堆马骨头。

大臣反问国王:“如果您肯花重金买死的千里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到门口吗?”国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怪大臣。

结果国王重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国王出售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接着对燕昭王说道:“您想要招揽贤才,不妨从我开始吧。

如果我都能够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会欣然前往投奔您。

”于是燕昭王给郭隗建造了豪华的房屋,并将其拜为自己的老师。

别的国家的人听说燕昭王对贤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纷纷来到燕国求见。

在这一批人中,当属赵国人乐毅最为出众。

在他的辅佐下,燕国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乐毅说道:“现在齐王昏庸无道,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去攻打齐国,你觉得怎么样?”乐毅说:“齐国是大国,单凭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能取胜,倒不如联合别的国家一起去攻打它。

燕昭王

燕昭王

燕昭王燕昭王,又称燕昭王喜,是中国战国时期燕国的第四位君主,他在位期间为燕国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家世背景、即位之初的政治局势、国内外的军事行动以及治国理政等方面来探索燕昭王的才华与智慧。

燕昭王的家世背景可追溯到燕国的开国君主大司马,他是大司马的曾孙,因此他对于燕国的家族血统具有很高的认同感。

燕昭王登基时,燕国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势,外有强大的齐国和赵国相威胁,内有部分贵族不服从他的统治。

燕昭王睿智聪明,他明白要想稳定国内局势,首先要获取国内贵族的支持。

他通过对贵族的封爵和赏赐来收买他们,同时也采用宽和政策,减少对贵族的压迫,使他们对他感到满意。

外交方面,燕昭王善于利用周边诸国之间的相争来维护燕国的利益。

他与齐国和秦国达成协议,分别与之进行联姻,以此稳定与他们的关系。

在与赵国的关系上,燕昭王采取缓和的态度,避免与赵国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与此同时,燕昭王在内政上也下大力气,致力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军事方面,燕昭王更是创造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和战术。

他将士兵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等级进行统一训练和管理,使军队更加有战斗力。

他还注重士兵的精神状态,通过创造良好的待遇和奖励制度来激励士兵,提高他们的战斗士气。

燕昭王在战争中还善于运用伏击战术、反击战术等战术手段,并且不拘泥于传统战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燕昭王治国理念主张仁政,他重视对国家民生的关心,通过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改善农田灌溉系统、修筑水利工程等手段来改善生活环境。

他还鼓励百姓勤于耕种,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了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燕昭王采取严厉的政策打击贪官污吏,让他们知道政府对于腐败行为的零容忍立场。

燕昭王的治国之道和战略决策为燕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他在位期间燕国的国力明显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有效地平衡,确保了燕国的安全和利益。

他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被誉为燕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

燕昭王简介 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生平

燕昭王简介 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生平

燕昭王简介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生平燕昭王简介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

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燕王哙死后,燕人共立姬职为王。

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姬职即位后招贤纳士,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前279燕昭襄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

艰难即位惠文王称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

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

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

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招贤纳士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

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真是人才济济。

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他在齐国时就受到尊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赵国时,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毕恭毕敬。

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恭谨。

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

入坐时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

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后人因此便用“拥慧先驱”和“碣石宫”这两个词语来比喻用优厚待遇尊礼贤才。

昭王的这些做法应起了很大的反响,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

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不惟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与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

历史趣谈:大名鼎鼎却不知其名!究竟谁才是真的燕昭王?

历史趣谈:大名鼎鼎却不知其名!究竟谁才是真的燕昭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名鼎鼎却不知其名!究竟谁才是真的燕昭王?导语: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即位于燕国面临危难之际。

由于他发愤图强,礼贤下士,历二十八载之艰辛,终于使燕国由弱变强,一举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即位于燕国面临危难之际。

由于他发愤图强,礼贤下士,历二十八载之艰辛,终于使燕国由弱变强,一举击败了强敌齐国,洗刷了燕国蒙受多年的耻辱。

为此,历史给予他好评,唐代大诗人李白《行路难》一诗中“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的诗句,也是对他的称颂。

燕昭王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位才略出众的君主,但不无遗憾的是,这位史称“燕昭王”的君主是谁?却一直难以搞清。

为什么象燕昭王这样的一代英主还会搞不清是谁呢?这是因为古籍提供了两个人的名字,而这两个人又都可能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这样后人就难辨真假,不知所从了。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当时燕国历史说:燕国君主哙,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三年后国内大乱。

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合谋,进攻子之,“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

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

齐国乘燕国内乱侵入燕国,结果燕君哙死,子之亡,“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由这一记载看,可以说结束燕国动乱的燕昭王就是太子平(姬平)。

然而《史记·赵世家》却又提到了另外一件不容忽视的事,其文说,为了收拾燕国内江和齐兵入侵所造成的残破局面,当时颇有威望的赵武灵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归国为君。

如果以这一记载为根据,那么燕昭王就应该是燕国原先留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姬职)了。

以上两种说法显然是矛盾的。

当然,记载当时燕国历史和燕昭王其人其事的史书,还有《史记·六国年表》和《竹书纪年》可供参考,但由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后燕昭文皇帝慕容熙生平简介 慕容熙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后燕昭文皇帝慕容熙生平简介 慕容熙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后燕昭文皇帝慕容熙生平简介慕容熙是怎么死的
导语:慕容熙(385年407年),字道文,小字长生,鲜卑族,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

初封河间王,兰汗
慕容熙(385年—407年),字道文,小字长生,鲜卑族,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

初封河间王,兰汗之乱时曾被封为辽东公,慕容盛即位后,封河间公。

后燕长乐三年(401年),慕容盛被变军杀害,原本群臣希望慕容盛之弟慕容元继位,但慕容熙因正受慕容盛之母丁太后的宠爱,遂被密迎入宫即天王位,慕容元被赐死,不久慕容熙改元元始。

次年(402年),以故中山尹苻谟的两个女儿苻娀娥为贵人、苻训英为贵嫔,苻训英尤其受宠,丁太后怨恨,遂谋废慕容熙,事泄,丁太后被杀。

建始元年(407年),慕容熙被慕容云所杀,时年二十三岁,共在位七年,谥号昭文皇帝。

慕容熙生平简介
幸免于难
燕元二年(385年),慕容熙出生于常山。

建兴八年(393年),封为河间王。

永康元年(396年),随兄慕容宝奔赴龙城,拜为司隶校尉。

永康二年(397年),段速骨作乱,慕容熙时年十三岁,慕容氏的诸王多被杀害,慕容熙向来受到高阳王慕容崇喜爱,而慕容崇是段速骨一党,所以慕容熙才免得一死。

永康三年(398年),兰汗篡位,当时慕容垂的儿子只剩下慕容熙,遂封他为辽东公,承继燕祀。

不久,慕容熙的侄子慕容盛杀兰汗复国,慕容熙被降爵为河间公,拜为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兼任中领军。

跟随征伐高句骊、契丹,每次都是将领中最勇敢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故事-燕昭王是不是个明君 燕昭王的母亲是谁

中国历史故事-燕昭王是不是个明君 燕昭王的母亲是谁

中国历史故事-燕昭王是不是个明君燕昭王的母亲是谁燕昭王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英雄,起码他不是昏君。

如果说他的好运气能够让他当上君王,那么他良好的品行,就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

他出现的时候,春秋时期一场场权力的角逐已经展开,摩拳擦掌之间,一段段春秋故事便展开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凭吊怀古燕昭王招贤的历史典故,让这位伟大的君主又重新获得了世人的关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这是千古贤才和人主渴望追求的境界,也是贤明的君主积极追求的东西。

燕昭王招贤这个故事的主角,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后世人见到了不一样的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很偶然,在没有即位之前,他有一个哥哥,他自己则在别的诸侯国做人质。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

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燕国的动乱源于,燕昭王的父亲听信了奸臣的话,想要将自己的皇位传给相国之子,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随即发生大乱。

齐国在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之后,便显得骄纵起来,不把别的诸侯国都放在眼里,特别是爱欺负北面的燕国。

齐国本也有扩张的心,结果刚好遇到了燕国大乱,齐国国君简直高兴得心花怒放。

二话不说,便率领大军奔赴燕国,趁人之危的齐国将燕国打得落花流水,不仅如此,还将燕国好好劫掠了一番。

燕国本就处在动荡的时局里,齐国打着帮助燕国平定内乱的口号,实则是入侵燕国,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和哥哥太子平死于这场战乱中,燕国被齐国洗劫一空,燕国差点被灭掉。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燕昭王就在此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接过这个燕国这样的烂摊子,实在是束手无策。

但是燕昭王并没有放弃,他在这种困境下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一个时期有很多鲜明又突出的事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历了很多屈辱,终于重新将越国复国,并且战胜了吴国,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一个霸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燕昭王简介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生平
导语:燕昭王简介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

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燕昭王简介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

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燕王哙死后,燕人共立姬职为王。

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姬职即位后招贤纳士,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前279燕昭襄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

艰难即位
惠文王称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

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

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

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招贤纳士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

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真是人才济济。

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他在齐国时就受到尊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赵国时,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毕恭毕敬。

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恭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