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一章社会生产与再生产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言第一篇 社会生产过程第一章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式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市场与资源配置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社会经济制度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经济运行第八章 微观经济运行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 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关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导 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并把握经济规律。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经济”一词包含的意思(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
(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3)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的总称,即指包括再生产各部门的总体。
(4)节约、节省。
(5)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
2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在西方的普遍使用①“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田提出的。
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人民大2023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课件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他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
10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
✓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 人的劳动则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
政治经济学
11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同自然界发生 关系,从而形成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在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联系,从而形成 了社会生产关系。
✓ 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 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
✓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通过交换,换取他们所 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这就是人们之间产生 了交换关系。
✓ 消费关系是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狭义的生产关系在内的
政治经济学
21
第三节 社会生产关系
✓ 在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上,消费在两方面制约着生 产。 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其 为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 从这种意义上讲,消费又决定着生产。
✓ 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生产和消费是一个生产过 程的两个环节。生产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消费是 它的终点。消费把生产的产品消费掉,把劳动者 的劳动力再生产出来。
✓ 在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条件下,人们
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过程课件

题解
3、先求Ⅰc和 m, Ⅱ c和 m? Ⅰc =[(24,000c+1650 △c )×50%] × (1+1/5) =12825 ×6/5=15390 Ⅱ c =[(6,000c+ 750 △c )×50%]+(1+1/5) =3375 × 6/5=4050 Ⅰm=Ⅰ(3000v+150△v)×100%=3150 Ⅱm= Ⅱ (1500v+150△v)×100%)=165 ∴ Ⅰ 发展速度=15390c+3150v+3150 m =106·32% 14400c+3000v+3000 m Ⅱ发展速度=4050c+1650v+1650 m =111· 36% 3600c+1500v+1500 m
一、分析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前提
社会总产品是分析再生产的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个物质生产
部门在一定时间内(1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价值
构成 c+v+m
实物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部类
Ⅰ Ⅱ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A 价值:c+v+m B 实物: Ⅰ生产资料和Ⅱ生活资料
2、先求Ⅰ(v+△v)+m/x=3,000+3,000×60%×1/(11+
1)+3,000×(1-60%)=4,350;
∵ Ⅰ(v+△v)+m/x600c =750
又 ∵ m- m/x = △c +△v ∴Ⅱ△ v =1500 m ×60/100-750c =150 ∴ Ⅱ△c :△ v=750:150=5:1
Ⅰ内部:Ⅰ 4400c(生产资料)本部类各企业之间交换实现 Ⅱ内部: Ⅱ 800v+ 600m/x(生活资料)Ⅱ内部各企业的工人和 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实现 ⅠⅡ之间 :Ⅰ1100v+500m/x与Ⅱ1600c 两大部类间交换实现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目录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再生产和经济开展第三章商品经济第四章市场经济第五章资本主义的生产第六章资本主义的流通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分配和消费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开展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第十章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再生产和经济开展第三章商品经济第四章市场经济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本章要点本章主要阐述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开展过程,分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学习意义。
通过学习,对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概要的了解,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理打好根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和经济学(一)经济的含义人类一开始就有了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活动。
但是,经济作为一个概念,却有一个变化开展的过程。
近代和现代经济的含义十分广泛:一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二是指经济活动,即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三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四是指节约、精打细算。
经济一词在不同的使用范围其含义有所不同。
在19世纪下半叶,我国又从日本引进富有现代含义的“经济〞一词。
经济的科学含义用一句话概括,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一切活动。
(二)经济学的出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理论都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实践。
人们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便产生某些经济思想。
这些经济思想经过长期的积累、概括和开展,形成了比拟系统的经济理论,可见,经济学是社会经济开展的产物。
《政治经济学》课件01社会生产与再生产

决定消费的对象 决定消费的水平与结构 引导和影响消费的变动(返回)
三个环节对生产的反作用
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
有利的影响 阻碍作用
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
交换对生产的积极作用 交换也是惊险的跳跃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返回)
生产社会化与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指生产者固定地从事某种生产活动的社会 劳动组织形式 几次社会大分工:
思考题
1、物质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 什么关系?
2、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3、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什么
含义? 4、社会生产总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它们相互之
间是什么关系? 5、分工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6、再生产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 么? 7、扩大再生产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 点是什么? 8、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9、工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0、知识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农业时代的生产力特征:以工具变化为例
火 最早的工具 手工工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 时代
农业时代的经济结构
狩猎 农业 种植业的发展
农业时代的文明与成就
工具的发明 食物的革命 手工技艺的发展 返回
二、工业经济时代
以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标志 这一时代的特征
机器体系成为基础 生产组织的重大变化
二、生产的物质过程
生产过程首先是 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活 动来实现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劳动过程的各要素
最基本的三要素 科学技术与管理 其它要素:企业家才能
劳动组织及其变化
劳动过程就是将各要素有机结合的过程 劳动过程的组织就是劳动过程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技术
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比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商品 出售
先进 高
低
等价
落后 低
高
等价
四、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1、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是指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 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风险 四个机制。
2、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商 品流通的调节作用。
所以,从总的趋势、平均的看,价格与价值基 本上是一致的。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三、作用
1、调节社会生产,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2、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推动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3、对生产者起物质刺激和优胜劣汰的鞭策 作用,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 练的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特长的 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 练的劳动。
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但在同 一时期,各种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异 是明显存在的。
3、影响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因素: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具体的劳动生产效率。
取决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 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劳动组织和劳 动管理,生产设备的组合和功能,劳动对象的状 况以及自然条件。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 种方式。相对于计划经济 而言。
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理论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 能够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 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 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前提条 件。
2、交换价值:是一种商 品与另一种商品按一定比 例互相交换的属性。使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调节。
(5) 20世纪50、60年代 货币学派 (6)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7)理性预期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它与其他的经济学有什么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条件(1)客观条件: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产业革命---三大工人运动。 (2)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重 点从流通→生产,劳动价值论)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2、经济学的萌芽
奴隶社会 标志: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
-家庭管理
进步:①家庭管理应该是一门学问②劳动分工有利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③白银作为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 不足:①完全没有注意到分工会使商品便宜的问题②重视农业,鄙视商业和手工业③ 过分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货币也主要是为奴隶主消费需要服务的手段.
的简单三要素 :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2)物资资料生产从动态上分为: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3)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又必然是一个社会 生产过程,它包括: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的劳动+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所有制是核心)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和剩余价值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 系,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以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密 切结合生产力状况。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研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1
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
2
导论
学科性质:属于理论经济学。 学科地位:在经济学的各门科学中
居于基础性学科的地位,是经济学 科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 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 。
3
本章教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学习政治经济学目的
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17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四环节的 关系
生产——起点; 消费——终点; 分配、交换——中间环节。 生产起主导作用,决定分配、交
换、消费的对象;性质;水平。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起到
反作用。
18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 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19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 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
表示他的研究突破了家庭和庭园范围, 开始研究整个社会经济问题。
9
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诞生,完成于19世 纪初。 “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 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主要贡献: 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
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但他们把资本主义
问。
12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 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 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同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 系列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展现了他们的经 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