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判断方法

寒地水稻叶龄判断方法寒地水稻叶龄判断方法水稻叶龄判断方法一秧苗谷种方向判断法:在秧田当秧苗第1、2片叶死亡不易数清叶片数目时,可观察叶片长在谷的哪一个方向来判断秧苗叶龄。
一般情况下,秧苗奇数叶片长在和种谷相同的方向;偶数叶片长在和种谷相反的方向。
可根据这一规律判断秧苗的叶龄。
水稻叶龄判断方法二第一双零叶法:两叶叶枕重叠称为双零叶。
水稻移栽时,由于植伤使栽后长出的第一片叶与移栽秧苗最后一片叶的叶枕重叠形成第一双零叶,用它可判断本田分蘖期叶片叶龄。
例如某水稻品种在5叶期移栽,则第5叶与第6叶叶枕重叠形成第一双零叶,由第一双零叶向、2、3等叶,分别是分蘖期长出来的第7、8、9叶。
上数第1 水稻叶龄判断方法三第一类葫芦法:叶片距尖端几厘米处,两边边缘明显皱缩似葫芦开头称为葫芦叶。
水稻移栽植伤使插后长出的第一片叶叶鞘生长受阻,卷抱变紧,造成移栽后长出的第二、三两片叶被前一叶枕箍勒而形成葫芦叶。
水稻叶龄判断方法四植伤叶法;正常情况下,水稻叶片长度一叶比一叶长,直至倒3叶达最长。
由于移栽植伤导致稻株插后长出的第二片叶比前一片叶明显缩短、变小,称为植伤叶。
水稻叶龄判断方法五第二双零叶法:主茎总叶数14片以下的水稻品种,在幼穗分化前后倒4叶与倒5叶的叶枕长时间重叠在一起形成第二双零叶,由此向上数第一叶就是倒3叶,第二叶就是倒2叶,第三叶就是剑叶。
水稻叶龄判断方法六第二类葫芦叶法:水稻拔节后,由于稻叶紧抱茎秆,嫩叶受前一叶叶枕的箍勒而形成葫芦叶。
因为第二类葫芦叶的出现与拔节有关,具有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与倒二叶生长同步,因此,第一片葫芦叶为倒2叶,第二片葫芦叶为剑叶;具有5个伸长节间的水稻品种,拔节与倒三叶生长同步,因此,第一片葫芦叶为倒3叶,第二片葫芦叶为倒2叶,第三片葫芦叶为剑叶。
水稻叶龄判断方法七伸长叶枕距法;稻株拔节后出生的叶片,叶枕距很长,称为伸长叶枕距。
由于穗颈节上不着生叶片,伸长叶枕距个数比伸长节间数少1,具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有3个伸长叶枕距在例三叶与例4叶之间形成第一个伸长叶枕距。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2、1叶期水稻的长势及诊断
• 地上部生长第一完全叶,地下部生长鞘叶节根5条。 诊断的标准是:杂草发生情况,有无多少,决定 施用除草剂。第一叶鞘高3厘米左右,如过高要进 一步控制棚温。鞘叶节根5条数量足,须根越多越 好,根毛越多越好。 • 水稻1.5叶期是秧田防草的好时机,10%千金6- 9ml/100㎡或 10%千金6-9ml/100㎡ +48%排草 丹15-22 ml/ 100㎡,兑水4.5-6升/100㎡茎叶 喷施。
5、插秧前准备
• 进一步调温、控水,加强炼苗,做好“三带”。 • (1)带药:水稻叶龄在3.1-3.5叶期(水稻移栽 前)带药下地,防治潜叶蝇、负泥虫,70%艾美 乐6g/100㎡。 • (2)带肥:主要是磷酸二铵,每平方米125-150 克。 • (3)带菌:带增产菌,一些生物菌肥需在植株 体内繁殖后才能起作用,因此应早期带入本田。
• 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 11 叶品种 7.1-8.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 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 量的10%。 • 在 7-8叶期易发生药害,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 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 等。解救措施:喷施叶面肥(爱丰、丰业 等);喷施天然芸苔素或康凯等;施生物肥 等。 • 预防稻瘟病: • 8%好米得:使用技术: 6月20日一6月23日, 水稻叶龄 7 叶一 7.5 叶,毒土撒施,水层 3— 5cm,保水 5—7天以上。推荐剂量应根据当地 品种对稻瘟病抗性选用 1.5—2.5kg/亩。
• • • • • 伸长节间数=总叶数/3 分蘖的盛蘖叶位=总叶数/2 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总叶数-伸长节间数 叶蘖同伸:N-3 叶与叶同伸:N叶露尖=N叶叶鞘伸长=N+1叶 叶片伸长 =N+2 叶组织分化 =N+3 叶组织分化 开始=N+4叶原基分化。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由技术人员给出目标产量下的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
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技术宗旨:就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要素的阶段有目的地实施调控,以利于塑造和保持抽穗至成熟期各项指标全面优化的高产、优质群体。
技术思路:是根据叶片与其他各部器官的同伸、同步和相关的原理,应用水稻主茎叶片与器官(根、茎、叶、蘖、穗等)的同伸规律,来诊断和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促”“控”措施。
叶龄诊断的技术途径是“控叶扩库”,在技术上控制茎、叶的无效和低效生长,以利在适宜的叶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库”强度和“源”强度。
具体讲是在满足适宜穗数的目标下,通过提高茎蘖成穗率,主攻穗部质量来实现。
这是一项利于全面提高光合质量最直接、易诊断掌握的综合性指标——这是因为,在达到适宜穗数的目标上,要提高成穗率,促进大穗,也就意味着在促进早发、完成穗数的同时,有效地控制群体的最高茎蘖数,并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为后期的栽培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根据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将叶龄模式理论发展为诊断、预测、调控于一体的实用系统技术是项目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健身栽培、计划栽培提高抗灾能力。
把科研、推广与生产结合成为技术人员,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是本项目的另一个创新点。
第1页共1页。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1、育苗前准备1.1秧田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建立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
1.2整地做床秋整地、秋做床,床面高出地面8-10厘米。
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3月下旬扣膜,每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10千克,尿素20克、磷酸二胺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5厘米土层内。
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 值达到4.5-5.5。
1.3床土配制1.3.1常规配制(调酸、消毒)床土按三份旱田土或水田土过筛,与一份充分腐熟过筛有机肥混拌均匀。
有机肥可用腐熟稻壳替代。
1.3.2稻壳堆腐有机肥作为水稻育秧基质(苗床土)配方:粉碎稻壳1000Kg(约3立方米);新鲜粪便200Kg(鸡粪猪粪);米糠(或麦麸子)15 Kg ;红糖1.5 Kg ;尿素10Kg;发酵剂(酵素菌)4Kg;水500Kg左右,堆腐。
1.3.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要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将壮秧剂与1/4左右的床土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其余床土充分拌匀,堆好盖严备用,两天后可摆盘装土;播种前测床土pH值,未达到标准用酸水补调至ph值为4.5-5.5。
1.3.4床土用硫酸调酸、施肥每公顷使用的床土用30公斤水加98%的硫酸9公斤,配成25%左右的酸化水,同粉碎的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5公斤,分层浇撒在已筛好的500公斤床土上,闷24小时,充分混拌6-8次,做成酸化土小样,再与所余的2000公斤过筛土拌匀,堆好盖严备用。
1.4床土消毒(防立枯病)床土调酸、消毒是旱育苗预防立枯病的主要措施。
用30%瑞苗青、30%土菌消或3%育苗灵、育苗青或移栽灵等。
2、种子处理2.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积温,主栽品种的熟期选择经国家、省或总局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10叶品种:垦稻9号、三江1号;11叶品种:空育131、垦稻11号、龙粳14号;12叶品种:垦稻12号;13叶品种:垦稻10号等。
五大连池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栽培技术

五大连池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栽培技术五大连池市属于寒地水稻稻作区,位居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
我市主栽品种最多是11片叶品种,因此我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以11叶品种为标准,是在水稻“器官同申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市稻作实际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技术。
它制定了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肥、水、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高产稳产的实用技术体系。
该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
更为科学合理。
一、移栽移栽时期:适期早栽。
中苗机插必须在5月25日前栽插结束。
二、水稻5叶期【诊断标准】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0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16厘米左右,5叶龄田间每平方米稻苗茎数为200株,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30%左右,如果每穴有长出2个分蘖就达到了茎数标准。
稗草叶龄和阔叶杂草叶龄:用双手在水稻行间捧表面泥土,仔细观察判断杂草种类,确定杂草叶龄。
虫害:是否有潜叶蝇发生,叶尖是否有虫卵,叶片上是否有白色条斑。
【调控措施】杂草防止:采用除稗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方法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水稻4.5-5.5叶期(插秧后15-20天),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选用60%马歇特乳油1500-1995毫升/公顷或50%苯噻酰胺1200-1500克/公顷;稗草叶龄大于1.5叶期,选用30%莎稗磷乳油900-1050毫升/公顷。
上述除稗剂与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300毫升/公顷混配防止雨久花、泽泻和慈姑等移栽田杂草。
潜叶蝇防治:水稻4.5-5.5叶,选用70%蚍虫啉水分散粒剂90克/公顷,兑水喷雾,喷液量225升/公顷。
三、水稻6叶期【诊断标准】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5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21厘米左右,6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每平方米茎数为300-320株,诊断是否有负泥虫发生。
【调控措施】施肥管理:进入6叶期,如果分蘖肥有分两次施的,第二次分蘖肥必须在5.5叶左右施完。
寒地水稻生育关键时期诊断技术标准

寒地水稻生育关键时期诊断技术标准1、寒地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田间诊断技术①分蘖的生长规则⑴分蘖着生叶位及最大分蘖叶位数分蘖节的叶位数=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n)-1,即N-n-1。
主茎上第一叶是最低分蘖叶位,而N-n-1是最高分蘖节位。
例如,主茎11叶伸长节间4个的品种,主茎分蘖数是11-4-1=6个,第6叶是最上部发生分蘖的叶位。
⑵出叶与分蘖的同伸规则主茎出叶与分蘖的同伸规律是N对N-3的同伸关系,即主茎N叶出生,其下第3叶长出分蘖。
例如,主茎11叶品种当主茎第4叶抽出,在其下方的第1叶叶腋内长出第1个分蘖,呈N-3关系,同理,最高分蘖叶位发生在主茎第9叶抽出时,第6叶叶腋长出分蘖。
⑶分蘖的养分供应分蘖的分化和发生依靠主茎叶片供应有机养分。
N叶叶腋的分蘖,以N+1叶对N叶分蘖的养分供应最多,其次是N叶,再次是其它功能叶。
分蘖长出第2叶本身能制造养分,开始由异养向自养过渡,待长出第3叶时,分蘖鞘叶基部节上开始长根,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到第4叶伸出,第1叶基部节上长出节根,有了较多的自生根系,即已完全独立,可从母茎上取下,自立成活成长。
⑷分蘖缺位分蘖不能发生的节位称为分蘖缺位。
造成分蘖缺位的原因有群体密度过大、移栽植伤、移栽过深、水层过深、缺肥、秧苗素质弱等等。
②有效分蘖临界叶位⑴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当主茎生长进入拔节期(N-n+3叶龄期)时,即11品种的拔节期为11-4+3=10叶,稻株的生长中心转向茎和穗,养分供应集中向茎和穗的形成转移,输向分蘖的养分大大减少,处于不同分蘖状态的分蘖发生两极分化,能够成为有效穗的分蘖为有效分蘖,不能成穗的退化消亡的分蘖为无效分蘖。
⑵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主茎拔节期(N-n+3)具有4片叶(3叶1心)的分蘖能独立生活成为有效分蘖,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应为主茎总叶数-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N-n叶龄期)。
因为N-n叶龄期发生的分蘖,到N-n+3叶龄期,恰恰具有4叶(3叶1心),具有自生独立的根系,具有成为有效分蘖的自身条件。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光盘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光盘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一、什么是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或技术概况)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其中对育苗及本田管理,开始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深入普及这项系统技术,2001年以来,总局农业局连续四次举办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培训班,2003和2004年总局在重点农场设多点水稻叶龄跟踪调查,并以之指导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4年总局农业局组织水稻科技人员,按垦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编制了“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及技术要点”图文结合,易看易懂、易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二、运用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所必须的基础知识1、根据寒地的品种特点和气候特点确定品种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寒地长日照条件下栽培,从品种到生态条件均与南方有很大差异。
寒地气温特点是:水稻生育日数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冬季严寒等。
因此要选用适于当地熟期品种,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促进水稻健壮生长,防御低温冷害,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
黑龙江省水稻保温旱育苗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0C后开始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0C)。
插秧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30C后开始。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均属于早熟和极早熟粳稻类型,其特点是:熟期为早和极早熟,感温性强,在营养生长期对温度每感,高温可使营养生长期缩短,低温可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在营养生长期以水保温、以水增温可促早熟。
生育类型上属于重叠生长类型,即营养生长未期与生殖生长前期相重叠,最高分蘖期出现在幼穗分化后。
浅议水稻叶龄诊断技术

啜学文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 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袁 该技术以叶龄 进程的调查尧预测生育进程袁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尧长相袁 采取有效调控措施袁 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 生长袁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袁下面简要介绍如下遥
一尧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1尧叶龄诊断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袁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尧 蘖尧 茎尧 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袁 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 系要 要要器官同伸规律遥 根据这一规律袁 通过叶龄进程的调 查袁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遥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 诊断遥 2尧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袁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袁 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尧拔节尧减数分裂尧抽穗等关键时期袁预 知抽穗早晚遥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成熟袁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 管理和病尧虫尧草尧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袁按主茎叶龄 进行管理袁是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性尧准确性和减少 盲目性的最好方法遥这是在过去按节气尧日期指导和安排生
猿怨
调查时间院调查的品种均以 5 月 15尧20尧25 日三个插秧 期为调查始期袁 以后每 5 天调查一次袁 一直调查到剑叶抽 出遥
二尧栽培要点院 渊 一冤 对 12 叶品种渊 垦稻 10冤 进行叶龄跟踪调查遥 渊 二冤 插秧密度为每平方米 28 穴袁每穴 3-5 株遥 渊 三冤 秧苗叶龄在 3.1~3.5 间遥 渊 四冤 移栽时间为 5 月 25 日遥 三尧调查 渊 一冤 调查点的确定 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袁选择穴距均匀袁穴株数相近 的 10 穴为调查对象袁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袁每穴选择有代 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尧叶片健全的秧苗袁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 标记袁起始叶丛第三叶开始袁跟踪到齐穗期遥 渊 二冤 叶龄计算法院N 叶从露尖刀叶枕露出过程的叶龄 计算袁首先估算 N 叶的长度方法是院以 N 叶下一叶长度加 5 厘米为 N 叶的长度袁 然后量出 N 叶抽出的实际长度袁再 除以估算的 N 的叶长度袁作为 N 叶长度的比例袁如此计算 到第三叶均按此法袁第二叶及剑叶袁按前一叶的定长减 5 厘 米为估算值袁 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袁 求出当时的叶龄 值遥 渊 三冤 调查时间院一插秧期为调查始期袁没 5 天调查一 次袁直到齐穗期遥 渊 四冤 根据插秧日期向前推算 32 天播种袁以播种日为基 础向前推算 8 天为浸种日期遥 四尧不同生育期的诊断 渊 一冤 播种后 8 天第一完全叶露尖曰从第一完全叶露尖 经 6 天叶枕抽出曰从 2 叶露尖到 3 叶展开袁经历 14 天袁2 叶 生长略快袁3 叶生长略慢遥 渊 二冤 返青分蘖期 8.5 叶龄袁 开始幼穗分化袁 生育转换期为 7.1要10.0 叶 龄曰6 月 4 日达 4 叶龄袁6 月 14 日 6 叶展开袁19 日 7 叶展 开袁24 日 8 叶展开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袁 水稻返青后 平均 4要5 天增加一个叶龄袁 需活动积温 85益左右袁6 叶龄 为分蘖盛期袁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袁此期叶片长度呈 递增规律袁增幅为 5 厘米左右袁叶耳间距逐渐拉大遥 渊 三冤 生育转换期遥 生育转换期为 8尧9尧10 叶期袁7 月 9 日 10 叶定型遥 渊 四冤 长穗期遥 9 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袁开始生殖生 长袁7 月 1 4 日 1 1 叶伸出袁7 月 2 2 日叶龄达 1 2 叶袁8 月 1 日达抽穗期袁 始穗至齐穗期需 7 天左右 10 叶是最长的袁 平均长度为 34.5cm袁宽度 1.2cm遥 渊 五冤 结实期遥 9 月 2 2 日成熟遥 五尧结论 通过叶龄跟踪调查袁 及时准确的掌握了水稻的生长动 态袁指导生产袁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袁从而为水稻优质高产 提供了有效依据遥 渊 作者单位院152364 黑龙江省海伦市扎音河乡政府农 牧中心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
摘要根据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将叶龄模式理论发展为诊断、预测、调控于一体的实用系统技术是项目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健身栽培、计划栽培提高抗灾能力。
通过实施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促进寒地水稻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益。
总结出一整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及防病、防虫、除草技术,有利于加快黑龙江省千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巩固黑龙江省重要粮食基地的地位,有助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关键词浅析;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
1寒地水稻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早晚。
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按主茎叶龄进行管理,是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性、准确性和减少盲目性的最好方法。
对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方法
1)叶龄跟踪方法。
叶龄又称“主秆出叶期”,叶龄跟踪就是对主秆出叶情况进行调查。
叶龄跟踪要在插秧后立即进行,即4叶期开始调查。
在育苗期第1完全叶能够看清的时期开始记载叶龄。
①调查点确定。
选择主栽品种有代表性的地号,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数均匀,穴株数相近似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做上标记物,确保调查对象的准确性,要与点外植株反复校正,调查的主茎全部用红色油漆(不干胶纸)等做上记号,水稻叶片小时叶幅窄,用○、×记号,叶幅宽时可以写上叶龄号。
每个品种按插期5月15日、20日、25日设调查点,每五天调查一次至齐穗期。
②叶龄跟踪苗选择。
在调查对象的10穴里,每穴选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上进行叶龄调查标记。
③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准确,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从3叶开始,跟踪到齐穗期。
用红油漆(不干胶条)分别在第三叶中间点一个点,第五叶中间点二个点,第七叶中间点三个点或写上3、5、7等叶龄号,余此类推,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④叶龄观察方法。
前出叶与现出叶的叶耳伸长到一定位置时,现出叶属于未定型(满)叶。
现出叶的叶耳在前出叶的叶耳以下时为“-”,在前出叶叶耳以上时为“+”,这种情况用△、□叶龄期以小数点表示,正确的叶龄以调查全部主茎叶龄的平均数为准。
⑤株高测定。
用手抓住一穴稻株向上捋,由地面量至第二高度叶尖(穗尖)为该穴平均株高,逐穴测定,计算出平均值,做好记录。
⑥计算叶龄值。
以N叶露尖到叶枕露出的过程计算叶龄,首先,估算N叶的长度,以N叶下叶的长度加5厘米为N叶的长度,然后测量N叶实际抽出的长度,再除以估算的N叶的长度,做为N叶长度的比例。
例如,计算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如4叶的定型长度为11厘米,则5叶的估算长度11+5=16厘米,如5叶已抽出2厘米,则2÷16=0.12,约等于0.1,即5叶已抽出0.1个叶龄,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龄值,并做好记录,如此计
算到倒数第三叶均按此法。
倒二叶及剑叶按前一叶的定长减5厘米为估算值,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求出当前叶龄值。
2)叶龄识别法。
①种谷方向判断法。
根据水稻叶为1/2开的道理,在种谷一侧的叶为单数叶,相反一侧的为双数叶。
拔苗时捏住种谷拔出,洗去泥土,在种谷颖尖一侧的为单数叶,相反一侧为双数叶,即可判断当时的叶龄。
②主叶脉法。
单数叶主脉偏右,左宽右窄;双数叶反之,主脉偏左,左窄右宽。
③伸长叶枕距法。
4个伸长节间有3个伸长叶枕距,倒数第三个伸长节间是倒四叶和倒三叶,倒数第二个伸长节间是倒三叶和倒二叶,倒数第一个伸长节间是倒二叶和剑叶。
④变形叶鞘法。
4个伸长节间的第一个变形叶鞘(叶鞘由扁变圆)为倒4叶。
⑤最长叶法。
最长叶为倒3叶,其上为倒2叶及倒1叶(剑叶)。
11叶品种最长叶是9叶,长约35厘米左右。
3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标准
1)返青期诊断。
返青标准:插秧后秧苗早晚心叶叶尖吐水,午间田间观察无卷叶现象,拔下秧苗可见由新的根系产生。
2)分蘖期诊断。
①4叶期诊断。
机插中苗返青即出生4叶,因此也叫返青叶片,叶长11厘米左右,株高17厘米左右,茎数应有10%的1叶分蘖露尖。
返青后立即施分蘖肥,使肥效反应在盛蘖叶位(6叶),如分两次追施蘖肥,第二次蘖肥最晚在6叶期前施用,以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
追施氮肥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30%。
②5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0日,叶长16厘米左右,叶片色应浓于叶鞘,叶态以弯、披叶为主,5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
在水稻5.5叶期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
③6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期为6月15日、叶长21厘米左右,叶色达到浓绿,明显较叶鞘深,叶态以弯、披叶为主,茎数6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 注意负泥虫和高岗田、漏水田的后期大龄稻稗的防治。
④7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20日,叶长26厘米左右,叶色比6叶期略淡,叶态以弯叶为主,茎数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
⑤8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6月25日、叶长31厘米左右,叶色平稳略降但不可过淡,叶态以弯、挺叶为主,11叶品种7.5叶龄时达到计划茎数,并开始幼穗分化。
⑥9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7月2日,叶长36厘米左右,12叶品种8.5叶龄应达到计划茎数并开始幼穗分化。
⑦10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7月9日、11叶品种叶长31厘米左右,叶鞘色应深于叶片色,叶态挺叶为主,茎数应达到最高分蘖,无效分蘖开始死亡,此期进入拔节期,基部节间开始拔长,株高迅速增长。
⑧11叶品种10叶前半叶为施穗肥的好时期,用尿素总量的20%及硫酸钾总量的30-40%。
施用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退淡、底叶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应晚施,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后再施穗肥。
3)剑叶期诊断。
11叶品种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7月25日达到出穗期。
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
站在池埂上顺行观察4-5米运处看不见水即为封行。
4)抽穗期诊断。
最晚抽穗期11叶品种在7月25日左右,初穗到齐穗期7天左右。
根据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将叶龄模式理论发展成为集“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健身栽培、计划栽培提高抗灾能力。
通过实施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促进了寒地水稻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益。
总结出一整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及防病、防虫、除草技术,有利于加快黑龙江省千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巩固黑龙江省重要粮食基地的地位,有助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可以保障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德海,禹盛苗,等.协优95-16公顷产7.5吨的适宜秧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0,2:54-56.
[2]禹盛苗,金千瑜,等.浙江省近期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分析[J].杂交水稻,2003,5:15-17.
[3]程式华,曹立勇,陈深广,等.后期功能型超级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