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目的对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7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瑞替普酶溶栓;心肌梗死;尿激酶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给人群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所引发的,而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不能达到平衡造成[1]。

在诊断上由于心肌梗死的症状并不明显就会给相关治疗带来一定的阻碍[2]。

我院对2010年4月~2013年7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患者采用了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

观察组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62.4±6.7)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为36~70岁,平均年龄为(63.4±7.4)岁。

上述患者当中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部位包括了正后壁、正间壁、高侧壁以及广泛前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发生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给药方式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75mg/d,氯吡格雷剂量为100mg/d。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先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将4500U肝素注入患者静脉中,将140万U瑞替普酶溶于生理盐水中(100ml)再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2结 果
2 . 1 两 组 溶 栓 效 果 比较 : 观 察 组 患 者 的 溶 栓 效 果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两 组 比较 , 差 异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的 溶 栓 效 果 比较
1 . 1 一 般资料 :选择急性心 肌梗死 的 1 5 0例患 者作 为研究对 象。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各 7 5 例, 其中观察 组男性 3 5例 , 女性 4 0例 , 年龄 3 2 ~ 7 8 岁, 平 均年龄 4 3岁。梗死部位 : 前壁 5例 , 广泛前壁 l 0例 , 前 间壁 1 5例 , 下壁 1 0例 , 前壁 合 并下壁 1 2例 , 下 壁 并右 室 l 1 例, 高 侧 壁 5例 , 下 壁并 正 后 壁 7 例。 对照组男性 3 8例 , 女性 3 7例 , 年龄 3 1 ~ 7 5岁 , 平均年龄 4 1 岁 。梗 死 部 位 : 前 壁 6例 , 广泛 前 壁 1 1 例, 前间壁 l 3例 , 下 壁 1 1 例, 前 壁合 并下壁 1 1 例, 下壁并右室 1 O例 , 高侧壁 7例 , 下 壁 并 正 后 壁 6例 。所 有 患 者 在 入 院 时 经 心 电 冈 检查 , 其 临 床 症 状及体征均符合 WT O中急性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两组性别 、 年 龄 、梗 死 部 位 等 一 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 没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J p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人选标准 : ①患者 在发病后 1 2 h内入 院治疗 。②所 有患者 均有大于 3 0 mi n以上 的持 续 胸 痛 , 含服硝酸甘油 症状不缓解 。 ③患 者发病在 1 2 — 2 4 h内存在进 行性缺血 性胸痛 以及经过 心 电冈检查 s T段在 2个或 2个 以上的肢体导联抬高 > 10 . 1 m v 。 所 有 的患 者 均 排 除 患有 严 重 的肝 、 肾疾 病 、 高血压 、 脑出血 、 脑 血 管结构异常 、 妊娠 、 颅 内恶 性 肿 瘤 ; 终末期恶性 肿瘤 、 活 动 性 溃 疡; 近期发生头面部 闭合性损伤 、 缺血性卒 中 、 短暂性脑缺血 ; 活动性 f j I 血或f f ; 血体质。 1 . 3治 疗 方 法 : 所 有 患 者人 院 后 均 采 取 绝 对 卧 床 、 持 续 心 电 监 护、 低流量吸氧 , 根据 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镇静 、 止痛 、 血压监 护及对症处理。溶栓前做 1 8导联心电图, 检测血常规 , 凝血酶 原时 间 、 肌钙蛋 向 T及心肌酶谱。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 、 阿

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观察

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观察

R e t e p l se ( a r P A) f o r i n j e c i t o n i s c o n v e n i e n t , s a f e a n d e f e c i t v e i n he t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F o r A MI
p a t i e n t s , he t p r a c t i c e o f p r e - h o s p i t a l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l y s i s c a n s i ni g fc a n t l y i mp r o v e he t c o r o n a r y r e c na a li z a t i o n r a t e
前组 3 0例 再 通 2 8例 ( 9 3 . 3 3 %) , 失败 2例 ( 6 . 6 7 %) ; 院 内组 再 通 2 5 例( 8 3 . 3 3 %) , 失败 5例 ( 1 6 . 6 7 %) , 差 异 具 有 显
著性( 尸 《 0 . 0 5 ) 。2 组 恶性心律 失常及 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瑞 通立( 注射用瑞替
c se a s ( 9 3 . 3 3 %) g o t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2 c a s e s ( 6 . 6 7 %) f a i l e d , 2 5 n o s o e o m i l a c a s e s ( 8 3 _ 3 3 %) g o t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 5 c se a s ( 1 6 . 6 7 %) f a i l e d . T h e d fe i r e n c e 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 P < O . 0 5 ) . T h e r e w e r e n o s i g n i i f c nt a d f i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he t wo t g r o u p s i n

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作者简介:刘纪强,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工作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邮编:066100);黄素贞、杨国亮、陈丽萍,工作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入选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利用患者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胸痛症状间接判断梗死血管是否再通,观察疗效。

结果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 min、60 min和90 min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37.9%、67.8%和92.0%,随访35 d死亡率为6.9%。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基层医院中图分类号:R542.2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1102 再灌注治疗是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关键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

近几年随着PC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等优点,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尤其是广大的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直接PCI,因此溶栓治疗仍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第一、二代溶栓药物有较好疗效,本文旨在观察瑞替普酶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我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并具备溶栓指征:胸痛时间大于30 min,心电图两个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并具有以下任何一项:①发病12 h以内;②发病12 h~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两个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0.1 mV。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瑞替普酶(派通欣,北京爱德药业有限公司)10 IU静注(静注时间不短于2 min),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

结果本组冠脉再通率为82%。

溶栓至发病时间≤6 h的再通率为91.7%;溶栓至发病时间6~12 h的再通率为57.1%。

其中1例猝死,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7例出现牙龈出血,无脑出血发生。

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血管开通率高,给药简便,副作用小。

标签:心肌梗塞冠状血管瑞替普酶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产生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其起病急而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须紧急救治。

静脉溶栓是AMI治疗的一大进展,已成为治疗AMI的首要的急救措施,通过溶解梗死相关冠脉的血栓,获得再灌注,挽救冬眠心肌细胞及顿抑心肌细胞,维持左室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瑞替普酶(Reteplase)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之一,是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变异体,可以方便地静注给药。

研究表明,该药是治疗AMI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1]。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死,获得满意疗效,严重危及生命的出血少,安全性可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AMI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6~71岁,平均56.5岁。

梗死部位: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16例,前壁6例,下壁10例,下壁加后壁6例。

溶栓至发病时间≤6 h的患者36例;溶栓至发病时间6~12 h患者14例。

1.2 病例入选条件(1)胸痛持续≥30 min,心电图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 mV,或在相邻2个或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 mV;(2)年龄≤75岁,性别不限;(3)发病<12 h;(4)无静脉溶栓禁忌证。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血清心肌酶峰值的出现时间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121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给予给予吸氧、镇静和止痛治疗,持续性给予心电和血压监护,对患者的血常规、血糖、血凝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检查。

溶栓开始之前给予阿司匹林300mg、硫酸氢氯匹格雷片300mg进行口服治疗,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通畅的给药途径。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硝酸甘油、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对合并症进行对症处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使用150万u尿激酶溶入到09%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输液,持续30分钟;观察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治疗,使用18mg瑞替普酶溶入到5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推注治疗,持续3分钟,30分钟无明显出血,再次应用18mg瑞替普酶静推。

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使用5000u低分子肝素钙在腹壁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每12小时1次,一共治疗7天。

122对两组治疗方法的在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血清心肌酶峰值的出现时间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上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3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检验计数数据,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2小时内胸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甚至消失的患者占24例(800%),对照组经过治疗2小时内胸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甚至消失的患者占18例(600%),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峰值的出现时间为(131±20)小时,对照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峰值的出现时间为(230±78)小时,观察组患者在血清心肌酶峰值的出现时间上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出现牙龈出血症状的患者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症状的患者占4例,出现鼻出血症状的患者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p<005)。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1 . %; 37 瑞替普 酶组 2例死亡 , 74 %, 3 占 .1 1例为反复发生室速 、 室颤 , 例为广泛性前 壁 A I 1 M 者发生合并心 源性休克而死亡 , 瑞 替普酶组低于尿激酶组 ,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血管再通 率 、 良反应发生率 和生存率见 表 2 不 。
表 2两组血 管再通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 (o】 例 o) /
年龄 3 ~6 6 8岁 , 平均 (02 .) , 6 .±93 岁 急性 下壁心肌梗 死 1 。 8例
正后 壁 6 , 间壁 8 , 例 前 例 高侧壁 6 , 例 广泛前壁 4 例。各组的基
l 材料 与方 法
11一般 资料 .
本情况见 表 1 两组在性别 、 。 年龄、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 以及发病 至 溶栓的时问均无显著性 差异 ( >00 ) P . 。 5
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5 例对照 , 1 效果满意 , 现报道如下。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禁忌症【 尿激 酶组 5 例 , 柏 例 , 1 ] , 1 男
女1 , 1例 年龄 3 ~7 5 4岁 , 平均 ( 1 6 . 09 岁 , 7±1.) 心肌梗死部 位 :
急性下壁 心肌梗死 3 例 , 3 正后壁 5 , 间壁 2 例 , 例 前 0 高侧壁 1 1 例, 广泛前 壁 9 ; 替普酶组 2 例患者 中 , 2 例 , 5 。 例 瑞 7 男 2 女 例
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 ( <00 ) P . 。其 中尿激酶组有 3例 出现皮 5
司匹林 、 汀类 降脂 药、 C I部分患 者用 1一受体 阻滞 剂及抗 他 A E, 3 心律失常药物等。溶栓前及溶栓后每 3 0分钟记 录心电图至 2 , h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溶解血栓后3 h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射血分数(EF);随访患者接受治疗后3周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病情反复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后致死、致残为治疗失败。

结果经治疗与观察后发现,实验组效果相对较好,患者病症、病情明显改善,心脏器官功能恢复正常,疼痛症状明显消失;实验组部分患者虽然APTT有所延长,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F值相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或过敏情况。

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有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阿替普酶溶栓;疗效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因血管硬化斑引发血管壁破裂而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血管出现急性闭塞状况,现阶段采用疏通血管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现有医疗卫生技术条件基础上,一般采用介入治疗(PCI)技术,主要采用溶解血栓方式快速打通血管流动,重建血管血液流功能的方法是相对有效的,在一些现代化医疗设施相对不完善的医院采用溶解血栓治疗方法是针对该病症的最佳之选。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瑞替普酶(r-PA)溶栓与阿替普酶溶栓(rt-PA)溶栓的效果与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3±3.2)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3±3.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作者:刘庆杨蓓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7期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

方法将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57例,先给普通肝素4000U静脉推注,之后给予瑞替普酶10U溶于氯化钠溶液,5 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49例,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氯化钠溶液,30 min静脉滴注。

两组均用皮下肝素,其余治疗也相同。

溶栓后2 h行冠脉造影,了解TIMI血流情况。

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总开通率、TIMI3级血流、开通时间分别为与;与;与
【关键词】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开通率
The Clinic Effect of Reteplase in Tre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IU Qing, YANG
Be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an Province 453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 and side effects of a domestic recombinant
accepted reteplsae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with 10U within 5 minutes after being injected with
travenous dropping within
o treat AMI has high recanalization rate with short time and fewer side effects than using urokinase.
【Key words】Reteplsae for injection;Thrombolytic therapy;Revascularization rate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再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总结了使用国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106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观察结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的106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期中急性前壁心梗68例(包括前间壁、局限前壁、广泛前壁),急性下壁38例(包括下壁、正后壁及右室)。

胸痛。

方法入院确诊后两组患者均予负荷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各300 mg嚼服,以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氯吡格雷75 mg。

瑞替普酶组先予4000 U普通肝素静推后再予瑞替普酶10U溶于氯化钠溶液内5 min内静推;尿激酶组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 ml氯化钠溶液内30 min静脉滴注。

尿激酶组于用药后12 h用皮下肝素
ml,每12 h一次(连用5~7 d),瑞替普酶组于用药后即刻用皮下肝素,每12 h一次(连用5~7 d)。

两组的其他治疗(包括ACEI或ARB、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等)均相同。

监测项目胸痛:是否消失或减轻的程度;心电图:入院时、溶栓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及每日分别描记一次十八导联心电图;心肌酶:分别在起病后6、12、18、24 h检测。

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及皮肤黏膜、消化、泌尿系统和有无脑出血。

疗效评定开通率按临床间接指标判断[1]。

冠脉造影示TIMI血流达3级者为有效开通,TIMI血流﹤3级者为未开通。

开通时间瑞替普酶组从瑞替普酶静推完毕后至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大于≥50%的时间。

尿激酶组自尿激酶静滴完毕至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的时间。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平均年龄(岁)男/女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瑞替普酶组
尿激酶组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的总开通率在瑞替普酶组和尿激
作者单位:453400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酶组分别为与。

TIMI血流3级血流在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与,开通时间分别为,平均)h,,平均。

以上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

静脉溶栓是AMI患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最短时间内开通梗死相关的冠脉,恢复缺血心肌的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和严重缺血的心肌,并且能明显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AMI再灌注治疗后ST段能迅速回落≥50%作为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间接指标[2],也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评价心肌循环灌注及预测死亡率的重要指标[3], 而溶栓后2 h造影显示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是血管开通更有效的指标[4]。

AMI患者纤溶活性低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升高,二者失衡[5]。

瑞替普酶是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能选择性地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至血栓溶解。

其半衰期为4~8 min,起效快,作用迅速。

本研究结果表明:瑞替普酶的梗死血管总开通率及发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溶栓疗法(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
[3]Watanabe J Naka muraS SugiurT, et al.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inpaired myocardial reperfusion with serial assessment of ST segments after percu tan 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4]王禹,盖鲁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05
[5]张敬一,付琳杰,史文海急性心肌梗死时纤溶系统的改变与溶栓临床荟萃,2001,16(4):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