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孩子受点委屈不一定是坏事

合集下载

宝宝在幼儿园受委屈了的应对措施

宝宝在幼儿园受委屈了的应对措施

宝宝在幼儿园受委屈了的应对措施1、要注意倾听:有些小委屈,孩子可能只要宣泄一下,父母听后,也只需作些简单地解释,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好的行为。

孩子受欺负,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惹恼了别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

如果是因为争抢玩具,家长要告诉宝宝学会谦让、分享、合作等等。

2、应冷静对待:有时,孩子发脾气怎样哄都没用,就得转移他的注意力,等过去了,再让他讲出来,并给他适当地安抚和解释。

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宝宝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当别人上来抓你的脸时,你可以用胳膊挡住;当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主持公道。

如果确实存在孩子受欺负的情况,应让孩子知道欺负别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甚至学会这种行为,去欺负更弱小的小朋友。

千万不要因为自*宝受欺侮了,就对宝宝说:“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

”这样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宝宝会无所适从,对宝宝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3、多沟通:不要每次接到孩子就匆匆离开,可以向老师多了解一些情况。

发现问题,也不必紧张,更不于拘泥细节,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里身心愉悦地生活。

要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

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经常出现被抓伤的情况,这时家长就该引起重视了,是因为师生比例不合适?还是因为带班老师不负责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将情况反映给园长,必要时为宝宝转园。

家长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

因此对老师不能过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责老师的过失,尤其是不能当着宝宝的面指责老师。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1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们打架,恐怕会存在两个阵营:“要管”派和“不管”派。

不管哪一派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其实都可以理解。

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孩子打架,大人要管,但要管得有技巧!在分享如何管的技巧之前,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即去管之前,父母一定要放轻松,尽量避免“吃亏与否”的输赢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们打架,未必是坏事。

甚至还可以说,从未打过架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化功能,反倒可能不如那些打过架的孩子。

所以,父母先调整好状态,以平常心去看孩子们的打架问题,下面这些技巧应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奏效。

2错误的管教方式,必须杜绝不问清原因,只是简单制止孩子打架。

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以显得自己的公平或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

吓唬或训斥打骂对方的孩子。

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就吓唬对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们的明明打架,我就……”或者甚至训斥和动手打别人的孩子,以替自己的孩子出气。

与对方家长互相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

3对于孩子打架,既要重视,又要淡化在大人的意识中,或多或少是害怕孩子们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的。

大人们多把打人的孩子认定为“坏孩子”。

自己的孩子若是“坏孩子”,那父母自然成为了“坏父母”。

这是很多父母无法忍受的。

但是有心理学家指出: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

更有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认为:打架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

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同理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

挫折不利于成长的例子

挫折不利于成长的例子

挫折不利于成长的例子1. 你看那些一直遭遇挫折的孩子,就像生长在阴暗角落的小花,迟迟见不到阳光,怎么能茁壮成长呢?就比如小明,他家境贫寒,读书时成绩也不好,还总是被同学欺负,这样连续的挫折让他变得极度自卑,哪还有心思去追求更好的成长呢?2. 一直被挫折打击,不就像在暴风雨中没有港湾的小船吗?随时可能翻船啊!想想小红,她努力了好多次都没能在比赛中获奖,一次次的挫折让她越来越怀疑自己,这对她的成长能有好处吗?3. 挫折多了真的不利于成长啊,你想想看,一个人总是摔倒又总是摔倒,不就像那永远修不好的破车子吗?怎么能跑得快呢!就好像小李,工作上总是遇到各种难题和挫折,领导的批评,同事的竞争,让他压力山大,这能有利于他成长吗?4. 总是处于挫折中,那不就像在沙漠里艰难行走找不到水源一样吗?能有生机吗?王五就是这样啊,创业失败了好几次,每次都是沉重的打击,这对他的成长有啥积极影响呀?5. 挫折接二连三,就如同被无数只虫子咬噬,还怎么健康成长呀!比如赵六,感情上总是受挫,失恋的痛苦一次次折磨他,这样下去他的心灵能健康成长吗?6. 挫折太多了,就好像走在荆棘丛中无法前行,谈何成长呢?像孙七,家庭的各种变故让他应接不暇,这些挫折让他疲惫不堪,对他成长真的好吗?7. 一直面对挫折,不就像逆风而行举步维艰吗?又如何能够顺利成长呢?就说周八,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太多阻碍和挫折,都快把他的信心消磨殆尽了,这还利于他成长啊?8. 过多的挫折,简直就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啊!陈九本来是很有天赋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挫折,让他渐渐失去了热情和动力,这难道有利于他的成长吗?9. 挫折不利于成长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就像是总在黑暗中摸索很难找到光明和方向一样!大家想想那些被挫折长期困扰的人,有几个真的能实现很好的成长呢?真的很少啊!观点结论:挫折过多确实不利于成长,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动力,让人难以真正实现良好的成长和进步。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让孩子亲身经历和面对困难、失败以及挫折的方式,从而培养孩子的逆境应对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的教育方式。

相比于纸上谈兵和空洞的口头教育,挫折教育能够更加深入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探讨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如考试不理想、竞争失败、友谊破裂等。

如果孩子没有经历和应对这些挫折的机会,他们容易形成依赖心理,一旦遇到问题就无法自主解决,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通过挫折教育的方式,孩子能够学会面对困难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其次,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经历反复的尝试和失败,只有在遭遇挫折后才能真正理解和吸取教训。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保护得过于周全,不让他们尝试和失败,他们将无法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于尝试的勇气。

通过让孩子经历挫折,他们能够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在下一次尝试中做得更好。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挫折教育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孩子在与他人互动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受他人嘲笑等。

如果孩子在这些问题上总是被家长包办一切,他们将无法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挫折教育,孩子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从而更好地提高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挫折和困难,引导他们面对挫折时能够勇敢、积极地面对,并从中成长和学习。

孩子委屈文案短句

孩子委屈文案短句

孩子委屈文案短句1. 看着孩子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都碎了。

2. 孩子们承受的委屈和痛苦,我们无法完全理解。

3. 孩子们的委屈像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人心痛不已。

4. 委屈填满了孩子的心灵,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5. 孩子们的委屈无声无息地蔓延,我们必须给予关注。

6. 孩子们受到的冷漠和委屈,让人不禁心生愤懑。

7. 孩子们的委屈是他们童年中的阴影,我们要帮助他们摆脱。

8. 孩子的委屈成为了他们心里永远的痛。

9. 孩子们的委屈是一颗慢慢腐蚀内心的毒药。

10. 看见孩子们因委屈而低头,我内心无比心疼。

11. 孩子们不应该承受如此沉重的委屈,我们要给予帮助。

12. 孩子们的委屈如刀割般深,我们要给他们安慰。

13. 孩子们的委屈是社会的痛,我们需要共同承担。

14. 孩子们因委屈而哭泣,我们要为他们争取正义。

15. 充满委屈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16. 看到孩子们受到的委屈,我感到内心无比沉痛。

17. 孩子们心中的委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18. 孩子们受到的委屈让人无法承受,我们要站出来为他们发声。

19. 孩子们脆弱的内心被委屈填满,我们要给予温暖。

20. 孩子们遭受的委屈是他们心灵深处的伤痛。

21. 不应该让孩子们在委屈中长大,我们要给予关怀和保护。

22. 孩子们忍受的委屈是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23. 孩子们的委屈是他们无法释怀的阴影,我们要帮助他们疗愈。

24. 孩子们无辜地承受着委屈,我们要竭尽所能保护他们。

25. 孩子们的委屈是他们诞生后背负的沉重包袱。

26. 孩子们的委屈是他们未来成长路上的障碍,我们要协助他们克服。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

第一讲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要正确地认识挫折与失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当挫折与失败降临到自己孩子的头上时,要做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就更不容易了。

在挫折、失败的情景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与缺乏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认识有关。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认识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呢?(一)挫折与失败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与失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

不是遇到这种不幸,就是遇到那种厄运;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烦。

虽然我们不欢迎挫折,不喜欢挫折,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

一切顺利、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

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往往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到是司空见惯的。

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逆境中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过挫折与失败。

正所谓“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遇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

别人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

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

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曾说:“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岁前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

如果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挫折就会惊慌失措,痛苦绝望;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二)挫折与失败具有两面性挫折与失败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让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的经历,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逆境应对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现代社会,孩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压力,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1. 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了解如何应对挫折是他们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他们面对问题时,他们会自觉地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来加以验证。

当遇到新的困难时,他们会更加乐观进取,勇敢面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逆境应对能力人生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只有通过面对挫折,孩子才能逐渐形成一种坚韧的品质,增强逆境应对能力。

挫折教育帮助孩子了解到失败并不可怕,而是一种宝贵的经验,他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进。

当孩子经历过许多挫折并成功应对后,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3. 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现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种教育和竞争压力使得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心理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当孩子经历挫折并逐渐学会应对时,他们会逐渐克服心理的困扰,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4. 挫折教育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

挫折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而是一个机会来学习和成长。

同时,挫折也使孩子明白,成功并非轻而易举,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

他们会懂得珍惜成功,同时对失败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轻易放弃。

5. 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他们需要学会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父母或他人。

通过挫折教育,孩子会逐渐理解到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家庭矛盾如何影响子女成长

家庭矛盾如何影响子女成长

家庭矛盾如何影响子女成长家,本应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然而,当家庭矛盾出现时,这个港湾可能会掀起惊涛骇浪,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家庭矛盾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

在充满争吵、冷战或紧张气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时刻处于不安和恐惧之中,担心父母之间的冲突会进一步升级,甚至导致家庭的破裂。

长期处于这种心理压力下,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比如,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互相指责时,孩子会感到无助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他们可能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导致了父母的争吵,从而产生自责和内疚的心理。

其次,家庭矛盾会影响子女的性格形成。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开朗、乐观、友善的性格;而在充满矛盾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暴躁。

他们可能会模仿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人际关系。

比如,如果父母在处理矛盾时总是采取暴力或冷战的方式,孩子可能会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从而在自己的社交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行为。

再者,家庭矛盾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心态。

然而,当家庭中频繁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他们的心思会被家庭的琐事所困扰。

此外,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导致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失去兴趣。

比如,孩子在准备考试时,却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间激烈争吵,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考试发挥。

家庭矛盾还会影响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充满矛盾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在与他人交往时存在障碍。

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比如,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妥善解决而导致关系恶化。

家庭矛盾对子女未来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睹父母婚姻中的不幸福和矛盾,孩子可能对婚姻产生恐惧和不信任,认为婚姻就是无休止的争吵和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孩子受点委屈不一定是坏事
当年我在报社工作,孩子所在的托儿所就在单位对过,但报社领导对我们的上下班时间要求非常严,不准我们提前一分钟去接孩子。

托儿所是地直机关的,许多人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就去接孩子了。

每当我去接孩子时,场面都很尴尬,只见阿姨们都在门口聊天并不正眼看着你说:“天天来这么晚!”孩子被放在一个小黑屋里老老实实坐在那里,看见爸爸来了,有时高兴,有时委屈地哭了,每次去我的心都有些酸楚。

由于我正点去接孩子,孩子因此受了不少委屈,什么“你爸要入党呀!”“你爸要当官呀!”之类的话直泼给2岁的孩子。

孩子该入幼儿园时,,幼儿园要搞一个特长班,要进行智力测验,分数达到110分以上才收。

智力测验结果出来了,孩子得了79分,当时我真是愤怒了,不收就算了,为啥非要给弄成一个弱智!智力题是倒着走、倒查数、问踝骨在哪等一些基本无用的题。

这倒也算了,他们还把这些题透漏给亲朋好友,以便让他们的孩子顺利入园。

后来求人好不容易入了园,但老师却是势利眼,对爷爷当常委的孩子任意娇宠,尽欺负我们平民家的孩子,小红花给有权有势家的孩子戴。

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上了小学。

学习使那些所谓高智商的孩子露馅了,当年测验考第一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就跟不上了,只好留级,而我的孩子从小学一年到五年从没有掉下前三名。

孩子从小就懂得,家庭无权无势,自己要好好学习,自己为自己、为父母长志气。

孩子升入初中后,曾帮助一位老太太挡住就要撞着她的小推车,反被老太太说成是孩子撞的;在初三时孩子不小心用书包把教室的窗户玻璃碰坏了,被班主任说成是故意的,取消了孩子评三好学生的资格,使孩子在初中四年八个学期中三好学生不能大满贯,只当了七次。

当时孩子生了好长时间气。

进入高中,孩子是班长,他经常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学习,有时被帮助的同学学不会反要向他发火,弄得他一肚子委屈。

在毕业前夕孩子加入组织时出现了许多波折,一次还流了眼泪。

在接受十多年的学前、中小学教育中,孩子承受了不少委屈,我们做父母的都尽可能的开导他,告诉他这个社会是个强者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从小受点委屈,吃点苦也不一定是坏事,自己一定要自强,但同时也一定要保持善良的心态,不能因为自己受委屈,就心不向善,以恶还恶。

善待他人,爱护生灵,是我们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的的忠告。

心灵中有阳光,学习易如反掌,品质日臻完善。

孩子在学校老师中口碑非常好,语文老师说他仁义,数学老师、教导主任说太喜欢他了,让他本应八连冠三好学生称号泡汤的老师说,没有想到你还能想着我。

孩子上大学后偶尔回母校,老师热情欢迎他,盛情款待他,许多老师对我们家长说,这样仁义的孩子现在不多了。

孩子中小学就念两个学校,一个是小学念了五年,一个是中学念了7年。

这两所学校至今一说起孩子的名字,还是赞不绝口。

在中学里孩子收获了许多荣誉,曾获过宋庆龄奖学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在休息日带他到龙江畔体验自然的真谛,培养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大有益处。

孩子上大学期间正值非典肆虐横行,绝大多数学生离开了校园,但他勇敢地留在了校园,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校园湖畔静心潜读,心得颇丰。

这期间,他心怀牵挂,知道报答,懂得感恩,学会坚守,收获了比课堂上更重要的知识。

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把孩子娇宠得“无法无天”。

对同伴欺负,对父母哭闹、对老人骄横、任性,对自己肆意放纵,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了一点委屈。

长此以往对孩子不会有好处,有可能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要重重地跌一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