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2.2气温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2节 气温练习课件 (新版)浙教版【精】

第 2 节 气温
2. [永州中考] 下列诗句中,可以描述天气的是( A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五月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解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描述的 是天气;B、C、D选项描述的是稳定的大气状况,是气候。
B.正午 12 时 D.16 时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不是出现 在正午时刻,而是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
第 2 节 气温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描述动物(或人)的行为与气温变化无 关的是( C ) A. 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 B. 冬天到来的时候蛇要进行冬眠,一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出来 活动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 22 ℃,因此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 D.蜗牛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会选择夏眠
第 2 节 气温
3. “今天有冷空气南下,傍晚起有一段降水过程,雨量小到中
雨,明天起转阴到多云。”这段话描述的是(A )
A.某地的天气
B.某地的气候
C.某地的气象
D.某地的气温
第 2 节 气温
4.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把两 支温度计分别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的数据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
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
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B___ 。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2.2气温练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第2节 气温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示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15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
9.5 果的平均值,则这天的平均气温为________ ℃。根据当地的气温
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可能的是(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C.正是春暖花开时
4 13 ________ 时。一天中的最大温差为________℃。
第2节 气温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A和最低温T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
2166.7 米。(温馨提示:海拔 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
第2节 气温
规律方法综合练
7.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以下四句诗 中,描述天气的是(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2节 气温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现象或行为跟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C
)
B.冬天到来的时候,蛇要进行冬眠,一直到春花开的时候才出来
活动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2 ℃,因此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
D.蜗牛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会选择夏眠
第2节 气温
D.目前,天气的预报水平低于地震的预报水平
第2节 气温
2.下列表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③南极地区
②浙江沿海冬季寒冷
全年严寒
A.①②
④北方冷空气明天影响浙江省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2节 气温
知识点2 气温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2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一一一一(共15共共,共共3共,共45共)1.如图是学校气象站某天采集到的数据,其中观测“东南风”的工具是()A.B.C.D.【答案】B【解析】其中观测“东南风”的工具是测风向的风向标,故答案为:B。
2.下列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A.在对流运动中,暖空气是上升的,冷空气是下沉的,A错误;B.风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B错误;C.市区的温度一般比郊区高,所以城市的空气向上流动,下面形成低压区,郊区的空气向下流动,形成高压区,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响城市,C错误;D.白天,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沙子的温度高,水的温度低,陆地的空气向上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区,海洋的空气向下运动,形成高压区,所以从海洋吹向陆地,D正确;故答案为:D.3.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最后穿过的地球大气层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答案】A【解析】地球大气层自地面到高空依次分布着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即最后穿过的地球大气层是对流层,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吸管吸饮料B.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入体内C.吸盘挂钩D.吸尘器【答案】B【解析】A.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A不符合题意;B.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时,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将药液注入的,与大气压无关,故B符合题意;C.首先用力将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通过手的挤压排出了吸盘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外界大气压将挂衣钩压在墙壁上,故C不符合题意;D.用吸尘器吸尘土时,吸出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尘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尘器中,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第2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2-Z-1,在甲处测得水的沸点为99.4 ℃,在丙处测得水的沸点为99.8 ℃,则近地面乙点的风向为()图2-Z-1A.西北风B.东风C.东南风D.西风2.下列关于萧山区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B.今天最高气温18 ℃,最低气温9 ℃,它描述的是气候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3.如有一盒饮料,需要用冰块来冷却,冷却效果最佳的位置是()A.饮料盒的上部B.饮料盒的下部C.饮料盒的中部D.饮料盒的任何位置4.到西藏去旅游的人,常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俗称“高原反应”,这主要是因为( ) A.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B.高原上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C.高原上气温偏低,风力过大D.能量消耗过大,导致体能下降5.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点B.12点C.14点D.16点6.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倡导到A、C两地(图2-Z-2)避暑的原因是()图2-Z-2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B.A处海拔高,气温低;C处海水气温有调节作用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7.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图2-Z-3中,正确的是()图2-Z-3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8.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夏旱B.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C.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D.台风能缓解或解除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9.某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屏幕的面积为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温同步训练(I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温同步训练(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下列叙述中,说天气的是()A . 山前桃花山后雪B . 终年干燥少雨C . 昆明四季如春D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2分)有关如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该图反映的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B . 该图反映的是一月份的气温分布C .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D . 图中大致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3. (2分)如图为上海和悉尼某年各月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根据两地气温数据的比较,可做出的正确判断是()A . 上海气候大陆性弱B . 悉尼气候大陆性强C . 上海降水季节变化大于悉尼D . 悉尼降水季节变化大于上海4. (2分)图表示的是()半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A . 北 1B . 北 7C . 南 1D . 南 75. (2分)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 7月的陆地B . 7月的海洋C . 1月的陆地D . 1月的海洋6. (2分)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A . 2点和下午2点B . 12点和20点C . 午后2点和8点D . 14时和日出前后7. (2分)某同学要测量学校所在地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于实际气温,则温度计最好放在()A . 楼顶B . 篮球场C . 树荫下D . 教室内8. (2分)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B . 人体感觉最舒服的气温约为37℃C . 气温在低于一定数值后,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气温能够影响动物的行为D . 气温即大气温度,测量气温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9. (2分)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A . 日出前后B . 午后2时C . 午后3时D . 中午12时10. (2分)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A . 1月B . 5月C . 7月D . 10月11. (2分)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 . 12点B . 14点C . 13点D . 11点12. (2分)下列时刻最容易发生中暑的是()A . 8时B . 12 时C . 14时D . 20时13. (2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该光学天外台最佳的观测季节是()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14. (2分)天气和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天气和气候,下列叙述属于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消极影响的是()①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变暖②开采矿产导致滑坡③燃烧煤炭,石油导致的酸雨④工业污染促使雾霾频繁发生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⑥乱砍滥伐导致洪涝灾害.A . ①②③④⑤⑥B . ①③④C . ②⑤⑥D . ①③④⑥15. (2分)下列说法中表示天气的是()A . 夏季高温多雨B . 赤道终年炎热C . 明天小雨夹雪D . 冬季寒冷干燥16. (2分)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月均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A . 7月B . 1月C . 2月D . 8月17. (2分)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图上标注10℃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A . 13℃B . 12℃C . 11℃D . 9℃二、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18. (5分)天气与气候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 天气和气温练习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天气和气温练习课前导学:1.想一想:一大群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仔细观察上面的天气预报,你认为大气预报涉及方面;从这些方面你认为天气有因素组成。
课堂探究:1.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①昆明四季如春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③明天大风降温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观察教科书第59页图2-8和图2 -9,回答下列问题:(1)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内放置有一对温度计,用来测定空气的和湿度;温度汁,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温度;温度汁,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温度。
(2)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白色的百叶箱里,这样做的目的是:①;②(3)为使所测的温度具有代表性,百叶箱离地面要有—定的高度标准,一般是1.5米左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你知道百叶箱的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吗? 并说说理由。
(5)图2-2-1表示最高温度计的—部分,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是自评演练:1.天气谚语“蜻蜓低飞,下雨也阴”,反映的科学道理是( ) A.要下雨时气压低,蜻蜒飞不高B.下雨前天上的云很多,蜻蜒飞不进去C.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大,蜻蜒的翅膀变软飞不高D、下雨前,上面空气温度低2.下列现象属于大气的是( )A.长冬无夏B.秋高气爽C.电闪雷鸣D.冬雨夏干3.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冷热状况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D、目前,天气预报水于低于地震预报水平4.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 )A.气温B.降水C.气压D.前面三项都是5.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12时B.上午10时C.午后2时D.午后4时6.一天当中,陆地最低气温出现在( )A.清晨日出前后B.早晨8时C.午夜12时D、午夜4时7 有关气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漆成黑色的百叶箱里C.一天内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D.我国的最低气温约-53.3℃8A.6℃B.4℃C、3℃D.0℃9.在夏季,下列方法可以有效抗高温的是( )①地面洒水②紧闭门窗③打开电风扇④打开电冰箱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10.在冬季,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御寒的是( )①给自来水管包上草绳②在麦田里灌满水③在麦田里施放烟雾④给汽车轮子绑上铁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太阳光线照射的能量最强B、此时大气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c.此时大气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D、此时大气热量的收入等于支出12.气象作者用来表示某地大气冷热状况的是( )A.最高气温B、最低气温C、.平均气温D.以上都是13.空气的温度称为,反映当地空气的程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卷:2.2 气温

2.2 气温1.下列词语中,不是描述天气特征的是()A.阳光灿烂B.晴空万里C.阴雨绵绵D.终年炎热2. 2016年10月21日12时,台风“海马”在广东省汕尾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风速42米/秒,汕尾市当天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为25℃,中到暴雨,南风10~11级,上述描述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A.气候B.天气C.气温D.降雨3.浙江某中学的李四同学想要测量家中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气温,那么他应把温度计放在()A.朝南的阳台上B.通风良好的客厅C.朝北的后窗外D.楼梯间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A.赤道附近地区,天气变化明显B.气候变化莫测C.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密切D.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5.夏日,我国城市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中午12:00,而是在午后的2时左右,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道路树遮阴B.城市中风速较大C.城市中人口众多D.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有一个过程6.与百叶箱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A.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B.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大C.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D.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小7.日温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下图是2016年2月11日~20日某地日气温曲线图,由图可知,下列四个日期中,日温差最大的是()A.12日B.14日C.16日D.18日8.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天中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2℃C.气温大约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测量气温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9.下列人类活动中,哪一项与天气最适宜()10.“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这两个谚语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11.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某日播报的天气预报如下: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2.1-2.3)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2章天气与气候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B.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C.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D.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2.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 气温是指某地空气的冷热程度C.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白色的百叶箱内D. 一天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12时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热空气上升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热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B. 刚出锅的馒头冒热气C. 烟花飞上天空D. 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4. 如图是小金老师手机上收到的一周天气预报,则本周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A. 昨天B. 今天C. 周二D. 周四5. 杭州地区多云转晴,偏北风3~4级,温度5~17℃。
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A. 天气B. 气候C. 降雪D. 气候特征6.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攀登者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压强逐渐增大B.大气温度越来越高C.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D.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8.兴趣小组记录了杭州市一段时间内的大气压和天气情况,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中,较合理的是( )A. 雨天的大气压一定比晴天的低B. 当大气压小于1×10⁵ 帕时一定是雨天C. 夏季的大气压一般比冬季低D. 冬季的雨天一般与夏季的一样多9. 为了更好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对覆杯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甲所示),如果抽气接近真空,你看到的现象将是( )10. 小乐将两支冒烟的木条放在烧杯上方,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气温
一、填空题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2.气温是指空气的 _________,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_________.
3.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_________ 测量气温外,同时还要使用_________温度计和_________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四季如春B.春雨绵绵C.长夏无冬D.冬暖夏凉
5.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
①浙江省昨日狂风暴雨②北京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③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④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6.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
7.夏日,我国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12:00,而是在午后14:0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行道树遮阴B.城市风速较大
C.城市人口较多D.地面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
8.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7℃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呜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9.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
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
10.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不相同,下图是某观测站的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测结果( )
A.2时B.8时C.14时D.20时
11.2012年11月20日早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12.“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13.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小明测得学校某天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分别为4℃、6℃、16℃、14℃.据此完成14~15题.
14.学校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4℃B.16℃C.25℃D.30℃
15.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10℃B.1.4℃C.16℃D.8℃
16.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
A.终年高温多雨B.春暖花开
C.今天最高气温是32℃D.冬冷夏热
17.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18.下图是某气象站测得的某市某日气温数值图,该日气温的日较差是( )
A.10℃ B.20℃ C.38℃ D.5℃
19.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见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
A.10℃B.11℃C.12℃D.13℃
三、综合题
20.读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为_________ ℃,1月气温约为_________℃,年温差为_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_半球.
参考答案
1.气温湿度气压
2.温度摄氏度(℃)
3.定时最高最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4.B
5.A 解析: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6.D 解析: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数值变化小.
7.D 解析:地面热量传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
8.B 解析: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9.B 解析:根据横坐标可知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10.C 解析:从温度计的数据可以看出,②的气温最高,在一天当中,14时的气温最高.
11.B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车辆不能上路主要与大雾有关,故选项B符合题意.
12.A 解析:气温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午穿纱,说明气温高;早上穿皮袄,说明气温低.所以“早穿皮袄午穿纱”说明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13.B 解析: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图中气温日较差C>A,D>B.根据阴天和晴天的不同,可以得出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B.
14.B 解析:陆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因此学校该日的最高气温可能是16℃.
15.A 解析:日平均气温是把一天中2时、8时、14时、20时四个不同时刻所测得的气温值相加除以4所得到的值.
16.C 解析:天气描述的时间短,气候描述的时间长.
17.A 解析: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具体状态.
18.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气温约为15℃,最低值出现在2时,约为5℃,则该地的气温日较差为10℃.故选项A符合题意.19.B 解析:日平均气温是把一天中2时、8时、14时、20时四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所得到的平均值.
20.(1) 20小热 (2)25 -5 30 (3)北
解析:根据曲线图确定气温,计算气温年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