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3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素材包 精品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精品教案(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精品教案(7页)

一、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掌握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过程和影响a.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严重发明成果;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b.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过程和影响;c.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严重科技成果的作用,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创新的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2.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四、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初中时已简单的学过工业革命的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发明的内容可略讲;因教材内容也比较详实,所以可立足于课本,主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为避免形式单调,需要通过设计情境、展示图片、小视频等增加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乔布斯有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把巨型电脑改装成了适合家庭用的电脑,并给电脑安了鼠标,省去了人们被程序的忧愁,他创建的公司推出了《玩具总动员》,使电脑动画盛行全球,他用苹果科技引领着世界通讯的潮流,乔布斯用科技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世界。

其实啊,在18、19世纪时,有两次宏伟的革命也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来见证一下那个时代的巨变。

(板书: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新课讲授:(那到底什么是工业革命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工业革命的概念。

)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严重阶段。

高中历史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新思考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座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小房子。

(展示图片)小房子面前不断掠过的是象征时代变迁的交通工具。

骑马的人,马车、汽车、有轨电车。

伫立在山岗上的小房子目睹了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

那么工业化是如何推动的,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新发明推动工业时代进程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师:投影展示材料英国非常早的成了民族国家,封建制的很多经济和政治特点也消失了。

资本主义组织迅速蔓延,受到的阻力微乎其微。

在英国的排他态度既不重要也不持久;经济发展也异乎寻常的快;很明显,这些变化多数是进步的。

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毫无疑义的。

——里格利(英)《延续、偶然与变迁:英国工业革命的特质》展示问题:探究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毫无疑义的”?(结合三幅图片,留出2分钟讨论)师生总结如下:1.制度保障: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环境自由稳定。

2.资金充足:资本的原始积累。

3.3.劳动力丰富:大量自由劳动力。

4.市场广阔: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师:正如许倬(zhuó)云《现代文明的成坏》“这些经济条件,使得近代文明中科学和工业这两根支柱,能够稳固地维持数百年”。

下面我们来看科学和工业结合下,产生了哪些伟大的发明?生回答:新技术革新首先在新兴行业纺织行业,珍妮纺纱机提高了效率,蒸汽机,蒸汽汽船,蒸汽机车等。

师:展示手工工场和工厂图片杰里.本特利说“工厂使集中成为必然,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

可以看出工厂作为新的组织形式,具备哪些优点?生:(学生总结出比手工工场更集中、规模更大、更专业,效益也更高)。

师:瓦特用了30年时间改良了蒸汽机,有学者指出“蒸汽机带动静止的机器或活动的车辆,是人类开拓能源的重要转折点”蒸汽机将动力、原料、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赋予了它一个形象是什么?生:“工业城市之母”。

高中历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精品说课课件

高中历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精品说课课件
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以及
对世界市场形成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 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以让学生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教法-----情境 探究 反思 创新
具体做法:
1.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和 代经济有因果关系, 又与政治史、文化史内容相连系。

本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目,重在强调工业
用 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说教单击材此处-编-辑--母-版-确标题立样式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 程,掌握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过程 和影响

资本 国
条 雇佣劳动力 工
采矿 冶金
蒸汽机



运输业
件 生产技术


市场

手工工场
机工器生厂产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影响: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 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大大推 动了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带来 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 城市之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 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 试航成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说课结构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说课内容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反思
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教 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 材 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2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2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2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景、过程、影响②工 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 明③世界市场形成的 原因、过程、影响④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点
基础攻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 第二次工业 革命 1765年~ 1840年前后 革命 19世纪后期
比较项
时间
英国社会稳定,
市场需求进一步扩
______、________流 大;资本主义制度 条件 动自由,经济稳步发 在世界范围内确
垄断组织是大企 规模 不同 相对于手工工 场,规模较大, 工人集中 业兼并小企业或 强强联合的结 果,规模空前扩 大
促进了机器的普 影响 及和推广,使资 不同 本主义世界体系 初步形成
是资本主义国家 过渡到帝国主义 阶段的重要标 志,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最终形成
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 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 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 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第2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标定位
技能提升
基础攻关
巩固演练考点突破强 Nhomakorabea作业目标定位
课标
考纲
考点 ①工业革命发生的背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 基本史实,探讨其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 成的影响 工业革 命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背景:农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等。

2.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英国工业革命、欧洲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等。

3.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革命、电力革命等。

4. 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革命的相关概念、背景、历程、成就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前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2. 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农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等。

3. 讲解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英国工业革命、欧洲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等。

4. 讲解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革命、电力革命等。

5. 讲解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6. 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工业革命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工业遗址,直观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3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素材包)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3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素材包)

第3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支配地位。

这个支配“非西方文明”的西方文明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这个凌驾于“非现代社会”之上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工业社会。

这种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竭力向其他文明和社会推销自己的合理性:它拥有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的巨大物质生产能力,能够使人们过上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同时,它也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应的政治机构和意识形态,保证人们的精神政治生活是自由的和民主的。

当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现代化纷纷追求“西化”或工业化的时候,在西方社会内部却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挑战。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成就);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工业革命中科学家们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通过对世界市场形成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三、重点难点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难点: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届世博会图片(师:)莅临盛会的女王激动而不能自已,自豪感泛滥,她的感受也是当时整个英国的感受。

那为什么世间最璀璨的荣光会撒向英国,为什么第一届世博会由英国举办?(生答:工业革命)(师:)工业革命又是如何改变英国和世界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二)新授过程条件(学生阅读第一目正文第一段及其补充文字后,师问)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哪些条件呢?)1、前提: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板书)2、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板书)随着英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利润颇丰,特别是市场对羊毛的需求量增大。

所以当时农村的公地、荒地都被新贵族圈占起来用于养羊。

少数但更激烈的情况是,领主打破租约,强行收回佃农的份地,转而租给出价高的农场主。

农民就没有了土地,只好背井离乡,涌入城市,随时准备接受资本家的雇佣。

这就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3、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师问)请同学们回忆前两节课学过的有关资本原始积累的知识,想一想,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有哪几个来源?(提示)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

4、技术知识: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牛顿力学为也机械发明准备了理论知识。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经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大大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思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想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促进了社 文 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化 (4)随着列强侵略加剧,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民族民主意
2.英国圈地运动的意义 (1)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 主义的大农业。 (2)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采 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 (3)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加之工 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①机器大生产【链接选择性必修 2 第 5 课】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 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标志 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以__改__良_蒸__汽_机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4)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 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5)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 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探究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料实证]
史料 这个时期(19 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 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 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 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对工业文明的认识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支配地位。

这个支配“非西方文明”的西方文明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这个凌驾于“非现代社会”之上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工业社会。

这种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竭力向其他文明和社会推销自己的合理性:它拥有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的巨大物质生产能力,能够使人们过上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同时,它也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应的政治机构和意识形态,保
证人们的精神政治生活是自由的和民主的。

当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现代化纷纷追求“西化”或工业化的时候,在西方社会内部却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挑战。

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最猛烈的批判,试图从西方社会高度富裕和高度自由的外表下面揭示出它对个人的统治和压抑。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4)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5)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6)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2)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4)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5)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

(6)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资本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