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简介

合集下载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意思"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通过这首诗,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是他在动荡时期的一种宣泄和呐喊。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意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全面分析。

一、诗歌背景杜甫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写作《江畔独步寻花》时正值唐朝的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内心焦虑的诗篇。

二、主题和意境《江畔独步寻花》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牵挂。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现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通过江水东流、孤舟独步、寻花觅景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助和孤独,但又不忘关怀国家和人民的情怀。

诗中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江水东流,寓意国家的盛衰兴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孤舟独步,寓意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和无助;寻花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整个意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三、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江畔独步寻花》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牵挂,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塑造了一种深沉、内省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再次,诗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反思,提出了一些反映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并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

总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抒发,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既是杜甫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又是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和呼唤,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瑰宝。

【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简介

【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江畔独步寻花 全文及注释

江畔独步寻花 全文及注释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及注释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名篇。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江畔独自散步寻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全诗内容凄凉而富有哲理,注释内容更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领略到其中的内涵。

江畔独步寻花,这是诗的开头。

江畔指的是江边,杜甫用"独步"的方式来强调自己孤单的状态。

而寻花则是他行走的目的,显示了他内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黄花公子,绿叶行春,这是杜甫在第二句中描述的景象。

黄花公子指的是春天里绽放的黄花,而绿叶行春则表达了花和叶子一同春风吹拂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将读者带入到了春天浓烈的氛围中。

百花争艳,露重飞红,这是第三句的描述。

百花争艳,形容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丽景象,露重飞红则表达了花瓣上的露水使得花朵更加娇艳。

这样的描写扩大了读者对诗中花的印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和谐的自然之美。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四句的描写。

杜甫将自己的心境转移到了高楼之上,凭借高度俯瞰四周的景色。

天涯路指的是人生的旅途,杜甫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诗末的两句。

衣带渐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使得人们逐渐变老;终不悔则表示杜甫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任何的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理解为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了很多,导致自己疲惫不堪。

通过这样的表述,杜甫传达了对爱情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注释:1. 江畔:指江边的景色。

2. 独步:表示孤独一人行走。

3. 寻花:指散步时寻找花朵。

4. 黄花公子:指春天里盛开的黄花。

5. 绿叶行春:春天时叶子和花一起被春风吹拂。

6. 百花争艳:形容春天百花齐放的盛况。

7. 露重飞红:花朵上的露水使得花更加鲜艳。

8. 独上高楼:登上高楼,独自俯瞰景色。

9. 望尽天涯路:眺望远处的天涯边际。

10. 衣带渐宽:比喻时间的流逝使得人衰老。

11. 终不悔:指对人生道路没有任何后悔。

12. 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了很多,导致自己疲惫不堪。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诗人简介
杜甫(dù fǔ)(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世称“杜工部”、“杜 老”、“杜少陵”等。汉族, 巩(gǒng)县(今河南巩义) 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甫
黄四娘家 花满蹊,
千朵万朵 压枝低。
留连戏蝶 时时舞,
自在娇莺 恰恰啼。
七言 绝句
词解
江畔:江边; 独步;独自散步; 寻花:寻找花朵。
江畔独步寻花
词解
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满 了。蹊:小路。 压枝低:花开得很茂盛,很多,把花 枝都压得低垂了。
要求
五分钟自己读读背背! 看谁背得快!
谢谢观看
制作人:邵家慧
刘毅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词解
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去; 自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恰恰:形容黄莺叫声婉转动听。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 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 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啼鸣的黄莺, 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 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 描写了它们围 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人们嗅到了 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 的黄莺,诗人用“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 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 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 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 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 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的本首。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注释】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7.江畔:江边。

8.时时:时常。

9.啼:(某些鸟兽)叫。

10.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第一首诗写作者因江边的春花而烦恼,无处诉说,只能癫狂地四处寻找酒伴。

他经旬不出门,独自饮酒,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首诗描绘了江边繁花乱蕊的景象,诗人脚步歪斜,担心春天的到来。

但他认为诗酒可以驱遣时光,不必为衰老担忧。

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首诗描写了江边深竹中住着两三户人家,红花与白花相互映衬。

诗人认为有春光的地方就应该有美酒相伴,以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四首诗展望了少城的繁花和高楼,想象着在那里与佳人共饮美酒,歌舞作乐。

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首诗描绘了黄师塔前的江水和桃花,诗人在春光懒困中倚风小息,欣赏着无主的桃花。

这里的桃花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六首诗描写了黄四娘家的繁花似锦,千朵万朵的花朵压弯了枝头。

留连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之情。

第七首诗总结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他说不是因为爱花才会死去,只是担心花谢时人也会老去。

繁花容易纷纷飘落,嫩叶需要商量着慢慢开放。

这里的描写既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又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这组诗通过对江边春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这些情感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江畔独步寻花》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2篇)

《江畔独步寻花》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2篇)

学习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元稹(779-831),唐代文 学家,字微之,河南人。与 白居易友善,诗风相近,同 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世 称“元白”。其诗贯穿着讽 喻主旨,朴质深切,反映了 广泛的现实生活。
品读感悟
《菊花》写了诗人观赏自家种植 的菊花和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作 者没有正面描绘菊花的姿态和精神, 而是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它独自 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 赞美。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 代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后来迁 居河南巩县,自幼好学,很有政 治抱负。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 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 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 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 “诗史”。
品读感悟
春天,诗人独自悠闲地在江边散步, 看见百花盛开,黄莺在枝头鸣叫,蝴蝶 在花间飞舞,他的心情非常愉快。诗的 语言浅近平白,描写了一幅春天的美景 图画。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 一边赏花。 蹊:小路。 时时:时常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这里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诗作,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其中一首的原文和译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先来说说原文里的意思哈。

“黄四娘家花满蹊”,这一句一上来就给咱们描绘了一个特别美的画面,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想象一下,那花多得都把小路给占满了,这得是多壮观的场景呀!“千朵万朵压枝低”,这花可不是一般的多,成千上万朵呀,把树枝都压得低低的。

那沉甸甸的花枝,仿佛在跟咱们诉说着花朵们的热闹和繁盛。

“留连戏蝶时时舞”,那些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不停地飞舞着。

我想起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群蝴蝶在花丛间穿梭,它们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五彩的光,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就跟诗里说的一样,真是美极了!“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黄莺欢快地啼叫着。

那清脆的啼叫声,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美妙乐章。

咱们再来说说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听。

这首诗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满蹊的鲜花、飞舞的蝴蝶和啼叫的黄莺。

我还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去郊外踏青。

那漫山遍野的花,就跟杜甫诗里写的似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粉的、黄的、紫的,一片连着一片。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我当时就被那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

杜甫通过这首诗,把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绚丽多彩。

怎么样,通过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是不是也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
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

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
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

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

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

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

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

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

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

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