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3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 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鲁镇 鲁迅;

老北京 老舍;

湘西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 人,有汉苗土家血统,现 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 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 碧、璇若等。14岁时,他 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 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 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 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 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 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 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 们的作用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
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 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 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 动性。
你怎样评价沈从文逃学这一行为?
尽管幼年的沈从文逃学,但他从未放弃对
小书的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他们最 终能成为一代名人,还是离不开学校的教 育。沈从文并没有放弃小书的学习,只是 学校的课程很轻松的。“许多书总是临时 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却居然琅琅上口, 一字不遗。”当书本的知识不再满足他的 需求的时候,他把目光转向非常广博的大 自然、社会生活。对自然万物的眷恋、对 人生百态的关注,为其以后的创作提供了 丰厚的养料。
水时看热闹、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 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
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作为文题,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 么?
小书指书本知识,大书是指自然和社会。

看起来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老最甜蜜 的回忆,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也让我们感到 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10 粤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10 粤教版精品课件

(三)鉴赏: 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五光十色的大自然、 鲜活有趣的人间生活
• 具体生动、趣味盎然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鉴
沈从文在逃赏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
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 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细节描写鉴赏
9:小小从文漫游奇境 10:藏书篮 11:逃学失败受罚 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 14:看尸体 15: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6:落雨大,水浸街…… 17-27:我和蟋蟀有个约会 30: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尽情地撒野
谢谢聆听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织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织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沈从文《我与文学》

高中语文 第3课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课件

高中语文 第3课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课件

处chǔ chù
处罚 处所
撮cuō zuǒ
撮合 一撮
兴xxīìnnɡɡ
兴办 高兴
稍shāo shào
稍微 稍息
坊ffāɑnnɡɡ
牌坊 作坊
削xiāo xuē
削面 剥削
2.字形辨识
阴 阴暗 荫 荫庇
分 分开 份 一份
疹 疹子 珍 珍珠
熟 熟悉 塾 私塾
侍 服侍 待 等待
忏 忏悔 歼 歼灭
昨 昨天 咋 咋碎
3.解释词义 (1)忏悔:佛教仪式。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 机会。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2)辜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3)牵制:制约,控制。 (4)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5)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另外。
栏 目 链 接
1.字音
膝.盖(xī) 腆.出(tiǎn) 钵.头(bō) 敷.粉(fū) 溯.源(sù)
辜.负(ɡū) 凿.子(záo) 枇.杷.(pípá) 浸.没(jìn) 手肘.(zhǒu)
忏.悔(chàn)
石罅.(xià)
过屠门而大嚼.(jiáo)
瞑.目(mínɡ) 淬.水(cuì) 矜.持(jīn) 缚.定(fù) 笞.罚(chī) 田塍.(chénɡ) 琅.琅.上口(lánɡ lánɡ)
栏 目 链 接
2.句段剖析 (1)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 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 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剖析:沈从文与水确实有着不解之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 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 5 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 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 常是湿的。”这一段经历可以说在沈从文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 记忆,以至“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 的故事。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课件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课件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
的见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机盎然 的大自然与奇人趣事的社会生 活。
如:逃学去游泳、逃学到城外庙、 看街景、看杀人场面、涨水时看热 闹、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 中各种奇特的声音等等。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
沈从文
第二课时
探究一:传主逃学原因?
1)简单枯燥的私塾、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我” 的好奇心,封建式教育压制小孩的天性
沈从文被称为“湘西的歌者”。是因为 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 湘西的。如小说《边城》、《丈夫》 《柏子》等。散文《湘行散记》等。
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风光 秀丽,是苗、侗dòng、土家等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
沈从文深爱着家乡的沅水。一方水土养 育一方人,家乡的水不仅养育了沈从文, 也成就了沈从文的文学道路。
整体感知:
1、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 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 为文题,其中“小书”指 什么?大书指什么?
小书指书本知识,大书是 指自然和社会生活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
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提示:本文对童年生活的追述是以 时间为顺序展示作者成长的足迹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 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追述自己转 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自从逃学成习惯后,----”到“这些 古怪事情太多了。)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 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 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 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 了”。
2)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深深吸引着“我”

原创精品课件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34页PPT

原创精品课件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34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原创精品课件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 一本大书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_图文15页PPT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_图文15页PPT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_图文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9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9
忆童 年 最 纯 真 的 回
童 年 最 快 乐 的 片 段
……
1、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
人和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谈谈在这些细节中,你读到了童年的作者是一 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呢? 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 天真、幼稚 聪明、默契 10:藏书篮 11:逃学失败受罚 把受罚当做一种享受,苦中作乐 12、13:去往新学校路上的见闻 把路远当做一种幸福 求知心切 14:看尸体 好奇心强、天真无邪 收获的不止是乐 15:看杀牛、看织簟子、看打铁 趣,更是知识 16:下雨天的趣事 自由、随性、不喜欢受拘束 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 不计较结果 ,只享受过程, 不怕吃亏 30:偷李子枇杷
——沈意象最能 展示沈从文作品中的 本真?
湘西多水,沈从文自幼在水边长大,他的自传中自然少 不了对水的描写。
1、思考:文中写到水的段落有哪些? 5段、15段、16段
2、找出15、16段与水有关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把逃学中的经历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 到社会生活对作者的深刻影响,体会到自然和生活这本“大书” 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思考:在第5段中,作者记叙了逃学时偷偷游泳的事情。于是, 沈从文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水 对沈从文有着怎样的影响?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校我幼小 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 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 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 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 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 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 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 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边城》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6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6




“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
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 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 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 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2、沈从文的创作与水的关系: Nhomakorabea“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 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 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 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 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 头,值得回忆的哀“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 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 我 读 一 本 大 书 同 时
课件
又 读 一 本 小 书 》
制 作 人
一、 课前热身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三、整体感知
四、课文分析 五、拓展阅读 六、课外探究
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 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 洋……当我们真真切切地融 入剔透玲珑的自然之中,会 发觉,在繁忙的生活中仍需 弥补一种“静听花开花落, 笑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安 宁。 自然是自然的,它需要 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 去聆听…… ,秀美的山川、 清澈的溪水能够孕出一种灵 秀的性灵。 我们应该学会让心灵 远行,感受一种悠远,感受 一种梦幻,感受一种甜柔。
“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 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 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 乐的海洋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 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评价:你怎样评价作者儿时 的这段逃学生活?(结合文本)
• 作者对待“小书”与“大书”的关系 • 对其性格的形成及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
逃归自然,寻找本真
练笔
• 选取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小 传
• 要求:叙事真实生动。 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或理解。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湖南
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 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 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 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 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 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 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 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 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 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 表作
(二)探究理解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
1)简单枯燥的私塾、学校教育无法满足 “我”的好奇心,“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
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
2)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深吸引着“我”,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 新鲜气味而跳”。
3)丰富多采的人间生活吸引着“我”。
“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
2、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 何影响?
• 感情上: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 学识上:善观察,智慧增长 • 性格上:多思善疑,常常为人生远
景而 凝眸
(三)鉴赏: 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五光十色的大自然、 ▪鲜活有趣的人间生活
• 具体生动、趣味盎然的细节描写
• 作用: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 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 影响,体会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博大 精深、奥妙无穷。

导读题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
2、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
3、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 有何影响?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 好圈注。
(一)整体把握内容:
提示:本文对童年生活的追述是以 时间为顺序展示作者成长的足迹的, 试划分文章层次。
一、在私塾时的读书、逃学生活。 二、在新式小学时的读书、逃学生活。 三、总结这段生活的收获及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